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与周进: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悲剧
鲁迅先生曾称赞《儒林外史》为“伟大”且又“唯一”的古代讽刺小说,这充分证明了《儒林外史》作为讽刺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痴迷科举而又深受其害的士人形象生在清代这个封建王朝的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将那些...……更多
...品较少。到了中后期,渐次有了几部堪称伟大的作品,《儒林外史》《红楼梦》《老残游记》《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皆属此类。《儒林外史》是一部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大约在1750年前后成书,作者吴...……更多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一部讽刺科举黑暗的传世之作
...夜赶科场。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百。——《儒林外史》有的人不慕功名辞官卸任回归故里,有的人不远万里星夜兼程赴京赶考,人们总是在自己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发愁是怎么滋味,到了两鬓斑白的年纪才觉得行路艰...……更多
《儒林外史·范进篇》玩法特色
儒林外史·范进篇是一款国风角色扮演游戏,该游戏的玩法主要是剧情和收集,当然还有地图的探索和人物对话,游戏内的目标不仅仅是帮助范进中举,还要去找到社会变化的根源。儒林外史·范进篇玩法特色儒林外史·范进篇...……更多
揭秘范进中举发疯的真相
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有一篇很有名的故事,曾经入选过中学语文课本,叫《范进中举》。它刻画了一个名叫范进的书生在五十岁的时候考中了举人,在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发了疯,以及当时围绕在他身边的社会众生相。...……更多
科举制的兴衰:从隋朝到明朝的演变
...?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做官。吴敬梓所著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其中关于范进中举后,张乡绅拜会,赠银送房,胡屠户受赠,千恩万谢。这些关于范进生活变化的描写,就能很好的说明问题了。普通百姓在做官之前,统治...……更多
清朝年间的举人若是放到现在,究竟是什么样的职务
...务呢?为什么说换成我们甚至可能比范进还要疯?根据《儒林外史》等相关资料显示,范进高中进士后,顺利成为朝廷御史,并且被任命为山东学道。而所谓的山东学道,其实就堪比今天的“山东省教育厅厅长”。落魄了数十年...……更多
2022-12-21 10:40举人,年间,职务,若是
古代也有科举通知书吗
...“诸生中乡荐,与举子中会试者,郡县则必送捷报。”《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后,送来的就是捷报。到了清代,就出现了刻板印制的科举通知书了。进士及第的通知书都写哪些内容呢?一般先把考官的姓名写在上面,然后再...……更多
范进中举后疯了,你要是知道他最后混得有多好你也得乐疯
...知道和光同尘的货色,治政上一塌糊涂。范进中举出自《儒林外史》一书,本身就是在讽刺这种现象。你要是范进,知道自己中举了的话,会乐疯了吗? ……更多
晨报小记者走进吴敬梓纪念馆 游“秦淮水亭”学“儒林文化”
...梓纪念馆,通过环境、建筑、雕塑等了解吴敬梓生平及《儒林外史》创作背景,小记者们在参观过程中学到了文木亭上的楹联,了解了太湖石“瘦皱漏透”的特点,看到了“绕城暖足”“举家搬迁”“范进中举”的雕塑,了解了...……更多
古代科举竞争激烈,高中后的人有什么待遇?
在清代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当中,有一个“范进中举”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范进,他的大半辈子都在准备科举考试,直到双鬓花白时才中了举人。然而,他得知自己高中的消息,竟直接高兴得疯了。当然,...……更多
聊一聊范进中举之后的故事
看过《儒林外史》的朋友一定会对“范进中举”这个故事印象深刻,因为范进中了举人之后,居然喜极而泣了。因此,很多朋友就嘲笑他,说他读书读傻了。但其实范进只是当时读书人的缩影,许许多多像范进这样的读书人,...……更多
名扬千古之前的汤显祖在做些什么?与这个有关
...士。这个年纪在当时算的上比较年轻了,可以对比一下《儒林外史》中那位五十多岁考中举人因而发疯的范进,《儒林外史》虽然是成书于清朝,但反映的却是明朝科举士子们的生活。可以说像范进这样的还算是幸运儿,更多的...……更多
在古代,举人如果没考上进士能做什么官?
