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我国历史上最牛最强的一次科举是在公元1057年,即宋仁宗嘉佑二年这一届,当时科举的前三名默默无闻,前三之后能人辈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吧!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方式,由于采取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更多
北宋文化巅峰:揭秘1057年科举巨星阵容
...苏轼、曾巩等,虽然高中了,但连前三都没有进入。这次科举考试的前三名是,状元是章衡,榜样为窦卞,探花为罗凯。这三个人成绩虽然是当时最好的,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谁。但是,其他高中的人我们肯定知道。这届科考...……更多
北宋科举制度的黄金时代:龙虎榜的诞生
科举考试自大业元年(605年)建立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一直都是朝廷任选官吏的主要途径,这一制度共经历了1300年,纵使历经千年,朝代更迭,它始终被保留,可见其作用之大,影响之深远。其中,有一年科考最值得...……更多
策论取士:苏轼的科举策略与执政者的期望
...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一起参加当年的科举考试,这对兄弟谁都没有想到,他们此行会对整个文坛造成怎样的轰动。科举考试对于古人而言,是类似于现在高考,又要比高考更加重要的考试,所谓“朝为田舍郎...……更多
苏轼用哪首诗“讽刺”诸葛亮
...意见虽然一致,欧阳修其实也是存着自己的私心的,他在科举考试之前收了一名弟子叫作曾巩,曾巩这个人的才华也不一般,在文章上面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欧阳修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就相信这篇文章一定是自己的地质针孔...……更多
欧阳修:古文运动的领袖与千里马的伯乐
...,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并将其收为弟子。不过,曾巩的科举之路颇为不顺。1042年,曾巩第一次参加进士考试。当时骈文还比较流行,擅长古文的曾巩落榜。不过,欧阳修非常赏识这名弟子,专门写了一篇《送曾巩秀才序》,...……更多
曾巩:唐宋八大家之末的传奇人生与背后的伟大女性
...,还要照顾弟弟妹妹,曾巩屡试不中,一个才子却考不中科举,也是莫大的悲哀。曾巩科举不中,加上家境贫寒,到了三十多岁还没有成婚,媒婆都不给他介绍。后来,经过亲戚介绍,三十五岁的曾巩,才同十八岁的晁文柔成婚...……更多
...:海南日报■ 孔见嘉祐二年(1057年)的科考,堪称中国科举史上最华彩的一页。之所以如此,全因为欧阳修担任了主考官。是年正月六日,欧阳修受命知礼部贡举事,仁宗皇帝特别赐予他“文儒”的尊号。同知贡举的还有翰林...……更多
...花架下宴请文人学子,花落谁的酒杯谁就要饮酒作赋。02科举取士,苦中作乐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拓宽了文人的发展道路。同唐朝的科举制相比,宋代科举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比如增加殿试,即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考中者皆...……更多
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文传世以德服人
...中担任过官职。曾巩从小便聪明伶俐,一目十行。他通过科举考试顺利的进入朝堂为官,并且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再后来他担任司法参军,负责管理法律的运用,凭借着适当的刑罚而闻名天下。在这之后,他陆陆续续的被皇帝升...……更多
何去非:宋朝被埋没的军事奇才
...能文,是个很有才学的人。可惜考运不佳,连续六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失败了,与“十上不第”的罗隐可以说是同病相怜。没奈何,只得在京城里教书谋生。何去非的第一个伯乐是曾巩。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壬戌科举放榜。那...……更多
古代科举第一榜,一场考试诞生了8位文坛大家,9位宰相
科举取士自隋朝设立以来,历代以来为朝廷选拔人才的最直接方法,也是寒门读书人进阶的唯一途径。虽然到清朝经历过“八股取士”的框架,比较死板,但仍不失为最好的办法。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佑二年,北宋初中期建国...……更多
盘点历史上那些著名的“一门三杰”
在科举时代,一门三进士即视为殊,古龙笔下的小李飞刀出身在“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的世家,倒是夸张了一些。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所谓的“一门三进士,父子五登科”,“一门三进士,父子双翰林”之类的书香门第...……更多
欧阳修生平最豪放的一首词是那首
...北宋文坛上的一大佳话。当年21岁的苏轼第一次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让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大为赞叹。那时的科举考试采用糊名法,欧阳修以为这篇文章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写,为了避嫌,将这篇文章列...……更多
科举中的状元厉不厉害?状元在古代是怎样的地位?
