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820年七月二十五日下午嘉庆帝病情急剧恶化,已经不能开口说话,只能用手比划着,告诉托津、戴军元两位心腹大臣赶紧找诏书;但是托津二人不仅摸遍了嘉庆帝全身,还将嘉庆帝随身携带的十几个大箱子都找了一遍,都没有找到诏书。
而此时嘉庆帝已经支撑不住,病逝了。
一时间在避暑山庄的王公大臣和侍卫们都不知所措,嘉庆帝生前没有交待,遗诏又找不到;那么立储的问题是否会演变为兄弟相残的悲剧呢?
毕竟嘉庆帝并非只有一个儿子,奇怪的是皇后钮祜禄氏出面后,嘉庆长子绵宁顺利继承皇位;值得一提的是绵宁并非皇后亲生,皇后钮祜禄氏生有两个儿子,为何不拥护自己的儿子继位呢?
01嘉庆猝死,遗诏丢失
1820年七月嘉庆按照往年的惯例木兰秋狝,先是前往避暑山庄,在避暑山庄处理朝政,差不多要度过三分之二的时间;待秋凉后,再前往木兰围场行猎,还要会见蒙古王公。
七月十八嘉庆帝一行人从圆明园出发,皇后钮祜禄氏已年老色衰,嘉庆帝并没有带皇后一同前往,而是挑选了几位年轻漂亮的妃嫔随行,另外还有皇次子智亲王绵宁、皇四子瑞亲王绵忻、皇长孙奕纬。
一切看着都很顺利,只是没想到嘉庆帝此次离京,竟然病逝于避暑山庄。
一路上王公大臣们都是骑马,只有嘉庆帝坐轿子;因为精神头不太好,嘉庆帝在轿子中要么瞌睡,要么沉思;到了广仁岭的时候嘉庆帝突然觉得心旷神怡,便下了轿子决定骑会马。
此时的嘉庆帝已经年过花甲,虽然平时也没什么病,但是因为沉迷于女色,实际上身体已经被掏空了;再加上嘉庆帝体型肥胖,确实不适合骑马这样剧烈的活动,但嘉庆帝没有听智亲王绵宁还有太监们的劝告,而是跨上马奔驰而去。
本来嘉庆帝就在路上染了风寒,如此又任性骑马,一下子就中暑了。
《清仁宗实录》记载:“此次跸图,偶感暍暑。”
到避暑山庄后嘉庆帝开始处理朝政事务,晚饭过后,嘉庆帝准备就寝却突然感觉很不舒服,以为是白天骑马的缘故,四肢酸痛、胸口郁闷,不能平躺,但嘉庆很是困倦想要早些入睡。
到了半夜又觉得浑身发冷,脑子迷迷糊糊的一直到天亮;因为一晚上没睡好,嘉庆帝的脸色苍白,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呼吸都变得困难。
待嫔妃们、皇次子绵宁、皇四子绵忻前来请安时嘉庆帝已经不能下床;其实嘉庆帝的病逝跟他的生母魏佳氏一样就是偶感风寒,只要好好调养既可以,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丢了性命。
到了下午的时候,嘉庆帝病情恶化,已经无法开口说话,只能用手比划着,托津与戴均元两位大臣明白嘉庆帝是想要他们二人赶紧找到传位的诏书,宣读遗诏。
但是二人仔细将嘉庆帝身上摸了一遍,随行的十几个大箱子也全部找了一遍,就是没有找到遗诏到底在哪里?遗诏还未找到,嘉庆帝就去世了,让跟随嘉庆帝同往的王公大臣们都不知所措,陷入恐慌之中。
按照雍正帝制定的秘密立储的家法,皇帝在弥留之际或者病逝后,必须要赶紧宣读遗诏,宣布下一位皇位继承人,然后才可以发丧;关于遗诏雍正帝跟乾隆帝都说得很清楚,遗诏就放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后,嘉庆登基后依照家法秘密写下诏书,只是一直霉运不断:
嘉庆二年,乾清宫失火,正大光明牌匾华为灰烬;
嘉庆十八年,皇宫内文颖馆失火,烧毁了几座房屋;
嘉庆帝担心放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后的诏书没有安全保证,便改为了“缄藏鐍匣”,鐍匣是用楠木制成,长二十三厘米,宽十六点七厘米,高八点七厘米,体积还是比较大的,自然不便于随身携带;至于鐍匣放在哪儿,只有一个人知道,那就是嘉庆帝。
嘉庆帝从病发到去世只有一天一夜的时间,至于死因也不是很确定,再加上嘉庆帝传位的诏书就是找不到,这让皇次子绵宁的继位变得扑所迷离。
《清仁宗实录》:“晌夕,上疾大渐,召御前大臣赛冲阿、索特那木多尔斋,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卢荫溥、文孚,总管内务府大臣禧恩、和世泰,公启匣,宣示御书:嘉庆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绵宁。戌刻,上崩于避暑山庄行殿寝宫。”
嘉庆帝临死之前并没有交待,建储诏书找不到,立储的问题会不会变成兄弟相残的悲剧呢?
