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王朝的土地登记管理:从周朝到清朝的演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13 06:56:00 来源:戏说三国

古代社会,土地十分的重要,古代王朝基本将农业视为立国之本,许多的统治者为了发展农业不但认可且执行“重农抑商”的制度,还制定了许多的惠民政策,以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正所谓“士、农、工、商”的地位高低便是源于此处。

不过,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既然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那么如何管理国家内部的土地便是每一位统治者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例如宋朝时期就出现了“兰溪鱼鳞册”这个管理土地的工具,使得当时朝廷登记土地更加的方便,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古代王朝的土地登记管理:从周朝到清朝的演变

接下来探讨的便是古代王朝的土地登记管理。一、古代土地科学管理

1、土地管理的发展变化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的统治者便十分重视土地的管理。这一时期的土地大致为“全部国有化”即公有制, 尤其是自西周开始土地便牢牢的掌握在天子手中,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由此而来。

虽然这个时期的中国没有形成真正的土地登记制度,但是已经出现了征收赋税、土地交易等管理登记思想。

古代王朝的土地登记管理:从周朝到清朝的演变

《周礼》中写道:“掌建国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安抚邦国,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办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湿之名物”,可见周朝开始为了更好的治理国家,已经出现了登记国内的土地和人口的想法。

当时还实行了“井田制”,周天子通过诸侯、卿大夫、士等将土地给一级一级的分封下去,不允许他们私自买卖。

可惜到周朝后期,周天子对诸侯的影响力减弱,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号令,而原本天子管理的土地也渐渐的不受他的掌控,国内土地私人拥有化、土地交易现象频繁发生。

与此同时,各国诸侯都对自己的治下土地管理进行改革,如鲁国的“初税亩”、齐国的“相地而衰征”、楚国的“量入修赋”等,这些政策均是为了提高诸侯在本国内的掌控力,以便维护自己的政权统治。

古代王朝的土地登记管理:从周朝到清朝的演变

其中楚国还下令将“书土田”和“量入修赋”政策同时进行,想要通过此方法重新对国内的土地进行测量和登记入册,再根据百姓的土地收入(产量)多少决定征收赋税,由此可见这个时期就有了土地登记这一制度的法律规定了。

之后,秦朝统一各国,这个阶段国家不仅要登记共有的,还需要登记私人的土地。当时规定“使黔首自实田”,命令所有的百姓将他们所有耕种的农田都如实的禀告政府核实,并对此征收田税。

后来,秦朝灭亡,汉承秦制,其在秦朝的土地政策上发展了一项新的“编户制度”,详细的记录了汉朝境内每家每户的人口、年龄、土地财产等情况,十分方便征收国税的同时提高汉政府的统计管理效率。

古代王朝的土地登记管理:从周朝到清朝的演变

而魏晋时期的土地管理十分的特别,如同其畸形的王权统治一样充满时代特色,可以分为国家登记土地、宗室登记土地和家庭财产、农奴租用地四类,甚至当时朝廷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还确定了登记繁复、征税重等制度。

隋唐时期大不一样,这个阶段的土地登记制度比之前朝已经十分的完备,出现了“手实”,即百姓在基层官吏监督下自报门户内人口、田亩以及赋役承担情况的登记表册。

据《新唐书》记载:“……有手实,岁终具民之年与地之阔狭……。乡成于县,县成……州成于户部”,由此可见该时期的土地统计从乡间到县内,再到州一级一级的汇总上报,这样的政策相对比较完善。

古代王朝的土地登记管理:从周朝到清朝的演变

另外,《田令》还提到唐政府对登记土地时间也有相关规定:“诸应收授之田,每年起十月一日里正预校勘造簿,历十一月,县令总集应退、……,对共给授,十二月内毕”,可见当时为了方便后期政府的管理,专门设定了具体时间方便核实、检查。

而宋朝时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砧基簿”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的土地登记管理制度逐渐迈向成熟,也为之后的“鱼鳞图册”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彼时,南宋的政府要求百姓统一制作砧基簿,详细登记了包括户主、田产面积、地形图等土地情况,当时人们进行田产交易也需要砧基簿才能够进行合法的土地转让。

