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追寻中国走向近代的轨迹
本文转自:来宾日报追寻中国走向近代的轨迹□ 李 钊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期,伴随着政局波荡和王朝易代,传统文化由雅入俗,士人逐步走向民间,引领社会转型和时代变革。本书作者深入挖掘收罗正史记...……更多
从“学而优则仕”到“读书不求官”
本文转自:文汇报《士人走向民间》 王瑞来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赵昱华现在的主流历史观认为,唐宋是中古与近世的转折点,即“唐宋变革论”,但这不是唯一的划分标准,深耕于士大夫政治研究领域的历史学...……更多
汉人的科举制度,在金元时代是怎样发展的?
...何做官按照马克思的经典论断,阶级是社会的基础,传统中国也不例外。作为统治阶级的,自上古以来便是巫和王,众多王室成员及其部属也就成立次一级的统治阶级,掌握众多奴隶的生杀大权。到了西周和春秋时代,贵族阶层...……更多
明清乡绅社会的形成与影响
...考察知识精英参与地域社会的活动,关注社会转型,寻觅中国历史由宋入元,经历明清,从近世走向近代的历程。南宋有别于北宋的社会环境,对外关系紧张、地方势力崛起、经济发达、文化兴盛,作者以“宋元变革”为视角,...……更多
朱元璋把科举变成八股,他为何选择这种方式取材?
...人才是从隋朝开始的,隋炀帝时期所创立的进士科则应为中国科举制度的正式起始时间。科举考试从形式到内容以至录取均奉行公开、公平、平等竞争的原则。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最适合封建王朝选出优秀有才能的一种人才制...……更多
科举的改革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是隋朝开创的科举制,这一选官取士制度在唐朝得到承袭并完善。此后历代沿袭,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正式废除为止,科举制度在历朝统治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多
明代诗歌成就逊于唐宋,八股科举给明代文人带来了什么影响?
...大不相同。二、科举背景下明朝文人的诗歌创作 诗文为中国传统的文学体裁。对于诗,有传统的儒家“思无邪”、“诗言志”诗教理念,亦有文学自觉时代“诗赋欲丽”、“诗缘情而绮靡”的尊重诗歌自身价值的呼声。在创作...……更多
天下人无不怀念元朝,可见朱元璋有多么天怒人怨
...倒退,老百姓的起义则此起彼伏,天下人无不怀念元朝。中国历史悠久,王朝也多,虽然每个王朝建立之时都要标榜奉天承运,民心归附,但毕竟中国的改朝换代与西方不同,不是血统为上,“万世一系”,而是犁庭扫穴,易姓...……更多
当学历贬值,古代读书人何去何从?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赵慕宇常言道“知识改变命运”。中国自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为莘莘学子“逆天改命”提供机遇,也为皇权社会下的官僚体系选拔必要的人才。不过,科举竞争异常激烈,不亚于当下父母“鸡娃”,培养...……更多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与周进: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悲剧
...代讽刺小说,这充分证明了《儒林外史》作为讽刺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痴迷科举而又深受其害的士人形象生在清代这个封建王朝的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将那些鲜为人知的“名士”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由此...……更多
清末只会考试的读书人是谁
...出过些明白人,但也搭配出了不少糊涂虫。明清两朝,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最完备的时代。由于考试才是做官的正经途径,不仅皇帝而且百姓也都看得起,所以,读书人不仅围着考试转,而且围着考试的内容转。明清考八股文,...……更多
本文转自:人民论坛【摘要】中国有着悠久的基层社会治理传统,常以年岁、德行及能力为标准推举乡贤,优化基层社会治理。乡贤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历代王朝在基层体制设置的三老、父老等,另一类是选官制度中的文...……更多
唐朝的“别宅妇”,到底是多大的罪
...折射出那个时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3.最后,它预示着中国封建社会一步步走向衰落随着立嗣制度的确立和女德日衰,这一风气虽未绝迹,却已天差地远。它揭示了中国社会由盛转衰的种种迹象。亦只有如此,方使那些囚于鸟...……更多
汉代士人阶层的特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力