嘉庆帝一共有十四位后妃,其中皇后有两位:
一位是嘉庆的发妻孝淑皇后喜塔腊氏,
另一位则是孝和皇后钮祜禄氏;
十四位后妃自然不会只有一个,嘉庆帝的儿子总共有五位:
皇次子绵宁,孝淑皇后喜塔腊氏所生,孝淑皇后在嘉庆二年病逝;
皇三子绵恺与皇四子绵忻都是孝和皇后钮祜禄氏的儿子;
皇五子绵愉是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所生;
皇长子的生母是和裕皇贵妃刘佳氏,皇长子在乾隆四十五年便病逝了,只活了三个月而已。
嘉庆二年孝淑皇后病逝后,嘉庆帝将对发妻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嫡子绵宁身上,就跟当年康熙帝的发妻孝诚仁皇后赫舍里因生嫡子胤礽而去世,康熙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胤礽身上是一样的。
只是康熙早早的将胤礽立为太子,胤礽却让康熙失望了,被两次废掉太子之位;
这一点嘉庆倒是聪明不少,即便是再宠爱绵宁,也没有提前将绵宁立为皇太子,公布于天下,而是采用雍正帝留下来秘密建储的家法,内定为皇储,给予厚望。
绵宁虽然没有被嘉庆公布为皇太子,但是三十多年的时间很是关心绵宁,不仅关心他从小的教育培养,还经常让绵宁代替自己前去祭祀祖宗,出巡的时候让绵宁陪伴在侧,体会为君之道。
虽然嘉庆帝重视绵宁,但在而立之年之前,绵宁一直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嘉庆十八年天理教徒攻打皇宫,终于让绵宁有了一次建功立业的机会:
绵宁跟随嘉庆一同去热河行猎,但是因为收获不大嘉庆帝心中不悦,便让绵宁与绵恺提前回宫;绵宁返回京城,正在上书房读书时,天理教徒从东华门开始攻进皇宫。
绵宁躲在上书房不敢出来,到了午后以为天理教徒被消灭,准备前往皇后钮祜禄氏的寝殿请安,没想到另一路天理教徒攻进西华门。
绵宁从小养尊处优自然没有见过这样打打杀杀的场面,吓得不知所措,如此危急时刻,有五六位天理教徒爬上矮墙,快要去储秀宫的方向,此处是皇后钮祜禄氏与后妃们居住的地方,若是被他们攻进去,后妃受辱,大清的颜面何存?
绵宁拿起手中的鸟枪连续打倒两位天理教徒,其他的人便不能继续上墙了。
天理教徒被压制后,嘉庆帝论功行赏,重赏了绵宁;绵宁已经年过三十,没有战功,没有政绩,一直默默无闻,确实没有立威的机会。
这次绵宁杀掉两位天理教徒,嘉庆便主动帮绵宁立威,将头功给了自己的儿子。
将绵宁封为智亲王,难能可贵的是绵宁并没有居功自傲,很是谦卑;嘉庆对绵宁的表现很是满意。
“身先捍卫,获保安全”,晋封为智亲王,增俸银一万二千两,号所御枪曰“威烈”,
皇三子绵恺是孝和皇后钮祜禄氏的儿子,虽然钮祜禄氏是继后,但毕竟是侧福晋,绵恺便算不得嫡子;更何况绵恺学习上不用功,人品也欠佳,嘉庆帝对这个儿子印象并不好。
皇四子绵忻也是孝和皇后的儿子,虽与绵恺是同母兄弟,但是二人相差了十多岁;绵忻与兄长绵恺完全不同,人很聪明,而且人品也不错;嘉庆二十四年时,被封为瑞亲王;之所以被封为亲王,并非立功,而是因为绵忻学业上大有进步;嘉庆病逝时绵忻16岁。
皇五子绵愉,是嘉庆帝最小的儿子,老来得子嘉庆帝自然宠爱,但是因为五阿哥年龄小,嘉庆帝在时并没有什么封号;嘉庆病逝时他只有七岁,继承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可见不管是立嫡、立长还是立贤,都是非绵宁莫属。
但建储诏书不知所踪,确实对绵宁很不利,但绵宁又不好将自己心里的想法表现出来,只好为了避嫌袖手旁观,来彰显自己的清白。
02孝和皇后力保绵宁继位
正在大家都沉默观望的时候,内务府大臣禧恩带头表明自己的态度:既然找不到遗诏,在诸位皇子中,皇次子绵宁最为年长,又因平定天理教而立功,应该由绵宁继承皇位。
禧恩是谁?一个内务府大臣怎么敢议论皇储之事呢?
禧恩是睿亲王多尔衮的后裔,自然有资格。
但戴均元与托津两位大臣表示自己并不反对绵宁继承皇位,但是他俩根本的原则就是遵从祖宗家法,嘉庆帝生前没有留下口谕,又找不到诏书,如此情况继位,实在是不符合祖制。
名不正言不顺,难以让朝廷文武大臣们信服。
此话确实也不假!
