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安顺屯堡保留600年前大明生活 打破古镇千篇一律怪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25 12:04: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江南与西南,虽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经纬,却能在贵州省安顺市找到两者的联结。

600年前“调北填南”的浩大迁徙,让数十万来自今天江苏、安徽、江西等地的军民踏上戍边征程,留在了黔中大地,成为“屯堡人”,并与世居本地的居民共同孕育出了“活化石”般的屯堡文化。

安顺屯堡保留600年前大明生活 打破古镇千篇一律怪圈

7月23日,安顺天龙屯堡内,一位穿着传统服装的居民为游客倒茶。王珏玮摄

时至今日,屯堡人从语言、服饰到建筑、戏剧,都依旧固守着600年前的文化因子,而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的研究推广工程,也成为贵州四大文化工程之一。

7月23日,贵州省委宣传部和澎湃新闻举办的“这个夏天,来贵州一起澎湃”为主题的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安顺天龙屯堡,体验屯堡文化,探寻大明遗风。

走进天龙屯堡,眼见与周遭环境和谐共生的建筑、戏剧,悠然自得的乡民,以及不经意间流露出明朝遗风的缕缕痕迹后,一份难能可贵的文化沉浸体验,在这里可以轻松拾起。

黔中屯堡“见”江南

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实施“调北填南”战略,调集江淮一带数十万军士前往黔中腹地,屯田戍边,成为屯堡人。

所谓屯堡,即屯军居住之地。至明宣德八年,经过数十年经营,贵州有了700余处屯堡,分布在方圆上千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人口数十万。

其中,位于贵州省西部安顺市平坝区的天龙屯堡古镇是代表性屯堡村寨之一。这里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在元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顺元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有着“明朝历史活化石”之称。

驻足于天龙屯堡,古朴的城垣之下,听一首屯堡大嬢嬢唱的山歌,再喝上一碗秘制驿茶,仿佛已置身于600年前的明朝时光。

“石头的街面、石头的墙、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石头的碓窝、石头的缸……”走进天龙屯堡古镇,便能发现这里是一座连户成片的“石头城”。值得一提的是,屯堡民居的建筑与华东的江南四合院布局相似,虽较为古朴简约,不像江南民居那样精细考究,却依旧可见小桥流水、雕花悬窗的江南风味。

安顺屯堡保留600年前大明生活 打破古镇千篇一律怪圈

天龙屯堡里的建筑多用石块堆砌。王珏玮摄

这些民居的石墙是用山上的石头垒成,屋顶用石片当瓦盖。九道坎是天龙屯堡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一幢石房。据讲解人员介绍,明朝在此屯军时的领军大将陈典曾在此居住。仔细观察,石墙上巧妙地设置了垛口与瞭望口,平时居住可做通风之用,战时可当射口,真切感受到600年前往事的遗响。

在沿街的商铺中,小路间,随处可见身着宽袍大袖、手戴银镯的当地居民。这是明代传承下来的汉族传统服饰,因来源于朱元璋的老家安徽凤阳县,所以也被称之为“凤阳汉装”。

安顺屯堡保留600年前大明生活 打破古镇千篇一律怪圈

屯堡人家。李立洪摄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屯堡人世代相传的语言,历经数百年变迁,却未被周遭语言环境所同化,依然保持着独特的韵味。其语言特点鲜明,多含卷舌之音,语速快捷,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军人特有的铿锵与阳刚之气,这也正是明代官话的遗韵。

地戏里没有儿女情长

戴脸子、着战袍、持兵器、背插小旗……锣鼓声起,一场穿越六百多年的安顺地戏正式上演。

安顺地戏形成于明代初叶,是贵州省安顺市屯堡人独有的一种头戴木刻假面的传统民间戏剧。安顺地戏的行头,主要有脸子、靠旗、折扇、战袍、兵器等。除特征突出的脸子外,其他行头与古典戏曲中的同类行头都比较接近。

事实上,安顺地戏原本是明军中广泛流传的、集祭祀、军事训练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军傩。随着明军的南征和移民的进入,以祭祀驱邪逐疫为主的傩文化也被带入安顺,与当地民情民俗融合,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安顺地戏。

安顺屯堡保留600年前大明生活 打破古镇千篇一律怪圈

7月23日,天龙屯堡里上演地戏。王珏玮摄

据微信公众号“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介绍,在安顺,流传下来的地戏有三百多堂,戏中所展现的内容,大部分围绕着英勇征战、忠诚爱国的主题,如《封神演义》《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战役,以及《薛丁山征西》《薛仁贵征东》等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它们被反复演绎,历久弥新。2006年,安顺地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郑汝红是天龙村地戏队队长,据他介绍,当前在天龙屯堡中,每天有9场地戏将轮番演出。作为屯堡文化的传承者,他说:“我们希望演绎好百年地戏,让大家能真切了解到600年的明朝生活是如何发生的。”

在天龙屯堡中的演武堂内,刚六年级毕业的何博文正趁着暑期在学地戏。一年级时,他的老师在“六一”儿童节庆典上表演了地戏。“为何要带脸皮子?背上背小旗?”对此产生兴趣的他,果断参与了学校的地戏社团。这一决定,开启了他与地戏的不解之缘。

