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孟浩然:唐朝一位特立独行的诗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03 05:36: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唐朝,有一个人是李白的偶像。当李白还是个毛头小子时,他已经扬名天下。当他去扬州时,李白专门写了一首诗送他,“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他失意时,李白写诗赠他,“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他是谁?就是孟浩然。

孟浩然,何许人也?湖北襄阳人,从小读书习剑,20岁起就隐居在鹿门山。据说他很瘦,也帅气,“骨貌淑清,风神散朗”,喜欢穿白衣服,还真有点仙气。那时候,唐诗的半壁江山都可以说是孟浩然的粉丝团,有王维、李白,还有王昌龄……

孟浩然:唐朝一位特立独行的诗人

脍炙人口的孟浩然

提到孟浩然,你肯定知道他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背两句他的诗呢?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没错,这首《春晓》可能是很多人会背的第一首唐诗了,它给了我们关于唐诗的最初印象。短短二十个字,明净优美,琅琅上口,细品又有一种淡淡的欣喜和怅惘,不愧是孟浩然的名作。孟浩然长于五言诗,律诗和绝句都有许多佳作,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这四句出自《与诸子登岘山》。岘山在湖北襄阳,晋代名臣羊祜镇守此地,政绩卓著,深得民心,他死后,当地百姓在这里树立羊公碑(又叫堕泪碑),以此来怀念他。孟浩然与晚辈们登高望远,遥想古人,感慨万千,留下了这样壮阔的诗句。

孟浩然:唐朝一位特立独行的诗人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五言绝句《宿建德江》。人到中年的孟浩然漫游江浙,在建德江边的迷蒙烟雾中,在与江天水月为伴的寂寞旅程中,作诗遣兴。后人对这首诗多有赞誉,特别是“天低树”“月近人”的写法,使人仿佛置身其间,可说是作者的诗心妙笔了。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这两句出自《岁暮归南山》。求仕失败的孟浩然,怀着失落和愤懑,回到了故乡襄阳。时近新年,眼看时光飞逝而自己一事无成,徒添白发,诗人满腹牢骚又无可奈何,不由作此激愤之语。后世传说孟浩然因在皇帝面前诵此诗而被黜,阴错阳差,成就了这“一生失意之诗,千古得意之句”。

有才,任性

作为唐代一流的大诗人,孟浩然的才华自不必说。有才华的人,有点性格也不稀罕,不过任性到孟浩然这个份上,就已经不是“洒脱”能形容的了。

上面说过,孟浩然有句著名的诗,叫作“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表面看是谦虚,其实是发牢骚,意思是我没什么本事,自然不招皇帝待见,身体又不好,总生病,给别人添麻烦,朋友们也躲着我。这种酸溜溜的话,私下里发发牢骚也就罢了,要命的是,他把这首诗当面念给了皇帝听!

孟浩然:唐朝一位特立独行的诗人

关于这次堪称车祸现场的面试,历史上有许多记载,也有人认为这只是后人杜撰的故事,不足取信。据传,一次孟浩然去好朋友王维家里玩耍。这时,唐玄宗突然来了。不知为何,孟浩然吓得不敢拜见,一股脑儿躲进了王维的床底。

谁料唐玄宗察觉不对,就问王维。王维只得如实相告。唐玄宗却说,“朕听过他的名字,诗做得不错,出来见见吧。”孟浩然只好灰头土脸地从床底下钻出来,委实尴尬。但更尴尬的是,当唐玄宗命他做诗时,孟浩然居然念起了《岁暮归南山》,里头有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正是这句话触怒了唐玄宗。

孟浩然:唐朝一位特立独行的诗人

不论这次偶遇玄宗的经历真实与否,孟浩然终身布衣是显见的事实,他的诗中,也常有隐逸不仕的意趣,这在读书人争相求仕的时代,可以算是个性鲜明了。

其实,孟浩然得到过不止一次面见玄宗皇帝的机会。据《新唐书》记载,时任采访使韩朝宗很欣赏孟浩然,想向玄宗推荐他。这位韩朝宗以爱才著称,乐于提携后进,士林传言“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连李白也曾写过《与韩荆州书》,想要与他结交。能得到他的青眼,是许多人求之不得的机遇。

面对韩朝宗伸出的橄榄枝,孟浩然起初也欣然接受,和他一起到了长安,准备面圣。结果到了约定的那一天,恰巧有朋友来访,孟浩然和朋友相谈甚欢,喝得酩酊大醉。有人提醒他与韩公有约,酒兴正酣的孟浩然毫不在意:“酒都喝了,哪顾得上别的事!”如此不管不顾,得罪了韩朝宗,引荐一事自然泡了汤。如果说偶遇明皇的故事是民间附会,那么饮酒爽约,放弃觐见,这就真的很任性了。

