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朝皇帝多“学霸”这是为何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7 15:5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宋朝皇帝多“学霸”这是为何

宋代被一些学者说是中国古代王朝的鼎盛时期,其实这样的说法是有根据的。因为在宋朝时期,的确有着良好的经济发展氛围,商业经济的发展是相较其他朝代来说更加自由。并且科举制度经过隋唐时期的发展,更加完善,所以在宋朝科举制度达到了一个高度。

科举制度的繁盛必然会带来社会上文化风气的盛行,故在宋代,不管是在民间或者是在皇宫之中,其学习的氛围都是比较浓厚的,由此使得宋代的皇帝在历代的皇帝之中都是算比较有文采的。

一、宋代的文化氛围是比较好的

1、宋代的科举制度发展到了繁盛时期

宋代的文化氛围是相较其他朝代来说是比较完善的,既没有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不完善,也没有后来的明清时期,发展得如此僵化。

并且在宋代士大夫继魏晋南北朝时期,进行了另一大波的士大夫精神的觉醒,对于当时的文化来说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宋代时期的社会背景也和其他时期并不一样。

宋朝皇帝多“学霸”这是为何

在宋代,原来在隋唐时期存在的门阀贵族制度几乎已经被消灭了,并且新朝代所产生的军功贵族的问题,由于太祖时期的杯酒释兵权也一并解决,所以在宋代发展的初期是并不存在着什么历史遗留的问题。

故而后来宋代的政治格局发展较为完善,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产生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没有特权贵族的存在,那么在文化上以及经济上不存在着绝对的垄断,所以在宋代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在呈现一种下沉化的趋势。

经济上,商业经济逐步发展,虽然官家的垄断经济依旧存在,但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阻碍;

文化上,科举制度可以更加广大领域的实行,没有特权贵族对于文化资源的垄断,加上当时印刷术的发展,使得文化资源得以在宋朝可以广泛流传,故在文化上宋代社会的文化氛围是比较高的。

宋朝皇帝多“学霸”这是为何

当时有很多人都对当时的读书现象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著名的文学家尤袤提出“寒可无衣,饥可无食,至于书不可一日失”;

在北宋中期的苏轼的家庭教育中就接受“立志读尽人间书”;贾颐在自己的家规中提到“人生至乐,无如读书”;南宋的著名思想家朱熹提倡“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当然,政治也是并不存在绝对的特权阶层,故此宋代的政治格局发展地也是比较制衡的,政治上的制衡,也使得科举制度可以顺利实行。

因为科举制度,向来都是将文化和政治联系在一起,两个领域的空前解放,也使得科举制度的发展更加完善。所以在宋代,科举制度是发展地比较繁盛的。

《神童诗》提到:“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家习儒业,声声弦诵半儒家”,“家乐教子,五步一塾,十步一庠,朝诵暮弦,洋洋盈耳”。

《夜行》中提到:“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可见当时读书都是一种社会习惯,并且这样的习惯在社会中下层中也是比较明显的,文化知识并没有因为阶层的局限而受到较为明显的限制。

宋朝皇帝多“学霸”这是为何

2、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带动着士大夫阶层和皇帝

当然,这样的文化氛围不仅仅影响着当时的社会中下层,同样也影响着当时社会的上层阶级,其中就包括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以及皇帝。

士大夫之间以各种学术以及诗词来作为自己实力的代表,并且由于科举制度的发展比较完善,也使得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士大夫都是一个个优秀的学者,至少都是学识渊博的。故此在士大夫之间能够形成一股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可以理解的。

《宋史》当中有明显的记载:“敏求家藏书三万卷,皆略诵习,熟于朝廷典故,士大夫疑义,必就正焉,著述甚多,学者多咨之。”

并且,当时的士大夫并不是在经书之中过分沉迷,而是在生活之外,也在寻找一定的生活趣味,不过这样的生活趣味大多数也是和文化有关。

宋朝皇帝多“学霸”这是为何

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之中,总会有一些文人特有的习惯,比如焚香、插花、画自画像等,这些生活趣味很明显大多都是与文化生活相关。