...革命斗争起到了极大的感召作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忆天问军中》一诗中,将东汉班超与屈原、岳飞相提并论,反映了作者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情操。 中共党员、著名的革...……更多
...大多数人并不清楚,朱温还做出了两大贡献,直接影响了中国历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晚唐积弊唐朝虽然实行科举制度,但世家大族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先后颁布《氏族志》、《姓氏录》,不过...……更多
六堂与清代萍乡科举
...时期选拔人才的一种礼仪与活动,科举考试制度确立后,士人多以“宾兴”一词泛指各级人才的选拔与礼仪活动。明清时期,随着科举考试竞争的激烈,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批资助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组织——宾兴会。位于湘赣...……更多
聊聊大唐第一斗士韩愈
...般强悍刚健的气势,很难在一个文人身上看见。 韩愈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政治正确”的人物,恪守正统,尊王攘夷,排斥佛老,嫉恶如仇。同时,他也具备世故的一面,功利的一面。可以说,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都在他身...……更多
同名又同姓,此“会馆”非彼“会馆”
...义于章程中详细说明,俾免后人误会。”(资料来源:《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为同行的商务活动服务,是商业行业会馆建立与存续的目的。只是因为前人创立之时,用了会馆一词,仙城会馆重修后,才保留了老的堂名,但在...……更多
说说古代科举考试的步骤过程
...试也算是基层考试,不过,通过府试考试的秀才,也算在社会上拥有了一定的名气。第三级考试就是乡试了。府试、县试、乡试三级考试中,尤以乡试最为重要。乡试考中的士子被称为举人,其也算是朝廷的贡员了。不过,和贡...……更多
让朱元璋心灰意冷的殿试,为何大放光彩
...授功名。 但出人意料的是,太祖在任用和考察当科所得士人时,发现其难当大任,他以“求天下贤才,务得经明行修文质相称之士以资任用”为设科取士的初衷,但发现科举举子多是卖弄虚文,并无真才实学。面对这个实际落...……更多
秀才是怎样炼成的
...卷子”,以备后边考试之用。清朝童生试考卷票,现藏于中国科举博物馆。图源:梁悦琛当考生顺利通过考前审核,进入考场后,各种环境限制及考场“潜规则”也会接踵而来。以县试来说,根据规定,明清县试共分五场,每日...……更多
魏晋时期孝道观念的转变与影响
...,孝是中华文化与中华伦理的鲜明特点之一。孝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出现最早的伦理观念。“孝”在中国人眼中有着不平凡的意义,中国文化也可以说以孝为根本的文化。汉朝时期,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多
洪武科举丑闻:南北榜案的争议与真相
...(为了躲避战乱,北方的百姓们选择逃往南方)这其实和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动有很大关系,中国经过三次人口大迁移(西晋时期永嘉之乱为第一次,唐朝安史之乱为第二次迁移,北宋末年靖康之变是第三次,这也使得南宋以后...……更多
子路为什么要自寻死路,这有没有价值?
说起中国文化,就绕不开士人。而谈起士子,就绕不开士人精神,这种精神起于春秋,贯于血脉,时至今日,已经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至豪绅贵仕,下至贩夫走卒,都知道一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更多
“最后的宗师”与“东方第一人”
...■詹福瑞吴汝纶是清末民初这一新旧文化交替关口,推进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重要人物,对北方地区尤其京畿直隶一带产生过重要影响。吴汝纶勤于读书,治学范围涵盖经史子集,尤其谙熟儒家经典,二十多岁时便考中科举,有...……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才被称之为“科举”,所谓科举,便是“盖举分科目而举士人之义”。科举不单单是为国家选取人才,最主要的是能够为国家选取各种各样的人才。科举便是“分科、举拔人才”。在公元607年,隋炀帝设立了十科举人,而我们经...……更多
宋朝皇帝多“学霸”这是为何
宋代被一些学者说是中国古代王朝的鼎盛时期,其实这样的说法是有根据的。因为在宋朝时期,的确有着良好的经济发展氛围,商业经济的发展是相较其他朝代来说更加自由。并且科举制度经过隋唐时期的发展,更加完善,所...……更多
当谢灵运诗歌成为科举热题
