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书痴”钱惟演 爱书遮百丑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2 05:1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

晏默存

钱惟演,吴越王钱俶之子,随父纳土归宋后,历任直秘阁、知制诰、翰林学士、太子宾客、工部尚书等,官至枢密使。

钱惟演聪明好学,才华卓绝。有一次,宋真宗召集朝会,临时安排钱惟演起草诏令,他当即在朝笏上起草,迅即而就,而且文理俱佳,让宋真宗以及满朝文武赞不绝口。

钱惟演像当时许多有才华的士大夫一样,把“致君尧舜上”作为自己的毕生理想,希望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为此,不断攀附权贵。丁谓任宰相,他与丁谓联姻;丁谓失势,他转身趋附寇准;刘太后“垂帘听政”,他想方设法与刘太后攀亲。尽管他后来也的确权倾一时,但他攀龙附凤、朝秦暮楚的品格,颇为时论所鄙薄,在士大夫间声誉不佳。

不过,这样一个口碑甚差的人,却有一个让士大夫非常钦佩的爱好,那就是爱读书、爱藏书、爱编书、爱写书,近乎痴狂。《宋史·钱惟演传》记载他“于书无所不读,家储文籍侔秘府。尤喜奖厉后进”,高度概括了他的三个特点。

“于书无所不读”,说明他涉猎书籍之多,阅读范围之广,非一般士大夫仅为一纸进士“文凭”而读书的狭窄与浅薄可比拟。据欧阳修的《归田录》记载:“钱思公(钱惟演谥号文思)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宋代西京洛阳,今河南洛阳)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钱惟演出身富贵之家,平生嗜好不多,惟钟情读书,他的理由是:“学士备顾问,不可不赅博。”要当好皇帝的参谋,学问不能不渊博,因此,他坐着时读经史,躺着时读先秦百家和历代杂记,连蹲在厕所里都要吟诵几首小令,到了逢书必读、手不释卷的程度。

钱惟演不但爱读书,更爱藏书。他家藏书极富,堪与秘阁即皇家藏书相比,是历史上有名的藏书家。他曾参与“宋四大书”之一《册府元龟》的编修,为这一史学巨著的完成奠定了基础。钱惟演平生著述较多,著有诗歌集《典懿集》三十卷,还有《枢庭拥旄前后集》《伊川汉上集》《金坡遗事》等一系列散文随笔集。

钱惟演尊重人才,提携后进,曾不遗余力帮助欧阳修、梅尧臣、尹洙等一批青年才俊。他在西京洛阳任使相期间,欧阳修是他的部下。一天,欧阳修与同僚畅游嵩山,到达龙门时突然下起了雪,正不知如何是好之际,却发现有人冒着风雪渡过伊水而至,原来是钱惟演派来的厨子和歌伎。钱惟演让厨子和歌伎转告他们,府里公事简易,用不着急忙赶回去,派来厨师和歌伎,为他们赏雪助兴。钱惟演这一无微不至的关心,让欧阳修一行感动不已。如果说,作为领导,对部下的关心爱护体现了一种责任的话,那么对读书人的惺惺相惜,以培养读书种子为己任,促成读书种子薪火相传,便是一种精神了,难能可贵。所以,不论人们对钱惟演的评价如何,欧阳修一直把钱惟演当成自己的恩师,对其知遇之情毕生不忘。

爱书之人,即使是对书桌上的文具,都爱得痴狂。《归田录》还记载了这样一则趣事:钱惟演有一个珊瑚笔架,平素置于案头,十分珍惜。他治家严格,持家节俭,孩子们平时不能多花一分钱。为此,孩子们想出了一个馊主意,“有欲钱者,辄窃而藏之”,缺钱花的时候,就把父亲的笔架藏起来。钱惟演发现笔架丢了,心急如焚,无奈之下,“乃榜于家庭,以钱十千赎之”,在家里贴出寻物启事,悬赏十千钱(相当于十两银子)找寻笔架。藏笔架的孩子故意拖延两天,然后佯装找出来了,把笔架送还他,他“欣然以十千赐之”,如数兑现赏金。于是,这成了一条生财之道,谁缺钱花,就藏笔架,一年总有那么五七回,孩子们乐此不疲,而且屡试不爽,钱惟演始终没有觉察到这是个“圈套”。说完,欧阳修还信誓旦旦地说:“余官西都,在公幕亲见之。”可见此事千真万确。

钱惟演去世后,朝廷为给他赠谥号争论不休。开始,根据《谥法》“敏而好学曰‘文’,贪而败官曰‘墨’”的规定,拟谥号“文墨”,颇有鄙夷;后来改成“文思”,有所改进;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再改为“文僖”,充满尊敬。谥号越改越好,是影响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的表现,这说明,士大夫渐渐忘却了攀龙附凤的钱惟演,而记住了勤勉好学的钱惟演。

