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家国亲情六百年 | 乡愁联结着两座“石头城”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23:30: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家国亲情六百年 | 乡愁联结着两座“石头城”

从贵州安顺屯堡到南京中华门,相隔1500多公里,但安顺屯堡人与南京却有着割舍不断的亲缘关系。故事还得从明朝说起,屯堡人就是600多年前从江苏、安徽、河南等地迁往贵州的明屯军的后代。中华门就是明屯军“调北征南”出发的地方,更是贵州安顺屯堡人乡愁的源头。600年沧桑巨变,江苏与贵州的缘分依然在续写,这一可感可知的历史遗存,在贵州安顺屯堡被定格。

溯源石头城记忆

“石头的地面,石头的墙。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贵州安顺屯堡人的生活离不开石头,因此安顺被形象地称为“石头城”。

家国亲情六百年 | 乡愁联结着两座“石头城”

天龙屯堡古镇。

南京曾名“石头城”。安顺和南京,这一东一西两个“石头城”,遥相呼应。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和沐英率30万大军征南,平定了梁王的反叛。这次事件后,朱元璋认识到了西南稳定的重要性,于是命30万大军就地屯军。

这一屯,屯出了悠悠600年的“明代历史活化石 ”屯堡文化。

乡愁联结着南京和安顺两座石城。近年来,交通越来越便利,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寻根”成了不少人屯堡人成年后的一个旅程。

家国亲情六百年 | 乡愁联结着两座“石头城”

南京中华门。

“源出江淮六百年,耕戍田陇;枝发云贵三千里,守望家山。”这是安顺平坝天龙屯堡门楼的第一副对联,再往里走,很快就见到第二副门楼楹联,“滇喉屯甲,源出洪武十四年;黔中寓兵,流长华夏千秋史。”道出了屯堡人的身世和背景。

家国亲情六百年 | 乡愁联结着两座“石头城”

屯堡内房屋多采用青石垒砌。

1997年4月,平坝天龙屯堡的陈姓后裔、地戏非遗传承人陈先润组团到南京寻根,经过艰辛探访,终于在玄武区丹凤街,找到了家谱中所记的祖居之地都司巷。通过此次寻根有据地证明了天龙陈姓“南京籍”的史实。那一刻,600年的江南记忆复苏了,这一口地道的屯堡话,加上凤阳汉装,让南京人惊呼:“侬们更南京呀!”

从南京回来后,陈先润们带了一捧南京的泥土,在天龙屯堡的后街植下香樟树,立下一块石碑:上书“叶茂思根”。

生活场景并未改变

经过600余年经营,贵州有700余处屯堡,分布在方圆上千平方公里区域内,人口数十万。安顺西秀区是贵州屯堡文化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有顾、吴、鲍、梅、牟、汪、周、金、简、杨10个大姓,翻开族谱追溯祖籍,上记载着姓氏祖辈来自江苏、安徽等地。

家国亲情六百年 | 乡愁联结着两座“石头城”

鲍屯村水碾房。

“家谱上清晰记载我们家祖籍是安徽歙县棠樾村,祖上当年到南京集结作为先行部队来到安顺,有江、汪、吕、许、鲍5个姓氏,既有征南军人,也有农民和江南的能工巧匠。一边厉兵秣马,一边开荒种地。”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屯村村民鲍安凤介绍,现在只有江、汪、鲍姓后人。自己是鲍姓第22代,鲍氏家族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以“耕读传家”。

家国亲情六百年 | 乡愁联结着两座“石头城”

至今依旧穿着“凤阳装”生活的屯堡人。

《贵州通志》上记,屯堡人“男子间贸易,妇人力耕作”,此风一直延续至今。屯堡男人主农事、善工匠、间贸易;屯堡女人照样能挑能扛、吃苦耐劳,打田、插秧,与男人一道从事田地里的劳作。军屯建制、军旅群体遗风与江南农耕社会文明交融在一起。成就了屯堡人日常生活风貌,繁衍生生不息,如今鲍屯村鲍姓后代已有2000多人。

在鲍屯村妇女还穿着传统“凤阳装”,斜襟蓝衣,保留着600年前的衣饰风格和生活习惯、语言方式。

与当地民风融合形成的地戏

地戏的由来也与明初开发黔中有关,随着征南的明军和移民的进入,江南文化和中原文化也被带入贵州,以祭祀驱邪逐疫为主的傩文化也随之带入。盛行在明军里的融祭祀、操练、娱乐为一体的军傩,在中原民间传承的民间傩,与当地民情民俗融合,最终形成了安顺地戏。

家国亲情六百年 | 乡愁联结着两座“石头城”

跳地戏。吴忠贤 摄

地戏顾名思义,不是在舞台上演出,而是在广场上,在田间路旁,在地上跳,可以说是最接地气的演出方式。

在安顺,流传下来的地戏有300多堂,戏中所有的内容,无一例外都是南征北战、忠君爱国的武戏。《封神演义》《三国演义》《薛丁山征西》《薛仁贵征东》等久演不衰,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

