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一聊范进中举之后的故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5 11:1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看过《儒林外史》的朋友一定会对“范进中举”这个故事印象深刻,因为范进中了举人之后,居然喜极而泣了。因此,很多朋友就嘲笑他,说他读书读傻了。

但其实范进只是当时读书人的缩影,许许多多像范进这样的读书人,可能终其一生也考不上“举人”,一旦考上了将会鲤鱼跳龙门,从此走上光明大道。

退一步而言,如果我们知道古代的科考制度是怎样的,亦或者知道范进中举之后的前程,就更不会再去嘲笑范进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范进中举之后的故事……

聊一聊范进中举之后的故事

古代的选官制度

在讲范进的故事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古代的选官制度究竟是如何的。自古以来,选官制度就存在,在夏商周时期我国实行的是世卿世禄制,简单来说就是官位可以世袭。

只要在那个时期,自己家族有一个人当了官,那么世世代代都可以拥有这个官位,享有辖区内应有的权力,这也就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武世族”的画面。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一些有进取心的君王,便开始在民间招贤纳士,世卿世禄制存在的基础也遭到破坏,但从总体上来看,依然是贵族垄断官场,依靠军功来选取的官员也不多。

不过,当时的秦国是一个特例,所以他才能在战国中崛起,最后统一了中原大地。两汉时期,选拔官员的制度又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察举制”和“征辟制”相继出现。

聊一聊范进中举之后的故事

这两种制度为“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方提供了一个渠道,如此一来,使得一些真正的有识之士得到重用,这样选拔的官员也更加注重百姓、民生。

可是,这样的选官制度依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后来的“九品中正制”也是如此。及至隋唐时期,隋炀帝的科举制度,才算是在门阀世家中打开了一个口子。

科举制是通过一种开始来选拔官员,与现在的高考一样,有能力的人才上位,没有能力的人则会被刷下来,这样选拔官员的制度相对公平,也比较能筛选到好的人才。

奈何,也因为这种制度,隋炀帝打破了门阀氏族的垄断,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吧,加剧了隋炀帝的灭亡。唐宋时期,科举制度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乡试,省试和殿试三级考试更加重视科举人员的才华。

聊一聊范进中举之后的故事

明清时期,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只是为了更好地统治天下,统治者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只准用程、朱理学的观点,不许发挥个人见解,八股文应时而出。

范进的中举之旅

范进所处的年代是正是清朝,多年以来,虽然他参加过很多次的考试,但始终是一个秀才。当时,科举制度分为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探花、榜眼、状元八个等级。

这种人与现在的高中生差不多,再加上当时“百无一用”是书生,范进的日子过得很凄惨。话说,当时范进的命运也确实如此,他的妻子看不上他,老丈人又经常打他,生活过得暗无天日。

考举人就是乡试,每年秋天八月举行,因此乡试又被赋予了“秋闱”之称。每年的举人名额是有限的,省份较大的100个名额,中等的70或者80个名额,较小的只有50个名额,不能随便增加或者减少。

聊一聊范进中举之后的故事

这也就意味着你的学习成绩必须得在省前100名才有机会中举,这样一看,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去嘲讽范进,尽管人家考试考到了五六十,可这省前100名的成绩也是人家真真实实考出来的。

用现在的话来说,范进也算是高考某一个乡的状元了,这样的成绩很傲人。作为嘲笑范进的我们,高考能考到前100的也是少之又少,所以范进中举之后,喜极而泣也是可以理解的。

现在的家长在孩子考上好的大学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甚至于,有些孩子考上了清华、北大等名校,这些家长更是非常的疯狂,恨不得狂欢三日。

范进之后的生涯

范进生活在清朝,这是他的不幸,也是他的幸运。如果他出生在魏晋南北朝或之前,那么他一定不会有机会踏上仕途之路,因为读完整本故事,我们会发现范进此人,情商一定不高。

聊一聊范进中举之后的故事

魏晋时期和之前的官员都是通过推荐的方式,范进虽有才华但是不圆滑,在此情况下那些乡绅在推荐时并不会推荐他,而生活在清朝则不同。

范进可以通过科举这一条路有出头之日,正是他的幸运之处,虽然科举在清朝已经变了味,但这也是底层人民翻身的最好通道,也比较符合范进的人物特点。

范进中举之后喜极而疯,这是许多人嘲讽他的原因,可是如果你以为他从此以后就变成了一个疯子,过着疯疯癫癫的生活,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

