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说起唐朝诗人孟浩然,那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第一人。与他同时的诗人中,在写田园诗方面,除了王维可以和孟浩然相提并论之外,其他诗人在这一题材方面都甘拜下风。
唐朝是个重视文学才能的时代,比如大诗人李白,就因为擅长写文章而被推荐给唐玄宗,从而获得了进入翰林的机会。孟浩然有如此高的诗才,他也曾经到长安城拜访公卿名流,他的诗歌同样受到当朝丞相张九龄等朝廷官员的大力赞赏,他也曾经面见唐玄宗,得到展示才能的机会,为什么他却始终没能成功出仕呢?
说起来这和孟浩然的心态有很大关系,而他在求仕方面失败的经历也会对我们这些现代人有所启发。
一、仗剑走天涯的文学青年
孟浩然是湖北襄阳人,他出生于永昌元年,当时正是武则天当政时期。
孟浩然家境富裕,所以他从小能够接受很好的教育。像李白一样,孟浩然的青少年时期也是既读书又学剑,他既有以才能求得仕途的期待,也有“仗剑走天涯”的豪情。
唐朝是个道学修仙思想盛行的时代,那时的人们如果不过几年隐居生活好像就会觉得与时代脱钩一样,孟浩然同样如此。成年后,孟浩然曾经在襄阳境内的鹿门山隐居过很长一段时间,然后便果真“仗剑走天涯”,离开家乡到各地游览,广交朋友的同时也拜谒公卿名流,希望得到被推荐做官的机会。
丞相张九龄、张说、襄州刺史韩思复等人都曾经收到过孟浩然的干谒诗,在诗中,年轻的诗人十分委婉地希望能得到对方在官场上援手的机会。
当时已是唐玄宗朝,唐玄宗远在洛阳,孟浩然干谒的区域则大多局限于南方,所以那些欣赏孟浩然才能的官员虽然对他大加赞赏,可是在举荐方面却始终没有任何进展。
孟浩然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在724年,孟浩然36岁的时候,他离家前往洛阳,准备在京城通过干谒走上仕途,获得被朝廷任用的机会。
二、科举落第
孟浩然在洛阳整整滞留了三年时间,可是最终仍然是一无所获。
既然干谒不成,那就只好走科举之路。和李白相比,孟浩然显然多了一条出路,李白是根本不能参加科举,孟浩然却没有任何这方面的约束。728年,40岁的孟浩然参加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科举。
一试不中,诗人落榜了。
科举的路没走通,那就只好继续在京城悠游,频繁地参加各种文人聚会,以期能得到某位达官贵人的青睐,获得被推荐入仕的机会。在文人聚会的场合,孟浩然的诗歌常常一鸣惊人,受到很多人的夸赞。
更重要的是,这段时间里,孟浩然认识了王维,后来被人们“王孟”并称的大诗人。
王维比孟浩然小十几岁,此时还不到三十,早在7年前他就考中进士,此时正待诏翰林。
三、机会难得
王维和孟浩然两个人一见如故,互相引为知己,不久王维就邀请孟浩然到翰林院中做客。一则是两个人的确有很多话要谈,其二或许是王维希望给孟浩然创造认识更多高官的机会,好助他尽快步入仕途。
机会还真的就来了,孟浩然在这里很快就见到了当朝大BOSS,唐玄宗。
唐玄宗不知道因为什么事突然来翰林院,给王、孟二人来了个措手不及。
听到唐玄宗来到的消息后,孟浩然一时无处可躲,后来干脆就藏在了床底下。
唐玄宗进来后,马上敏锐地意识到刚才王维正在和什么人谈话,于是就询问王维。
王维不敢隐瞒,只好实话实说,告诉唐玄宗是自己邀请孟浩然到了这里。
唐玄宗一听是孟浩然到了,居然十分高兴,他说道:“我曾经听过他的名字,但是却还没见过他本人,他怎么就害怕得躲了起来呢?快请出来一见!”
