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自宫求学:古代读书人的极端选择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一般统称为“士”,其实这个“士”在最早的古汉语中,代表了阳气十足的男人,而“寸”字象征着一只手的手腕处掩着一把小刀。所以“士”和“寸”组合在一起,就象征了阉割的意思。周朝时候就把阉...……更多
从举子到文豪:宋濂的科举经历与文学贡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整个国家受着儒家的浸润,读书人抱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立志报国之心纷纷投入赶考科举的大潮,整个国家的风气更是演变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得不说这是一部贵族...……更多
明武宗的昏君之称:被误解的皇帝
...是偷换概念,比如正德常在豹房和出边疆打仗,所以很多读书人就说皇帝不理朝政,但是正德人是在豹房,可奏章照样处理,只是奏章不送皇宫送豹房罢了,其实豹房和清代圆明园避暑山庄是一样的性质,皇帝去了圆明园和避暑...……更多
古代交通和通讯不便,他们从何得知天下事
...也就是现在留下来的野史故事什么的,正规的还是要那群读书人回家传给乡里人的才正规。古代朝廷常常会发一些公文,多是要交税,抓捕逃犯,或者说皇上驾崩了之类的事情,而乡里乡间的乡亲们大多不识字,识字的只有那些...……更多
聊聊经学大师郑玄
...精通加减乘除的算术,不但一般的大人比不过他,即便是读书人,不专门学习书数者也赶不上他。到了十二三岁,他就能诵读和讲述《诗》《书》《易》《礼记》《春秋》这儒家“五经”了。同时,他还喜欢钻研天文学,并掌握...……更多
司马迁:堪称伟大的“驴友”,中年不幸被宫刑,他有没有后代?
司马迁不是一个简单的读书人,至少不像一般的文弱书生那样,他是一个能办实事的人。青年时,司马迁也用了很长的时间学习儒家经典,用了很长的时间来游历天下。他在35岁之前游的历足迹可以说走遍了半个中国。那么,堪...……更多
司马迁为何要评价孔子为“至圣”
从古到今的读书人,说起孔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孔子对于普通人来说就像神一般的传说,我们都把孔子尊称为“孔圣人”,却很少有人去深究为什么叫“孔圣人”,他到底神圣在哪些方面?就连在中学,生群体中大名鼎鼎...……更多
关西师表与文人心志——说巩建丰(上)
... 科举制度在不同时期规定不尽相同。以明清两代为例,读书人先须参加“童试”,参加者无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名“庠生”,俗称“秀才”。“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廪...……更多
郭开:被电视剧塑造的秦国间谍与历史真实形象
...,所以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意思,成了所有古代读书人的基本素质,这也是文言文出现的原因。很多人看古书都在想,古人是不是就是这样说话的,可以明确地说,古人也不那样说话,为了节省书写难度,古代的语言和...……更多
聊聊荆轲刺秦,这起刺杀行动的真相
...荆轲好读书击剑,而不是好击剑读书,说明荆轲原本是个读书人,击剑只是业余爱好而已。在那个年代,读书人学点剑法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水平未必有多高。并且,从荆轲曾经“以术说卫元君”,这跟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以...……更多
...为领导,对部下的关心爱护体现了一种责任的话,那么对读书人的惺惺相惜,以培养读书种子为己任,促成读书种子薪火相传,便是一种精神了,难能可贵。所以,不论人们对钱惟演的评价如何,欧阳修一直把钱惟演当成自己的...……更多
宋朝是如何从“重武轻文”走向“士大夫治国”的
...之多。此后每次科举录取人数几乎都不下百人,可谓天下读书人皆欢愉。文臣之所以在宋朝当道,除了当局者刻意提拔外,还存在一定的现实原因。三、成败荣辱皆国策,赵宋苟活无血性! 自五代十国以来,地方政权长官几乎...……更多
司马光砸缸,救下来的小孩到底是谁
...事影响,他们也经常将自己家族的多余钱财供给当地贫苦读书人考取功名,照顾孤寡老人,妥妥的积善之家。幼时一次砸缸救人,施救的司马光成长为北宋名臣,名垂青史,而被救的上官尚光也知恩图报、乐善好施,在力所能及...……更多
王伦被范仲淹挑断脚筋,朝廷剿灭梁山只需一招,宋江该怎样应对?