...有机会在老家当官的。相比起来,当秀才没什么好处。《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了秀才,丈人胡屠夫大摇大摆的来祝贺,对范进说话毫不客气,说他是“烂老实无用的人”之类。为啥?秀才没啥特权,只能免除部分赋税和徭役,...……更多
...为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方能彻底改变命运。然而,笑谈《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发疯的事迹,对于一个仅仅中举的举人来说,那种激动情绪似乎有些过于夸张。实际上,对于真正投身于科举的读书人来说,状元的荣誉犹如天方夜...……更多
为何韩愈“六次落榜”仍然不放弃
...科举考试的人,大家似乎都会想起这样两个人,一位是《儒林外史》中的范进。范进中举后便高兴得发了狂,变得疯疯癫癫,他因科举而变得受人唾弃,也因为科举变得被人尊敬。而另一个人就是鲁迅先生小说中的孔乙己,孔乙...……更多
...个“片石居”:一在西湖边断桥附近,一在伍公山上。《儒林外史》一书中,有提到马二先生游玩杭州的经历,其中一段提到了“片石居”,实际上是把这两个“片石居”进行了完美融合。《儒林外史》中的这一闲笔,引出了“...……更多
乾隆出一上联,考生转身想走却被封为状元
...如果中了状元,就会被赞誉文曲星下凡。不说别的,想想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了个举人就高兴地发了疯,可见状元有多难考了。关于状元还有一件趣事呢,就是在乾隆年间,一次科举考试中,就有俩人实力相近。最后乾隆亲自出...……更多
盘点《儒林外史》中有深度有哲理的句子
《儒林外史》中有深度有哲理的10条句子,经典有智慧。1.眉开眼笑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开是指舒展。形容非常高兴的样子。2.一块石头落了地。出自《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比喻担心的事不要紧了,一直悬着的心放下...……更多
为何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把他中举后的官职放到现代,或许你也疯
...试就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中难度,可想而知。在《儒林外史》中,范进便是社会底层读书人的缩影,他半生参加科举,直到五十多岁才考中举人。范进欣喜若狂,最后竟然乐极生悲,也实在令人唏嘘。那这举人的功名在当...……更多
古代的录取通知书是什么样子的
...新」,府上送予银两酬谢,同时鞭炮齐鸣,高挂报帖。《儒林外史》中曾对此有过详细的描写:「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三匹马闯将来。那三个人下了马,把马拴在茅草棚上,一片声叫道: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又...……更多
中考省统一命题第一年,语文怎样备考?
...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简爱》《儒林外史》;纪实文学一部:《红星照耀中国》;科普作品一部:《昆虫记》;引导学生读古籍的书一部:《经典常谈》。在列举完书目后,他给出了相应的阅读建议,即不同...……更多
在古代,八股文要写多少字?打分的标准是什么?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考生通常都是书呆子的形象,例如《儒林外史》的范进,连苏东坡是谁都不知道。其次,八股文的格式也是固定的,考生不能擅自发挥,具体包括:破题、承题、起讲、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第一...……更多
哪个朝代的进士最受重视
...路,因而科举成为当时人文活动的首要内容。吴敬梓在《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中说:“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第十五回中则说:“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不要说算命、拆字是下等,就是教馆、作幕...……更多
情绪稳定之人,多半内心强大
...情绪稳定之人,多半内心强大。看轻得失,不会再躁 《儒林外史》中,范进热衷仕途,即便身边的人都不看好他,他还是坚持备考,将科举看得格外重。在长期坚持下,范进的确有所成,真的成了举人。令范进没想到的是,在...……更多
清末只会考试的读书人是谁
...二史),他说,一个人怎么能写了这么多东西?吴敬梓《儒林外史》里说,苦读到白头的范进,不知道苏东坡是何许人也,我们只当它是小说;徐灵胎的“读书人,滥时文,烂如泥”,我们当它是打油(诗);张岱的“小僧伸脚...……更多
...的扭曲,是通向人性扭曲的栈道。譬如,晚清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就刻画了一个扭曲的灵魂——老秀才王玉辉。所谓正统思想在他脑中根深蒂固,平日里张口闭口离不开“礼”字。女婿死了,女儿打算绝食以殉夫,包括公婆...……更多
聊聊唐朝诗人的读书生活
...不是在酒肆里喝得大醉,就是去长安的平康里找妓女。《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情景,早在唐代就埋下了根苗。在唐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有五位年龄很大的考生同时中举,其中曹松五十四岁,王希羽七十三岁,刘象七十岁,...……更多
朱元璋在位期间,举人的地位提高,知县一般也是举人出身
...时,竟然也不敢轻易得罪,甚至还会主动靠拢、巴结!《儒林外史》中的经典故事——“范进中举”中,那个得知范进中举就赶紧送钱、送房的张乡绅就是前任知县。“举人”,到底有何特殊,能让坐镇一方、实际权力巨大的知...……更多
古代七大名著为何被删了三本小说
...面的故事情节,让人看过之后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儒林外史》再加上《儒林外传》有更有点像学生求学时代的书籍,有专家认为若是将这本书定为名著的话,很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认知观和价值观,认为当前的教育也有弊...……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静音护考,高考加油!祝全国所有考生,前路皆坦途,金榜有题名!