...二十多首写于温州的诗歌,笔者统计,至少二十来句成为中国科举的正式考题或模拟考题。这专门术语叫试律诗、试帖诗,即用古句成句为诗题,围绕其诗意内涵创作五言排律,往往题首有“赋得”两字。吟诵着美妙的谢句,无...……更多
魏徵敢于直谏对后世产生什么影响
...臣和乐、盛世繁荣的蓝图,满足了士人们的精神期待,是中国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理想的完美实现。其刚直不阿、睿智勇敢的形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士子们,坚持不与权悻同流合污,公正无私,为国家前赴后继、奋勇直上...……更多
祢衡一生放荡不羁,被杀时仅二十余岁,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理的解释。东汉自开国皇帝刘秀时期起即开始褒尚名节,士人也多以此相砥砺,史籍中记载的克己轻公者比比皆是,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发展到了东汉末年,这种风气却渐渐地发生了转变,那就是士风日趋浮华,士人们相互...……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兄弟二人祖上世代经商,仆役过万,资产上亿,为徐州数一数二的富户。先前在徐州牧陶谦手下做事,194年陶谦去世,按照陶谦遗命邀请刘备入主徐州
2024-06-17 07:38:00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是人们走进正在杭州国家版本馆展出的“正心明德——家国文化版本展”时,看到的第一句话
2024-06-17 15:42:00
专访押沙龙:“人之初性本善”是伪命题,人心是善与恶战斗的沙场
《鹿隐之野》近日出版,本书是著名历史作家押沙龙首部小说作品,用七个脑洞故事,揭露历史治乱循环的秘密 让我们理解人性法则
2024-06-17 16:09:00
跨越三千年的神秘珠宝--遇见古埃及
古埃及,一直以来都被人当做神秘的象征,无论是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还是神秘的木乃伊以及诡异的法老诅咒,都是近现代人热衷于解开的谜团
2024-06-17 16:14:00
谁才是四海八荒最会送珠宝的男人?
如果评选世界上最会送珠宝男人。那么,法兰西帝国的缔造者拿破仑一定是候选人之一。这位多情的帝王,不仅是位军事奇才,更被后人评为著名的情圣
2024-06-17 16:14:00
首先,李景隆和朱棣关系非同一般。李景隆的父亲是李文忠,李文忠的母亲是曹国长公主——明太祖朱元璋的姐姐,也就是说,李景隆是朱棣姑妈的孙子
2024-06-17 16:31:00
虽然昭襄王也是宣太后的亲生儿子,但此时已进入父权社会多时。外戚势力太过于强大,保不准哪一年就要发生“田氏代齐”故事。所以
2024-06-17 16:39:00
齐鲁之子|“百家之源”,穿越两千年的经济大师
记者 张向阳 淄博报道 《管子》是先秦诸子百家著作中的经典之作,是最能代表齐文化核心精神的重要典籍。它被誉为先秦百科全书
2024-06-17 18:19:00
袁崇焕死时万人空巷,百姓为何争拿白银买其肉生吃
其实,古代没有哪位将军的死,和明朝著名将领袁崇焕相比。死的太惨了,被京城的老百姓活活吃了。明朝给袁崇焕的罪名是勾结清军入关
2024-06-17 12:34:00
古代太监也要娶妻,他们让妻子做什么事情
太监是对古代宦官的另称,这是对一个特定人群的称呼,是一个名词,也谈不上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不过在今天很多人的思想中,认为太监就是个贬义词
2024-06-17 12:35:00
郭夫人为何会收下曹叡为养子?曹叡最后是怎么对待养母郭夫人
《军师联盟》已经接近尾声,甄宓为了自清选择自尽,魏文帝曹丕一直不喜皇长子曹叡,欲将剥夺其尊贵的身份,司马懿谨遵甄宓的约定
2024-06-17 12:36:00
看他如何从无名小官终至宰相多年屹立不倒
几千年来,那大大小小的官员可以被人们深深记得的除了忠臣以后,那些奸臣一代又一代不用特别记载,人们也是熟悉的不得了,而且那些大奸臣大贪官们还个个风光无限
2024-06-17 12:38:00
关羽被围困在麦城,为何不选择假扮农民逃跑
不知道大家对于关羽了解多少呢?关羽一世英雄却最终死在了孙吴的手下,可谓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情,其实大家对于这件事情都有些疑惑
2024-06-17 12:39:00
唐朝哪三位大臣去世后,被追谥为“文忠”
谥号是古代朝廷或后对帝王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给予的称号。谥号最早出现于周朝。譬如,周武王因为灭商朝有武功,死后谥为“武”
2024-06-17 12:40:00
窦建德雄踞河北如日中天,为何却突然消亡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起义,打起了反隋的旗帜。在众多起义者中,有一个名叫窦建德的人,他出生于公元573年,号称是东汉大司空窦融的后代
2024-06-17 12: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