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古代历代的隐逸逃禄之士,他们的命运如何?
...倨傲不仕,并受到光武帝的宽容优礼。东汉中后期,隐逸之士更多,如周勰、任棠、张玄、陈纪、赵昱、梁鸿、戴良、汉阴老父、陈留老父等等,人数也很不少。汉代隐逸不同于具体原因,总体而言,隐逸的痕迹仍然是真实的,...……更多
从《三国演义》中孔明舌战群儒论轻“治经典”现象
...仕的产生土壤是“士”阶层。“士”又分为从事政治活动之士和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之士。这是春秋时代才出现的划分。本来,“士”在殷周两代,是奴隶主贵族中最低的一个等级。在西周时,士不分文武,平时他们“修德论道”...……更多
如何正确理解明清鼎革之际贰臣与遗民的身份认同呢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有一些矢志抗清的忠贞之士,他们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伟大精神做支撑,在中国历史篇章上写下了感人的一页。面对清军的入侵,也有一些人投效满清政权,只为借清军的力量报君父之仇。...……更多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三层内涵
...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历代统治阶级中有为的政治家和有识之士,依靠这些经验,不断地构筑出各种反腐败的防线,在许多时期扭转了政权的危亡之势。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不绝,创造出灿烂的历史文化,与...……更多
汉代士人阶层的特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力
...,并为后世士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基础。一、汉初之士及其演变士在两汉以前,并未构成社会生活的主导阶层,焚书坑儒更是对产生不久的士的一次重大打击。此后,士差不多沉寂了百余年。汉初之士,是社会上没有什么...……更多
魏晋时期推举贤良之士、进行礼仪教化,私学和游学的界限在哪里?
...时期,选士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汉武帝多次诏贤良进宫谏言,如公孙弘、董仲舒等,这些名士大家都早已耳熟能详了。特别是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政策为察举制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明确了选...……更多
光绪废除科举制,标志着清王朝已经行将就木
...是真的在虚心访求。所以汉武帝朝堂才有很多的真正有才之士奔涌而来。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正是对汉武帝求贤若渴的真实写照。而汉武帝时期也一直存在着路线之争,到底是尊老还是尊孔的问题,最终拍板定下了董...……更多
公孙弘后来居上,从海上牧猪到位居宰相
...是王道往往而绝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大下之士。” 其中的“置明师”就是设置儒家思想经学之师,也就是后来武帝所设置的五经博士。而“养天下之士”就是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汉武帝立即采纳了董仲舒...……更多
东汉王符《潜夫论》提出哪些治国之策
...家存亡之本、治乱之机,在于明选而已矣”,强调有才能之士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但当时东汉社会“以阀阅取士”,这种孝廉举荐的方式,忽视了人自身的能力大小,而“以族举德,以位命贤”,结果是“名实不相符,求贡不相...……更多
只活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是如何成为中华之祖的?
...,神化为无所不能的三皇五帝,默认其为真实存在的贤明之士。2.口口相传的历史习惯中国古代社会真正的开始大量使用纸张记载历史是在汉以后,虽然汉朝时已经有了造纸术,但是成本较高,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汉朝,大量造...……更多
魏晋宗庙制度的变革与儒家经学的关系
...到严重摧残。自东汉中、后期起,思想学术领域中的有识之士就不断对杂糅谶纬、符命神秘思想,并且阐释烦琐、支离的儒家经学提出了尖锐的批判,佛、道以及其他诸子思想、学说的兴起,对儒学独尊的地位提出了严峻挑战。...……更多
商鞅推行“农战”政策与帝国兴衰有何关系
...形成整体性关联,着意构建“君—民”联结,塑造“农战之士”。秦惠文王以降调适“君—官”层面,宗室、大臣势力重振,“富强也资人臣”状况逐渐呈现。至吕不韦执政,政策出现较大波动。始皇帝统治可分前后两期。前期...……更多
商朝时期的历代帝王谱
...商朝。商汤即位后,他深知要治理好国家,必须任用贤能之士。于是,他任用了仲虺和伊尹为相,这两位贤能之士都为商汤治理国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和帮助。在商汤的统治下,商朝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他鼓励农业生...……更多
揭秘唐代的避讳之风与南诏文化的冲突
...,对于俘虏的文化人待遇却相当高。南诏统治者对于儒学之士的器重可见一斑,例如对于郑回的待遇。郑回因为饱读儒学,被南诏统治者阁罗凤器重,成为王室教师,为南诏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这种对儒学之士的器重,使得...……更多
东晋南朝时期,隐士为何大多集中在寻阳、会稽和建康?