...衣秀士”而非“白衣秀士”,这也是有讲究的:在宋朝,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不管是秀才还是举人,通通都要穿白袍子,《水浒传》把王伦的绰号改“白衣秀士”,一方面说他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另一方面也是跟宋江的“杏...……更多
王伦被范仲淹挑断脚筋,朝廷剿灭梁山只需一招,宋江接下来怎么办
...士”,而不是“白衣秀士”,这其中有其深意:在宋朝,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时,无论是秀才还是举人,都必须穿着白袍。《水浒传》中的王伦被称为“白衣秀士”,一方面表明他曾参加过科举考试,另一方面也为了与宋江的“...……更多
...但是,范仲淹并没有夸赞张载,而是警告他:“你是一个读书人,应当致力于学业。为何要热衷于兵事呢?”在两宋时期,重文轻武是时代主旋律,许多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如狄青),照样被文官看不起。作为“政治完人”的范仲...……更多
阅读何以分享
...己的“读书日”。世界读书日每年都会来。每当4月中,读书人就好像特别忙,八方来请,四处受邀,讲述读书的好处,倡导众人都来读书。据我个人不经意的观察和印象,每一年的主题似乎都一样,强调读书的好处,倡导众人...……更多
...作认为是拍马屁,而这个典故就与丁谓和寇准有关。宋朝读书人考取功名之时,要到主考官的家中去拜访,所谓的拜访就认主考官为老师。丁谓考取功名时,他的主考官就是寇准,所以寇准也是丁谓名义上的老师。丁谓为人聪明...……更多
盘点史书中家喻户晓的8位猛将
...。而且他们的存在,也向外国人展示了,穿上汉服我们是读书人,遇到敌人我们是猛人。 ……更多
南宋官员、学者、诗人钱时的十首古诗
...常熟悉,而且有很深的研究和很高的见识,不同于一般的读书人。”嘉熙元年,理宗专门召见“布衣”钱时,特赐进士出身,授秘书阁校勘,并令严州守臣抄录钱时著作,送交皇帝亲自阅读。钱时先后担任过浙东仓幕、史馆检阅...……更多
宋朝初期文武之策的演变:从‘重武轻文’到‘重文轻武’
...,对人主亦怀有深情厚意。然其固有的习武思维,在对待读书人方面,难免不时流露出轻蔑的态度,“之乎者也,助得甚事”,五代时期军人身上的行伍习气仍然在影响着太祖太宗皇帝。细究宋朝初立时期的故事,不难发现作为...……更多
...要操作得好,如操作不当,久则生弊。唐朝,科举让两个读书人受挫,一个是黄巢,一个是李振。这两个人科举不成,一是他们的文章的确不行;二很可能是科举执行者量材标准有失偏颇,让应该获得上进机会的人,遭受阻蔽,...……更多
西汉时期,儒家、墨家、法家面临怎样的形势?
...焚书之时所颁布的《挟书令》,解除了书籍的管控,也让读书人放下了思想的顾忌,使得先秦典籍纷纷现世,并迅速流传,诸子之学重新被人重视、讨论和引用,儒家和墨家学说也随之再一次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中央,开始了多元...……更多
宋朝的文人在成名之前做了什么,又放弃了什么
在重文轻武的宋代,读书人为了求名不仅要经商,还要晚婚。【简介】宋朝是读书人的天堂,因为宋朝的统治者奉行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使得宋代的“文官”工作不仅铁,福利也比其他朝代高。读书人蜂拥而至,但通过考试的...……更多
在古代考中进士就能做官吗?科举考试的利与弊是什么?
科举考试对于出身于寻常百姓家庭的读书人来说,科举考试是他们实现人生跨越的一次机会,同时也是走进官场的唯一正途渠道。他们在科举考试之路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寒窗苦读数十载,因此古代还有“一榜定终身”的说...……更多
古代文人如果落榜了,他们的出路在哪里?