爱书如痴,也能名垂青史,这或许是钱惟演当初没有想到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2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陵一地,从北宋初年到南宋末年的两百多年间就出过包括欧阳修、文天祥在内的六位举足轻重、值得尊敬的名人,他们被合称为“五忠一节”。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他们当中五人谥号中有“忠
2023-10-17 17:30:00
宋仁宗赵祯的庙号与谥号解读
...文圣武明孝皇帝”。此外,北宋的范仲淹被称为范文正,欧阳修叫欧阳文忠,“文正”和“文忠”都是谥号。“庙号”则是古代帝王才能拥有的。皇家设有祭祀先祖的“太庙”,每一任皇帝死后,按
2023-11-05 14:51:00
宋仁宗手下究竟有多少贤臣能士
...、举荐过的人才有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等,使仁宗朝堂贤才济济。文坛领袖——欧阳修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北宋仁宗时期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四岁父亲就去世,
2024-05-27 20:51:00
盘点北宋时期的历代帝王
...岁币,史称“庆历增币”。1043年,任用范仲淹、富弼和欧阳修等人进行“庆历新政”改革,但因阻力太大,改革被迫中止。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史称“仁
2024-01-31 21:03:00
13岁即位,将宋朝国力推向巅峰的皇帝是谁
...三年(1043年),宋仁宗提拔范仲淹了这位大臣,又擢拔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为谏官(人称“四谏”),锐意进取。同年九月,在宋仁宗的支持下,范仲淹、富弼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
2023-01-14 12:06:00
神童晏殊到底有多么逆天
...号称“神童”的晏殊,因为没有他,就可能没有范仲淹、欧阳修等这些千古流传的大文豪了。晏殊自幼聪颖,五岁的时候就能创作诗词,被誉为“神童”。在景德元年,晏殊受到江南按抚张知白的推
2024-04-19 13:20:00
南宋昭勋阁二十四功臣:文治武功的杰出代表
...勋阁中的功臣阵容着实显得有些寒酸。此外,由于岳飞、欧阳修、范仲淹等名将、名臣没能入选,昭勋阁一直饱受争议。那么,连岳飞都无法入选的昭勋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呢?根据先后顺序,在昭
2023-11-07 12:30:00
...二年(1039年)四月四日病逝于颍州任上,谥“文忠”。欧阳修为其立传,颂他“在大位,临事不回,无所牵畏,而恭谨谦退,未尝自伐,缙绅倚以为重”。与其为同科进士的范仲淹为他写墓志
2023-12-01 08:09:00
在古代特别会吹牛也能当状元,他们靠吹牛当上了状元
...顺理成章地成了状元。第三位,也是我们很熟悉的人——欧阳修。欧阳修是真有才华,没有走什么歪门邪道,也没有扯什么犊子。但这位仁兄太够义气了啊,据说考试那天,有个姓李的人因为肚子痛
2023-01-08 11: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
抗战有多拼?贵州“草鞋兵”浴血出征
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矗立的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诉说着那段悲壮而又辉煌的历史。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巍然矗立
2025-09-13 17:27:00
9月12日,唱经楼文化激励暨“开笔礼”活动在太原市唱经楼举办。进入新学期的学子们在这座古建中,完成人生“第一笔”,开启求知问道新旅程
2025-09-13 19:06:00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詹浩)档案是凝固的历史,少年是跳动的未来。当新时代的红领巾遇见泛黄卷帙里的岁月印记,当稚嫩童声触碰厚重历史的脉搏
2025-09-12 09:32:00
东湖评论:光耀通城,义举传千秋
夫通城者,鄂南明珠,钟灵毓秀之地,蕴德含仁之乡。山川形胜,承天地之瑞气;人文炳蔚,传千古之遗芳。见义勇为之风,于斯盛矣
2025-09-12 10:00:00
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
9月6日,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为期一月的“丰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在县图书馆拉开帷幕。此次布展,旨在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图文展示
2025-09-12 10:55:00
大禹文化⑥丨大禹一生干了三件事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12 11:32:00
济宁举办《抗战三部曲》报告会,近100名读者与英雄后代参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2025年9月10日晚,由山东省作家协会、济宁市政协指导,济宁市读书协会、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抗战三部曲>
2025-09-12 11:55:00
笔墨传薪 艺贯中西——书法家王世芳的艺术人生与文化使命
【引言:一位退役军人的笔墨传奇】在当代书坛,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他以军人的坚韧锤炼笔力,以学者的深邃贯通古今,用一幅幅作品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5-09-12 12:38:00
河北迁安:基层干部历时四年著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图为魏江荣走访长城。河北新闻网讯(张泽慧、朱艳辉、李敏丽)近日,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镇基层干部魏江荣(笔名魏江蓉)创作的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2025-09-12 14:35:00
【马上见】长江文明,中华风骨
..从雪山到东海,奔腾6300余公里的长江,流经十三个省区市,孕育了厚重磅礴而丰富多彩的长江文化,涵养了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025-09-12 16:47:00
【AI编辑部】杜甫携好友在第十四届酒博会再续《饮中八仙歌》
千年之前,杜甫于长安酒肆以一首《饮中八仙歌》定格盛唐酒魂,通过描绘八位嗜酒名士的醉态群像,既展现了盛唐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2025-09-12 19:36:00
文化中国行丨开放包容:不尽长江滚滚流
文明产生于河流。根据古代文献和传说,长江流域曾经生活着炎帝、祝融、共工、伏羲、女娲、蚩尤、盘瓠等早期先民,其中炎帝因为创制耒耜农具
2025-09-12 1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