康熙帝病逝后,雍正帝继位,很多人怀疑雍正帝继位的诏书是被修改过的,康熙原本是想将皇位传给十四子,没想到被雍正改成了四子,自己继承了皇位。
就连雍正的生母乌雅氏都质疑雍正的帝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可见传位遗诏的重要性。
禧恩、托津与戴均元都坚持自己的意见,一时间没有定论。
就在众人在嘉庆帝遗体旁吵吵闹闹的时候,有人提出一个折中的法子:立即派人告知孝和皇后钮祜禄氏,然后再从正大光明牌匾后找找到底有没有遗诏。
孝和皇后钮祜禄氏的亲哥哥何世泰,连夜赶路赶回京城,正好也想借这个机会与妹妹商量一下:若是建储的诏书找不到,皇三子与皇四子有没有可能继承皇位?
经过两天的时间,何世泰到达京城,孝和皇后得知嘉庆帝病逝很是伤心,但是又为建储的事情感到忧心;在正大光明牌匾后寻找一番没有遗诏,嘉庆帝的寝殿也没有。
孝和皇后钮祜禄氏出身于名门世家,为人很是机敏,而且识大体、顾全大局,她仔细的分析局势,在建储诏书找不到的情况下,避暑山庄的王公大臣之所以将球踢给自己,目的又是什么?
她必须要尽快做出决断,按照大清的祖制:后宫不得干政,更不允许在皇位继承人上说三道四;但如此非常时期,她必须要作出决断。
最终钮祜禄氏不愧为后宫之主,果断无私,下了一道懿旨,懿旨大概的意思是:绵宁是嘉庆帝最宠爱的皇后(已去世)喜塔腊氏的嫡子,自幼勤奋好学,皇三子绵恺确实比不上绵宁;嘉庆帝在时经常陪伴左右学习君王之道;根据二十几年的磨炼,嘉庆帝早就属意于绵宁为皇储;更何况在平定天理教叛乱时,绵宁立下大功,被封为智亲王。
“我大行皇帝仰承神器,俯育寰区,至圣至仁,忧勤惕厉,于兹二十有五年矣。....龙驭上宾....今哀遴升遐,嗣位尤为重大。皇次子智亲王,仁孝聪睿,英武端醇,现随行走,自当上膺付托,抚权黎元....传谕留京王公大臣驰寄皇次子,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灵,以顺天下臣民之望。”
其实但凡是明白人都能看得出,孝和皇后钮祜禄氏是在顾全大局,她的理智赢得了满朝上下的尊重;何世泰见自己的妹妹如此识大体,也很欣慰。
留在京城的王公大臣将皇后的懿旨交到何世泰的手里,何世泰赶忙赶回避暑山庄。
而与此同时,在避暑山庄皇子皇孙以及大臣们因为建储的诏书找不到,争的是面红耳赤;二十六日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一位嘉庆帝身边的近侍太监从怀里拿出一个小金盒,小金盒体积很小,便于随身携带,但为什么会有一个小金盒呢?
自雍正帝开始,建储的诏书都是放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后;
到了乾隆帝,建储的诏书就有两份,一份放在牌匾之后,一份则是随身携带。
但这个小金盒为何会在太监身上呢?
其实也是有原因的,七月十八的时候嘉庆帝心血来潮由轿子改成骑马,因为骑马不方便带着小金盒,便将小金盒交给了身边的小太监保管。
没有皇上发话,小太监自然不敢拿出来;但是见王公大臣们为了诏书如此着急,再加上嘉庆帝已经宾天,实在是没有继续保存的必要。
还有一个说法是:托津与戴均元因为找不到诏书,便将所有的太监搜身,才从近侍小太监身上找了出来。
当然不管是哪种说法,建储的诏书总算是找到了。
在场所有的人跪地,托津则是当众宣读建储密诏:
“嘉庆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二子绵宁为皇太子。”
如此一来,绵宁就可以名正言顺继位。
七月二十九日,何世泰回到避暑山庄,宣读了孝和皇后的懿旨,并将孝和皇后送给绵宁的鼻烟壶交到了绵宁的手里;如此一来,绵宁最后一个顾虑消除了。
结语
孝和皇后在关键时刻并没有偏袒自己的亲儿子,而是坚决地站在绵宁这边,支持绵宁继位;
若是建储诏书一直找不到的话,孝和皇后的支持必然会起到决定作用。
而到后来不仅建储诏书找到,又有孝和皇后的支持,绵宁就可以理直气壮、名正言顺的继位,无人敢非议什么。
绵宁为了表示对孝和皇后的尊重,将其尊封为皇太后;虽然绵宁只比钮祜禄氏小六岁,但还是将钮祜禄氏视为生母,很是尊重。
钮祜禄氏一直受到道光帝精心的照顾,活到了道光二十九年,也算是高寿了。
在皇太后钮祜禄氏病逝后一个月,道光帝病逝,有人说道光帝是因为忙碌皇太后的丧事而累死的,可见道光帝很是感激钮祜禄氏为他所做的一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7 00: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