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明清时期的官吏与基层管理:保甲制度的实施
...工作。此外除了县衙之外朝廷还有一层自治机构,这就是保甲制度。保甲制度最初的设立目的是为了帮助当地的百姓抵抗土匪的骚扰,同时当地治安进行管理。保甲制度是按照户数来计算的,以十为进制,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更多
中国古人为何直到明朝,才第一次有了户口
...度,开始采用曾经在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期,短暂出现的“保甲制度”来进行基层人口管理。▲清末基层官员形象按照清朝的规定,州县城乡十户立一牌头,十牌立一甲头,十甲立一保长。保长会给每户人家发一个牌子,上面需要...……更多
古代王朝的土地登记管理:从周朝到清朝的演变
...类姓簿二十三万九千有奇……”有文献记载:“熙宁自有保甲法,鱼鳞薄是也”,特别是后来的明朝时期,“鱼鳞册”更是朝廷确定核实赋税的重要依据。当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发现国内土地匿藏现象严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更多
唐朝官吏选举制度揭秘:科举、吏部与任职考察
...同样有一套严密的选人制度,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下唐朝的官吏选举制度!据史料记载,唐代的官吏选举延续了隋朝的一部分制度。隋朝开创了封建社会官吏制度的先河,制度分工明确设立三省六部和科举制,用现代人的方式来解...……更多
揭秘古代法医鼻祖宋慈,与提点刑狱司的传奇
...刑狱司除了专管刑狱之事外,还有“封桩、钱谷、盗贼、保甲、军器、河渠”等等事务。而转运使的职责则只剩下“财赋纲运”之责。南宋初期,提点刑狱司督查财赋和治安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当时社会的...……更多
宋朝时期的司法制度如何防止腐败?
...理衙门是司法腐败存在的主要源头。这当中一些基层司法官吏不是秉公执法维护社会的正义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制造出了大量的冤狱如果说知法犯法是对法律的一种挑衅那么执法犯法则是对法律的裹读和嘲弄。宋朝廷的法律并没...……更多
这三个短命王朝对中国历史贡献最大
...管制,什么掠地屠城,什么人分四等,什么初夜权,什么保甲制,等等等等。毋庸置疑,这些历史史实一是肯定存在的,任何一个专制统治都是血腥和残酷的;二是要历史考证。只可惜元史历史资料太少了,许多事实永远无法考...……更多
辽代吏制的承上启下作用:对唐宋制度的继承与金元官吏制度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官吏体制,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一种制度,因为它涉及到每个朝代的政治系统能否正常运行,而每个朝代的官吏体制也呈现出了各自的特色。辽代的吏制,更是在南北朝隋唐的大变革之后,所形成的一种制度,呈现...……更多
唐朝的御史台制度,又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呢
...力制衡思想,统治者们通过对监察官员赋予特权来对朝廷官吏进行有效监督,通过落实制定的各种监察类法律,以“严刑峻法”的管理模式来强化官员的政治作风。唐朝作为古代监察制度的成熟期和强化期,形成了从制度架构到...……更多
明代科道官的职责与影响:巩固皇权、抑制权臣与监督官吏
...代前期,但到明后期并没有发挥这种抑制作用。三、监督官吏明代科道官的另一大职责是监督百官,也是设立科道官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明朝政治制度得以运行的重要保证,也是科道官对政治生态产生常态化影响的重要手段。万...……更多
揭秘古代致仕制度,官员退休生活的真实写照
古代官吏退休又称为致仕。对于致仕制度的起源,历代学者均有不同的介绍,有人将商代"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后告归"定为中国致仕制度出现的标志,有人将商缺变法"废分封、行郡县"作为致仕的起源。《尚书..咸有...……更多
东汉时期的监察制度与官吏犯罪预防
一直以来都是封建君主追求的治世目标。为了规范官吏的行为,防止其以权谋私,做出危害统治的行为,东汉皇帝从制度、教育、舆论等方面入手,对官吏的行为进行了监督,以期从源头上减少官吏犯罪行为的发生,进而维护...……更多
...在村民中享有威望者、在基层行政组织中的一些负责人如保甲长、村长等也会充当调解人。正是对亲情的重视,对“和谐”的追求,为民间非诉讼调解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半官半民的庭外调解。当民间的非诉讼调解不管用时,...……更多
汉朝的察举制影响深远,既是汉朝繁荣的基础,又是其覆灭的推力
...制度。察举制的萌芽以及发展在奴隶社会的时期,所有的官吏基本上都是世袭制的,并且也是世卿世禄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官员的这个队伍完全被那些贵族所垄断。这样的局面一直到战国的时期,当时的社会动乱不安,...……更多
中国古代官吏回避制度:从西周到明朝的演变
...队伍建设,具有醍醐灌顶之功效!西周宗法观念的衰亡,官吏回避思想的兴起人性善于靠三言两语来粉饰,善于靠表面的虚伪做作来掩饰,善于表面一套实际是一套。这个道理古人比我们懂得早,人性不可信,尤其是身处高位时...……更多
王安石:被误解的宰相,功过如何评说?
