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重臣杨荣:从科举状元到皇帝智囊的传奇人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9 10:35:00 来源:戏说三国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很多颇有名望的大臣。他们在自己的一生当中,凭借自己的足智多谋,为当朝统治者提供了很多良策,也是一件非常值得称道的事情。在这些大臣当中,除了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还有唐朝时期的长孙无忌。

明朝重臣杨荣:从科举状元到皇帝智囊的传奇人生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同他们两位一样,在明朝时期,同样有一位善谋而能断者,他的名字叫杨荣。在他的一生当中,不仅为当朝皇帝朱棣提供了很多妙计,而且还被对方授予了太师的职位。因为杨荣的性格比较谨慎,所以他也曾经以小节而利全局,至今仍然被人津津乐道。

作为大明时期的重臣,杨荣在日常生活当中兢兢业业,为大明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自己积极的贡献。在杨荣70岁的时候,他也因为疾病的原因而离开了人世。这对于当朝皇帝来说,也是一大损失,并追赠他为“左柱国”。

明朝重臣杨荣:从科举状元到皇帝智囊的传奇人生

(朱棣的画像)

一、杨荣的早期经历

因为出生于名门的缘故,所以在杨荣很小的时候,他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杨荣的太爷爷和他的父亲,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文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当中,杨荣也非常喜爱读书,并养成了知书达理的性格。看到杨荣如此爱学习,他的父母也对他寄予厚望。

明朝重臣杨荣:从科举状元到皇帝智囊的传奇人生

(明朝时期的官员)

在杨荣27岁的时候,他也凭借自己优异的成绩,成功摘得了福建省乡试第一名的好成绩。在第二年的时候,杨荣考取了二甲第二名,成功考取了进士。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之下,科举考试的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了,所以在官场上,已经很少出现作弊的情况了。

为了让自己的门生能够踏上仕途,朝廷中的很多派系,也曾经向阅卷考官施加压力,或者是透露考题的方法,让自己门下的学子们考中。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能够考中一甲的学子们,大多是有背景的。久而久之,皇帝也明白了他们的做法,并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明朝重臣杨荣:从科举状元到皇帝智囊的传奇人生

二、成长成才

为了遴选出人才,皇帝对于考中二甲的学子们也非常重视,不仅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而且还会让能力强的学子们进入翰林院。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杨荣很快便得到了当朝皇帝的青睐,并顺利进入了翰林院,成为了一名编修,这对于杨荣来说,也是一件非常欣喜的事情。

明朝重臣杨荣:从科举状元到皇帝智囊的传奇人生

毕竟与那些当权者推荐的学子们不同,杨荣是有真才实学的,他是凭借自己的能力考中进士的。按照当时的成长过程来看,杨荣只要在翰林院待上几年,就能够获得提拔,他的未来是其他官员无法比拟的。不过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杨荣居然迎来了一个一步登天的机会。

因为杨荣刚刚入翰林院没几年,朱棣就打进了南京城,取代了自己的侄儿,成为了一名新皇帝。看到大势所趋,杨荣和其他官员一起,成为了最先归顺朱棣的青年官员。毕竟在杨荣的心目当中,朱棣更有皇权之威,能够带领百姓过上好的生活。

明朝重臣杨荣:从科举状元到皇帝智囊的传奇人生

三、获得朱棣的青睐

而杨荣之所以抛弃建文帝,而选择朱棣,其实原因也是非常明确的。一方面是因为杨荣是科举出身,所以他的功名是靠自己考取的,而不是建文帝的恩惠。作为明朝时期朝廷选人用人的方法,任何学子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属于自己的功名,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明朝重臣杨荣:从科举状元到皇帝智囊的传奇人生

另一方面是因为,杨荣寒窗苦读十余年,目的就是为了让家族扬名立万,所以他不可能吊死在建文帝一棵树上。当他看到朱棣造反成功之后,骑着高头大马进入了紫禁城。杨荣为了孝忠新主,造福黎明百姓,所以他第一个选择拥护朱棣。

受到朱棣的接见,杨荣向他提出,一定要先去孝陵,给朱元璋上炷香。听到杨荣的提议之后,朱棣才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毕竟自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其实是名不正言不顺的。所以他也按照杨荣的提示,主动来到了孝陵,给自己的父亲朱元璋上了一炷香,然后举行了登基大典。

明朝重臣杨荣:从科举状元到皇帝智囊的传奇人生

四、仕途坦荡

当朱棣登上皇位的时候,杨荣才只有30岁的年龄,不过已经成为了朱棣的政务顾问,堪称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重臣。尤其是熟悉明朝历史的观众,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朱棣在位的几十年当中,他曾经多次带兵北征,而且每一次都带着杨荣,足见他对杨荣的重视。

明朝重臣杨荣:从科举状元到皇帝智囊的传奇人生

因为杨荣善于从细节上把控全局,所以他能在朱棣用兵的时候,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正是凭借这些细枝末节的运用与组合,让杨荣受到了朱棣的青睐,并很快进入了权力中心。当杨荣回家奔母丧的时候,他也处处留心,时时在意。