...的不足。面对儒家学说的日益衰落,南方汉族的一些有识之士把儒学和道家学说合而为一,创立出了魏晋玄学。崇尚玄学的部分文人或者说隐士对世道的混乱颇为反感,但又无可奈何,想明哲保身,于是纷纷隐身避世,消极地对...……更多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去中国化’教育”议题在岛内持续延烧,引人深思“何以至此”及“该当如何”,激发更多人支持守护传承中华文化。不久前,台北市第一女子高级中学教师区桂芝因批评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课纲...……更多
韩愈古文的思想世界
...之一的儒学思想,也遭遇了危机。韩愈及其同时代的有识之士,都对时代困局深感忧虑。有的人认为社会矛盾丛生,是由于制度不立、法治不明,主张加强制度建设。如杜佑编纂二百卷《通典》,汇编历代制度施设,期望为当时...……更多
聊聊那个曾在战国时期熠熠生辉的学派墨家
...。在《墨子》的“天志”篇中,有这样的描述:“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言语不可尽计,上说诸侯,下说列士,其于仁义则大相远也。”从梁启超对私人藏书起源的研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墨家著作当年的盛况。然而...……更多
田耕纪:宋海龙——坚守初心的正义之士
...表现,以及他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展示出坚守初心的正义之士的形象。宋海龙在剧中一开始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过着朴素的生活。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这种生活,他渴望做出改变,为家乡做出贡献。这种渴望促使他开始学习农业...……更多
朱元璋儿子抢了樊哙的墓地,还挤满了历代达官显贵
...,樊哙死后,就葬于天马峰下。从汉代起,便有许多隐逸之士迁到灵泉山来隐居,遂成灵泉古市,“形胜甲于一邑”。陆续有樊、李、杜、张、沈、曾、董、邹八大家官府隐逸之士,在此修建了多处名胜景观,如“万卷书楼”是...……更多
为何先秦纵横家都喜欢跑到赵国去活动
...纵横家、法家多出自三晋。所以司马迁说:“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史记·张仪列传》)赵国作为“四战之国”,不仅是纵横家的诞生地,而且是其活动的主要地区。纵横家与赵文化实用功...……更多
欧盟前主席德洛尔去世,曾为中欧关系破冰,被外交部称为“有识之士”
...除此之外,雅克·德洛尔还被中国外交部称为“欧洲有识之士”。2023年12月1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总台央视记者提问:日前法国雅克·德洛尔研究所发布报告,认为借助中国实现自身发展壮大是欧盟必然选择,呼吁欧方在“...……更多
唐朝的“别宅妇”,到底是多大的罪
...奔赴科场、献身仕途。李若初等人便是典型的代表。有识之士如刘晏等,为发掘政治新星而将女儿许配给有为青年。这种“才婚”使两造获得荣誉,却也注定没有爱情作伴。3.由是唐男在外求学或为官,寂寞难耐远离故乡和妻子...……更多
魏征:大唐繁荣背后的智谋之士
魏征,被誉为千古名相之一,曾是太子李建成手下的谋士。然而,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并没有诛杀魏征,反而重用了他。这其中有何深意呢?事实上,魏征才华横溢,在李建成手下时,就以谋略出众而著称。他提出的策略...……更多
秦始皇焚 书坑儒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始皇意识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像淳于越这样的饱读之士,不理解他的想法呢?或者说,为什么这些人明知道郡县制的好处,却仍是坚决反对呢?很快,秦始皇就找到了自己的答案。这个答案就是,这些人读的书有问题。这些...……更多
从放猪到丞相,聊聊公孙弘的传奇经历
...习《春秋》杂说。“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建元元年(即前140年)公孙弘六十岁,以此推算四十多岁时为汉文帝后元四年(前160年)。根据《儒林列传》的记录,“孝惠、...……更多
鲁仲连:赵国的智勇之士,说服魏国使者改变历史
...离去,心中升起无限遗憾。唉,天下难得有如此豪爽忠谏之士!他的出现将我赵国从灭顶之灾中拯救,却又匆匆离去。我何德何能,能再遇见这样的真龙天子?六、一言中的扭转乾坤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禁要惊叹语言的力...……更多
南宋为什么宁愿选择偏安苟且,也不愿意北伐收复失地
...被打得患上了恐金症。其实,此时的南宋军民,不乏忠义之士,不缺良臣名将,可惜皇帝得了软骨病,统治阶级闻金色变,以至于就连岳飞这样的一代名将,也在北伐途中被十二道“金牌”催令班师。以致于在宋金议和过程中,...……更多
汉武帝“独尊儒术”的背后,有什么政治斗争?
