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对灭国的蒙古女子为何残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5 15:4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任何时候,一个国家的覆灭,都会有一部分人为之受苦。当元朝气数已尽之时,那些昔日的“一等公民”蒙古人,能跑的跑了,不能跑的就只能听任下一届政府的处置。据说朱元璋对这些人,尤其是蒙古女性做出了很残忍的事情。这是真的吗?想来朱朱粉们要跳起来了,因为事实是这样的。

明朝对灭国的蒙古女子为何残忍

元朝入主中原,对汉人作出的各项不平待“条约”,其残忍性十足

在看元朝破灭结局时,必须要先了解一下元朝入主中原之时,这样两厢对比,其程度更为明显。当然,也更能说明蒙古人与汉人治理下的中原之间的差距。

当年的宋朝不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其情均可称悲剧。靖康之耻是何等的耻辱,皇帝被俘,死于异国,皇后还要受到人家的骚扰,甚至生下异族之人的后代。

此时,国亡在更大的程度上是显示出皇室成员之苦的。当然,百姓之苦也存在,只不过面对那些大的耻辱,被相对忽略了。

至元朝真正建立起来,南宋的子民才发现,自己不但同样受到压迫,连做人的等级都再次被下调了。因为元朝将南宋子民定位为“四等公民”,属全国最低层。

如果只是等级上的不同,那也就算了。毕竟几级不是过日子呢,但问题是不同的等级就意味着不同的待遇。特别是与一等公民蒙古人之间的差异,那几乎就是主人与奴隶的区别。

明朝对灭国的蒙古女子为何残忍

打开元朝的法典《元典章》,里面赫然记录着这样的法规:汉人被蒙古人打死者,杖刑,赔偿丧葬费用。但汉人殴打蒙古人者,必须要处以死刑。

这区别明不明显?这规定霸不霸道?但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你身居人家的领导之下,自然要看人家的脸色生活。

所以,在《通制条格》里有这样的规定:蒙古人对汉人的殴打请随意,但汉人绝对不能还手。这就是游戏规则,你不服也白不服。

当然,这些只是法律明面上的记载,还有更多受欺凌的现实是无法一一赘述的。总之就是一句话:南宋子民在元朝,那是最低级的生物链,连蒙古人的一匹马都不如。

但也正是在这样的压迫下,汉人才有了起义的动力。朱元璋不就是应此时而起的吗?结果当然就是将元朝取而代之了。

明朝对灭国的蒙古女子为何残忍

朱元璋订立的新规,各项政策都渗透着“拉笼”,不但不残忍,还感觉优待

好不容易翻身农奴把歌唱了,老朱又会建立哪些踩低元朝蒙古遗民的规则呢?嗯,几乎没有,可以说相当优待蒙古人。对的,这是真的。

特别是当年在徐达和常遇春奏命去横扫北元小朝廷时,老朱就提前嘱咐过了,《明实录》中有着明确的记载:

昔元起沙漠,天命入主中国将及百年,今其子孙怠荒,罔恤民艰,天厌弃之,君则有罪,民复何辜。前代革命之际,兵戈相加,视如仇……克城之日,毋掳掠、毋焚荡、毋妄杀人,凡元之宗亲皆善待之。

什么意思?人家老朱视角高度足,认知更理性,两国相杀,实为国主之首罪,老百姓等人都很无辜的。所以,皇帝要受到惩罚,但百姓不能杀戮。连同皇家宗亲,都一并开恩了。

明朝对灭国的蒙古女子为何残忍

这相比金朝当初的做法如何?那绝对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明显至极了。这里面虽然有拉笼的意味,但又何尝不是手无劲功之百姓的福气?

非但如此,老朱初定大明之时,还对当年“一等公民”身份的人群给出了优待:之前为官的,现在还可以到我大明来当官,享受国家公职。

而那些元朝后宫的女性呢?别担心,一律释放。人家身居后宫也是不得已,现在自由了,因为改朝换代了。

后来,将北元的小朝廷也搞定了,这时老朱再次对那些被俘虏来的蒙古女子进行优待:悉数释放。有愿意留在中原的,则可以去河南、河北等地生活。

对了,种田不比放牧,需要一些农具的。老朱也细心地想到了,让人给这些蒙古人发了农具以方便耕种。这体贴,这周到,哪是对待俘虏呀,完全就是安置难民的节奏。

据说,为了显示大明视元朝人民如一体,老朱还特别将死对头王保保的妹妹赐给了自己的儿子朱樉,特别要求,要给人家正妃的名分。

看看,这就是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大打大杀是不足以成事的,当年元朝总想靠武力来镇压中原百姓,结果马失前蹄了吧?老朱怎么会步这样的后尘呢?

明朝对灭国的蒙古女子为何残忍

收继婚制度的废除,对元朝女性女性而言,其实是让她们过上了文明的人生

当然,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老朱优待蒙古人不假,但有些规则也是要上纲上线的。比如这其中就有一条规定:大明境内留守蒙古人与色目人本族群内的人不可通婚,违者仗责80,情节严重还会被杀头。

这当然是为了更好的巩固自己的江山,毕竟打下来不容易,如果眼看着蒙古人做强做大,那就更难处理了。老朱虽然慈祥,却不是好欺负的主儿,蒙人之间通婚的后患,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另外,老朱还废除了一项蒙古人流行通用的“收继婚制度”。什么叫收继婚?其实这也算是蒙古一个草牧民族的传统,科学不科学咱先不说,只说其规则。当兄弟之间,一个先死去的时候,其留下来的妻子是可以由另外一个人来继承的。更甚者,父亲去世,儿子都可以将后母“继承”过来。

感觉这就是将女性当成了一种物品,一种财产,所谓伦理纲常是没有的。这对女性而言肯定不公平,只不过那个时候的女性根本没办法自己选择。

明朝对灭国的蒙古女子为何残忍

后来在山西发生了一件因为“继嫂”案而产生流血、杀人事件,这让老朱非常震怒,于是当下就宣布:从此废除蒙元留下的收继婚制度。

这实际上并没什么不好,特别是对女性而言,她们终于可以完全走上人类文明之路,不复为男人物品的终极命运了。

还有一条,那就是蒙古人在大明境内不可以穿蒙古人的服装,也不能说蒙语。所谓入乡随俗,到了哪座山就要念哪门经,你走在大明中原的土地上,自顾自的过着自己民族的生活,这不是要煽动谋反吗?