孟浩然只好从床底下钻出来,拜见唐玄宗。
四、孟浩然赋诗
既然见到了久闻大名的诗人本人,唐玄宗自然想听听他写的诗。于是孟浩然思索片刻后,吟诵了一首前不久落第后写的诗歌: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大概是刚才在床底下躲的时间有点长,恐怕是有些大脑缺氧,不然怎么会在唐玄宗面前读这样一首略带怨气的诗呢?这首诗描画的场景就像某些人接受领导分配工作后却不满地嘟嘟囔囔一样,任凭哪位领导看到都不会高兴的。
果然,唐玄宗听到“不才明主弃”一句后十分不高兴:你什么时候来向我求仕了?我怎么就嫌弃、抛弃、不要你了?你这不是明显的睁眼说瞎话、诬陷我吗?得了,你也别在这儿抱怨了,回家去吧!
当然,唐玄宗不会这样碎嘴子似地嘚啵嘚,《新唐书·孟浩然传》中的记载是:“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王维好不容易给孟浩然创造的这个机会,就这样最终失之交臂。
要知道,唐玄宗是什么样的人呢,他手中的官帽是可以随便飞的,后来李白就是因为在他面前赋诗得到了进入翰林的机会,既能施展个人所长,还得到了令人艳羡不已的职位。
诗人心中多的毕竟是风花雪月、曲曲柔肠,又怎么会去用心揣摩九五之尊、大BOSS的心理?无论是以诗才步入翰林的李白,还是被唐玄宗当面直怼的孟浩然,终究不能像那些曲意逢迎的幸臣那样如鱼得水。
五、闲居写诗
被唐玄宗直接拒绝,孟浩然只好悻悻然返回家乡,可是他的仕进之门并没有从此关闭,因为他的名气继续吸引着朝廷官员的注意,他们还希望给孟浩然创造仕进的机会。
采访使韩朝宗就是其中一位。
韩朝宗见识到孟浩然的才能后,就想邀请他和自己一起返回京城,自己再把他举荐到朝廷为官。
此时的孟浩然大概有些心灰意冷,对这件事没有给予充分重视,恰好有朋友来探望他,于是他就和朋友开怀畅饮起来。
喝得正高兴的时候,有人忍不住提醒孟浩然:“你和韩公有约在先,千万不要喝酒误事啊!”
没想到这好心的提醒却惹恼了孟浩然,他怒道:“我已经开始喝了,哪里还顾得上别的事!”于是直接爽约。
韩朝宗被孟浩然放了鸽子,也挺生气,于是再不提邀请孟浩然一起去京城的事,而是直接向孟浩然辞行,二人从此一别两宽。
看着仕进希望远去,孟浩然却一点儿都不后悔。
孟浩然从此闲居襄阳,继续写他风格冲淡自然的田园诗。
结局
公元740年,诗人王昌龄路过襄阳,特意前来拜访孟浩然。知己相见,二人畅谈诗歌,纵情宴饮,场面十分欢乐。
只顾聊得高兴的孟浩然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他的背疽病即将治愈,正是需要清淡饮食、适当静养的时候,他却因为和故人相聚而大吃大喝,完全不顾饮食禁忌。
经过这次宴饮之后,孟浩然突然病发去世。
孟浩然去世后,他的名声却仍然如日中天,很多官员、诗人对他推崇备至。
792年,孟浩然去世已经五十年了,樊泽来到襄州担任刺史,恰好孟浩然的墓庳坏了,于是远在江西担任观察使的符载给樊泽写了一封信。信中除了盛赞孟浩然文章优美之外,又把自己军旅在外不能给孟浩然修理墓庳的遗憾大大描述一番。
樊泽收到符载的信后,立刻给孟浩然修整了墓地,还给他在凤林山南刻碑纪念。
王维曾经在郢州的刺史亭中画上孟浩然的肖像,然后将此亭称为“浩然亭。”到唐懿宗朝时,刺史郑諴看到此亭后说道:“贤者的名字怎么可以这么随便称呼呢?”于是把“浩然亭”改为“孟亭”。此时,距离孟浩然去世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
孟浩然虽然不曾出仕为官,可是他恬淡自然的诗歌风格显然一直为人们深深喜爱,而他在山水间怡然自乐的生活或许也为当时人所羡慕,所以他们才会如此纪念他,尊崇他。这正是文字的强大力量所在之处,虽然时光流逝却影响深远,始终感人至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3 06: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