臣子都是如此,当然,皇帝也是如此,毕竟在朝堂之上,皇帝的思路跟不上臣子的思路也是比较丢人的。皇帝也因为在士大夫之间的文化风气以及社会上的文化风气,也在努力学习。皇帝其实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也需要努力学习。

毕竟是一国之君,如果没有什么硬性实力,是根本不可能管理好这么庞大的国家的。为了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以及处理事件的能力,也得需要努力学习,所以在历史上大多数皇帝都是比较努力学习的,甚至其学习能力是比较好的。

不过在宋代大多数皇帝的学习程度似乎都是比较优秀,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文化环境是比较好的,拿诗词来说,文化体裁以及文学内容都极大丰富,所以导致那些皇帝的学习内容是在不断增多的。

另外,皇宫之中是存在侍讲制度,这样的侍讲制度是在汉代时期诞生的,尤其是在东汉时期发展到一定程度。

宋朝皇帝多“学霸”这是为何

侍讲制度在吸收前代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得也是比较完善的,所以在皇帝的学习监督上以及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是比较严格的。

在如此严格的侍讲制度下,想要对待学习松懈似乎也是一种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尤其是宋明清的皇帝的总体能力,都是要比之前皇帝的能力更加优秀。

主要是因为制度以及文化的累积,都已经达到了一个完善的高度,一旦统治者进入到这样的体系中进行学习,那么必须要跟得上体系中的强度。

很明显,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体系的强度也是在不断增强。有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太宗为了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每天都是必须要看书,并且让一些大儒陪同学习,以便随时问问题。

据一些资料显示,宋太宗曾经想要在一年中读完《太平御览》,所以每天耗费在学习上的时间就很多,每天大多都是从上午十点学到晚上六点,除去管理政治的时间以外,还能有这么多的学习时间是非常令人震惊的。

宋朝皇帝多“学霸”这是为何

二、帝学经筳被宋仁宗完善

1、年少继位的宋仁宗依赖于完善的学习制度

在北宋的第四代皇帝宋仁宗的手上,宋代的皇帝学习制度发展地更加完善。主要和东汉时期侍讲制度发展完善的原因是一样的,都是因为皇帝继位时年纪较小,自己并没有足够的自学能力,依赖于既存的学习制度。

所以当时的刘娥以及当时的大臣都为了宋仁宗能够接受到一个良好的教育,对于当时已经存在的皇帝学习制度进行完善。

那么经筳制度由此得到完善。其中经筳制度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增加当时皇帝的陪读人员,就相当于多安排几个老师陪伴在宋仁宗身边。

当时的学习内容也是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因为皇帝身份的特殊性,所以当时给皇帝的学习内容多是一些君臣之道的东西或者是一些管理国家的东西,对于一些人格发展以及道德修养方面其实是一个不是很重要的内容,主要的还是提升皇帝的管理能力和治理能力。

宋朝皇帝多“学霸”这是为何

当时由于宋仁宗学习的内容实在是太多的,所以老师的安排也多,甚至是一本书安排一个老师。

在宋仁宗成年之后,也并没有放弃学习,反而因为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学习更加具有自觉性,对于自己的陪伴侍读数量增加。

在自己的学习内容中,增加了本朝皇帝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就包括宋太宗和宋太祖的一些著作,这样的做法也很明显是遵从了之前宋太祖在开国时期设立的“祖宗家法”,吸收前代皇帝的经验来作为自己的治国经验的,宋仁宗的学习习惯是十分好的。

2、当时为了完善皇帝的学习制度,设立了文阁

宋代从真宗时期,就开始正式设立文阁,主要这样的文阁是为了保存皇帝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且能够被后世的皇帝所学习。一方面是为了皇帝自己的学习需求,一方面也是为了遵从宋太祖设立的“祖宗家法”,一切都是听祖宗的话。

宋朝皇帝多“学霸”这是为何

当然,文阁的设立主要还是为了皇帝自身的学习需求,毕竟在遵从“祖宗家法”的过程中,可以不用文阁的设立途径,所以设立文阁的需求还是为了迎合皇帝的学习需求。文阁的主要作用,就是收集在位皇帝的一些学习资料或者皇帝自己的著作,有点像现代的个人学习室。