家国亲情六百年 | 乡愁联结着两座“石头城”

“家里若没人会跳地戏,就会觉得脸上无光。”从小在西秀区大西桥镇九溪村土生土长的顾家顺,在那个有着三堂地戏的屯堡村落,顾家顺从自己的家族姓氏起源谈起,解释道为何会如此重视地戏。他说:“九溪顾家,是明代普定(今安顺)卫所制度实施的第一人顾成的后裔,历代为安顺大姓望族,有‘明时武、清时文,顾姓为栋梁’之称。地戏本就是军事演练转变而来,作为武将后裔,顾家当仁不让,而地戏所蕴含的‘忠、孝、仁、义’便成为了顾家风家训传承。”

家国亲情六百年 | 乡愁联结着两座“石头城”

地戏表演。吴忠贤 摄

爷爷顾之炎是国家级地戏非遗传承人,顾家顺继承衣钵,是省级地戏传承人,他打破地戏不传女的禁锢,组建了40多人有男有女的地戏队,成为了热爱跳地戏的村民们的“经纪人”,到上海、北京等地推荐演出。

“特别想打造一个安顺屯堡地戏博物馆,通过研学、表演、展示等多种形式,宣传和传承地戏文化。”顾家顺说。

穿“凤阳装”、听地戏,在屯堡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心中,是割舍不掉的情结;也成为外人了解屯堡人生活的鲜明特征。迁移也许是解开屯堡人身份的钥匙。是从南京迁移到贵州,造成了屯堡人以石为居,以地戏为娱的生活习惯;迁移也让屯堡人保存了600百年前的儒雅与古朴,对南京保持了一份乡愁。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姜雨熙

编辑/赵怡

视觉/刘立超

二审/姚曼

三审/陈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05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迹之石头记|令人咀嚼和感叹的大地艺术
...。云山屯。杨爽 摄屯堡村寨最为集中的安顺,就是一座石头城。安顺位于喀斯特山区,石头多、土层薄,烧砖造屋并不现实,石头就成了最好的建材。但安顺的石头又比一般的石灰岩更富含镁质,
2024-12-21 17:32:00
家国亲情六百年|梦回大明:贵州屯堡穿越600年的乡愁
将军号令,戍边卫国。一经数年,600有余。6月28日,江苏省南京芥子园园区内,身着凤阳汉装、脚穿绣花鞋、唱着地戏的安顺屯堡人带着乡愁,回到600年前的故乡南京,再现当年生活的场景
2024-06-29 02:45:00
文艺评论|石城一梦,天地苍茫 —— 戴明贤《石城》的文体实验与文化视野
...石城》以一位老人的絮语、感怀与追问,以“小小的莹白石头城”为核心意象,记述现代近百年间一个边地小城普通百姓的情感史,生活史,风俗史,及社会时代变迁。以个体生命经验、视角,多角
2024-08-31 23:27:00
...一户民宅就是一座石头的城堡,一个村庄就是一座纯粹的石头城。”2月14日,在安顺市平坝区大元关传统村落,全国人大代表,安顺市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肖正强说。肖
2023-02-28 04:35:00
家国亲情六百年|从凤阳到屯堡:遥望江南故乡三千里,延绵家国亲情六百年
在贵州安顺屯堡,当地流传一句顺口溜:“头上一个罩罩,耳上两个吊吊,腰上一个扫扫,脚上两个翘翘”。屯堡妇女们身着大襟衣袖,青色、蓝色长袍。这是来自明朝的汉族服饰,至今已600余年,
2024-06-28 22:31:00
读方志 行贵州|安顺是一座莹白的石头城
安顺人住在石础石阶石院的木屋里,口腹之需也多与石头有关——盐巴用石钵擂,米面用石碓舂,糍粑用石臼打。小石磨不紧不慢地旋转,四面流下洁白的豆汁,在大锅里点豆腐。身上穿的更是离不开石
2024-05-17 16:10:00
安顺屯堡保留600年前大明生活 打破古镇千篇一律怪圈
...”走进天龙屯堡古镇,便能发现这里是一座连户成片的“石头城”。值得一提的是,屯堡民居的建筑与华东的江南四合院布局相似,虽较为古朴简约,不像江南民居那样精细考究,却依旧可见小桥流
2024-07-25 12:04:00
南京将建石头城遗址博物馆,专家揭秘——20余年持续探掘,解开石头城千年之谜
...虹王峰公元212年,孙权在石头山金陵邑旧址筑城,取名“石头城”,由此开始了南京的都城建设史。1998年,考古学者发现了石头城遗址,此后,石头城遗址经过多次考古发掘,还发现了一
2023-08-04 09:50:00
南京将建石头城遗址博物馆!专家解读石头城是如何发现的
南京将新建一处博物馆!7月28日,石头城遗址博物馆入口设计方案征集启动仪式和宣讲会在石头城遗址处的崇正书院举行。石头城是如何被发现的?对新建石头城遗址博物馆有怎样的建议?当天,南
2023-07-28 18: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