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都说“乱世出英雄”,如果非要在历史上定义一个英雄辈出的乱世的话,那么三国绝对是最佳选择
三足鼎立时期,刘备手下不但有所谓的“五虎上将”,卧龙、凤雏等人也都归于麾下,要文有文、要武有武,哪怕刘备的才能再平庸,蜀国也会被烘托得十分耀眼;而志向高远的孙权也不逊色,前后四任大都督随便一个都是栋梁之材,把江东经营得有声有色,只可惜,一直苦于应对魏国的威胁,所以,在三国历史上,东吴的存在感很低;最后说曹操,他在历史上被很多人称为“奸雄”,这就是后人矛盾心理的一个体现: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他的“奸”,而运筹帷幄的能力却又不容置疑,这是他的“雄”。
当然,曹操能做得风生水起和他知人善用、惜才如命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手下谋士、良将多不胜数,甚至对刘备手下的关羽、赵子龙等人也都青睐有加,这虽然有“吃锅望瓢”的意思,但也说明曹操是真爱才、真惜才。
再来看诸葛亮,“卧龙凤雏得一人即可得天下”就是诸葛亮最好的名片。正史中的诸葛亮不但治国有方,领兵打仗也是一个高手,本来,他都已经十分优秀了,可罗贯中好像觉得还不足以说明他的雄才伟略,在《三国演义》中,愣是把诸葛亮刻画成了一个“半仙”人物,文武双全,而且时不时还来一个“夜观天象”、用阴阳八卦进行诠释,让人忍不住惊呼——神!
曹操爱才,诸葛亮有才,那么问题来了:喜欢招揽天下豪士、惜才如命的曹操为何没有向诸葛亮抛出橄榄枝呢?是他不知道“卧龙凤雏得一人即可得天下”吗?不可能,以曹操当时的耳目,几乎稍有才能的人都被他招致麾下,甚至还愿意花钱白养着这那么一群平庸的幕僚;那是荆州士子不愿外出吗?更不可能,虽然当时士子们有个狭隘的“区域观”,但不少荆州豪士为了各自的仕途早已外出投寻明主了,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不是在东吴为官吗?那为何曹操和诸葛亮之间“不来电”呢?
首先从性格上来说,曹操雄韬伟略、礼贤下士,这可能会是一般谋士的安身之所。但是,曹操的疑心病颇重,这也是个致命缺陷,对于诸葛亮这样的超级谋士来说,无疑是一种制约,不利于他们才华的展现。诸葛亮在蜀国起初也并没有得到重用,他也只是在刘备去世后才挑起了大梁。在刘备手下尚且如此,更何况曹丞相乎?诸葛亮是聪明人,他才不会到曹操那去自讨没趣呢
再次,从格局观上来讲。三国的谋士,越是出场的晚,腕就越大。他们在等什么?“三顾茅庐”吗?不,他们是在观察,继而为自己谋划一条更适合自己的仕途。曹操当时实力雄厚,东吴很难与之抗衡,这也是为什么赤壁大战前东吴诸多谋士力主投降曹操的原因。不要骂他们怯战,他们的想法是当时形势的一种真实写照。在刘备没出现之前,东吴想找人一起抗曹都找不到
最后一点,诸葛亮再有才华,到了曹操那里无非是来个“锦上添花”,这已经是好的结局了,指不定还无法引起曹操的重视,落得个“坐享其成”的笑柄,他们的自尊心和争胜心不允许这样。别说什么“是金子总会发光”,那是自我安慰的心灵鸡汤,历史上怀才不遇、被埋没的人多了去!因此,势力最弱的刘备就成了诸葛亮的一个最佳选择,言听计从不说,还可以成就自己的一世美名。所以,在祭出隆中对得到刘备的赞同后,两人在大局观上可以说是达成共识,也就顺理出山了
让强者更强不是本事,能把弱者扶成强者那才是能耐!诸葛亮想要一鸣惊人,就得扶持一个弱势集团。东吴不错,但是兄长诸葛瑾已经在那里了,诸葛亮不可能去那里显摆,恰在此时,被打得犹如丧家之犬的刘备来了,给了诸葛亮一个天赐良机。因此,势力最弱的刘备就成了诸葛亮的一个最佳选择,言听计从不说,还可以成就自己的一世美名。所以,在祭出隆中对得到刘备的赞同后,两人在大局观上可以说是达成共识,也就顺理出山了
由此看来,不是曹操看不上诸葛亮,而是在中原几乎已经唾手可得时没必要再节外生枝,招募一位诸葛亮那样的能人缩减自己平定中原的功绩;可在赤壁之后,三足鼎立之势形成,曹操再想,也已经晚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31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