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清朝科举案揭秘:一品重臣柏葰因何无辜丧命?
...。清朝时期,负责科举考试的无一不是当朝有名的学士和重臣。然而每当发生考试舞弊时,皇帝往往会大兴惨案,株连许多无辜的官员。有时甚至是因为南北教育水平不同,最后却归咎于考官身上,并株连几族。而柏葰,就是清...……更多
聊聊晚清的一桩科场案
...吵嚷嚷,跟赶集似的。这些满、蒙童生的父、祖都是朝中重臣,考官不敢轻易阻挠,考场秩序顿时大乱。事后,有个御史上奏,将满、蒙童生大闹考场的事情报告给乾隆帝。 天子跟前的顺天府竟然出了这档子事,乾隆帝得知后...……更多
一品大臣因贪污16两银子就被斩首,千年来就这一回
大家都知道,科举制是古代官场选拔人才的的制度。科举制始于隋唐,而后一直沿袭到清朝,历经数个朝代,可以说制度十分完善了。但由于科举制是众多学子的进身之阶,很多人为了出人头地,铤而走险。古往今来,不知爆...……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如何实行的
...题目一定都不容易,不然怎么能刷下一批又一批的人呢?科举制度是隋炀帝杨广首创的,隋朝只有38年的历史,但是隋文帝杨坚却开了一个好头,开创了开皇之治,实现了国富民强,到了杨广做皇帝时,他穷兵黩武,百姓也跟着...……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要么通过内部升迁,最终进入内阁或者军机处,成为朝廷重臣;要么通过外部升迁,于六部或者地方任职。总之,若无意外,“状元”一般都能拥有较为广阔的晋升空间,成为朝廷宰辅或者封疆大吏都极为可能。 ……更多
话说兴义府试院(下)
...西南日报兴义府试院内帘兴义府试院号舍遗址兴义府试院科举陈列展一角 严修 (资料图片)洪亮吉 (资料图片)张之洞殿试试卷 (资料图片) 兴义府试院的历史作用道光初年,地处贵州西南部的盘江流域,文化发展出现了...……更多
...范立彬 王春侠《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08日 14版)翻译科举是清代专为旗人设立的、与文科举并行的一种科举制度。翻译科举始于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乾隆时期是翻译科举的初创时期,嘉庆道光时,翻译科举各项制度趋于...……更多
清朝一考生殿试时写了八个字,获得皇帝钦点状元
...考生之中的佼佼者,最终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成为了朝廷的重臣。二、骆成骧的科考之路骆成骧便是清朝年间一位出生贫寒之家的状元,在他7岁那年,母亲便因病去世。骆成骧和父亲相依为命,但是其父并不是一个善于料理生活...……更多
明朝科举制度与座主门生关系的形成
...接相当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利益团体,所以明朝也有当权的重臣选派自己党羽的考官施恩于考生,借此笼络这些士子。或者支持某人充当考官,以支持某人作为考官的利益换取某人的投靠。比如魏忠贤曾经想笼络贺逢圣,就派人通...……更多
明朝重臣杨荣:从科举状元到皇帝智囊的传奇人生
...小节而利全局,至今仍然被人津津乐道。作为大明时期的重臣,杨荣在日常生活当中兢兢业业,为大明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自己积极的贡献。在杨荣70岁的时候,他也因为疾病的原因而离开了人世。这对于当朝皇帝来说,也是一...……更多
明代诗歌成就逊于唐宋,八股科举给明代文人带来了什么影响?
