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延边,是东北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
汪清,是先烈们战斗和流血牺牲过的地方。
在这片洒满热血的土地上,曾经有这样一位青年人,夙兴夜寐,鞠躬尽瘁,为东满的革命事业奉献了他的所有。
他,就是童长荣。
如今,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东光镇长荣村,有一座被当地人熟知的童长荣烈士陵园。
陵园入口处有一条宽3米、长27米的水泥路,象征着在20世纪30年代,27岁的童长荣把生命献给了东满地区抗日斗争和民族解放事业。
6月,一个大雨滂沱的上午,我们驱车来到童长荣烈士陵园,倾听那段激荡人心的英雄故事。
1907年11月,童长荣出生于安徽省。
1921年初,童长荣以优异成绩考入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同年,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被推举为安徽省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
时值五四运动深入发展,童长荣开始探索新的人生,了解共产主义,从此踏上革命征途。
1925年夏,童长荣遵照党组织指示东渡日本,考入东京帝国大学附设第一高等学校。
其间,他一边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一边密切关注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探求救国救民道路,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11月,中共满洲省委为加强对东北地区抗日斗争的领导,将童长荣调到斗争更尖锐、环境更艰苦的东满地区担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
童长荣长期奋战、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但他仍毅然奔赴东满地区,领导当地人民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
1932年春,东满地区发生了严重的粮荒,使百姓们本就不易的生活变得更加艰辛。
童长荣带病奔走于东满各地,率领组织和群众捣毁日本走狗机关,拯救广大贫农于水火之中。他走到哪里,就将革命的火种带到哪里。这场斗争涉及东满全境,有近万农民参与其中,推动了抗日武装组织的建立。
同年,童长荣及其领导下的东满特委,把中共满洲省委提出的“发动游击战争是东满目前主要的任务”的指示落到实处,着手组建抗日游击队,建立起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
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童长荣还经常为特委主办的刊物《两条战线》撰写文章,他将抗日救国的道理与党的方针政策化作文字,传达给更多的军民,鼓舞他们齐心协力,坚持斗争。
相关档案显示,1932年到1933年间,东满地区共产党员数量达1200人,占整个东北地区党员数量近一半,并建立了20多个抗日游击根据地,反日游击队总人数已达到700多人。
1933年11月,日军大举进犯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在与敌人的战斗中,大批党团员和游击队员牺牲,数百名群众被杀,原有1500多人的根据地,只剩400余人。
1934年1月,东满特委决定撤离小汪清根据地。童长荣带领队伍,在深山密林里开展游击战。
冬天,山里北风刺骨、深雪没膝、食物严重短缺。童长荣和战士们渴了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啃一口草根,也不向群众要一粒粮食。
恶劣的环境加重了童长荣的病情,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肩上的责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要有口气,就要坚持斗争,直到最后胜利。”
1934年3月21日,童长荣与几名同志遭到敌武装自卫团包围,他在组织突围时中弹负伤。中共汪清县委妇女委员崔今淑拼尽全力扶持童长荣隐蔽转移,两人在雪夜中艰难移动,但最终还是因为伤势过重一同不幸牺牲。
为了纪念童长荣,汪清人民于2011年在烈士牺牲地修建了童长荣烈士纪念碑。2014年7月,童长荣烈士陵园正式落成,并列为省级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还以烈士的名字命名了长荣村、长荣大街、长荣街道、童长荣红军小学。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王昕 文/视频
李煦/摄影
王禹/后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8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