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聊聊元朝的制度,多沿袭金制,也有前代所不具备的特点
...化,对吐蕃地区实行的政教合一的统治等。主要机构中央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领六部,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中书省下有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尚书省,主要负责财政事务,不过时置时废。枢密...……更多
...中央、地方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最终在中央形成了中书省、御史台、枢密院并立的机构。一切准备好后,忽必烈于1271年正式改国号为“元”。然而,正在忽必烈轰轰烈烈地进行汉化改革的时候,中原却发生了李璮之乱。...……更多
元朝只存在98年,对中国有什么重大贡献?
...行省制是现代省级行政区的开端,行省属于中央行政机构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全称“行中书省”。元朝统一中国后,由于疆域空前辽阔,废除了宋朝的“路”,改为“行省制度”。元朝时期除中书省管理首都所在地腹里地...……更多
为什么清朝的老百姓还会时常出现缺少土地粮食短缺的问题呢
...度始自于波斯,蒙古西征后流传于元朝,元朝曾设十大行中书省(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省、江西、湖广),两个单列区(北京中书省腹里、吐蕃宣政院),后为明、清两代所沿用。1644年,明将吴三...……更多
张养浩与钱谦益:两位汉人在新朝的命运转差异
...甚至写书立传,有啥意义?张养浩曾做到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官位不谓不高。他任职期间,体恤百姓疾苦,整顿吏治,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后因救灾,散尽家财,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死时六十岁。救灾时和奸商与...……更多
...说:“以今论之,惟科举取士最为切务。”忽必烈于是让中书省的相关人员讨论这件事情。1274年,忽必烈下诏推行科举制;1275年,开始颁布贡举条例。根据太子真金的推行的令旨,科举制分设蒙古和汉人两个进士科,但没有执...……更多
元朝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人士?
...济继续向前发展。1260年4月,忽必烈总管国家政务,设立中书省。5月,忽必烈颁布《即位诏》法令,并建元中统。由于忽必烈在中原汉地自行集会称汗,并且推行汉法,违背了蒙古传统,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统派的强烈不满...……更多
刘秉忠由僧而仕,助忽必烈建立元朝后急流勇退
...秉忠。最后,忽必烈拜刘秉忠为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预中书省事,又亲自做媒,把翰林侍学士窦默的女儿嫁给刘秉忠为妻,将豪华的奉天坊赐给刘秉忠做私宅。尽管有显爵、豪宅和美妻,但刘秉忠始终戒慎戒惧,仍时常出居佛...……更多
2022-12-17 17:58而仕,急流
南北面官制:辽朝的多元治理与创新
...了农业和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汉人定居。南面官设有中书省、翰林院、国史院等机构,管理汉人地区的经济行政事务。北面官制下,契丹族在北方实行部族官制,统治核心包括辽内四部族、四大部族、四十八小部。这一制度...……更多
清朝是罪魁祸首?若换成汉人王朝,近代屈辱能否避免
...秦代以来,中化文明发展的基本雏形已经定下,后世虽在前代的制度上多多少少展开过小修小补,但终究没有能够突破传统而使文明发展进入新的路径。政治上,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虽然官制变了又变,但总体上都是沿着“内朝...……更多
姚广孝与刘秉忠,历史上两位妖僧的传奇故事
...数千言,皆切中时弊,得忽必烈大赞,于是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定礼制,朝廷旧臣、山林遗士,有才者皆被录用,文采风物焕然一新。元朝建立后,刘秉忠并没有担任任何官职,只是作为忽必烈的“私人顾问”,长居皇帝左右...……更多
元朝不到百年就灭亡,皇位继承制度是主要原因