...挑万选中脱颖而出的精英,培养目标是近侍词臣乃至台阁重臣,其直接影响是催生了一批批掌控文学话语权的代表中央文学精神的台阁作家。”王鏊的新的制科取士制的设想,正为弥补庶吉士制的针对对象的不足,庶吉士制若从...……更多
他九次科举60岁才考中进士,66岁抱憾病卒
...性格。虽然不像唐代那样有“行卷”的不良风气,但明代科举考场上的舞弊之风十分厉害。归有光肯定知道这方面的内幕,但他绝不从旁门左道跻身仕途。当年乡试中举时的宗师张文毅对他十分欣赏,多次表示在科考上要助他一...……更多
曾有人评述“清兴于科举,亦亡于科举”,认为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抓住时机入关后迅速开设科举,收揽了中原读书人的归附之心,帮助这个原本偏居东北一隅的少数民族争权稳定关内局面,使清朝一举成为有皇帝以来中...……更多
看看古人在考场上的作弊和反作弊
...身”,这个层次就放宽到一定的人数了。大清帝国晚期的重臣李鸿章,当年就是二甲第十三名。晚清三大名臣,李鸿章是学历最高的。左宗棠只是个举人。三甲称“同进士出身”,其实有点“安慰奖”的性质,就是对“落榜的贡...……更多
古代高考有多难?考官出题刁难学生被革职
古代高考,即科举考试。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隋统一后,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九品中正,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更多
聊聊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才选拔制度,从诞生之初起,就受到当时统治者的大力重视。到了明清时期,更是成为了统治者眼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推广。以此为背景,科举制度带动了不少的...……更多
说说古代科举考试的步骤过程
科举制度是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之一,它由隋文帝创建,完善于唐朝。作为我国古代版的\"高考\"制度,科举制度也颇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从隋朝开始一直到清朝,科举制度大约走过了一千三百年的历程,而历次科举考试选拔...……更多
细谈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始设“秀才科”,令各州每年荐举三人,经考核优异者,便赐予“秀才”之名;隋炀帝时,又增设“进士科”,这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的正式开端。唐朝时期,科举考试...……更多
...、外交等方面。当时会试的大主考,系由朝廷指定的四位重臣,即协办大学士裕德、管学大臣张百熙、工部尚书陆润庠、法部尚书戴鸿慈。这四位大主考的籍贯分布是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同时也是按照清廷抡才大典的惯例...……更多
古人一般考上秀才多少岁呢
在古代,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而秀才则是科举制度下的一个重要阶段。那么,古人一般考上秀才多少岁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但是,我们可以从一些历史资料和数...……更多
聊聊景泰年间一场有趣的“科场徇私案”
...、酉年为乡试大比,两京一十三省首府都要为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而忙碌起来。八月初,各省乡试如期举行,顺天府乃天子脚下,首善之区,规制自然最高,两个主考官的分量都比其他地方高出许多,分别为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的重大挫折:辛卯科江南乡试案
...百年。也因此,清朝非常重视自隋朝以来,延续上千年的科举考试制度,认为科举考试是能够吸纳到有用人才的最好办法。但是,让清朝没有想到的是,科举考试竟然在清朝出现了一次大问题,出现了震惊朝野的大案——辛卯科...……更多
科举制度:古代寒门子弟的崛起之路,考试流程详解
科举考试,为我国古代王朝选拔出了很多的优秀才人,对我国朝廷的影响力非常大。科举这一制度产生于隋朝,结束于清朝。在这千年的历史里,它为王朝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一张试卷,虽然看似只是一张纸,但是它却很...……更多
李 鸿章首次觐见慈禧,回家就跟儿子说了哪8个字
...并且留下一封遗诏。有勇无谋遗诏里要求朝中的八位朝中重臣共同辅佐六岁的小皇帝登基,稳固皇位,处理朝政,以求朝堂之上可以达到相互制衡的局面。只可惜咸丰皇帝千算万算,忽略了懿妃这个潜在的最大危险。他并不知道...……更多
漫长的科举历史中,究竟考查了哪些科目呢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作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之一,历经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其考试科目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变化。科举考试不仅是对学识的考察,更是对治国理政能力的一种筛选。那么,在漫长的科举历史中...……更多
科举考试“连中三元”难如登天,明朝仅有三人做到,他们是谁?
