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科举考试“连中三元”难如登天,明朝仅有三人做到,他们是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0 15:39:00 来源:戏说三国

“连中三元”原本的意思,是指古人在科举考试中,连续取得乡试第一(解元)、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因此后来“连中三元”就用来形容,一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在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一共也只有21人三元及第,其中17名为“文三元”,4名为“武三元”。由此可见,要连中三元有多不容易。那么到底有多难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以明朝为例。

科举考试“连中三元”难如登天,明朝仅有三人做到,他们是谁?

乡试

乡试又称秋试,因为一般在八月份举行。明朝的乡试定为每三年一次,一般不会变动,所以乡试快开始之前,考生都自主开始准备。明朝乡试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

乡试中取得第一名的,就称之为“解元”,第二名称之为“亚元”,第三至五名称之为“经魁”,第六名为“亚魁”。以上都算是中式之人,他们原则上就获得选官的资格,且可以参加次年举行的会试。

科举考试“连中三元”难如登天,明朝仅有三人做到,他们是谁?

会试

会试是在春天举行的,所以又被称为“春试”或“春闱”。会试不再由省城举办,考生需要统一到京师参加考试。有些家住得离京师远的考生,一旦中了乡试,马上就要启程赶往京师,否则就容易错过会试。

会试在京师的贡院举行,明朝会试主考官有两人,称之为“总裁”,基本都是进士出身的大学士、尚书之类的官员。凡考中者,都称为“贡士”,而取得第一名的,就称之为“会元”。

明朝“贡士”的录取人数在300名左右,南、北、中各地域按比例录取。一旦被录取,就获得参加殿试的资格,也将会是科举的最后一场考试。而殿试一般在会试揭榜后的下月举行。

科举考试“连中三元”难如登天,明朝仅有三人做到,他们是谁?

殿试

殿试又称“御试”、“廷试”,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也是最后一段。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殿试开始于武则天时期,第一场殿试在神都紫微宫洛城殿举行,当时这场殿试连考了几天。

不过到了明朝,殿试只考一天,在保和殿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考生交卷之后,先由读卷官分类,等级最高的一类,将会交由皇帝亲自批阅。接着由皇帝钦定御批一甲三名,这三人称“进士及第”,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之后还会取二甲若干人,称“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称“同进士出身”。

获得一甲的三人,将会立即被授予职位,状元为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为翰林院编修。二甲、三甲进士如果想入职为官,还必须复考一次,最后根据前后两次成绩择优录取。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明白,要“连中三元”有多难了。所以在明朝276年的统治时期里,仅有三个人做到“连中三元”,他们分别是谁呢?

科举考试“连中三元”难如登天,明朝仅有三人做到,他们是谁?

黄观,洪武朝三元及第,明朝连中三元第一人

黄观是今安徽省池州市人,于洪武二十三年参加乡试,结果考中解元。第二年,黄观在会试上取得第一,成为会元。次月,朱元璋亲自主持殿试,黄观在策论中主张

“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

深得朱元璋赞赏,被钦定为一甲第一名,也就是状元。

黄观深受朱元璋重用,入仕不久便升任礼部右侍郎。建文帝即位后,黄观又任右侍中。当时燕王朱棣态度傲慢,入朝的时候不肯拜建文帝,满朝文武惧怕燕王势力,都不敢出声。唯有黄观站出来责问朱棣,这也导致了他后来的悲惨结局。

建文元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将黄子澄、齐泰等人列为“奸臣”,而黄观也名列其中。建文四年,李景隆和谷王朱穗打开金川门,朱棣进入南京城,建文帝从此下落不明。

黄观见大势已去,又不愿受朱棣羞辱,于是选择投江自尽。即使这样,朱棣仍然怒气未消,他下令诛灭黄观九族,凡是与他有关系的人,全部都收监查办。之后,朱棣削去黄观状元名号。

科举考试“连中三元”难如登天,明朝仅有三人做到,他们是谁?

李骐,永乐朝三元及第,朱棣御笔为其改名

李骐原名叫做李马,生于洪武十一年,是福建长乐沙京人。永乐十五年,李马中乡试第一,次年中会试第一,之后在殿试被朱棣钦定为状元。朱棣在御批文章的时候,认为状元用牲畜为名不吉利,于是御笔写了个“其”字在“马”字的旁边,将其改名为李骐。

李骐为人刚正廉直,有什么问题都会当面提出,朱棣对他很是赏识。永乐二十二年,李骐病重,恰逢这时又收到朱棣驾崩的消息,李骐悲伤过度,于洪熙元年病逝家中,终年四十八岁。

科举考试“连中三元”难如登天,明朝仅有三人做到,他们是谁?

