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朝官吏选举制度揭秘:科举、吏部与任职考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04 12:44:00 来源:戏说三国

从古至今,尊卑等级观念一直存在人们的心中。据《尚书》记载,最早的人事考核是在舜时期,舜每五年会去各部落巡视,考察各部落首领的工作。随着古代社会制度的不断进步,选举与考核制度也日渐完善并且严格。如同现代社会,古代的万官选举同样有一套严密的选人制度,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下唐朝的官吏选举制度!

据史料记载,唐代的官吏选举延续了隋朝的一部分制度。隋朝开创了封建社会官吏制度的先河,制度分工明确设立三省六部和科举制,用现代人的方式来解读就是选拔更加的公平、公正,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基层人群的权利,也缓和官权矛盾。而唐朝在延续隋朝制度的同时,也做了很大的改革。

唐朝官吏选举制度揭秘:科举、吏部与任职考察

一、科举考试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由于国家制度的完善,对于万官的选拔也是十分的重视。

其中,科举考试制度在唐朝就得到了很大的完善与改进,至于唐朝为什么这么做,我认为是隋朝的前车之鉴,史证隋炀帝除了昏庸暴政之外,对于科举考试制度的漏洞也疏于管理,科举考试的不严格,会直接导致官吏制度的腐败,当整个王朝从君主到下属全部存在腐败的政治问题时,难改的是这个王朝的灭亡。

在唐朝刚刚统一的时候,唐朝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彻底整改科举制度。唐朝建立初期,统治者就对朝廷的用人会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统治者认识到朝廷需要的是多元化的人才,可以充实整个王朝的官吏系统,保证朝廷上下一致统一,从而迎来王朝的盛世。

唐朝的科举考试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类。常科就是每年都会举行的考试,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如果考试取得了第一名,我们就会称之为状元。科举考试的科目之多使得每年的常科都会流失一大部分人才,所以不定期的,皇上会亲自主持考试,这种考试叫做制科。

据唐代史料记载我们不难得知,制科的考试科目近百种,参加考试的人有百姓有官员。在那个以人才至上的王朝,在经过科举考试的层层选拔之后,留下来的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有句话叫做“学历是你的敲门砖”,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科举考试,考试中的中第者仅仅是获得了任职官吏的一个资格,想要真正的成为朝廷命官,皇上的心腹,还要通过一个吏部考试。

唐朝官吏选举制度揭秘:科举、吏部与任职考察

二、吏部考试

所谓吏部考试,就如同现在的复试,大家在一样的起跑线上冲出重围,终于获得了进入最终考核阶段的资格。

考试以身、言、书、判为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口试和笔试之后,那些取得更好的成绩的人依旧不能马上任职,而是要通过多方全面深入的从每个人的品行,才能,勤恳等诸多方面透彻的判断之后,才能予以结果,确认任职。

像唐朝这样的选官制度,不但可以收获各个领域的人才,还可以通过整个选拔的过程,了解到这个人的整体品行。唐朝之所以可以在众多朝代之中脱颖而出,创造鼎盛的历史,与这个严密的选官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严谨的工作,周密的思考,无一不再体现着一个盛世王朝的气度与辉煌。

唐朝官吏选举制度揭秘:科举、吏部与任职考察

三、任职考察

人是一个有欲望的高级生物,在权利与诱惑的驱使下,难免会陷入困境。人的本质从原始社会迈进封建社会时变得越来越容易被财权控制,官吏就是如此。在唐朝,官吏是否可以任职是通过科举考试和吏部考试所决定的,为了防止上任的官吏在任职期间滥用官职,以公谋私,特设立了“考课”这一制度。

所谓考就是考察官吏在任职期间是否严格执行了中央下达的法令法规,而其课就是监督各地官吏按照行政制度进行工作。每个官吏每年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考课,称小考,而三至五年会进行一次大考,通过各个方面考察官吏是否按照规定严格执行工作。考课分为很多等级,中央会根据考核等级的高低,对官吏进行不同程度封赏或是罢免。

正是因为这种有奖有罚的考察制度,让唐朝的官吏水平大幅度提升,官吏的好坏是评判国家政绩的重要标准,有一句俗语叫做“上梁不正下梁歪”,凭借层层选拔的官吏并不能保证其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了确保政府官职有效的工作效率,任职期间的严格考察就变得尤为的重要。