安顺屯堡保留600年前大明生活 打破古镇千篇一律怪圈

7月23日,游客在天龙屯堡准备看地戏表演。王珏玮摄

如今,何博文学习地戏将近6年。他说,是那份热爱与喜欢,成为了他持之以恒的最大动力,而这次暑假专门来演武堂学艺,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唱腔与动作。

郑汝红说,为了更有效地传承地戏文化,天龙村地戏队每周一与周三,将前往中学带去地戏表演与知识分享,而周二与周四,则会转至小学,希望以此激发年轻一代对地戏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相似的建筑风格,高度雷同的美食和纪念品,这是当下古镇旅游陷入的同质化困境。走进天龙屯堡,眼见的是与周遭环境和谐共生的建筑、戏剧,悠然自得的乡民,以及不经意间流露出明朝遗风的缕缕痕迹。在这里,千篇一律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文化沉浸体验。(迪娜尔、古咏瑜)

安顺屯堡保留600年前大明生活 打破古镇千篇一律怪圈

天龙屯堡在地戏之外,还有山歌等传统文化。王珏玮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25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贵州非遗知多少④|屯堡文化、地戏……来安顺探寻大明遗风
...觉醒”,贵州各地还藏着哪些非遗惊喜?今日,一起走进安顺,探秘各民族先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一起来看看安顺都有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吧~安顺地戏“中国戏剧活化石”安顺地戏。安顺市
2023-08-05 01:56:00
...桂 通讯员 陈红昌 摄影报道6月29日,“大明屯堡行·慢游安顺州”徒步活动在西秀区旧州古镇碧波广场举行。据介绍,旧州古镇始建于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距今已有600多年
2024-07-02 06:00:00
走进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天龙屯堡景区,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置身于600年前的“大明遗风”之中,感受着那份古朴与宁静。“街头巷尾,一砖一瓦都能让人深刻感受到屯堡的悠悠历史。”来自外
2024-05-31 06:15:00
家国亲情六百年|从凤阳到屯堡:遥望江南故乡三千里,延绵家国亲情六百年
在贵州安顺屯堡,当地流传一句顺口溜:“头上一个罩罩,耳上两个吊吊,腰上一个扫扫,脚上两个翘翘”。屯堡妇女们身着大襟衣袖,青色、蓝色长袍。这是来自明朝的汉族服饰,至今已600余年,
2024-06-28 22:31:00
...长假接近尾声,广东游客滕先生和家人仍兴致勃勃地游访安顺市平坝区天龙屯堡景区。天龙屯堡是多彩贵州屯堡文化经典游学路线上的一个亮点。多彩贵州屯堡文化经典游学路线由众多屯堡组成,包
2024-10-10 06:04:00
金融教育宣传月丨中国银行安顺分行:开展“担当新使命 消保县域行”专项活动
...了中国银行工作人员教授的实用金融知识。”9月4日,在安顺天龙古镇,一名外地来黔旅游的游客高兴地说道。当天,中国银行安顺分行分管消保工作的副行长吴堃带领中国银行平坝支行,联合邮
2024-09-12 11:30:00
六百年安顺地戏遗响唱新声 阿朵于毅雨中上演《高台骁歌》
...剧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戏宇宙》文旅季第三站来到了贵州安顺,聚焦安顺地戏,上演一场以英雄人物为主题的创演大秀,用戏曲歌颂英雄人物忠孝仁义的精神。本周六20:30,《戏宇宙》文旅季
2024-09-13 14:12:00
本文转自:安顺日报杨昌鹏调研春节期间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时强调整合特色资源 丰富文化供给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丰富文化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本报
2024-02-18 04:25:00
收好这份夜游地图,带你感受不一样的贵州!
...有此处峰成林”。地址: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峰林街道X60008安顺黄果树图片来源于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乡村文化旅游处 夜游黄果树,景区如灿烂星光一样璀璨,美如仙境。峡谷之中环绕悠
2023-06-06 14: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
在地理概念中,“八百里”多为虚指,强调疆域之广袤。明宪宗朱见深的一纸敕书,将巍峨的武当大山凝结成四方界石——东抵冠子山奇峰
2025-04-02 20:18:00
曹操有七个女儿,全都年轻貌美,为何曹操让她们全嫁给一个男人?
对曹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之中,曹操异军突起,成为了曹魏北方霸主的奠基人。对于曹操的评价,历史很难进行界定
2025-04-02 21:01:00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都有谁)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腹背受敌,被别人困在中间,到了叫天不灵,叫地不应的囧境。可很少有人知晓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讲的是谁
2025-04-02 21:04:00
清明追思先哲 赓续关学文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千百年来,张载先生的“横渠四句”以及他的关学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与文化
2025-04-02 13:44:00
遇见《韵之队诗集》: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碎片化的内容充斥着,心灵似乎也变得愈发浮躁。然而,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能够穿越喧嚣
2025-04-02 15:28:00
豫人为善丨大别山下56年的守望
大河网讯 带着准备好的鲜花,扛着扫帚,沿着97级台阶走到墓园……“老朋友们,今天我又来看你们了。”在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花山寨烈士陵园内
2025-04-02 15:30: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吴祚麓芜湖,是一座古老的商埠城市,地处长江下游,南依皖南山系、北临江淮平原,居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枢纽位置
2025-04-02 15:36: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