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传奇人生:诗名远扬遭嫉妒杀害,宰相为其复仇
...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提起唐朝诗人王昌龄很多人都感到熟悉,毕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样的诗句...……更多
孟浩然:唐朝一位特立独行的诗人
...壁江山都可以说是孟浩然的粉丝团,有王维、李白,还有王昌龄……脍炙人口的孟浩然提到孟浩然,你肯定知道他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背两句他的诗呢?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没错,这首...……更多
不羁才子李白:才华横溢与传世诗篇的传奇人生
...的过程中,见识了很多东西,也结识了至交好友孟浩然、王昌龄,他们三人的文采都是极好的,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产生灵魂的碰撞。李白一直都是一个很感性十分的重视感情的人,因而在王昌龄左迁的时候为了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更多
唐朝安史之乱中诗人们的命运
...这场浩劫,李白、杜甫、岑参等诗人们的结局如何?一、王昌龄王昌龄,生于698年,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进士,担任过秘书省校书郎、江宁丞、龙标尉等职。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时,王昌龄正在龙标县担任县尉。王昌龄的家...……更多
盛唐诗人王昌龄:七绝圣手的边塞情怀与壮志凌云
...笔者要为大家分享的这首诗来自于被称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王昌龄的诗作大多是五言古诗和七绝诗,他的五言诗验证肃然、高古稳健、极具风骨!而在七绝诗方面,王昌龄从比较早就开始写,自己更是有七绝诗74首之多,...……更多
李白赠诗汪伦:一段充满戏剧性的历史往事
...号——诗仙。在盛唐的诗人中,王维、孟浩然擅长五绝,王昌龄擅长七律,而李白则肩挑五绝和七律,两者尽皆同臻极境,可谓大唐之下,仅此一人。李白的诗作影响深远,中唐的韩愈、李贺、孟郊,宋朝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更多
王昌龄是怎样的一生呢
...是谁?想必人尽皆知,这首诗是我们每个人必学,诗人“王昌龄”更为我们表达出了其当时的信心,更为我们展现出了唐朝的战况。王昌龄的一生同样也离不开怀才不遇和被贬,但这一经历让其为后世留下了不少边塞诗乃至是佳...……更多
王昌龄:七绝圣手的边塞情怀与贬谪之路
王昌龄被贬龙标时写了一首送别诗《送柴御史》“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大意是你与我之间,青山一路相连,共沐云淡风轻,我们在同一月下,又何曾分处两地?王昌龄的诗有别于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更多
揭秘王绩:五律之祖与酒文化传奇的双重身份
...了官员队伍。在唐朝刚刚建立之后,朝廷求贤若渴,颇有诗名的王绩被任命为门下省待诏。这并不是一个高官,俸禄也很微薄,王绩家庭条件好,完全可以不靠这点钱度日。于是,他的弟弟王静就问他过得好不好。王绩睁开惺忪...……更多
李白: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的传奇人生
...方面的确很出众。李白的第一任妻子,是唐高宗时期一位宰相的女儿。要知道,宰相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待遇。如此高门大户,自然是不差钱。 李白的第二任妻子是当时另一位宰相的孙女。想来也是奇怪,他这一生的抱...……更多
...现代学者们则认为,隋炀帝一手开启了边塞诗派,王翰、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等唐代边塞名家其实都是踩着人家的脚印儿成长起来的。长得帅,会写诗,还是个帝二代,这哪里是人啊,分明就是不慎遗落人间的天使嘛!...……更多
唐代诗人以汉喻唐的现象及其原因
王昌龄的《出塞》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的大作,借汉朝来比喻唐朝,而这样的现象在唐诗中很常见。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开篇就有:\"汉皇重色...……更多
...琴安唐代几乎每个诗人都拥有数个别称,李白是大诗人,诗名大,别称也多。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高峰,群星璀璨,高手林立,名家辈出。他们的姓名只有一个,别称却有好几个。有的以诗得名,如“赵倚楼”“郑鹧鸪”,有的以...……更多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李白杜甫的千古绝唱
...李商隐与杜牧,其他知名诗人还有孟浩然、王维、岑参、王昌龄、王勃等等……诗人自然是多的,而唐诗的数量更多。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生写下了900多首诗;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写下了3000多首诗。但我们知道诗词这种...……更多
揭秘楼兰:西域小国如何成为中原王朝的眼中钉?
