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人心也是如此,每个人心里都同时住着天使和恶魔,有很多时候,好与坏都在一念之间。
所以,这就是我们强调做人一定要温和的原因,不极端不偏激,不把谁“一棒子打死”,要学会包容和理解。
中国文学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一大半时间都在宣扬“中庸之道”,这也是最符合人心、人性的哲学。
今天我们借曾巩的诗,认真仔细地把其中的道理融入到现代生活中来,文以载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在此之前,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曾巩。
- 诗人简介 -
曾巩,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以文见长,位列“唐宋八大家”。
青年时期的曾巩就展现出了自己过人的才华,先后结识了王安石、杜衍和范仲淹等,后拜入大文豪欧阳修门下,并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更多曾巩的诗词www.shici66.com/poets/zenggong/)
曾巩在世时,是北宋文化的巅峰,与苏轼、苏辙为同一时期,在众多文学巨匠中能脱颖而出,可见曾巩的文学造诣非凡。
他是复古运动的骨干,王安石对他的评价是: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
包括苏轼也对他赞誉有加: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曾巩笔下的一首诗,题为《咏柳》,这是一首很特别的诗,我想先来欣赏一下。
- 诗文赏析 -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出自曾巩的《咏柳》
诗文大意为:
垂乱的柳条还没有变为黄色,便在东风的吹东西狂舞;它懂得用飞絮遮住日月,可却忘记了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这首诗表面的含义很简单,凭字面亦可理解,但背后隐藏的道理却很深。
比如,一般咏柳的诗词,都是写柳的柔美和温婉,是春天必不可少的景色。最知名的当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还有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王维也曾写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而这些都是歌颂柳树的,唯独曾巩这首诗独辟蹊径,他不但写了柳条借势摇摆,还写柳絮欲与秋霜争洁。而秋霜一来,它便很快萧条了。
所以曾巩也是在用这首诗,暗喻朝廷内的新旧党争,那些得势的小人就如同没有“气节”的柳条一般,随风摇摆,还欲与高洁之人去争辉。
元祐党和革新派之争,是整个北宋最严重的官场问题,从王安石变法开始,包括欧阳修、苏洵、苏轼、范仲淹、范纯仁、司马光等,悉数卷入。
到了最后,根本就不是对与错的问题,只是一派对另一派的抵制和打压。严格来说,北宋也是亡于党争,由此可见曾巩的政治敏锐度。
现在我们扣题,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既然这是曾巩的诗,我们就还以北宋官场为例,王安石主张变法,拥护者众多,但元祐党的反对声音也很大,同样权势不弱,甚至曹太后、高太后都说王安石“祸国殃民”。
可王安石错了吗?
当时北宋已经积贫积弱,到了不改革不行的地步,并且王安石制定的政策都很有前瞻性。
但是苏洵反对、司马光反对、苏轼反对、范纯仁反对,尤其是苏轼,还因为“党争”问题而被政敌攻击,制造了“乌台诗案”,可他入狱的时候,恰恰是王安石上书谏言搭救了他。
900多年过去了,我们后人不去追究对错,很多学者也都说,历史没有对错,尤其是当苏轼与王安石一笑泯恩仇的时候。
可是,我们生活的现代,也会慢慢成为历史,100年后、500年后,也会有子孙说我们,今天所做的事无关是非,只是一种选择。
但是我们自己不能这样认为,因为对的事情会让人变好,比如王安石变法,假设能够推行下去,也许北宋就不会那么早灭亡,才167年就走完了自己短命的一朝。
放眼到当今,由于网络风气嘈杂,充满戾气,人人都活得小心翼翼,生怕哪件事做错了而被曝光,最后扒得“一丝不剩”。
有时候就算正义的声音也不敢呼喊,因为网民要求“完美受害者”,救人的人会被网暴、仗义出手的人最后寒心。
为什么?
这就是我们忘记的“中庸之道”,不再宽容事物的两面性或多面性,只要有一个不完美的地方,就会成为被攻击的点。
如同曾巩这首《咏柳》,在贺知章笔下,它是婉曲妙曼的象征,阳光柔美,无人不爱河边那棵在春风中舞动的垂杨柳。
可是在曾巩的书写下,秋柳就变得不仁。
如果网上大部分人都说柳树是“坏人”,慢慢它就真的会变成“坏柳”,正义的声音会被压下去。因为仔细查找,就像舒亶翻译苏东坡的诗词,制造了“乌台诗案”一样,没有谁会经得起推敲。
可我想说,这个世界并非是“非黑即白”,我们要允许灰色的存在,有些人一念之差做了不好的事,但未必他就是坏人,只要大家够宽容,也许他就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以后学着去做一个君子。
这世上也没有绝对的“纯粹”,只有相对的温和,得饶人处且饶人是古训,有时候大家多包容一点,各自退后一步,好多事也就解决了。没必要针尖对麦芒,恨不得一巴掌把谁拍死。
当我们偏执到容不下一点错的时候,本身就是在犯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4 1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