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王昌龄是怎样的一生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13 17:0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前言

作《出塞》一诗的诗人是谁?想必人尽皆知,这首诗是我们每个人必学,诗人“王昌龄”更为我们表达出了其当时的信心,更为我们展现出了唐朝的战况。

王昌龄是怎样的一生呢

王昌龄的一生同样也离不开怀才不遇和被贬,但这一经历让其为后世留下了不少边塞诗乃至是佳作。可以说王昌龄的诗歌在我国的古代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不过王昌龄不仅仕途坎坷,最后的结局也不太好。

甚至是用“惨”来形容也可以,如此王昌龄是怎样的一生呢?

王昌龄是怎样的一生呢

一、王昌龄的仕途之路

王昌龄的出身没有多好,一度是以农耕来维持生活的。虽然说王昌龄也算是南朝的世族,但挡不住家族的衰微。不过到了王昌龄这一代还算是有点起色,因为王昌龄不乏是一个才子。

早年,王昌龄自然是一个读书之人,身处唐朝必然会对仕途有所追求,但想要寻得机会难,凭本事科举不乏也是一个受认可的路子。

王昌龄是怎样的一生呢

开始的时候王昌龄想通过唐玄宗出巡之便,受得赏识,甚至还自行跑到了河东,不过终究是无功而返。这才刚开始,王昌龄自然还没有多受挫,于是转而找向了吏部侍郎,奈何也是没有多大的收获。

说到这里,要知道王昌龄可是个大胆之人。此前他可是在从“武”的路上走了一遭,用我们常说的就是一度“投笔从戎”。可以说他也是征战过沙场的将士,也是后来中进士及第的文人。

王昌龄是怎样的一生呢

后来王昌龄一边寻求仕途之路,一边游历各地做出了不少佳作。其中流传到后世的众多边塞诗就是其在这一背景下写下的。

接着仕途的不顺,王昌龄即使是想进入军营乃至是想靠谋仕进入,也尤为的困难。最后王昌龄只能选择以科举进入官场,可惜依旧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闲散文官,没什么发挥空间。甚至一度被牵连,已至成为地方小官。

王昌龄是怎样的一生呢

王昌龄的才华自然阻挡不住,通过博学宏词科王昌龄的官职算是升了不少,至少不是“闲散”小官,而是成为了汜水县尉。三年的时间里,王昌龄算是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后来他的职位还有所迁升。

并且在这期间,复杂的官场上总是相通的。但这一次王昌龄是切切实实为张九龄被罢免感到不甘,以至被贬。幸运的是王昌龄第二年便遇上了大赦,职位还由此迁升,但也有所波动。

王昌龄是怎样的一生呢

总归来说,后来王昌龄的仕途之路起起伏伏,也有过一定的安定,结交名士不说,更与之建立了不错的友情。直至安史之乱爆发,天下动荡不安,王昌龄又选择了其他的道路。

王昌龄是怎样的一生呢

二、王昌龄的“结局”

可见,王昌龄的仕途之路也比较坎坷,那王昌龄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通过王昌龄众多的诗文我们得知,他“屡见贬斥”,也与他本身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不乏他也会有冤屈的时候,但他始终保持自己忠信节义的操守,也便算是一种追求。

王昌龄是怎样的一生呢

他这一自信和精神也显示出他对仕途之路的信心未减,仍抱有一定的希望。

而后时间久了,王昌龄也便对其比较豁达。即使仕途多有不顺,他也逐渐开始保持乐观的态度。直至安史之乱,王昌龄选择的是辞官还乡。

王昌龄是怎样的一生呢

由此,王昌龄更大的不幸随之而来。这时王昌龄已经年过半百,身体多有伤病伴随。天下大乱,百姓也民不聊生,对于职位的乐观,王昌龄也便更想回家看看,所以他辞了官。

王昌龄是怎样的一生呢

众所周知,古人出行多有不便。说白了有钱有势的他可以说骑马、坐马车等,没有的便只能徒步回家了。不过不管是哪一种出行方式,总是要花费很多时间的,更别提王昌龄年纪,甚至是有病在身了。

显然他的速度也不会快到哪里去。如此从冬天走到第二年的秋天也是可能的,不过就是这一年的秋天,王昌龄把命留在了亳州。至于原因并未有过多的记载,而多是猜测。

王昌龄是怎样的一生呢

只知王昌龄曾路过亳州,但却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而其原因有人猜测是因为“嫉妒”王昌龄的诗才和名气。也有人则认为是王昌龄知道了刺史什么秘密?但总归天下大乱,这时的王昌龄也不过是一介平民,也便不会有多少人在意,更别说朝廷了。