商辂,正统朝三元及第,明朝内阁首辅

商辂是今浙江杭州淳安人,于宣德十年参加乡试,中解元。但是之后他的科举之路不太顺畅,一直到正统十年,他才在会试和殿试中拔得头筹。因此从严格意义来讲,商辂并不算“连中三元”,只能算“独中三元”。

明代宗朱祁钰即位后,商辂进入内阁参预机务,深得重用。不过也因此关系,明英宗复辟后,就将商辂削籍除名。直到成化三年,商辂才再度入阁,也渐渐受到明宪宗重用,升为内阁首辅。时人评价他:

“我朝贤佐,商公第一。”

成化十二年,商辂因为请求罢黜宦官汪直,没有得到明宪宗的批准,于是选择辞官回乡。成化二十二年,商辂去世,享年七十三岁。朝廷追赠其为太傅,谥号“文毅”。

科举考试“连中三元”难如登天,明朝仅有三人做到,他们是谁?

要考中状元已经十分不易了,但只要有科举,就一定会诞生一名状元。而连中三元者,却要很久才会出现一次,每个朝代都可谓是寥寥无几。连中三元实属不易,不管黄观、李骐、商辂三元及第后仕途如何,甚至是最终结局如何,就凭他们能够考中三元这一点,就足以名留史册,被后世所敬仰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0 19: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他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三元及第的人,下场却如此悲惨
...桥,还激烈。考中一个第一名,就已经很难了,如果能够连中三元,那简直就是学霸中神级别的人物。在历史上连中三元的人,一共就有16个人,文状元14人,武状元2人。可想而知,想要连中
2023-01-06 16:29:00
历史上有17人科举连中三元,在历史上却籍籍无名
...指皇帝在殿试钦点的前三名。科举考试中最牛的其实是“连中三元”,连中三元指的是“解元”、“会元”、“状元”三顶桂冠为同一人所摘取。古代科举考分为乡试、会试、殿试。考秀才是初级考
2023-04-22 18:07:00
史上9位“考神”,连中三元榜首,结果过得怎么样?
...士科到1905年清末废除科举,该制度共存在1300年,期间能连中三元者,文科16位、武科3位,共19位。当然了,历史长河中,有些王朝并非是大一统政权,例如两宋,常年与辽、金、
2024-08-07 18:25:00
他是明朝第一位连中三元的人,因得罪皇帝名字从《登科录》中抹去
...”的也只有状元、榜眼和探花。如果你是学霸中的学霸,连中三元,那你不仅在全国有名,还会被载入史册,让后来人知道你是读书人的巨无霸。明朝二百七十六的历史中,登科录记载连中三元的只
2023-05-21 13:33:00
古代唯一一个“连中六元”的人是谁
“连中三元”是指接连考中解元、会元、状元。而“连中六元”又是什么呢?在参加乡试之前,考生必须要先参加县试、府试和院试,而这三场考试又被统称为童试。只有通过院试的人,才有资格去参加
2023-04-22 13:59:00
明朝有个牛人号称“六首状元”,为何在历史上籍籍无名?
...元郎就是最高荣誉了吗?显然不是,想来应该有人听过“连中三元”吧,所谓“连中三元”,指的就是在乡试、会试和殿试中均得第一的人,在历史上,总共也就出现了18位而已。当然,你以为“
2023-02-23 17:39:00
寻迹江苏老地名|古代高考留下多少地名印记,去邂逅“连中六元”的超级学霸
...,就把这个巷子称为“状元境”。文源桥的前身是纪念“连中六元”的黄观的黄公桥“连中三元”是指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奇迹,是指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考中第一,同时拥有“解元”“会元”“
2023-06-08 17:31:00
钱棨连中六元,人称六元状元,乾隆写诗盛赞
...,这是为钱棨而建立的,钱棨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他曾连中“三元”,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六元状元"之一,六元即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均为第一名。钱棨,原名起,后来因与唐
2023-04-19 17:49:00
科举背后的权力与利益:状元是如何产生的?
...、会试、殿试都得第一,连得解元、会元、状元,成为“连中三元”,这是了不得的事情。因为科举一千三百年的历史,“连中三元”者不过十四人而已,其中唐代二人、宋代六人、金代一人、元代
2023-10-24 16:1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