...品中,常常描绘出一个令人敌视的西域小国——楼兰。从王昌龄的“不破楼兰终不还”,到李白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楼兰一直是古代封建王朝的眼中钉。那么,楼兰到底干了什么缺德事呢?一、楼兰曾多次挑战中原...……更多
杜甫:家国情怀与忧国忧民的诗人
...具哲理的格律诗对后世的影响,也超过了王维、柳宗元、王昌龄这些名家。可以说,杜甫所写的格律诗不仅重理,还把情与意融为一体,让读者深受启迪。如《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更多
李白的生平与诗:从蜀中到长安的漫游与求官之路
...游”。无论他到达何处,他都少不了吟诗作赋,因此他的诗名在此期间传播开来。李白还因行侠而闻名,自称“自幼好任侠,有四方之志,年十五而修剑术。”据说他年轻时在家乡四川曾经公开当众斗殴,估计在漫游的过程中也...……更多
...藏学习。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 《 雁门太守行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 《 逢入京使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更多
山河视域下的诗性书写——走近糜果才《王之涣传》
...涣传》中激荡人心的两个场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与王昌龄、高适、岑参齐名的山西籍诗人王之涣,因为这两首诗奠定了他在唐朝诗人中极高的地位。1200多年后的今天,一部关于王之涣的传记,以鲜活生动的典型形象塑造...……更多
孟浩然有哪些不为人熟知的一面
...述了王维的成长经历、求仕,以及其与同时代诗人杜甫、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交往,与裴迪亦父亦兄亦知己的情谊等。正如商震所言,书中的王维,有许多现代人的情绪,以及与当下社会类似的情境,“一位诗人,只要有作品...……更多
孟浩然: 一代田园诗人的人生起伏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王昌龄北归,路过襄阳时拜访了孟浩然,二人把酒言欢,酩酊大醉,因纵情宴饮,引得旧疾复发,一命呜呼。终年52岁。纵观孟浩然这一生,是有些荒唐的,24岁出鹿门山...……更多
根植在中国历史传统之中的行吟
...的诗。至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唐代王昌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宋代辛弃疾、“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的明代戚继光,都是军人兼诗人。刘亦鸣先生的诗歌创作,根植在中国历...……更多
从楼兰到鄯善:西域古国的兴衰与影响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中曾写"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掷地有声表达了唐军不肃清边患绝不回家的家国情怀。还有曹唐的《送康祭酒赴轮台》也说,"分明会得将军意,不斩楼兰不拟回。"这里的"楼兰...……更多
...人如果写到风,是否也会“就算相拥”呢?且看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武元衡《春兴》“春风一夜吹香梦,梦逐春风到洛城”,寓飘逸于含蓄,抒情的尺度何等高妙。两诗都...……更多
聊聊唐朝诗人的读书生活
...一对难兄难弟在隔空唱和一样。开元十五年,常建终于同王昌龄一起中举,有“大历十才子”之称,但平生仍不得志,长期隐居山林,只做过盱眙尉这样不大的官。 ……更多
【安陆网评大赛㊺】东湖评论:用中国式浪漫涵养一座城
...一带的繁华都会,城池高峻,雄镇江汉,著名诗人王维、王昌龄、刘长卿、韩愈、杜牧等都曾留下题咏安陆的诗作。对安陆的碧山涢水、赭土赤石、蕙圃阴林、涌泉清池喜爱至极的李白,在安陆留下《静夜思》《山中问答》《安...……更多
解王维《终南别业》:未敢轻言身后事,恐因浊酒负红尘
...737年,张九龄因奸臣李林甫谗言罢相,后贬荆州长史时,王昌龄大骂李林甫弄权,因此获罪岭南。于是,王昌龄留下了仗义执言、不忘初恩的美名。同样,作为被张九龄提拔入朝的王维,却没有这样的孤胆,但是张九龄赴任荆州...……更多
王维创造机会让孟浩然见唐玄宗,他表现如何