断送了前程,还不是最严重的。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五十二岁的孟浩然得了背疮,卧病襄阳。病好得差不多的时候,老朋友王昌龄正好来到襄阳。久病将愈,又逢故友来访,孟浩然大为欣喜,和王昌龄纵情宴饮。谁知乐极生悲,还是个病人的孟浩然,食鱼饮酒,触发了即将痊愈的背疮,陡然间病势转重,很快竟去世了。

按照常理,得了痈疽、疱疹(也有记载说孟浩然是“疾疹发背”)一类的疾病,人们总会“忌口”,时鲜野味,如鱼羊之属,以及酒类,都在绝对禁止之列。孟浩然不会不知道这一点,但有爽约韩朝宗一事在前,就不难想象他豪兴正酣,余事不问的样子了。只是这一次的任性,让诗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孟浩然:唐朝一位特立独行的诗人

阵容豪华的朋友圈

孟浩然虽然一生未仕,但才华卓越,诗名远播,与他交游的都是当时文坛第一流的人物。比如李白就对他不吝溢美之词,他的《赠孟浩然》简直不能更直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对孟浩然的赞美坦率而热烈。他不仅赠诗给孟浩然,还在孟浩然远游时为他送行,这就有了那首更著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另一位大诗人王维曾与孟浩然同在京师,孟浩然归乡时写了《留别王维》相赠,诗中有这样四句: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字面上看,孟浩然是说自己想要追求隐逸的理想,又舍不得和好朋友分开。可是不分开吧,朝中又没有人赏识和引荐自己,无法在京城立足。这样看来,孟浩然的离别是充满了矛盾的,不得不走而又与故友依依惜别。

孟浩然:唐朝一位特立独行的诗人

不过,也有人认为,孟浩然这几句话,其实是怨王维不向皇帝引荐自己,意思是连你也不对我施以援手,看来这世上真是没有知音啊。当时王维任监察御史,在引荐人才上不是没有发言权,如果孟浩然真的如此抱怨,也是情有可原的。后世甚至有人认为,王维是因为嫉妒孟浩然的才华,所以不肯向皇帝推荐他。对王维来说,这种论调怎么看也有点冤枉,毕竟他在孟浩然死后写的《哭孟浩然》,还是很情真意切的: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孟浩然:唐朝一位特立独行的诗人

还有一位不得不说的朋友,就是王昌龄。孟浩然集中写给王昌龄或与王昌龄有关的诗有很多,比如《送王大校书》《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与王昌龄宴王十一》《送王昌龄之岭南》等,不是和王昌龄一起玩就是送别王昌龄,思念王昌龄,可见他和王昌龄交谊颇深。王昌龄被贬岭南,一年后遇赦北归,途经襄阳,自然要拜访孟浩然。没想到这一聚,竟成了永诀。孟浩然为了和好友畅叙旧情,食鱼饮酒,病发身故。遇到这样的事,真是难以想象王昌龄的心情。不过孟浩然一生散淡放逸,这样的死法,也算是得其所了。