一般来说,记录完毕后,百姓将其交予乡间的管理人员(邻保正长)核实勘察上报管理此事的经界所,再由这个机构核验一遍,确保该图册的准确无误,可见其的重要性。

古代王朝的土地登记管理:从周朝到清朝的演变

到了清朝末年引入现代房产登记制度以后,至此,现代的土地登记管理制度才最终定型。

2、鱼鳞册来历

鱼鳞册,最早出现在宋朝农业经济较为发达的两浙、福建等地。因其外表神似鱼鳞而得名,是古代封建王朝为了统计国内土地和确定税收编制的土地登记图册和重要工具。

《宋史》明确记载了“鱼鳞册”已经成为了当时统计土地的一种工具:“知婺州赵夫行经界于其州,整有伦绪,而夫报罢。士民相率请于朝,乃……凡结甲册、户产簿、丁口簿、鱼鳞图、类姓簿二十三万九千有奇……”

古代王朝的土地登记管理:从周朝到清朝的演变

有文献记载:“熙宁自有保甲法,鱼鳞薄是也”,特别是后来的明朝时期,“鱼鳞册”更是朝廷确定核实赋税的重要依据。

当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发现国内土地匿藏现象严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和增加国库税收,他要求政府内部编写了十分详细、完整的鱼鳞图册,此后鱼鳞册成为了明朝重要的税收保障和凭证。

可惜清人入关以后,以鱼鳞册为主要手段的土地登记制度开始衰落,后来清朝末年,大量的西方制度文化流入并冲击了中原文化。

其中便有不动产等房产概念,这些先进实用的思想融入了传统的土地登记制度当中,慢慢本土的政策越来越现代化发展,最后形成了如今土地政策现状。

古代王朝的土地登记管理:从周朝到清朝的演变

二、鱼鳞册的影响

1、价值和作用

纵观历史,鱼鳞册虽然在仅在明这一个王朝兴盛,但其所代表的价值意义是不同凡响的,甚至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其也是十分的科学合理。

首先,鱼鳞册的内容十分的详细,特别是关于田地的图案记载十分的细致,不但可以了解当地的地形还可以知道当地人口情况。

当时的鱼鳞册除了给每块田地标有特定而唯一的编号外,还包括了土地面积的大小、位置、周围的参照物环境的描述等内容,就连每块田地被买卖的记录也需要登记在上面,俨然是一部土地变迁历史书。

古代王朝的土地登记管理:从周朝到清朝的演变

另外,鱼鳞册还记载了当地的一些风貌和生活环境,如寺庙、山林、水井等,对外地人尤其是外地官员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了解当地风貌、风土人情的好工具。

并且古代的官员还可以通过鱼鳞册记载的地形情况,因地制宜的发展当地的农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资源整合。

其次,鱼鳞册还有“实田隐为逃绝……,杰然可考”的重要价值,对于古代百姓存在的逃税行为,鱼鳞册是政府主要的数据参考和核实证据。

史料记载其作用:“鱼鳞册为经,土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作为重要的税收证据,其重要性和价值不言而喻。

古代王朝的土地登记管理:从周朝到清朝的演变

最后,鱼鳞册从某种方面来看还是一本珍贵的农业著作,古代王朝可以通过它科学的管理土地问题,古代的人还可以通过该图册更好的规划当地农业的发展,实用性和适用范围都非常的广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流传至今的兰溪鱼鳞册,甚至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还作为农业税征收的依据在当地使用,如果不是土地房产所有证更加方便,使得鱼鳞册彻底的退出了时代舞台,不然的话,或许如今的土地登记还能见到鱼鳞册呢。三、结语

总的来说,古代的土地登记管理制度随着王朝的更替不断发展,到了唐朝时期就比较完备了,直到南宋时期出现了新的统计土地工具——鱼鳞册才有了新的进步。

古代王朝的土地登记管理:从周朝到清朝的演变

这不但标准着土地登记管理制度已经进入了成熟时代,还象征着古代人民在土地统计领域有了新的发展,十分具有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