明朝重臣杨荣:从科举状元到皇帝智囊的传奇人生

当他回到朝廷之后,朱棣特意向他问起了福建的军政事宜,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杨荣居然事无巨细,为朱棣讲解得非常清楚明白。因为杨荣在回家省亲的时候,朱棣并没有安排他。由此可见,杨荣是一位非常用心的人,也让他在朝廷当中屹立不倒。

明朝重臣杨荣:从科举状元到皇帝智囊的传奇人生

结语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明朝的二百多年当中,朱棣是一位非常难得的英明君王。不过在他的性格当中,同样也有执拗的缺点。为了帮助朱棣规避这些缺点,杨荣也下了一番苦功夫,并最终让朱棣,能够以更为全局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是一件非常值得称道的事情。

在刚刚登上皇位不久,朱棣便让杨荣去筹划军务,这不仅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军务工作经验,同时也为他进入中枢处理军政事务,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无论是边民的生活,或者是工事的修筑,杨荣均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明朝重臣杨荣:从科举状元到皇帝智囊的传奇人生

也正是在这一过程当中,杨荣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决断能力,而且也很快成为了皇帝的左膀右臂。在几十年的时间当中,杨荣几乎参与了明初所有的重大事务,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帮助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纵观杨荣的一生,他堪称是一位非常出名的政治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9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内阁首辅,第一天考中状元,第二天竟然睡过头
明朝正统十三年,正逢戊辰年科举,在殿试发榜的第二天一早,十来个锦衣卫手持兵器,粗莽地闯入贡院外的一个客栈里,他们要来找一个人,此人名叫彭时,是昨天刚刚中榜的新科状元。按理说,彭时
2023-02-20 21:13:00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状元的历史变迁与影响
...末。从建立至清朝灭亡,历经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六朝,而其中又以唐朝为最。科举制度自创立至清末的近一千五百年中,共产生了一千一百多位状元。那么从最初的隋唐时期开始
2024-01-29 10:14:00
科举考试:古代的公平选拔与官场变革
...龄、和欧阳修等人都是从翰林院里面出人头地。 此外,明朝内阁制度,他们之中的人都必须从翰林院之中进行挑选。所以就出现了“非翰林不如内阁”的现象。明代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取而代
2023-10-26 14:48:00
明初五朝重臣黄淮的一生做出了哪些贡献
...知晓。不久后,黄淮便与解缙、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等六人一起入直文渊阁预机务,这就是明代内阁制度的雏形。所以黄淮就是明代内阁初创时期的一个核心成员。有一次,朱棣让下
2023-06-04 15:28:00
聊聊明朝重要的辅政大臣“三杨”之一杨荣
...了这个问题。这个胆子大、敢于直接向朱棣发问的人正是杨荣,明朝重要的辅政大臣“三杨”之一。不得不说,杨荣的问题的确让志得意满的朱棣突然警醒,他马上回答道:“先拜谒太祖陵墓!”此
2023-04-20 09:48:00
张廷玉殿试榜上无名,康熙看试卷后破格录用张廷玉为翰林院庶吉士
...,科举制就成为了主要的选拔官员的方式。不仅如此,在明朝时期,还实施了殿试,这样一来考状元就更加不易了。 科举作弊是非常难的,到了殿试的环节更是不可能。张廷玉是清朝中期的重臣
2023-02-23 15:48:00
明朝史上最倒霉的状元是谁,为何不到一个月就被处死
...,在历史上能够高中,是每一个寒门子弟追逐的目标。在明朝时期,科举制已经实施了上百年的时间,这一时期同样应用科举制。寒门子弟能够高中状元,无疑是光宗耀祖,同时也有了一个好的前程
2023-05-20 10:40:00
简介明初重臣杨士奇
...后历经五朝,任内阁辅臣四十余年,任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等同心辅政,并称“三杨”,时人称之“西杨”。并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祖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
2024-06-24 22:03:00
明朝后期,科举人数增加15倍,为何依然被农民军和满清碾压?
1644年,明朝的灭亡,是中国历史上所有改朝换代事件中,最富戏剧性的一幕。因为如果封建王朝有爽文模板,那一定是大明。首先,大明得国最正。朱元璋既不是前朝重臣,也不是皇亲国戚。在开
2024-09-03 11:2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众网记者 周琛 路鑫 张勇 菏泽报道80年的沧桑巨变,你们曾浴血守卫的山河,已是全新的模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
2025-09-05 09:03:00
娄山关|那个一衣带水的地方
走进怀化,是在盛夏季节。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热浪,还有高铁站上鼎沸的人声,这样的热火朝天就像我印象中的湖南人,说话噼里啪啦尾音上扬
2025-09-05 15:41:00
大禹文化⑤丨禹疏九河:到底是哪九条河?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05 16:2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不沾血的武器 来自吉林的古代“反战顶流”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往昔,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愈发清晰。在追求和平真谛的漫长岁月中
2025-09-05 16:55:00
考古新发现|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 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西安市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2025-09-05 18:33:00
考古新发现|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 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其中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2025-09-05 18:34:00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