“连中三元”原本的意思,是指古人在科举考试中,连续取得乡试第一(解元)、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因此后来“连中三元”就用来形容,一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一共也只有21...……更多
历史上有17人科举连中三元,在历史上却籍籍无名
...、榜眼、探花的词眼,这是指皇帝在殿试钦点的前三名。科举考试中最牛的其实是“连中三元”,连中三元指的是“解元”、“会元”、“状元”三顶桂冠为同一人所摘取。古代科举考分为乡试、会试、殿试。考秀才是初级考试...……更多
和珅作威作福了二十多年,有一样钱却始终没动过贪心
...珅,有一样钱却始终没动过,甚至连碰都不敢碰,那就是科举中的行贿钱财。这还要从咸丰八年一次乡试放榜之日说起,那天公告栏前人山人海,人们惊奇的发现,这个名叫平龄的著名戏子竟然高中举人,而那些十年寒窗苦读甚...……更多
聊聊蒲松龄的科举之路
...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我们要了解的是蒲松龄的生平和科举经历。蒲松龄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对文学和科举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年轻时,蒲松龄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更多
六堂与清代萍乡科举
...法的重要人物;传胪(二甲第一名)——王景澄,与晚清重臣李鸿章、左宗棠交往密切。清代萍乡有举人147人,亦居袁州府之首。清代袁州府共有解元5位,其中萍乡就有4位,分别是李炳春、胡增瑞、欧阳炳章、文景清。萍乡小...……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16岁毕业于清华,西点军校点名要他,却因一个女人一生不得志
在民国时期,陆小曼与徐志摩的情感问题一直是热门话题,不定时的引起公众的关注。事实上,徐志摩只是陆小曼的第二任丈夫。在他之前
2024-11-08 21:28:00
赵构为啥在壮年退位当了太上皇 不是太累了,是要证明自己是纯爷们
曾经的赵构是个纯爷们。赵构的出身并不咋样,虽然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九个儿子,但他的老妈韦氏出身贫寒,地位也不高。因为是宋徽宗的庶子
2024-11-08 19:36:00
历史上各种奇葩的开战借口,最后一个美国人的最搞笑
古代战争讲究师出有名,目的就是抢占道德的高点,为战争寻找一个合理的借口,但总有些借口不那么合理:1、太平天国的东王杨秀清曾发布过一个《奉天讨胡檄文》
2024-11-08 19:39:00
和珅救灾时在粥里掺沙子,乾隆大力称赞,数百年后又被世界肯定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和珅是古时候著名的大贪官,可也是能干之人。他深得乾隆皇帝宠信,还和皇家联姻成了皇亲国戚
2024-11-08 19:43:00
1961年周总理险遭车祸,查明真相后警卫秘书大骂:真是混蛋透顶
要说工作最多、最忙的人,那一定非周总理莫属。解放前如此,解放后亦是如此。早在抗日战争时期,飞机在国内并不多见,而且时不时地就会出现意外坠毁的惨剧
2024-11-08 19:48:00
掀起大战之前,安禄山凭什么能够获得唐玄宗的宠爱?
安史之乱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安禄山作为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其发家的历史也颇具戏剧性。在安禄山掌握重权之后,朝廷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都劝告唐玄宗要提防安禄山叛乱
2024-11-08 19:48:00
科举是为了选拔人才吗?背后两个原因,让人意想不到
#科举制度#?科举制,始于隋朝,兴于唐代,终于清末。科举制分为岁科粮试、乡试、乡试复试、会试、会试复试、殿试等,古往今来
2024-11-08 20:24:00
使韩信一忍胯下之辱的恶少爷,最后的结果怎样?超乎常人的想象
“胯下之辱”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其中讲述韩信并未逞一时之快,将羞辱他的人给杀死,而是忍辱负重,从他的胯下钻过去
2024-11-08 20:43:00
呼延庆:被美化成民族英雄,历史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国家罪人
史书载人功过,而先人声明却不由此决定。古往今来的史家著作力求与事实相符,留给后世一个客观公正的历史记载。然而事实上,至今为止
2024-11-08 21:12:00
种子•寇忠理书画作品展在南京开展
消费日报讯(记者 汪宏胜)10月29日,“种子·寇忠理书画作品展”在南京图书馆开展,本次展览共展出作品40余件,以历代格言和家训为创作题材
2024-11-08 16:56:00
2024多彩贵州外宣交流汇第三期|一座庄园写满半部近代史
在黔西南,学堂、中堂、祠堂所展示出来的“三堂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11月7日,2024多彩贵州外宣交流汇第三期网络达人活动走进兴义市刘氏庄园
2024-11-08 15:33:00
2024多彩贵州外宣交流汇第三期|遇见王伯群旧居,倾听历史过往
绕过曲折的村路,景家屯便出现在眼前。景家屯之所以有名,除了景氏家族以外,还有一个著名的王伯群家族。11月7日,2024多彩贵州外宣交流汇第三期网络达人活动走进王伯群故居
2024-11-08 15:33:00
2024多彩贵州外宣交流汇第三期|寻迹安龙,寻根“加油”
张锳“添灯加油”,兴义府文教兴盛。走出的杰出代表,当属张之洞。11月7日,2024多彩贵州外宣交流汇第三期网络达人活动走进安龙招堤旅游景区
2024-11-08 15:33:00
《谢六逸全集》发布|谢六逸与沪黔两地的深厚渊源
编者按:11月8日,在第25个记者节之际,《谢六逸全集》发布会暨谢六逸新闻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作为现代新闻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
2024-11-08 16:03:00
东吴“第一谋士”鲁肃,表面老实本分,实则是三国中最深沉的人物
在那个混乱的三国时期,三国鼎立的局面无疑是留下了深远的历史印记。君主身边总会有谋士存在,这是毋庸置疑的,当然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刘备与诸葛亮
2024-11-08 09: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