如果地方与中央的大小官吏不能恪尽职守,而是被金钱诱惑所蒙蔽,无法保证朝廷的管理体系,一个王朝的没落会悄然而至。

科举制度的推进的确让唐王朝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阶段,科举制度改革成功不能遗忘,落寞也一样不能忘却。科举考试在唐末开始糜烂,正是因为政府官吏的腐败和科举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导致唐王朝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唐朝官吏选举制度揭秘:科举、吏部与任职考察

四、小结

万官选举制度所映射的古代社会,在我看来和现在无异。整顿国家并非短时间就可以完成,需要统治者看到的不只眼前的利益,而是短期损失后的巨大收获,统治绝非一朝一夕,公平廉政是保证社会长久发展的重要前提,这一优良的传统也一直被延续至今。

科举是保证选官标准的先河,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唯在得人”,这句话足可以表明唐代时期王朝对于科举改革的重视,也说明在唐朝最高统治者认为官吏就是国家之本,单靠统治者自身很难将一个国家带入盛世,尽管他拥有再多的抱负,统治者需要的正是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准备落实下去的官吏。

现在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皇帝会亲自选官,亲自设立考试,通过自己选举出来的官吏,会更加确定的相信他们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自己打创社稷时的重要心腹!

官,一个可以让国家兴旺也可以让国家灭亡的群体,若不是统治者改革选举,如何迎来唐代绝世的顶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4 18: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汉唐两朝的文官是如何晋升的
...吏每年都要考绩,每个官至少要经历四次考绩,由尚书省吏部主持。 考核的方法有所谓的“四善”和“二十七最”。“四善”是用来考查为官的一般行为,有“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
2023-06-04 15:08:00
他创建科举制,是中国最重要官吏铨选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阀大族所把持,实际成了大族子弟入仕做官的捷径。这种选举制度,它必然造成官吏制度的腐化和无能。隋文帝改革选举制度,创立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从此,九品中正制度被废除。开皇末年(6
2023-02-11 20:32:00
​科举制度确立与进士轻薄,朱元璋却认为科举取士于国家无用
...。燕王靖难夺位,于永乐二年(1404)举行了首次殿试,吏部请求授予新科进士官职被朱棣拒绝,太宗敕吏部曰:“令二、三甲进士除翰林庶吉士、行人司行人外,其余俱拨诸司观政。”洪武年
2023-01-30 18:07:00
元朝科举的曲折历程:从尝试到艰难推行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由中央临时组织选拔。1270年,吏部尚书徐世隆撰成了《选曹八议》,为选拔人才初步确立了原则。在刘秉忠、张文谦、许衡、徐世隆等汉族官僚的筹划下,元朝的铨选
2023-09-19 20:26:00
历史上的“举孝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荐一定数量的孝子和廉吏,多年以后中央、地方上许多的官吏来源渠道皆是举孝廉,数量甚至达到了一半以上。 汉武帝中后期为官之人基本上都是民间的读书人,后来举孝廉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
2023-02-02 18:53:00
谁的朝代只有37年,制度却影响1300年
...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举荐给吏部,吏部再根据中正们的意见对他们加以任用。不过,这项制度实行下来也有问题。因为大小中正从一开始就由士族名望高的人担任,所以
2023-10-16 16:07:00
浅谈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与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中国古代的官吏制度三位一体,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而科举制度作为人才选拔的中心环节,因为它的独特性而对古代官吏制度具有
2023-05-02 20:14:00
聊聊明清时期令人窒息的科举考试
...为两级:地方州县的发解试和中央尚书省礼部(唐前期由吏部负责)的省试。通过发解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通过省试的第一名称为状元。注意,在唐朝,科举及第者不会被直接授官,而要参加吏部
2023-06-21 13:44:00
打破世俗门第的科举制度,对历史影响有多大?
...度出现割据现象,而科举可以排除门阀的残余势力,提高官吏的素质和改善吏治,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人们通过科举获得功名,将门阀弟子手中的权力分散开来。普通举子感念皇恩,获得权力
2023-04-22 07:3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