...么一句话:“别把状元不当宰相,但也别把宰相当状元”科举中的状元厉不厉害?状元就相当于全国公务员考试的第一名,说不厉害那肯定是假的,而且是很厉害。但是状元暂且还不是官,本身就有不确定性。当官的最高目标是...……更多
...”,他们中间还有一段传奇佳话。苏轼在宋仁宗嘉祐二年科举考试中,以其出色的文章赢得欧阳修高评。欧阳修原本以为学生曾巩所写,因而避嫌将其文章列为第二名。放榜之后才发现,第二名不是曾巩而是苏轼。欧阳修对苏轼...……更多
...育,自幼勤奋好学,十几岁时就在文学上崭露头角,可在科举仕途上却累受挫折。十八岁那年,曾巩首次科考落第。五年后,即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他再次来到京城准备参加第二年的科考,并入太学就读。这时他想起要去...……更多
宋太宗科举制度之完善,进士有贡献吗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它非常重视考生整个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等因素,体现了读书人控制选拔的野心。在隋炀帝之前,选拔人才采用的是世袭制,这种制度太不利于选拔真正有...……更多
本文转自:株洲日报科举时代的“唯分数”争论狄永从隋唐到明清的1300年间,科举时代的人才选拔标准,经历了一个从“不唯分数”到“唯分数”的演变过程。唐代进士科实行“通榜”和“公荐”制度,当时录取进士不仅看考...……更多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
...身低微,才华得不到认可,唯一步入仕途的道路只能通过科举考试了。于是他从22岁就开始考,连考三次都以失败告终。但他连续奋战,锲而不舍,终于在第四次考试时如愿以偿,成为一名进士,那年25岁。 公元796年年七月,韩...……更多
从曾巩的《咏柳》看人性的复杂与宽容的重要性
...端不偏激,不把谁“一棒子打死”,要学会包容和理解。中国文学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一大半时间都在宣扬“中庸之道”,这也是最符合人心、人性的哲学。今天我们借曾巩的诗,认真仔细地把其中的道理融入到现代生活中来...……更多
北宋时期的繁荣与诗词创作的黄金时代
...百姓、士大夫阶层都有条件和精力进行文学创作。北宋的科举制度也推动了诗词的大量产生。科举考试把诗词作为必考项目,为了应试,大量士人不得不学习和练习诗词。这使得社会上可以创作诗词的人才大大增加。一些词人如...……更多
眉山与三苏的产生(中)
...私学。在当时相当发达,生员不少。宋代眉山兴盛的教育科举对三苏的影响据胡昭曦《四川书院史》统计,宋代四川各地建有书院29所,其中眉州有5所,包括东馆书院:在眉州城西75里东馆镇(今眉山市东坡区三苏镇),宋绍兴间建(...……更多
苏轼:在困境中绽放的文学巨星
...,时值大考,全国的读书人都满怀憧憬地涌入汴梁城参加科举,“十年寒窗莫辜负,鲜衣怒马把乡还”,这也是他们共同的期待。此次科考朝廷也相当重视,享誉文坛的欧阳修被任命为主考官。此刻他正在审阅刚交上来的试卷,...……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三大鼻祖:孔子、隋文帝与武则天
古代科举制,从隋文帝创立,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结束,历经一千三百多年。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古代“高考”也不断在革新,其中有三大鼻祖,特别值得我们纪念。古代高考的“理论鼻祖”--孔子说到古代高考,先要从孔子...……更多
欧阳修推动文化改革:从考官诗会到选拔优秀人才
...干脆写不成句子。欧阳修一心要革除这种弊病。在他主持科举考试时,凡发现文章过分古怪难懂的,都不予录取。他还要求考官率先垂范,带头写通俗的文章。这次开试之前,欧阳修也提出倡议,要各位考官给考生们做个样子。...……更多
苏轼鼓励晚辈考试,告诉他中举之后有什么好事
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后,这种选拔人才的举措越来越得到重视。科举制从唐朝开始发展,宋朝得到规范,明清时期达到极盛顶峰。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将它当作步入仕途的不二法门。科考对于每个学子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赴...……更多
柳永:北宋落第才子,用一首词赢得千古名
...。这位在北宋乃至历史上都屈指可数的大文豪,却在参加科举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多次参考,多次落榜,心里带有很大的怨气。为此他写下了一首“落第词”,句句带有牢骚,同时也反应出他个人叛逆的性格。也正是因为...……更多
宋朝时期的“榜下捉婿”,一种独特的婚配现象
...读书博取功名揭示得淋漓尽致。(宋仁宗剧照)三、宋代科举制度最完备宋朝是我国科举制度发展最完备、也最完善的朝代,宋朝科考也是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而在科考中胜出者往往能名利双收、待遇丰厚。如此“学而优则仕...……更多
中国历史上10大状元排行榜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自隋朝开始到清朝结束,前后一共历经1300年,这期间出现了不少具有传奇色彩的状元。本文将为您列举历史上10大状元排行榜,他们各有各自的上榜理由。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来选拔文官的国家,科...……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古代最令人费解的刑罚,上官婉儿犯罪受刑后,百姓跟着“自残”?
