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9-12 09:32:00 来源:十堰广电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詹浩)档案是凝固的历史,少年是跳动的未来。当新时代的红领巾遇见泛黄卷帙里的岁月印记,当稚嫩童声触碰厚重历史的脉搏,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十堰这片热土上温情上演。

今年5至8月,市委办公室(档案局)、市档案馆联合团市委、市少工委等单位在全市开展“红领巾读档人”微视频征集评选活动,各地少先队、中小学生及相关单位踊跃参与,300余名青少年走进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工厂故居、大坝景区,以独特视角探寻历史脉络,用真挚情感讲述档案故事,拍摄制作了108部主题鲜明、彰显十堰特色的微视频,27部优秀作品更是成为讲述十堰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载体。

深挖资源:红色档案里的精神密码

十堰是一片红色热土,保存了丰富的红色档案。为挖掘本土故事,少先队员们深入实地,查阅档案史料,反复打磨讲稿。一张张泛黄的纸张、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不再是沉默的档案,而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今天,这张传单已经褪去鲜红,但它承载的信仰永未消失,镌刻的精神激励后人。” 在郧西县档案馆《什么是红军》传单展柜前,柳林小学詹世轩的声音稚嫩却坚定。1934年,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郧西,军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政治部主任郑位三商量起草,宣传科长刘华清刻印了一批红军传单,点燃了当地青年参加红军的热情。红军战士李玉才临别前将传单交给妻子刘立英,刘立英用46年的坚守,留存了这份全国唯一存世的红军传单。2019年,《什么是红军》传单入选全省首批档案文献遗产,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郧西段)建设提供了档案支撑。

在丹江口市官山镇红三军司令部旧址,徐家沟小学朱子百韵站在泛黄的行军地图前,讲述均县英雄纪大纲的故事:当年红军攻打均县县城时,纪大纲率领队员攀越险峻崖壁突袭敌人,贺龙盛赞其勇猛,当即拨给500支枪让他任团长,纪大纲将红色火种播撒在鄂西北,直到壮烈牺牲。“这些档案不是冰冷的物件,而是革命先辈用生命写就的丰碑。”

抗日战争期间,十堰人民通过各种方式支援抗战。据档案记载,抗战期间十堰各地群众374.93万人(次)踊跃参与支援,11.84万人奔赴前线。丹江口市实验小学的胡先科在该市档案馆发现一本布满岁月痕迹的账本《均县金库飞机捐款数目表》,上面清晰记载上世纪40年代,在物资极度匮乏条件下,均县人民筹集84745块大洋,向抗日前线捐赠三架战斗机的故事。“手捧泛黄账本,仿佛能看到均县人民同仇敌忾、排队捐款的感人场景。”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在东沟红色教育基地,市第二中学的张林晏动情讲述了“珍贵借条”的故事。“这张借条边缘破损、纸张泛黄,上面写着‘借莫瑞金苞谷3斗两升,陆宝平麦两斗4升’。”1946年,中原突围部队在茅塔乡东沟村建立红色政权,村民们主动拿出粮食支援部队,而战士们坚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逐一留下借条。“这些借条,是军民鱼水情深的见证。” 张林晏讲述的《十五件中原突围珍贵档案》入选了第二批湖北省档案文献遗产。

创新形式:多元载体讲活十堰故事

“一纸书信,千钧重托。2024年8月13日,总书记深情嘱托:‘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丹江口市的贺婉如讲述自己化身“守水护水小卫士”的故事,既有十堰青少年对总书记殷殷嘱托的牢记,又有对水源区生态保护的实践,让“守一泓清水,代代相传”的理念深入人心。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在东风汽车博物馆,天津路第二小学许沐果的镜头对准了一本卷边的《第二汽车制造厂日志》。“这本日志诞生于1969年,里面写着‘大雪封山,断粮三日,职工挖野菜充饥’。” 她指着日志中记载的“三件宝”——千层草鞋、银饰饭盒、算盘图纸,逐一讲述这些档案背后的感人故事,彰显二汽建设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折射出十堰“大山里的深圳”开放包容、改革创新的特质。

在武当山玉虚宫前,特区草店小学的周靖沂用欢快的语言讲述12座明代赑屃圣旨碑的故事。“这是永乐皇帝的圣旨,上面说武当山是‘天下福地’,要好好保护。”周靖沂的提问充满童趣,引发人们对武当文化的思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武当山赑屃驼御碑档案入选第三批湖北省档案文献遗产。

地处汉水流域的十堰,生命不断线、历史不断代。郧阳区的柯雨欣带领观众走进青龙山恐龙蛋博物馆,探索汉水流域恐龙诞生的奥秘。“1995年春天,郧县青龙山的村民开山时,发现了这些嵌在石头里的椭圆形宝贝。” 她指着展柜里的恐龙蛋化石,“档案里的勘探笔记写着,这里发现 3000 余枚恐龙蛋化石,是亚洲之最!”她的讲述让观众仿佛穿越到远古时代,感受到十堰大地的神奇与厚重。