范进非但没疯,反而对自己的人生很有规划,原本中举之后就可以在地方上做官了,可范进志不在此,他还在科举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从举人考到贡士再到进士。

聊一聊范进中举之后的故事

简而言之,考上了举人彻底改变了范进的生活,他的人生宛若被醍醐灌顶了一般,后来的仕途风生水起。到最后,范进还被皇帝任命做了山东学道。

这个职位就相当于现如今的山东省教育局某个办公室的主任,至此他的人生也就实现了阶级的跨越,从一个寒门小子成为了政府官员。这样的人生别说放到古代了,就是放到了现代,估计也会有不少人喜极而泣。

中举之后、欣喜若狂,也是一种人之常情,毕竟多年怀才不遇,一朝得道任谁都会如此。因此,范进的故事不可谓不励志,我们更没有资格去嘲笑他。

科举制度,让更多的寒门子弟可以拥有入仕的机会,也让真正的老百姓走向政治的前台。这些通过科举制度走向朝廷的寒门子弟们,他们往往会更加关注民生,当他们成为一方官员后,也会庇护一方百姓。范进如此,千千万万的考生亦如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5 16: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范进中举后,他究竟能当多大的官?考不中进士长得帅也能当官
提到中举,最有名的例子无疑是范进了。中学课本里《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吴敬梓所作的《儒林外史》的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这一回写的是范进中举的故事。小说描写
2023-09-26 11:18:00
范进中举后疯了,你要是知道他最后混得有多好你也得乐疯
大家在上学的时候都有学过范进中举的故事,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没有生在那个年代背景之下,多半无法理解范进为什么这么喜悦。相信不少人对这个故事的感觉就是范进这个人好奇怪,为啥中个举能
2023-01-09 23:05:00
...的状元,方能彻底改变命运。然而,笑谈《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发疯的事迹,对于一个仅仅中举的举人来说,那种激动情绪似乎有些过于夸张。实际上,对于真正投身于科举的读书人来说,状元的
2023-05-05 12:09:00
清朝年间的举人若是放到现在,究竟是什么样的职务
...的星宿是打不得的”中举后的人生,怎一个美字了得。可范进却甚是荒唐,竟然因为中了举人而发疯。清朝年间的举人若是放到现在,究竟是什么样的职务,才会让其欣喜若狂到发疯?范进中举清朝
2022-12-21 10:40
古代科举之路:状元背后的辛酸与机遇
...考上了状元才能叫咸鱼大翻身,当看到《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发疯时,都觉得好笑,一个举人,又不是什么状元探花,有什么好激动地,还疯了,这也太没有出息了。但真正进入科举的读书人才
2023-11-01 04:28:00
为何孔乙己对科举如此痴迷?原来范进离特权只有两场考试而已
倘若没记错的话,《范进中举》在初三语文的上册,而《孔乙己》则在下册。在年少时,由于没有太多的社会阅历,所以读到范进中举的时候只是无端觉得好笑,并为范进感到庆幸,而读到孔乙己时,则
2025-02-25 19:06:00
揭秘范进中举发疯的真相
...中有一篇很有名的故事,曾经入选过中学语文课本,叫《范进中举》。它刻画了一个名叫范进的书生在五十岁的时候考中了举人,在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发了疯,以及当时围绕在他身边的社会众生相。
2023-05-02 13:41:00
为何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把他中举后的官职放到现代,或许你也疯
...马过独木桥,其中难度,可想而知。在《儒林外史》中,范进便是社会底层读书人的缩影,他半生参加科举,直到五十多岁才考中举人。范进欣喜若狂,最后竟然乐极生悲,也实在令人唏嘘。那这举
2024-02-28 22:27:00
你知道范进后面做的官有多大吗
...书人对功名的渴望是很强烈的,我们上学的时候课本里的范进就是这么一个人。范进中举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过,这个范进考了大半辈子功名。 到了50多岁的时候才考中,虽然是个举人,但也是
2023-02-20 15: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