2024年高考倒计时1天!相信那些你认真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少年且踏浪,乘梦越山海,看长路,定不负!愿你们所求皆所愿,前路皆坦途
2024-06-06 19:49:00
为何史书没有兵马俑的任何记载
在中国考古界,兵马俑的发现,那就相当于一枚重磅炮弹。放眼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出土文物能够与兵马俑媲美的,因此,它也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2024-06-06 19:53:00
聊聊春秋以后的战国时代
春秋以后,又二百五十七年,天下才归于统一。就是从前四七八年起,到前二二二年止,称为战国时代。战国时代的形势,便是春秋时代号称大国的晋
2024-06-06 19:53:00
从晋文公的屡次结婚,看春秋战国的婚姻
说到我国先秦历史,就不得不提晋文公重耳,他是春秋五霸之一,在外流亡19年,回国后励精图治,终于成就了一番霸业。此人的婚姻情况也同样精彩
2024-06-06 19:58:00
聊聊中国古代的理财达人-范蠡
(商圣范蠡/图片源自网络)散去的不过是身外之物,收获的却是人们的赞许与贤德口碑有两个成语大家都耳熟能详:第一个是东施效颦
2024-06-06 19:58:00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让我们认识了荆轲,了解了荆轲刺秦的故事。荆轲成了家喻户晓的大英雄、义士、豪杰,可以说荆轲刺秦这件事成就了荆轲的千古之名
2024-06-06 19:59:00
白起都忌惮的战国名将是谁,可惜死的太早
秦国作为战国七雄当中的赢家,它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是屈指可数的。如果说凭借这样便能让其它国家屈服的话,拿还真是不可能的
2024-06-06 20:00:00
楚国前期的国君有多艰苦奋斗,后期的国君就有多昏庸
楚国,东周是著名的诸侯国。在春秋和战国时期,楚国的疆域机会一直是最大的,实力也一直很强盛。秦灭六国的时候,有人说楚国最冤
2024-06-06 20:01:00
为何说楚国灭亡,不是楚王无能,而是屈景昭三族树大根深
将历史的目光放到战国末期的平舆,秦国和楚国各几十万大军阵列于此,展开了一场关乎楚国生存还是毁灭的决战。相持许久的楚军因战线过长
2024-06-06 20:03:00
聊聊春秋末期大乱斗
古语有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所以,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秦楚两国是一对不共戴天的死敌。但在春秋中晚期,秦楚之间的和睦关系远远超过古代闻名遐迩的“秦晋之好”
2024-06-06 20:06:00
《山河月明》中恩爱的秦王夫妇,历史上却是悲剧
前言《山河月明》中秦王妃一边当着朱元璋的儿媳妇,一边还给远在漠北的哥哥王保保送情报,不知道后续被发现会怎么样。另外剧中秦王夫妇感情颇深
2024-06-06 20:10:00
为何说宋国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相对滑稽的位置上
提起宋国,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宋襄公。宋襄公和敌人讲仁义,楚国人让其让出渡口好列阵,宋襄公居然真照办,结果楚兵渡河以后立即把宋军打得大败
2024-06-06 20:25:00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这首《临江仙·给丁玲同志》是毛泽东同志写给著名女作家丁玲的赞美诗
2024-06-06 20:27:00
聊聊秦灭六国之战及其启示
西周灭商,实行封建体制,分封宗室子弟、异姓功臣、圣贤后裔等为诸侯王,建立数百个诸侯国。经过春秋近三百年弱肉强食的兼并战争
2024-06-06 20:28:00
楚打宋国,晋国:不准投降,我会救你,但鞭长莫及
晋楚争霸晋楚争霸春秋战国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那就是春秋是晋楚争霸,战国是五国联合起来阻止秦国统一,齐国辅佐秦国完成统一
2024-06-06 20: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