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听,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展厅里,吉林省博物院讲解科科长崔玉卓正在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东北抗日联军的故事:“周保中这样表述这段艰苦的岁月:‘听不到党中央的声音,接不到党的指示。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想念延安真像孩子想娘一样。’……”
在已经开展的吉林省近现代史展二楼,一幅幅老旧的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物件,佐证着这那段艰苦又英勇的历史。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一处副处长孙太志在接受采访时,详细解读了这支英雄队伍诞生的背景、发展历程及其承载着的伟大精神。
1868年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的日本,因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将侵略矛头直指中国,侵略中国成为其“国策”。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民党政府和东北军政当局采取“不抵抗”政策,仅四个半月就导致东北全境沦陷,三千万民众沦为亡国奴。
正是在这样的危局下,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各族人民与部分东北军官兵挺身而出,组织起“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队伍,绿林武装和“红枪会”“大刀会”等农民武装也纷纷举起抗日义旗,这些自发武装统称为抗日义勇军,1932年夏秋达到30万人的鼎盛规模。但孙太志也提到:“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义勇军队伍缺乏统一领导、各自为战,不能广泛团结各阶层民众,又不具备必要的保障条件。从1932年11月开始,几支力量较强的义勇军队伍相继失败。1933年春以后,大规模的义勇军斗争阶段就这样结束了。”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则在这一过程(抗日斗争)中逐步成长。1931年12月,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将劳农赤卫队与县委特务队合并,组建磐石赤色游击队,这是党在东北创建的第一支抗日武装;1932年,他们又创建了东北地区第一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磐石红石砬子抗日游击根据地。孙太志介绍:“杨靖宇在磐石先于东北其他地区开始了对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实践。”
说起东北抗日联军,孙太志解释,分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东北抗日联军,是1936年2月20日,中共代表团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至第六军军长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谢文东和汤原、海伦游击队具衔,发出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从此,东北抗日联军这一正式番号出现。
孙太志接着介绍:“广义的东北抗日联军,是指九一八事变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各族人民组成的抗日武装。包括反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三个发展阶段。”
谈及东北抗日联军的牺牲,孙太志语气沉重,从1936年2月到1937年10月,东北抗联先后编成11个军,共3万余人。他说:“这些指战员在艰苦的对日斗争中,绝大多数战死、冻死、饿死、病死在了白山黑水间,牺牲之惨烈可以用世所罕见来形容。到1945年抗战胜利,东北抗联队伍只剩下700余人。”
在东北抗日联军的浴血奋战中,东北抗联孕育出伟大的精神。孙太志说到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为:“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如今,东北抗联的历史已成为精神财富。那些在冰天雪地中食草果腹、在林海雪原中与敌周旋的英雄身影虽已远去,但其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将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如果你也想深入感受这段历史,不妨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览看看!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李易书
摄影 蒋盛松
摄像 孙上修
参观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点击:http://jljxds.zhanguanyuyue.com/yuyue/m-index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23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