文/行走天涯古代最令人费解的刑罚,上官婉儿犯罪受刑后,百姓跟着“自残”?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论在我国古代还是现代
2025-02-15 20:16:00
副司令正在开会,突被叛徒开枪杀死,死后此城市以他名字命名
引言从古至今,男子几乎都有心存一番抱负的理想,都想要去报效祖国。有的愿意入朝堂为国家排忧解难,有的愿意去参军为保卫国家安宁
2025-02-15 20:33:00
大秦帝国是否能打败亚历山大远征军?外国学者断言:不是一个等级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存在让中国历史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与变化,他先是结束了中国长达五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形成大一统时代
2025-02-15 20:42:00
包拯60大寿,惋惜自己无后,儿媳站出来:其实您还有个儿子
前言包拯听到这个名字很多的人都会特别地熟悉,大家更加喜欢叫他包青天和包公,这样感觉十分地接地气。包拯作为官员可以说是清廉
2025-02-15 20:48:00
原创印度将造“印版055大驱”?总吨位13000吨,真的能实现吗?
每年世界上都会出现很多关于军力的排名,之前全球火力也是公布了2020年度各国的军事实力排名,在这份榜单中,印度也是排在了第四位
2025-02-15 20:59:00
僧人下山:北大天才柳智宇的还俗抉择看到评论我却沉默了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北大才子,但柳智宇绝对是其中一位令人瞩目的存在。他是一位天才学者,深得师长的赏识,也是北大的骄傲。然而
2025-02-15 21:01:00
原创在师兄弟里为何只有悟空能成佛?看被他打死的9个凡人是啥来头?
话说《西游记》最后一回,取经团队将真经送回大唐后,师徒5人再次来到灵山,准备接受如来的册封。唐僧自然没有什么悬念,自己前世本就是如来的二弟子
2025-02-15 21:04:00
婉容究竟长得有多美?看看她的彩色容貌复原图就知道了
婉容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她出生于1906年,因为才华样貌俱佳被溥仪选为皇后,由此也开始了她悲惨的一生。婉容出身名门
2025-02-15 21:15:00
单位以各种理由扣工资,有4种情形不能随意扣
进入职场之后,大家最讨厌的想必就是“扣工资”了。如果自己做错了也就罢了,有些无良公司仿佛要靠“扣工资”发家致富一般,随意制定扣工资的标准
2025-02-15 19:39:00
原创我国3大武术高手,黄飞鸿霍元甲没上榜,有一人是李小龙偶像
导读:很多人听过霍元甲、黄飞鸿、陈真、叶问等人,他们在武术上的造诣确实厉害,当时也为中国人扬眉吐气过很多次,但是书中和剧中出现的情节多少有些夸大
2025-02-15 19:45:00
土地是国家的跟土地是地主的,区别在哪里?
土地,历史的脉动天下兴亡多少事?悠悠,不仅长江滚滚来。土地不仅仅是耕作的基底,更是国家兴衰、社会变迁的晴雨表。从封建领主的广袤庄园到现代国家的公有制探索
2025-02-15 19:46:00
她是和亲走得最远的公主,花2年时间赶路,赶到后只能嫁给儿子了
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位置是许多人都梦寐以求的,而这个位置又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坐的,只有十分有治国才干的人才能够担任起这个位置所承担的责任
2025-02-15 19:56:00
大清已灭亡106年,而乾隆7世孙仍穿龙袍祭祖,家里金碧辉煌
说起乾隆,相信大家对他的很多故事都有了解,今天要说的故事虽然跟他有关,但是却不是发生在他那个年代。这个故事是发生在现代
2025-02-15 20:08:00
乾隆在路边吃瓜,夸赞西瓜甜,走出百米后他突然下令:处死瓜农!
前言乾隆皇帝算得上是清朝最有名的一个皇帝了,因为距离现代时间比较近,又是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因此人们自然非常喜欢谈论乾隆的各种八卦
2025-02-15 14:09:00
俄罗斯男子为求永生,坚持注射350万年前的细菌,2年后已失去笑容
《太上纯阳真经·了三得一经》:“精食万化,滋养百骸,赖以永年而长生不老。“古人生产力医疗水平低下,最多只能活到50几,也就有越来越多有权势的人想要长生不老
2025-02-15 14: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