...任重要的职位,负责记录案情和处理相关的政务,很适合读书人去谋生,所以当师爷是落榜文人中很好的出路。其次是当私塾先生。古代人想要读书大多需要先生开蒙,很多乡村和小县城的适龄儿童家里就会出钱聘请文化人去教...……更多
相信光,追逐光,成为光 做个不被定义的读书人
...去看世界的路相信光,追逐光,成为光 做个不被定义的读书人 N晚报记者 王国伟 通讯员 刘晶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还剩一周时间寒假就要结束了,孩子们的寒假生活是怎样的?是跟着父母游览祖国的大好山河,还是全家一起品尝...……更多
畅聊“读书让我们远离孤独”
...,与认为钓鱼是天下第一大事的人一起,就会迷上钓鱼。选择很重要。人的一生,事实上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有选择,必然会有放弃,这个自己要想清楚。“同学们正当年,不妨多泡泡图书馆,享受这段单纯的读书时光。”赵...……更多
读书有味聊忘老
...:“贷米未回愁灶冷,读书有课待窗明。”如今,我们的读书人,可曾还有这般借粮为炊的日子吗?却尚能拥有如此彻夜读书的情景吗?这样读书至天明的情景,对于放翁并非偶然的兴之所至。“孤灯对细字,坚坐常夜半”;“...……更多
...榜,依托借阅数据,推荐、展示一批阅读达人,让身边的读书人讲述爱上阅读的故事。推行阅读积分制度,依据借阅次数进行积分,并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开展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讲书人大赛等活动,让更多人分享读...……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为什么说秦国的崛起始于秦襄公?看看他是如何借势而起的
公元前781年,周宣王去世,周幽王继位,幽王立妃子申后为王后,申后所生之子宜臼为太子。周幽王继位后贪婪腐败,不问政事,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
2025-02-03 15:43:00
参观福建省历史纪念馆
今天,烈日炎炎,天气巨热无比,最高温41度,车上的空调效果已经不明显,大地反射上来的热气让人眼睛不敢睁太开,我喝了瓶红牛醒醒脑
2025-02-03 15:45:00
如今5000元,放在80年代等于多少钱?答案有些出其不意
而现在,生活的成本变高了,几乎在外面吃一顿快餐,至少都在10元以上,此外生活处处是开销,从肉价到房价都昂贵,使得那个年代的老人
2025-02-03 15:48:00
东莞男子继承姨妈英国遗产,内藏十万件圆明园文物,全部捐给国家
圆明园乃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宝库,里面容纳千万文物,个个价值连城。如果不是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圆明园也不至沦落至此,不免让人惋惜
2025-02-03 15:54:00
600年前,这一批美丽的外国女人纷纷嫁入中国,都说:太荣幸
中国与朝鲜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从古至今都是十分的友好,而我国也在许多方面都在全力支持着朝鲜国。古代时期,朝鲜曾有一位名叫“李成桂”的人
2025-02-03 16:04:00
古人真的天一黑就睡觉吗?那你就想错了,古人比我们想象中更会玩
科技的发展给了人们生活无尽的便利,不说几十年前,哪怕就放在10年前,恐怕人们都不敢相信我们手里的手机,能够拥有这么多的功能
2025-02-03 16:10:00
奴婢出身,后被乾隆封为皇贵妃,去世后却被诛灭九族!
小编有话说:感谢你对文章的关注,希望你能畅所欲言,留下你的宝贵意见!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聚焦于乾隆时期的一位特殊女性,她经历了从奴婢到皇贵妃的不平凡命运
2025-02-03 16:23:00
严格戒律的尼姑庵:每天睡4小时,只吃1顿饭,一生不碰钱财
《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我国不断繁荣昌盛,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水平也变得蒸蒸日上起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2025-02-03 16:27:00
五胡乱华始作俑者刘渊,其实是个“胡人面孔华夏心”
刘渊(?-310年),字元海,新兴(今山西忻州北)人,匈奴族,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之后,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之子
2025-02-03 16:34:00
古代没有星期制度怎么休假?黄金周什么不在话下,反正我酸了
国庆黄金周又要来了!每年的休假都是我们最盼望的日子,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学生可以说是非常兴奋,难得有机会能放松。那么话说回来
2025-02-03 16:37:00
《人民的名义》想升到李达康的级别有多难?普通人到副处就到头了
在《人民的名义》里面,要说剧中最大的官是哪个?毫无疑问是赵立春,因为副国级干部,算得上是位高权重的存在了,不过,要说最像赵立春的人
2025-02-03 16:43:00
100多年前,欧洲人曾大量食用木乃伊,还将其做成燃料,是为了什么
提到古埃及,人们脑海中常常浮现的是那神秘的木乃伊。古埃及人深信,只要尸体得以保存,灵魂就能永存。因此,从王室贵族到普通百姓
2025-02-03 16:48:00
别小看这一条条鱼,估摸着有六七斤重长兴吕山,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相传三国时大将吕蒙雄踞立防,留有吕蒙山,吕山故此得名。“小时候
2025-02-03 09:21:00
用色温润淡雅,体现江南人的独特审美近年来,曾经一度消失在江南地区的木版年画,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独属于江南的年画有何特别之处
2025-02-03 09:21:00
大礼议和濮议有何区别,明世宗的借鉴和学习
宋英宗的濮议和明世宗的大礼议,看上去都是大行皇帝绝嗣,嗣君继位后就翻脸不认人,要重新认回自己的亲生父母。实际上两者的区别非常大
2025-02-03 09: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