可惜的是古代的土地登记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方便统治者管理和维护他们的政权稳定,因此有着时代局限性,一旦遇到一个不负责的君王,土地登记制度将成为压迫百姓的工具,如魏晋时期重复收赋税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3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显微镜下的大明》中的帅家默,其实也不是那么简单
...丝绢案》正式开播了。让观众看到了一副更加真实的大明王朝平民政治生态图景,也通过剧情的推进进一步了解了当时的经济、税赋、民生等诸多情况。而且剧中提及所谓“黄册”、“南京后湖”,
2023-02-13 20:31:00
聊聊明代“鱼鳞图册”
在中国古代,土地是国家的根本,赋税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为了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历代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土地和赋税的管理。明代“鱼鳞图册”就是其中一种独特的管理手段
2024-11-16 19:42:00
秦朝时期的户籍制度是怎样的?
...户籍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何为户籍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封建王朝对管辖区域内人口的一个统计、记录与管理,不同时期户籍的管理又有着不同的体现,可以简单理解为阶级划分、特征划分。户籍制度是
2023-02-02 18:34:00
为什么说张居正改革的“一条鞭法”把大明推向深渊
...点盐茶专卖,税收就有了。但是被张居正一把改革让大明王朝的税收基础彻底崩溃掉。这是为什么呢?图源来自网络有人说怎么可能?他死后推行的改革不都被废止了吗?还有些人都很吹捧张居正改
2023-08-02 21:56:00
明末的通货膨胀与财政危机是如何造成的
...层的合谋与腐败1、明代赋役制度的演变在中国历代专制王朝初期,开国君主慑于社会动乱的威胁,往往会推行一些轻徭薄赋的政策,降低君主和官僚机构对人民的税收,力图缓和社会紧张情绪。虽
2024-05-14 17:15:00
如果没有李自成,明末历史将会如何
这种问题有意思?又是为封建王朝招魂的吧。与其问“如果没有李自成当时的社会会怎么样”,不如好好想一想,当时的社会为什么会出现李自成,张献忠这种人,并且他们在一次次被打得几乎成为孤身
2024-08-01 14:54:00
从战争到和平:明初经济转型的困难与挑战
...等到朱元璋登基了,这个情况就不一样了。对于一个封建王朝来说,正式开国,就像是今天一家公司过了创业阶段,正式上市了。到了这个时候,老朱如果再给下面开空头支票,一分钱工资都不发,
2023-09-18 20:20:00
北方部族为何在军镇制度完成“统一“
西晋的八王之乱,使得历经战火统一的中原王朝再次陷入混乱。西晋皇族南渡,将北方之地丢给了游牧部族,任这些北方地区被各少数民族割据占领。北方各族虽然都是以游牧为生的部族,但是也是各有
2024-02-29 14:22:00
夏商周之后,后代封建王朝立国时间都比较短是为何?
导读:我们通常所说王朝周期不超过三百年指的是封建王朝,奴隶社会时代的夏商周三朝立国时间都远超三百年。那么为什么会存在真么大的差异呢?这中间涉及到版图面积、宗教、社会制度、土地制度
2023-03-07 12: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鱼台孝贤广场楹联
(高山景行 上联:阁壮水云乡,克襄孝道明忠道 下联:德昭桑梓地,且看今贤继古贤)(紫气东来 上联:鱼龙呈变化,万顷烟波堪醉我 下联
2025-10-31 17:24:00
《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肥举行
大皖新闻讯 10月31日下午,文化学者夏冬波新著《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合肥育才书店徽州书局举行。《吴长庆家族》是研究合肥市(原庐州府)名门望族吴长庆家族(庐江鳌山吴氏家族)的一部家族史著作
2025-10-31 21:52:00
聚焦如何“提笔绘丹青” 山翁画册《墨痕》出版
继《山翁书画集》和40万字的《山翁评论文集》出版之后,著名书法家、评论家、收藏家山翁先生介绍如何“提笔绘丹青”的专著《墨痕》
2025-10-30 08:40:00
“跟着楹联游济宁 ”第十五站活动走进金乡奎星湖公园
鲁网10月3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金乡,在金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文峰塔前走一走,官学财运全都有。”光善寺塔又称文峰塔
2025-10-30 17:13:00
老有福丨他的百年“青春之歌”:百岁陈世明的信仰与传奇
福州新闻网10月29日讯(记者 朱榕 文/摄)重阳节前,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台江万颐养老院,探望101岁的陈世明
2025-10-29 15:14:00
每年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正红,形成了登高、赏秋、晒秋、赏菊、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2025-10-29 16:57:00
寒葱岭,八十载枪声犹在耳——追寻陈翰章将军的东北抗战印记
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这位被称为“书生战将”的烈士,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2025-10-29 18:05:00
彩叶映长城 共绘秋景画
10月27日拍摄的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秋景。近日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进入最佳观赏期山间层林被秋意染透红橙黄绿的彩叶错落交织与蜿蜒伸展的古长城相互映衬色彩交织间尽显秋意
2025-10-29 08:10:00
《愤怒的天府》:中国历史版的“战争与和平”
在当代中国文坛,很少有一部作品能像宋小武的《愤怒的天府》那样,以如此磅礴的气势与思想深度,重构民族记忆的史诗线索。130万字的三卷本
2025-10-28 14:5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嘉祥岳飞纪念馆楹联
(上联:赤胆忠心照汗青 下联:精忠报国千秋颂)(上联:教子育孙尽栋梁 下联:通义明道真贤母) (上联:上继祖德居县伴朝一代名吏 下联
2025-10-28 19: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