三、总结

在社会文化氛围的推动之下,社会上每个阶层的人都会受到影响,只不过是影响的大小而已。不过文化氛围的形成也与当时的总体因素的形成离不开关系,文化的提升一定会带来其他领域的提升。总之,这样的作用是相对或者相互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7 16: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朝的经筵制度:皇室教育的里程碑
...经筵便贯穿了宋朝存在的始终,并一直发挥着作用。2、宋仁宗的独特经历使其一手推动了经筵的制度化宋初三朝,是宋朝尚学求知之风建立的重要时期,“本朝太祖武靖天下,真宗以文持之,今上
2023-10-22 08:30:00
一代明君宋仁宗想给妃子加薪为何都不能自己做决定
在宋朝奇葩皇帝辈出的大环境下,他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并且其在位42年,创造了宋朝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记录。史学家曾评价他在位期间的功绩,说他是“仁宗盛治”。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等名
2023-07-23 16:08:00
古代的科举考试时间是固定的吗,会推迟进行吗?
...要素,也影响着科举制度的时间。例如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宋仁宗,就因为韩琦的话,改变了科举的时间。当时,科举制度马上就要进行,但是苏轼和他的兄弟却因为意外的情况无法参与。这件事情使
2023-07-14 10:06:00
宋朝的祖训:不杀文人士大夫的真相与历史背景
...是从仁宗开始,而且是被文臣士大夫忽悠的。宋朝发展到宋仁宗时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宋辽和平之势已成,虽有西夏外患,但也威胁不到宋朝的核心。唐末五代乱世对社会造成的伤害早已恢复
2023-11-18 14:58:00
宋代很多太后垂帘听政,为何没有形成专权?
...有一个人出现帮助尚年幼的皇帝稳定朝纲。这种情况,在宋仁宗、宋恭宗、宋端宗、宋怀宗等皇帝刚刚继位时就曾出现过。宋仁宗继位时年龄还稍大一点,已经有了十三岁,宋恭宗继位时才刚刚四岁
2023-02-22 20:42:00
宋仁宗赵祯为什么没有让儿子当皇帝?
(赵曙,即后来的宋英宗)宋仁宗赵祯非常头痛的一个问题,自己的膝下没有儿子。皇帝可以没有丰功伟绩,没有万古芳名,但是绝对不能没有儿子。没儿子就意味着皇帝的大位无人继承,而无人继承皇
2023-01-11 23:34:00
...庄"为"章",以连真宗谥云。《宋史•后妃传》由此可见,宋仁宗年间,礼官认为宋太祖和宋太宗的诸位皇后,她们的谥号都属于后冠帝谥,不过在形制上因为皇帝谥号字数的增加而显得没那么规
2024-06-01 21:04:00
给西夏赔款的宋仁宗凭什么被拍成《清平乐》赞扬
...居然硬生生让其独立了,之后还反过来打宋朝,此时正是宋仁宗执政时期。如果打仗输给辽国还说的过去,但西夏这么一个弹丸之地,竟也打得宋朝找不着北,最后只好给钱了事,这在历史上可以说
2024-06-09 16:03:00
狄青为宋朝立下赫赫战功却遭欧阳修诬陷,是宋朝制度和国策所致
...也不行,因为这样会遭到皇帝以及朝堂上的诸公的忌惮,宋仁宗虽然是一个“老好人”,可也经不住衮衮诸公的劝谏呀,所以狄青被擢升为枢密副使了,对他进行了明升暗降。后来侬智高叛乱,孙沔
2023-04-16 12:0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众网记者 周琛 路鑫 张勇 菏泽报道80年的沧桑巨变,你们曾浴血守卫的山河,已是全新的模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
2025-09-05 09:03:00
娄山关|那个一衣带水的地方
走进怀化,是在盛夏季节。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热浪,还有高铁站上鼎沸的人声,这样的热火朝天就像我印象中的湖南人,说话噼里啪啦尾音上扬
2025-09-05 15:41:00
大禹文化⑤丨禹疏九河:到底是哪九条河?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05 16:2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不沾血的武器 来自吉林的古代“反战顶流”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往昔,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愈发清晰。在追求和平真谛的漫长岁月中
2025-09-05 16:55:00
考古新发现|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 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西安市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2025-09-05 18:33:00
考古新发现|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 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其中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2025-09-05 18:34:00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