...固,疆域超越历代。因此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元朝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与各国外交往来频繁。在文化方面,出现...……更多
宣徽院的起源与职能:元朝政治制度的缩影
...,宣徽院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以及职能等方面都远超前代,明清时期宣徽院存在时间很短,设而旋罢。元代宣徽院从世祖时期设置到元朝灭亡一直存在,下设机构众多,其中宣徽使可考姓名者约有43人。宣徽使大多由怯薛出...……更多
忽必烈改变蒙古“裂土分民”的宗王分封之法
...以枢密院为核心商讨军政大事的制度所取代。元朝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全国民政、军政和监察。一般军队调动、小规模平叛战争和边防镇戍的调整等,枢密院有权处置,并且随时将全国军情和军务处置情况直接...……更多
元朝的岭北行省,朱元璋为何没有收复
...,国土面积约达997万平方公里。曾经元朝的疆土:吐蕃、中书省、辽阳行省、甘肃行省、陕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湖广行省、四川行省、云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都被明朝收复。但是!有一个行省,明朝却一直没能收复...……更多
胡惟庸案与明代科道官的设立:皇权加强与监督体系的形成
...着很大的关系。胡惟庸是明朝开国功臣,为明初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胡惟庸是朱元璋欣赏的人才,“帝以惟庸为才,宠任之”,最后官至左丞相。胡惟庸也“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同时也变的“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更多
明朝对灭国的蒙古女子为何残忍
...子孙怠荒,罔恤民艰,天厌弃之,君则有罪,民复何辜。前代革命之际,兵戈相加,视如仇……克城之日,毋掳掠、毋焚荡、毋妄杀人,凡元之宗亲皆善待之。什么意思?人家老朱视角高度足,认知更理性,两国相杀,实为国主...……更多
...滑剌西迷主持西域赋调。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立中书省,以耶律楚材为中书令,粘合重山为左丞相,镇海为右丞相。置十路征收课税使。始行交钞。立燕京编修所和平阳经籍所。封孔子五十一世孙孔元措为衍圣公,修孔...……更多
中国官服制度:等级与权力的象征
...朝中叶,元仁宗在保持蒙古族固有服饰的基础上,才下令中书省沿袭汉制制定服饰等级,并采取上级可取的原则。于下者,下者不能随于上者。任何违反规定的人都会受到惩罚。元朝的等级制度极其严格,许多禁令都是通过服饰...……更多
“人分四等”为何成为了元朝的标签
...中提出的元朝用人“人分三等”(魏源说这是“明人好訾前代”弄出来的说法,他不完全认同)。之后,日本学者箭内亘于1916年写出《元代社会的三阶级》,提出“蒙古、色目、汉人三阶级”。到1934年,史学家屠寄于1934年出版...……更多
...于金国的西京路。元朝建立后,此地分属于甘肃、陕西和中书省。由于蒙古族的迅速崛起,其长城以北的漠南和漠北基本都成为了蒙古族的定居之地,之前活动在这里的突厥、契丹、回,鹘等部都纷纷融入蒙古族之中。明朝建立...……更多
职司管理的混乱,影响了元朝仪礼乐制度的发展
...,而立定成规”。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五月丁亥,“中书省臣言:‘六部官冗甚,可止以六十八员为额,余悉汰去。’诏择其廉洁有干局者存之”。张孔孙条对八事,也涉及冗官问题,其略曰:“官冗吏繁,不可不为裁减。...……更多
汉人张养浩为何获元朝皇帝青睐
...成为礼部令史,后来进入御史台,再晋升为御史台掾吏和中书省掾属,最终被选授堂邑县尹。这一路的升迁显示了他在政治领域的出色表现。张养浩在堂邑县上展现了出色的执政能力。他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风气和制度。...……更多
最后的能臣脱脱,是如何加速元朝灭亡的
...文省权铜钱一千文为母,而钱为子的方案。脱脱当即会同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以及集贤、翰林两院的负责人开了个会,进一步商议变钞事宜。在这个会上,脱脱提交的方案遭到了强烈反对,其中反对强烈度最高的是集贤大学...……更多
保尔:清朝的“制度建设”,水平有多高?
