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关西师表与文人心志——说巩建丰(上)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18 00:1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天水日报

关西师表与文人心志——说巩建丰(上)

□ 牛勃

巩建丰(公元1673年—1748年),前清教育家,伏羌县(今甘谷县)人。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国史馆纂修、云南学政、侍读学士。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告老还乡,以讲学著书为乐,学生数百人,人称“关西师表”。

清朝议大夫、翰林院侍读学士巩建丰(公元1673年—1748年),伏羌人,亦即今甘肃省甘谷县人。198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甘肃日报》上我看到裴慎先生的一篇短文,始知在甘谷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位重量级人物。文章很短,事迹没记住,只是把一首叫《不寐》的诗抄下来背了,“市粮腾贵价难均,眼见饥民颠沛身。一岁叠荒糠作面,十室九空灶生尘。鸠形鹄面忧为鬼,背井离乡欲丐人。闻道开仓施户口,怎能涸鲋想涎津。”1996年主编《甘谷县志》,在《艺文志》中选编巩建丰诗歌时,本想选《不寐》,后来却选了《观稼》二首:

绿柳阴中场圃开,黄云比栉叠成堆。

老农荷筱循原去,少妇停机饷馌来。

炎官火伞照方中,汗雨挥来浃背红。

一任成珠流及髁,何曾摇扇受轻风。

将《朱圉山人集》十二卷全部读完,细心比较选中两首入志,不能说不认真。三十刚刚出头的我,喜欢的是《观稼》生动的生活情趣。年届知命再让我选的话,我会毫不含糊地选择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不寐》。这种变化,不是基于年龄、社会,而是基于对巩建丰和其作品的认识。但要说真正认识巩建丰,还是从校点《伏羌县志》开始。

1998年,在《甘谷县志》编纂完成付梓出版的间隙,我产生了校点甘谷几部古志的想法,并迅速付诸实施,而第一部,自然是巩建丰的《伏羌县志》。从校点到出版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感受着巩建丰的文风墨韵,感受着他的博大精深和锥心之痛,他有作为国家栋梁和朝廷要员指点江山、壮志凌云的一面,更有作为普通人和父亲深沉绵密的一面。后来,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牛敬飞邀我校点清叶芝编纂的台湾版《伏羌县志》时,在许多关于巩建丰的记述中,我一次次想起巩建丰在《伏羌县志》卷十《烈妇》中对儿媳那锥心的记述:

举人巩敬缉妻蒲氏,今太史公之长媳也。性慧而贞,克执妇道。缉于雍正癸卯举乡荐,会试不第,因留事太史于京邸,越二载,未归。蒲奉姑益顺,姑极钟爱。丙午冬,太史视学云南,缉随任,构疾卒。家闻讣,蒲号呼恸跌,损厥首指,死而复苏。其家设灵致祭,乃潜登楼自缢,适一婢奔救,复从数栏飞下,头破血涌,伤左股,卧床三月。姑时为哭劝,蒲呜咽流泣曰:“非不知恩厚,奈夫亡,妇难独生,又无子可继,不死何为?”逾年柩归,撞头棺上,几毙。姑令婢不时环守,迨葬期将届,意欲同穴立节。忽修发整容,言笑自若,家人疏防,仍赴楼自经衣桁间,年二十四。

我不知道巩建丰如何压着极度的悲痛写下以上的文字,作为主编,一遍遍阅读校对时,这些文字如何利剑一样刺着一颗破碎的父亲的心。不论怎样旌以“名门奇节”“烈日严霜”,如何“建坊旌表”,表面的光鲜后,作为父亲,悲伤的心岂是旌表所能安慰得了。不到三百年,坊表早已不见,能见到的只有这滴血的文字,在近乎冷酷间泣诉着二百多年前那惨烈而悲壮的一幕。这些文字,让我在表面的光鲜下看到了巩建丰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这种难言的痛苦,在校点叶芝《伏羌县志》时,又经历了一次。往事如昨,斯人远去,独留高峻与悲痛,和朱圉山一起在暮色中沉静。

自号朱圉山人的巩建丰,在我心中,其实就是朱圉山,磅礴巍峨,滋养了秦,滋养了大秦帝国,滋育了中华文明的朱圉山,一座甘谷人民心中的神山和圣山。

巩建丰,字文在,一字子文,号渭川,别号介亭,晚年自称朱圉山人。生于伏羌(今甘谷)一书香之家。高祖巩龙光,官至明代山东兖州府通判;祖父巩国势,本邑庠生,笃学尚行,赠先生官;父亲巩维桢,曾受业国子监,充博士弟子。出身于这样一个诗礼昌炽之家,加之幼年父逝,巩建丰聪明懂事,知书达理,事母至孝。清贫的生活和书香的熏陶,造就了他诚实谦逊、礼让恭行的品格和勤奋刻苦、好学不倦的韧劲。他才思敏捷,志向远大,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七岁能诗,未十岁即文,从小诵读四书五经和《纲鉴捷录》等书,信奉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入学后更加勤奋自励,才学远高于同辈,21岁入泮(清代称考取秀才为入泮),补为增广生员。