...会进入政府的权力机构,以致“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与最高权力结盟的儒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独尊地位。但即使如此,也并不意味着儒学已经垄断了天下的学术实际上,当时其他各家思想仍有一定市场,特别是淮...……更多
理解中医伦理观 铸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出成绩。晋代杨泉在《物理论》中说:“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之用医,必选名姓之后,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贯微达幽……不失细小,如此乃谓良...……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简介明朝刑部尚书王用汲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14:52:00
寇白门曾婚嫁声势显赫的朱国弼,为何晚年却独自漂泊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14:53:00
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其他藩王都是持什么态度
公元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从北京准备攻打当时的明代都城南京,推翻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
2024-06-24 14:54:00
简介明朝吏部左侍郎叶盛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14:54:00
朱元璋灭元朝的时候,为何没有汗国来帮忙呢
成吉思汗的军队在消灭宋朝之前,一直都是对西部进行进攻的,后来消灭的金和夏。蒙古国在到达亚洲和欧洲,对这里的人们赶尽杀绝
2024-06-24 14:55:00
吴三桂长的帅吗?是美男子吗
吴三桂堪称美男子。吴三桂祖籍江苏高邮,弥漫着水气的杏花春雨的江南;他本人却是在风霜凛冽的辽东长大。江南的水气和塞外的长风同时溶进了他的气质
2024-06-24 14:56:00
朱棣坚决迁都北京的原因是什么
建立大明朝时,朱元璋定都应天,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当时的南京经济发达,环境宜人。但是明朝北方却一直有个不老实的邻居,经常骚扰边境的居民
2024-06-24 14:56:00
朱棣攻入南京见到朱允炆后,他会怎么做
朱棣是明朝继朱元璋、朱允炆之后的第三位皇帝,他是朱元璋第四子,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叔叔。洪武三年,朱棣被封燕王,洪武十三年
2024-06-24 15:25:00
明朝的粮长制是怎么由来的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起因结果始末1.实行粮长制公元1371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宣布全国实行粮长制
2024-06-24 16:03:00
历史上朱棣还杀死三千宫女是真的吗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称为“永乐大帝”。朱棣一生勇武,对外,在军事上毫不手软,五次北征蒙古,雄才大略,是一代雄主
2024-06-24 16:05:00
建文三年(1401)二月十六日,朱棣率燕师南下。二十日,燕军进抵保定,朱棣向诸将分析形势,认为野战容易,攻城艰难,如今盛庸合诸军二十万驻在德州
2024-06-24 16:05:00
锦衣卫为何受到明朝历任皇帝的偏爱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虽然在洪武二十年朱元璋深感锦衣卫权力太过于庞大和锦衣卫私设刑狱对国家法律的践踏
2024-06-24 16:06:00
建文帝和郑和七下西洋有什么关系
朱棣大家都知道,其皇位来的不是很正统。这还要从建文帝说起。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古代人非常热衷于维护“正统”
2024-06-24 16:06:00
朱元璋坚持实行分封制的真相是什么
分封制的弊端,就是容易导致封国拥兵自重,进而威胁到中央朝廷的安全。比如:周朝的分封制导致了春秋战国长达数百多年的战乱;汉朝的郡国并行制也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的爆发
2024-06-24 16:06:00
播州之役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明神宗万历年间,朱翊钧先后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史称“万历三大征”。万历三大征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
2024-06-24 16: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