...在1069年支持他变法。王安石提出了多项变法:青苗法、保甲法、均税法等,这几项变法都是利国利民的,但青苗法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这项变法是农民在庄稼青黄不接的时候,可以向国家申请小额贷款或者粮食,度过困难时期...……更多
王安石:北宋杰出改革家与淡泊名利的文人
...着手于变法的实施。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还有保甲法、保马法等等一系列新政,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起来,只是没过多久就遭到了权贵们的阻碍。宋朝的税收比之唐朝要高得多,却依然出现了财政危机,就是因为...……更多
制变迁: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演进
...经常配备相应的设施和一定的住宿条件,所以也会供一些官吏和使者旅途休息用,就和驿站的功能差不多。后来这一功能也逐渐向老百姓开放,以便百姓长途劳累好作休整之用。亭的作用在当时还是非常多样化的,利用率也非常...……更多
...权;“君子”之子也具有候选县小佐的资格。除具有候补官吏的权利外,“君子”还被《徭律》规定负有组织徭役的责任。由此可见,官僚制、郡县制建立以后,地方社会的内部运行机制仍然在发挥作用,这是“君子”等乡贤得...……更多
两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
...分九品,并写出评语,上报中央政府。中央有关部门选任官吏时,主要依据中正为士人评定的品第,授予相应的官职。曹魏初行九品中正制时,由于中央选择的中正多以“贤有识见者为之”,中正能够采择舆论,品评人物也能够...……更多
古代宰相将军隐退还乡,在家乡的地位如何,和县令谁更大?
...数目可观的土地用以养老生活。到了宋朝之后,又衍生出官吏致仕后的升级待遇。重臣们在退休后反而能官晋一级。而致仕的老臣后代,也会享受一定的入仕优待。此外,宋朝政府还延伸设置了宫观作为致仕官吏的特殊机构,使...……更多
宋朝皇帝的独特称号\\\'官家\\\'的历史之谜
...期,官家这个称呼还代表了皇帝对官方的重视。在宋朝,官吏的管理和选拔是非常严格的。皇帝要求官吏能够“范用尽言,以时为务”,所以皇帝对官吏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由此可见,官家这个称号的出现与宋朝官僚制度有...……更多
西汉与东汉:起源、地理位置和制度的差异
...策又出现调整,内朝和外朝并立,新的管理体制形成了。官吏选举上,除了按军功和郎官制以外,有增加了察举制、征召制和博士弟子应试制,律法和监督制度也都完善了很多。东汉时期沿用了西汉制度,三公九卿作为基本架构...……更多
商鞅变法成功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对比
...有盈余,完美的维持了两方的关系。军事层面则采用的是保甲法,就是将所有乡民都进行编制,在他们忙完农活之后的空余时间可以进行军事训练,这样使得大多大宋百姓都可以有强健的身体。但是粮草未动,兵马先行,军事方...……更多
熙宁变法:北宋时期的改革与纷争
...,王安石与韩绛同日升任宰相。此前二日,又颁行《畿县保甲条例》在开封府的属县试行“保甲法”,将相邻居民十户组织成保,实行刑事连带责任制,同时每户抽一人进行军事训练,由居民自己负责地方治安,以代替地方军队...……更多
拾金不昧被免一年物业费,聊城一男子还获评了“文明市民”
...,展现了社会正能量的温暖风采。拾金不昧的男子名叫郭保甲,是聊城市东昌府区桐凤家园小区的一名租客。10月12日,记者来到桐凤家园小区物业处,联系到了郭保甲,详细了解了这件暖心故事的来龙去脉。深夜拾金不昧急事...……更多
...道。因此,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维护地方的稳定,是衡量官吏是否合格的一项主要指标。特别是对地方州县衙门的长吏而言,更是如此。而从吏学的角度来说,这种管理之术除了行政事务外,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缺乏的不外乎...……更多
明朝文官不爱钱?背后的利益与腐败真相
...历代文人都喜欢以高风亮节来标榜自己,而历史上,明代官吏俸禄和地位都极其低,但依然有许许多多的人希望入仕当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明朝的文官真的不爱钱吗?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了解一些关于明代官场的知识...……更多
明朝会审制度的执行:明德慎罚原则之下,重大冤假错案如何处理?