像许多士子一样,入泮后的巩建丰一边继续深造、思谋上进,一边在县城内柳湖滨开馆收徒讲学。巩建丰的上进之路并不平坦,多次参加乡试不第,年届四十依然为生员。可他的学馆却颇有嘉声,远近学者慕名前来,受业者络绎不绝。

现在说高考是独木桥,比起古代,这个独木至少是一根有一定长度和宽度的大木。真正的独木桥还要算古代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一考的科举考试,一次录取的进士大多数年份不到300人,平均一年就几十个人,相对于全国的考生,实在少得可怜。但要上进,绝大多数人还得从这个窄得可怜的独木桥上战战兢兢地过。能走过去,蟾宫折桂、独占鳌头的,无一不是命运的宠儿。而大多数人,能成为“生员”就很不错了,能中举成为“举人”,门楣焕彩、喜从天降。至于“进士”,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终其一生,只是一场玫瑰色的美梦。

科举制度在不同时期规定不尽相同。以明清两代为例,读书人先须参加“童试”,参加者无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名“庠生”,俗称“秀才”。“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廪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廪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限制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取得“秀才”资格的人,才可参加正式科举。

正式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称“大比”,取中者称“举人”,其第一名为“解元”,第二名称“亚元”。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于礼部举行,取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参加,分“三甲”录取,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解元”“会员”“状元”,即所谓的“三元”。

看小说戏剧,常有某个落魄士子一朝得志,连中“三元”,从而飞黄腾达、平步青云。其实,据有史可查的资料,从科举制度开始至其消亡,连中“三元”者仅13人。他们是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岩叟、冯京;金朝的孟宗献;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商辂;清朝的钱檠和陈继昌。真乃天之骄子,凤毛麟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8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新研究:日本人祖先或有“3方起源”
...,发现日本人是由三支祖先混血而来的,分别是绳文系、关西系和日本东北系。研究团队又使用中国、韩国、日本发布的古人基因组数据,调查关西地区和日本东北地区之间遗传亲缘性的差异。他们
2024-05-04 20:15:00
槟榔可抗疫?清代岭南槟榔是如何传入湖南的
...防疫,明末清初有人传播吸烟可以辟瘴的说法。清代湘潭文人朱声亨写过一篇《蔫说》:“吕宋产蔫叶,剉而吸之,谓能辟瘴。”湘潭人把烟叶叫做“蔫叶”。该文认为,吕宋烟在清初传入福建,很
2023-09-21 16:29:00
“甘味”农产品成就麻辣鲜香好味道
...家林业局首批命名的“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花椒之乡”。 甘谷县是我国辣椒栽培的最早县份之一。1627年,明叶应甲所编《伏羌县志》中就有甘谷辣椒的记载。甘谷辣椒椒身长、皮质厚、色泽
2024-03-19 04:59:00
鲁智深搭上前程英雄救美,关键时刻缺犯直男癌,难怪找不到女朋友
...的一个。鲁智深的粉丝还是蛮多的。尤其是他三拳打死镇关西那一段,不禁让人感觉很痛快。不过静下心来想想,这一段宣传的价值观有点不妥。虽然宋朝那时已经腐朽不堪,官逼民反。但鲁智深当
2024-02-26 13:48:00
《南陵县志》的历史由来
...、仓储、铺舍、学校、祠祀、寺观、桥渡、官师、循良、师表、选举、乡献、宦业、孝友、忠烈。卷之三,懿行、文学、武功、贞节、貤恩、隐逸、义民、流寓、外教、古迹、杂志、艺文。卷之四,
2023-08-02 17:00:00
...时商人多于此设摊贸易,十分繁华热闹。清同光年间著名文人朱一新实地调查,广征博引,历时15年编成《京师坊巷志》。此书内载“廊房头条胡同”,下引康熙年间文人查慎行撰《人海记》说:
2024-02-22 10:39:00
...系晚年休致,在家乡松江建有别墅,曰“瑁湖精舍”,为文人名士聚集之雅舍。(阿旧,新宁人,学者)
2023-11-14 10:14:00
延展鄂州城市文脉
...陆游、丁鹤年、谭元春、钟惺等历代文学巨匠与本土优秀文人,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堪称鄂州乃至湖北文学史上的杰作。光绪年间续修《武昌县志》时,竟然删掉了大部分名家诗文,
2023-11-01 12:06:00
...贤才,以桢干王朝,实惟山川是赖。如此秀丽风景,作为文人的黄涛便趁公务闲暇之际邀上三五好友悠哉其中,难免诗词唱酬,龙游方志中对此多有记载。如登临县北四十五里处的乌石山时,黄涛就
2023-10-26 06:3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