...,继续写他风格冲淡自然的田园诗。结局公元740年,诗人王昌龄路过襄阳,特意前来拜访孟浩然。知己相见,二人畅谈诗歌,纵情宴饮,场面十分欢乐。只顾聊得高兴的孟浩然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他的背疽病即将治愈,...……更多
人生如梦三万里
...的诗一向表达的是边塞的风光和苍凉,这也让他和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并称为边塞四诗人。晚年他镇守石堡城,他内心知晓,边关虽然艰苦但却简单。他时时提醒自己,人生暮年,切不能急中出错。每当有重要选择时他慎之又...……更多
...历金华省,何殊地下郎。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独步诗名在,只令故旧伤。释意:你离蜀归朝时我未能与你面别,今入蜀使者忽然传报你已故亡。你身历金华可惜雄才未能尽展,如今魂归地下自当作起修文郎。你辅佐君王愿...……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先敬罗衣后敬人,从古至今人们都习惯以貌取人,即使是孔子这样的人物依旧无法避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吾以言取人
2024-06-29 09:47:00
家国亲情六百年|梦回大明:贵州屯堡穿越600年的乡愁
将军号令,戍边卫国。一经数年,600有余。6月28日,江苏省南京芥子园园区内,身着凤阳汉装、脚穿绣花鞋、唱着地戏的安顺屯堡人带着乡愁
2024-06-29 02:4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梅 洁《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9日 第 08 版)白浪街,是一条古老的街。我早听说过这条位于湖北
2024-06-29 06:15:00
李渊在内宫深处居住,他不能随意走动,也不可能随便外出,换言之,李渊是被变相地软禁起来。李世民必定会满足老爹的一切需求,但就是不能让李渊瞎转悠
2024-06-28 20:17:00
更为重要的是,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
2024-06-28 20:20:00
公元219年,关羽受封上将军,假节钺。或许是因为关羽在受封上将军时得到了刘备的授意,或许是关羽想借助刘备击败曹操,自立汉中王后的声势
2024-06-28 20:21:00
宫里很多宫女遣散走了,自己住着也憋屈,往事历历在目,于是李渊想离开皇宫,脱离李世民的阴影:“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
2024-06-28 20:18:00
但炎帝与黄帝的关系却迷雾重重,其中谜团之一是炎帝与黄帝爆发过阪泉之战,说明两人是同一时代之人,且当时黄帝功绩超过炎帝。《国语·晋语》记载
2024-06-28 20:19:00
李林甫当了19年的宰相,权倾朝野,霍乱朝纲。李林甫曾建议唐玄宗派御史到各地巡查,而派出去的人都是李林甫的心腹,这些御史们在外地见到李林甫不喜欢的官员
2024-06-28 20:24:00
关于李林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评价他“口有蜜,腹有剑”,从而诞生一个成语——口蜜腹剑。一个唐朝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024-06-28 20:23:00
在我国历朝历代中,北齐仅存活二十八年,是非常短命的朝代,不过就是这二十八年,都与一位传奇女性密切相关。这位女性本是达官贵人家的娇女
2024-06-28 20:25:00
关羽在樊城之战中的表现还称不上亮眼,毕竟水淹七军不过是天灾,当时关羽并没有引汉水淹曹魏七军,导致于禁大军被淹,这其实不过是汉水暴涨溢岸导致的
2024-06-28 20:22:00
为了不错过缘分,她很快便打听来了小兵的名字和身世,高欢,因为家族犯罪牵连,被发配充军来到边镇。娄昭君也知道高欢与她门不当户不对
2024-06-28 20:26:00
汉文帝年间,国家缺少精通《尚书》的人才。齐国有个伏生,精通尚书,但年龄太大,太常就派晁错去跟其学习,晁错学成归来,拜为太子舍人
2024-06-28 20:30:00
史料记载:“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適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
2024-06-28 2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