...很难真正理解明朝的会审制度。明朝热审的漏洞:地方小官吏左右司法裁决笔者前文强调过,明朝的会审制度是主要针对朝廷高官犯案的一种审理制度。因此除了会审制度中的“热审”外,明朝老百姓一般是“享受”不到会审待...……更多
钦差起自明朝,明朝的钦差大臣有多大的权力?
...一样“布宣德意,询民疾苦,疏涤冤滞,蠲除烦苛,体察官吏贤否,明加黜陟。”从这就可以看出明朝时期巡察制度中专差专使需要负责的职能非常多,也非常重要。这些派遣的官员从各个地方巡视之后都要回京汇报情况,在途...……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同时也把首都定在了南京。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
2024-06-30 21:00:00
与元末明初朱升等诸多名仕一样,由于元朝官场过于腐败黑暗,汉官难以掌权,升迁基本无望,1346年刘伯温辞官隐居。但透过刘伯温的经历来看
2024-06-30 21:01:00
1360年,刘伯温来到南京,成为朱元璋的谋臣,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以下是实打实的三件功劳。1,针对当时形势,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
2024-06-30 21:01:00
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历史活动中,刘伯温发挥了顶级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刘伯温功劳来看,足以封公爵
2024-06-30 21:02:00
韩信本为平民,虽“志与众异”,但却没有谋生手段,因而家境贫困,常常靠他人接济度日,日久便为乡邻所恶,“一饭之恩”、“胯下之辱”等均发生在这一时期
2024-06-30 21:03:00
从仗剑投项到转投刘邦,韩信始终没能受到重用,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然而作为刘邦左膀右臂的萧何,却对其如此看重,甚至不惜冒着被刘邦猜忌的风险
2024-06-30 21:03:00
父亲曾担任锦衣卫百户。1568年,明神宗在民间大范围选美,王氏没能进入前三名,但因为自身条件较为出色,便留在了宫中,成为了慈宁宫的一名宫女
2024-06-30 21:06:00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上下的舆论越来越激烈,李太后不得不出手干预。在太后的质问下,明神宗说出不肯册立朱常洛为皇子的原因,因为他是宫女生的
2024-06-30 21:07:00
王恭妃死后,明神宗只是草草埋葬了她,陪葬品少的可怜,即没有派人守坟,也没有下拨守坟的费用。儿子朱常洛继位后,连追念母亲的仪式都还没形成
2024-06-30 21:07:00
聊聊大唐名将薛仁贵的传奇故事
威名赫赫的大唐名将薛仁贵一生身上出现了许多传奇故事:大丈夫弃耕从戎;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勇猛作战惊动天子;生擒敌将神射手
2024-06-30 21:08:00
聊聊隋朝名臣——赵绰
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盛世—“贞观之治”。唐太宗手下,人才济济。其中,魏征直言进谏
2024-06-30 21:10:00
聊聊太子李建成为什么斗不过李世民
陈寅恪先生,对于唐朝,有一个精彩的论述,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
2024-06-30 21:10:00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做了贡献巨大,那她最后结局是怎样的呢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文成公主的远去的身影消散在了茫茫大漠之中,她对汉藏文化交流的贡献却永载史册,书写了民族间友好往来的篇章
2024-06-30 21:11:00
220年12月,享国195年的东汉王朝走到了尽头,汉献帝刘协被迫退位,将皇位禅让给曹操之子曹丕。一般而言,亡国之君都不会有好下场
2024-06-30 21:12:00
白毦(ěr)兵,三国时期蜀汉的精锐部队,由永安都督陈到统领。“白毦”顾名思义,该部队的装束是以白色的鸟羽兽毛作为标志。文献资料见于诸葛亮在公元226年写给李严的书信中
2024-06-30 21: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