缅怀先烈:精神传承凝聚奋进力量

多位“红领巾读档人”讲述了革命前辈牺牲与奉献的故事,这些故事如同明灯,照亮青少年成长之路,也凝聚起全社会奋进新征程的力量。

“1946年12月,负伤的朱正传叔叔被叛徒发现,他当机立断对身边的战士说:‘完成任务要紧,我已负伤,你们赶快突围,我来掩护!’。”“子弹将尽,敌人蜂拥而上,他誓死不作俘虏,用手枪对准自己头部,饮弹牺牲,年仅28岁。” 在茅箭区东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人民小学张铭真站在首任均郧房县委书记朱正传烈士的展板前,声音哽咽却坚定。“朱叔叔的鲜血染红了东沟的土地,也染红了我们胸前的红领巾。”张铭真向烈士雕像敬了一个标准的队礼。“我要讲好朱叔叔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倍加珍惜。”

在竹溪县档案馆,杨思语讲述了革命烈士何恐的故事。1918年,竹溪青年何恐考入湖北省外国语学校,在董必武、陈潭秋的影响下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1928 年,他回到竹溪组建农民武装,后因叛徒出卖被捕。档案中记载,面对敌人的皮鞭、烙铁与辣椒水,何恐始终坚贞不屈,临行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就义时年仅30岁。讲解中,杨思语的声音虽轻,却字字千钧。

在丹江口市均县镇档案中心,吕翊鸣讲述了一份“穿越抗战烽火的遗嘱”。“2006年,90 岁的钱保功奶奶立下遗嘱,将昆山老房出售,卖房款1/4即43万余元,捐赠给湖北丹江口市均县镇,用作希望工程。” 他翻阅钱宝功的手书档案“‘记抗战间大后方高家桥,那里群众有恩于我’”档案上记载:1938年,22岁的钱保功加入中国红十字会第三十大队,来到均县从事战地救护,乡亲们住茅草房,却把最好的房子和食物留给医疗队。“如今,均县镇成立了钱保功助学基金,帮助更多的寒门学子。”吕翊鸣说,“钱奶奶的无私善举,我们要永远铭记。”

从纪大纲的奋起抗争到朱正传的壮烈牺牲,从均县人民同仇敌忾到新四军的军民情深,从守井人的奉献担当到汽车城的凤凰涅槃,“红领巾读档人”以档为媒,以声为笔、以情为墨,成为珍贵档案的“活化载体”,从“听故事”到 “讲故事”,从“旁观者”到“传承者”,增强了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档案意识,厚植了家国情怀,让红色基因、历史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编辑:张红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13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余若涵:向上向善好榜样
...常将听到、看到的党史故事、英雄事迹讲给同学们听。在十堰市第二十一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她荣获征文比赛一等奖。学习中,她“勤”字当先,努力做到勤思考、勤练习、多提问、
2023-10-12 07:55:00
十堰市郧西县红色文化润“廉”花开
...25军长征胜利暨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9月8日晚,十堰市郧西县在县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了以“弘扬三大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红廉文化展演活动,近千名党员干部群众齐聚一
2025-09-09 16:19:00
十堰市柳林小学开展清明祭扫活动
...清明祭扫活动。通讯员供图开展清明祭扫活动。 4月1日,十堰市柳林小学天津路校区50余名少先队员代表和党员教师代表深入茅塔乡东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清明祭扫活动,追忆历史、缅怀
2024-04-01 21:37:00
郧西山河别样“红”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郧西段)开园
... 陈松林 通讯员 邹景根 徐光意)红色八月,山河如画。十堰市郧西县城关镇王家坪村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的绿和招展的红。8月10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郧西段
2024-08-10 23:0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朱正传:投身革命舍小家 报国为民取大义
...全媒体记者 叶旭升 王逸雯 通讯员 任紫薇)革命时期的十堰市茅箭区茅塔乡东沟村,曾是均郧房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在这里中原突围南路部队与敌人展开了顽强斗争,这片红色热土上不仅有
2025-06-28 18:30:00
十堰市博物馆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
...讯(全媒体记者 蒋巍)铭记历史,捍卫和平。8月26日,十堰市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以一场展览、一个剧目、一场快闪等形式为载
2025-08-26 19:16:00
再现湖北青运先驱青春壮举,山二黄《青春何恐》精彩亮相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
...,40余名山二黄演员倾情出演。截至目前,该剧已经荣获十堰市第五届地方戏曲调演“优秀剧目奖”,入选2023年度全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剧目。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刘晗,竹
2023-10-21 23:12:00
湖北竹山举行施洋烈士牺牲100周年纪念活动
...、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县”中作出新贡献,2月13日,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在宝丰镇施洋烈士纪念馆举行施洋烈士牺牲100周年纪念活动。 竹山县委书记陈建平出席并讲话,县委副书记、
2023-02-13 17:42:00
感受先辈足迹 红25军将士后代在郧西重温长征路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涵盖17个县市区,而在湖北省内,仅有十堰市郧西县被纳入其中,郧西获得国家认可并承担起这一重要使命,正迎来一个难得的发展窗口期,郧西潜力巨大,不仅能在旧址保护、
2025-09-11 19:1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