...种情况简单描述为清朝入关之初制度草创,不得已而沿用前代。事实上,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清朝选择学习明朝的制度,绝非发生在入关之后,早在皇太极时代,还没有改称清朝之时,后金就已经出现了“承袭明制”的小高...……更多
崖门海战为何能影响到欧洲,海战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族建立的朝代,即使是入住中原,也依然有着草原文化的特点。从统治者颁布的政策不难得知,蒙古人依然保留着很多的草原习俗。然而这对于中原文化而言,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在宋朝灭亡之后,元明清之间再也没能呈...……更多
浅谈蒙元前期汉军万户
...的确立和完善,汉人万户组织在每个时期都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一、汉军万户的发展阶段在成吉思汗时期,汉人武将在蒙古军队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归蒙的将领被授予万户、千户职衔,成为汉军万户的重要来源。除了千户、万...……更多
元代案件里的小人物
...印象深刻。《通制条格·卷第三》记载:大德四年十月,中书省河南行省咨:李百家奴告,定到刘换住妹刘乖乖与弟李五儿为妻,下讫钞绢钗镮,五儿身故,李四十系一父母所生小叔。虽有妻室,即系应继之人。礼部议得:刘乖...……更多
古代宰相有兵权吗,能不能指挥军队吗
...镇压农民起义。 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开始学元朝,也弄中书省设宰相,可是后来宰相和皇帝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其实我们忽视了一点的就是朱元璋杀胡惟庸不仅仅是因为他一个人,而是从李善长时代就形成的淮西集团,朝廷...……更多
安禄山手下的将士,到底是汉人多还是胡人多
...代替汉人将领,唐玄宗又答应了,几乎是百求百应,命令中书省立刻下敕书,由自己签署实行,并发给委任状。唐军可见安禄山准备用胡人将领替换汉人将领,755年11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率领胡汉军队15万人南下,其余兵力...……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本文转自:闽东日报本报讯(记者 陈莉莉) 6月24日,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兰斯琦以“以铁的纪律护航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更好践行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为题
2024-06-25 09:06:00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开罗6月24日电(记者姚兵)埃及旅游和文物部24日发表声明说,一支埃及和意大利联合考古队在埃及南部阿斯旺省的一处墓地发现33座可追溯至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家族墓葬
2024-06-25 10:47:00
走进鲁迅的艺术世界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刘裕国1926年5月北新书局出版的鲁迅著《呐喊》,由鲁迅设计封面并题写书名。1929年5月15日鲁迅致许广平信
2024-06-25 09:10:00
本文转自:春城晚报游建水文庙张依乐建水文庙位于建水古城中心,是一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古建筑群。它始建于元代,历经明清两代的扩建和修缮
2024-06-25 09:35:00
本文转自:四川政协报文学让我们站在差距的源头同悲共喜——读《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邢 洁很多人认识余华,是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等小说开始的
2024-06-25 09:54:00
本文转自:四川政协报董说的叛逆精神——读《西游补》■庞惊涛明人董说的《西游补》是一部被低估了的小说——大约自《西游记》诞生后
2024-06-25 09:54:00
本文转自:中华读书报沙特阿拉伯现当代小说管窥(详见5、6版)沙特阿拉伯文学是阿拉伯半岛文学传统的自然延续,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
2024-06-25 10:15:00
本文转自:中华读书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韩敬群在全社会培养尊重呵护原创的社会风气,作家创作的独创性是著作权保护的最重要的内容
2024-06-25 10:17:00
本文转自:中华读书报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 辛广伟概括《创作之伞》的特点:案例全面、可读性高、警示性强。书中通过真实案例展现普法教育
2024-06-25 10:17:00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吉林机器制造局旧址:“老厂新生” 焕发活力本报记者 裴雨虹吉林市,一个名字里藏着故事的地方。1673年
2024-06-25 02:36:00
中国民间的皮影造型艺术
本文转自:甘肃日报【重推】中国民间的皮影造型艺术环县道情皮影 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中国皮影之乡”环县风光 资料图王杰文魏力群是中国皮影艺术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
2024-06-25 06:36:00
福州永德会馆:见证“无永不开市”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王春泉 张丽婷永德会馆正面图会馆是中国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各城市设立的联络机构,主要以馆址的房舍供同乡
2024-06-25 07:16:00
鳌峰书院:清代城郊型书院园林建置的起点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杨陈宸 杨静鳌峰书院现存的假山与亭在福建诸多书院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四大书院”之首的鳌峰书院,鳌峰书院是由理学大家张伯行创建的集教
2024-06-25 07:16:00
《近世社会的形成》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近世社会的形成》王章伟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宋代是中国近世社会形成的关键时期,本书从“士族”与“民间信仰”两大范畴分析其中的巨大变化
2024-06-25 07:22:00
明成祖朱棣有哪些轶事典故
朱棣,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在位共二十二年,年号“永乐”。朱棣早年封燕王,后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
2024-06-24 2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