这应该也无可厚非吧,当时那种年代,也只能用这样的手段来压制一些人的内在基因。不然,单靠人工治理那样一个偌大江山,还是很难实现面面俱到的。

明朝对灭国的蒙古女子为何残忍

当然,朱元璋也留下了一些蒙古人的政策,比如给居民划分不同等级、殉葬等。但相比所到之处必然血流成河的管理理念,还是很体现其文明、礼遇之风的。这不但看不出残忍,还上人觉得因为他的规则,有一部分人,特别是女性过上了文明的生活。这对于一个灭国者来说,算是不错的结局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5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元朝灭亡后,朱元璋是如何对待10万蒙古女人的?不见血却很残忍
...好几年后,又把他送回了蒙古,想让他继承汗位,听命于明朝。据《大赦天下诏书》中记载:“蒙古、色目人既居我土,即吾赤子,有才能者,一体擢用”对于儒化的蒙古士人,朱元璋更是一视同仁
2024-02-24 23:25:00
朱元璋以残忍闻名,他如何对待蒙古留下的女人?
明朝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皇帝,无疑是朱元璋了。关于朱元璋,就流传许多奇闻轶事,也经常被改编成各种影视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是开国皇帝,因此绞杀蒙古人,就成了他出名的关键。实质
2023-04-22 08:29:00
朱元璋究竟会如何对待这些蒙古女子?是不是很残忍呢
...俘虏。当然,也有一些蒙古女子一直无法回到故土留在了明朝境内;依朱元璋残暴的个性,这些女子的命运的确令人担忧,也让人好奇朱元璋究竟会如何对待这些蒙古女子?是不是很残忍呢?▲朱元
2024-06-14 14:25:00
朱瞻基的统治,文治武功缔造明朝巅峰
明朝有这样一位全能天子,文韬武略,琴棋书画,还有副业也是玩得有声有色。这就是明朝第一高富帅,全能六边形战士——朱瞻基。朱瞻基是朱高炽的嫡长子,朱棣嫡长孙,这家人把隔代亲演绎的可谓
2023-09-26 20:31:00
他是朱元璋最怕的敌人,这个人差点让他成了俘虏
对明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都很清楚,它的建立者是朱元璋同志。别看老朱出身很低贱,但是自古以来英雄就是不问出处的,只要你有真才实干,加上命运的考验,就能成为人上人。老朱就是这样的人,他
2024-01-23 21:09:00
...有个更响亮的称号,叫“鲁班天子”,你知道他是谁吗?明朝因为大家关注度比较高,明朝的一些人和事,大家都能如数家珍地说上那么一说,因此我们一提到木匠皇帝,大家无一例外地会想到明熹
2023-10-13 14:25:00
明朝秦王妃王月悯,以及历史上他们一家三口的真实宫斗历程
...年(1356年)十一月十一,为明太祖次子,生母马皇后。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在宫内设大本堂,延请名儒教授诸子,朱樉是其中一员。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初七,洪武朝第一次藩王大分
2022-12-14 15:28:00
朱元璋灭元后,如何处置被俘虏的数十万蒙古女人?只一招彻底征服
...自己的势力,最终他统一江南,建立了以应天为都城的大明朝。然而,尽管元顺帝已经北逃,元朝的余部仍然在各地负隅顽抗。朱元璋知道想彻底消灭元朝的势力,还需要更多行动。十万蒙古女眷
2024-08-20 14:29:00
...工程”就成为了那些烂工程的代名词,而早在六百多年的明朝初期,当时的洪武大帝朱元璋也曾因为一起“豆腐渣工程”大发雷霆:要杀人了!青石板竟一脚踩出个大窟窿!公元1368年年初,朱
2024-06-10 21: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
在地理概念中,“八百里”多为虚指,强调疆域之广袤。明宪宗朱见深的一纸敕书,将巍峨的武当大山凝结成四方界石——东抵冠子山奇峰
2025-04-02 20:18:00
曹操有七个女儿,全都年轻貌美,为何曹操让她们全嫁给一个男人?
对曹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之中,曹操异军突起,成为了曹魏北方霸主的奠基人。对于曹操的评价,历史很难进行界定
2025-04-02 21:01:00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都有谁)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腹背受敌,被别人困在中间,到了叫天不灵,叫地不应的囧境。可很少有人知晓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讲的是谁
2025-04-02 21:04:00
清明追思先哲 赓续关学文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千百年来,张载先生的“横渠四句”以及他的关学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与文化
2025-04-02 13:44:00
遇见《韵之队诗集》: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碎片化的内容充斥着,心灵似乎也变得愈发浮躁。然而,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能够穿越喧嚣
2025-04-02 15:28:00
豫人为善丨大别山下56年的守望
大河网讯 带着准备好的鲜花,扛着扫帚,沿着97级台阶走到墓园……“老朋友们,今天我又来看你们了。”在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花山寨烈士陵园内
2025-04-02 15:30: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吴祚麓芜湖,是一座古老的商埠城市,地处长江下游,南依皖南山系、北临江淮平原,居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枢纽位置
2025-04-02 15:36: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