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将军号令,戍边卫国。一经数年,600有余。
6月28日,江苏省南京芥子园园区内,身着凤阳汉装、脚穿绣花鞋、唱着地戏的安顺屯堡人带着乡愁,回到600年前的故乡南京,再现当年生活的场景。
凤阳汉装是穿在身上的史诗,是对江南的牵挂,松糕粑、旧州皮膀、炸茨菇……旧口味的饮食,是远征亲人的思念,再唱一曲将军令,梦回大明。
沿芥子园大门进入,一口大碗茶静待来客。回想那一年,大量中原和两江地区将士及眷属、农民、商贾、工匠迁移至贵州,在漫长的岁月中生生不息,与当地各民族水乳交融,形成了“活化石”般的屯堡文化。
“从小就要学做腰带,这个是我们屯堡人的标志。”凉亭里的孃孃,手上慢慢拈着的绣花线,慢慢编织成屯堡腰带,腰带围上,和身上的屯堡服饰融一体,还是那首流传的曲调:头上二个罩罩,耳上两个吊吊,腰上两个帚帚,脚上两个翘翘。
走进芥子园园区,就像在家乡屯堡一样,走进了一个石头的世界,无论是脚下踩的、手上摸到的、眼睛看到的都是石头,沿墙的海报上有当时贵州卫所分布图、有贵州与南京的渊源、有屯堡人600年的守望。
演武堂里,一场地戏正在演出,那些历史上金戈铁马的征战故事,一招一式,再现出对古代战争格斗场面的模拟。
银铺里,来自南京的女士精心挑选了一个银手镯,大为赞叹,数百年的手艺依旧传承。尝一口松糕粑,甜甜糯糯;屯堡八大碗里的香肠、旧州甜饭、盐菜肉还是当时的味道。
“这样的绣花鞋已经很难看到了。”一位游客拿着绣花鞋爱爱不释手。作为日常的服饰,绣花鞋是每个屯堡孃孃的必备品,绿、红、紫各种颜色的搭配显得特别艳丽。
“欢迎游客去我村落屯堡喝大碗茶,儿孙富贵万年春。”屯堡孃孃的一曲山歌唱得悠远流长,让游客驻足聆听。
今天的芥子园再现了600年前屯堡人生活的样子,“看明朝、到贵州”,安顺屯堡作为明代以来民族地区汉族族群生存状态的集中体现,屯堡文化蕴含着屯堡人的智慧,是贵州的文化瑰宝。
今日之贵州,是名副其实的“公园省”,踏足“公园省”去旅游、穿越“大屯堡”来寻亲!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静 曹雯 班浪
编辑 李娟
二审 杨韬
三审 周文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9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