怎么样,是不是发现了一个你所不认识的孟浩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3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盛唐诗人李白、王维同年出生,为何老死不相往来?
...的天才诗人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等诗歌大家、名家,他们之间有一见如故的豪爽,也有久别重逢的喜悦;有淡如水的点赞之交,也有坚如石的死生契阔
2023-01-27 15:02:00
揭秘孟浩然:李白心甘情愿当他小弟,最后却被粉丝害死
大唐历史上最具魅力的诗人,孟浩然,曾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在当时众多杰出的诗人中,像李白、王昌龄、王维这些大咖都甘愿当孟浩然的小弟。孟浩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唐诗发烧友”中傲视群雄。
2024-04-19 11:27:00
盛唐除李白杜甫高适还有哪些诗人
...作品太多了,有《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将进酒》、《蜀道难》等等,李白一生有一千多首诗流传下来,同时他的人际关系也是最复杂的,认识的诗
2024-07-20 15:42:00
孟浩然:李白偶像,因食误仕途终至丧命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不仅是诗仙李白的偶像,同时也是一个大吃货。孟浩然吃货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但是和孟浩然比起来都算不上是真正的吃货了。孟浩然对吃究竟有多痴迷呢?说出来
2024-04-16 06:24:00
...于遇赦北归,在返程途中,他顺路前往襄阳拜访了闲居的孟浩然。当时,孟浩然的背疽已经快要痊愈,忍耐病痛许久的他本就已经非常高兴,获得赦免后同样十分开心的王昌龄又恰好前来拜访,两个
2024-07-06 21:34:00
王维与孟浩然之间都发生了哪些有趣又动人的故事呢
王维与孟浩然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两个响当当的人物,他们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辽阔,沉醉于闲适田园的幽静时光,而二人迥然不同的性格也给予了他们别样的人生。他们一个年少成名,金榜高中,
2024-06-12 14:00:00
...于传说中李白浪漫的死法,盛唐时期堪称“顶流”诗人的孟浩然就死得有些令人诧异了。作为当时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为后世留下诸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2024-07-06 21:33:00
孟浩然: 一代田园诗人的人生起伏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这首《春晓》可谓是人尽皆知,连牙牙学语的稚童也能脱口而出,可见孟浩然的“田园诗”的确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可叹的是,孟浩然作《春
2023-11-12 09:01:00
不羁才子李白:才华横溢与传世诗篇的传奇人生
...在他游历的过程中,见识了很多东西,也结识了至交好友孟浩然、王昌龄,他们三人的文采都是极好的,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产生灵魂的碰撞。李白一直都是一个很感性十分的重视感情的人,因而在王
2024-03-19 06: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舍身护村的阎有来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阎有来烈士的家乡娄烦县范家村。(图片由作者提供) 在娄烦县汾河水库上游的石峡沟中,有一处著名的自然景观——“石峡温泉”
2025-08-08 08:10: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⑤|家家都是堡垒户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侯艳宁插画:赵燕杰 张培培 宋瑶
2025-08-08 08:27:00
“续元金方”的兴起地 · 心意行药号
心意行药号始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清代医药大师李长灵创立。一百多年来,历经四代传承,以药酒技艺著称于世,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
2025-08-08 10:18:00
山河铭记|桐城发现新四军伏击战关键电报,实证歼灭意大利人史实
大皖新闻讯 近日,桐城市委史志室发现一则新四军在桐城歼灭意大利人的电报,该电报对发生在桐城的范家岗伏击战有详细地描述
2025-08-08 15:14:00
大禹文化①丨大禹是神还是人?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8-08 16:50:00
“逃”暑热
《逃暑帖》《暑热帖》任淡如绍圣二年(1095)的盛夏,米芾不堪酷热,逃暑于山,他给好友章惇写信,道:“我今避暑于山中,甚为安心舒适
2025-08-08 17:18:00
五代显德五年舍利铜塔
萧山博物馆馆藏文物显德五年舍利铜塔之一五代显德五年舍利铜塔是萧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两座铜塔分别于1966年、1967年出土于萧山祇园寺的东
2025-08-08 17:19:00
长留学士住西湖
西泠印社“岁青岩”西泠印社“四照阁”孤山“四照亭” 孤山岁寒崖《新建苏文忠公祠记》吴山“感花岩” 净慈寺东坡问茶亭孤山“白苏二公祠”杭州历史上能被称作“西湖长”的
2025-08-08 17:49:00
“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系列活动 第六期精彩回顾
8月8日,由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精心策划的“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系列活动第六期顺利举行。走进张养浩纪念馆,展厅内的古籍拓片
2025-08-08 22:39: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明初定都南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都城建设,对今天的南京依然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大历史的叙事中
2025-08-08 07:46:00
十余年访古积累大量一手资料 100张照片,打开南京“成长史”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从山脉到水系,从古建筑到石刻,从秦汉以前到近现代……古都南京,文学昌盛、人物俊彦,各种历史遗迹如珠玑般散落在大街小巷
2025-08-08 07:46:00
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后代向潍坊捐赠集中营日军指挥官手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 王钟玉8月7日,潍县集中营实物捐赠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办。英国籍人士保罗·基尔布莱德及家人将其岳父——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罗伯特・杰里米
2025-08-07 23:41:00
激荡八十年的山海回响 | “为人民而战”,汪口蹈海七烈士的如山誓言
大众网记者 宁晓洁 林啸 威海报道在胶东半岛最东端,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南,那片惊涛骇浪的汪口海域,七名八路军战士曾以身躯守护黎明
2025-08-07 10:44:00
李丹平长诗《北海道山神》出版,礼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鲁网8月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潍坊高密诗人李丹平根据二战劳工刘连仁生前经历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北海道山神》由新加坡浩宇出版社出版
2025-08-07 15:01:00
电影《长安的荔枝》看来像一场紧凑又扎心的“职场历险记”,把一个小吏李善德为杨贵妃送荔枝的荒诞任务,写得既充满烟火气,又藏着对人性和当时体制的叩问
2025-08-07 1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