王昌龄是怎样的一生呢

所以说王昌龄被杀的不明不白,至今都存疑,所以说怎么不算是“惨”呢。

不过闾丘晓也没活多久。因为就在同年,闾丘晓作为援兵需要引兵共救,奈何闾丘晓比较怂,大敌当前,竟然畏首畏尾,不敢前进,总归是耽误了军情,使得城池被攻陷。

王昌龄是怎样的一生呢

这样一来闾丘晓必然命不久矣,军中自会有所处置,最终闾丘晓死于仗刑。

三、王昌龄诗中经历对比

总的来说,古代诗人的仕途总是曲折不断,而王昌龄无疑也是时运不济。并且与之差不多时期的诗人何尝不是呢。

王昌龄是怎样的一生呢

就如比他稍晚一些的王维,仕途上也是几经波折。而且其不仅经历了仕途上的失意,丧妻之痛更让他难忘。不过王维与王昌龄最大的区别在于王维晚年可以身居高位,只不过仕途对他的吸引力已经不大,而他则更愿意不问世事。

王昌龄是怎样的一生呢

显然王昌龄与之相比差别就很大了。再者在整个盛唐的群体中,总归都是复杂的,但遭遇也不可能说一模一样,而王昌龄所刻画的无疑就是比较惨的痕迹。

还有与王昌龄相见恨晚的李白,李白同样是三入长安,但次次都没有得偿所愿,仕途上的失意他会寄托于诗歌甚至是山水乃至是酒中,但即使是失意他也会让自己的自信不被磨灭。

王昌龄是怎样的一生呢

反观王昌龄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于明主,也可以说是在等待明主给予他再次重用的机会,这也便算是一种希望。可是这种希望无疑不是“飘忽不定”呢?

不管是王昌龄还是李白等,他们的诗中皆有其感情抒发,而仕途上的不顺也便成为他们比较显眼的一点。

王昌龄是怎样的一生呢

王昌龄命运坎坷,更困难重重。“创作”上的朋友无疑算是一种慰籍,一定程度上说也算是同行之人。如此,王昌龄在友情上的珍惜也很重视,但他终究没有迎来最佳结局。

王昌龄是怎样的一生呢

结语

纵观王昌龄的一生,尤为坎坷和辛酸。仕途上的不顺,使之处处碰壁。即使步入官场也依旧在不间断的被贬风波中,最后以豁达乐观的态度辞官还乡,本以为会平平淡淡些,奈何还是没有逃过被害的结局。

不过在诗文的创作上,王昌龄的影响尤为深远。他更与我们熟知的李白、孟浩然等诗人相识。在唐朝的诗人中,王昌龄不乏也是意义、影响重大之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3 2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长安三万里》很好看,但高适没救李白
...、或记录、或显达、或死难,李白、王维、杜甫、高适、王昌龄等人都以各自的方式进入平叛史。”张明扬写道。作者∣张明扬编辑∣谭山山题图 | 《长安三万里》“诗圣”的诞生《长安三万里
2023-07-26 17:30:00
王昌龄:七绝圣手的边塞情怀与贬谪之路
王昌龄被贬龙标时写了一首送别诗《送柴御史》“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大意是你与我之间,青山一路相连,共沐云淡风轻,我们在同一月下,又何曾分处两地?王昌龄的诗有别于高适“
2024-03-11 14:20:00
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传奇人生:诗名远扬遭嫉妒杀害,宰相为其复仇
...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提起唐朝诗人王昌龄很多人都感到熟悉,毕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忽见陌头杨柳色,悔
2024-03-02 13:03:00
盛唐除李白杜甫高适还有哪些诗人
...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8、王昌龄(公元698~757年)王昌龄是山西太原人,早年生活贫寒,23岁时在嵩山学道,26岁游历河东,27岁出玉门关,19岁隐
2024-07-20 15:42:00
聊聊安史之乱中各诗人的命运
...晚年仕途相对还算不错,最终封渤海侯,安然病逝。3、王昌龄,文采飞扬的诗人,开元十五年进士出身。安史之乱爆发时,他在龙标县担任县尉。王昌龄的家在长安,对家人的安全忧心忡忡。他决
2024-05-15 13:44:00
“七绝圣手”王昌龄最后是被谁杀死的
...中,在让读者瞩目的作者群里,结局最悲惨的诗人莫过于王昌龄了。这个才华横溢,在初唐四杰“王杨卢骆”中排名第一的王昌龄,竟然是因为被军阀嫉妒而杀。在那个以诗为风的国度里,自然是让
2023-05-17 15:51:00
...内,灯火辉煌,莺歌燕舞。刺史闾(读如吕)丘晓和大诗人王昌龄推杯换盏,开怀畅饮。闾丘晓四十多岁,白面无须,长着一双细长蜂眼,喜怒不形于色。王昌龄六十多岁,一脸络腮胡,豪气纵横,
2024-06-05 06:14:00
“七绝圣手”王昌龄是怎么死的?
...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王昌龄这首《出塞》诗,王昌龄出生于公元690年,字少伯,是山西太原人士。人称七绝圣手,七绝圣手这一称号可不是白给的的,王昌龄
2023-02-02 14:09:00
唐朝安史之乱中诗人们的命运
...这场浩劫,李白、杜甫、岑参等诗人们的结局如何?一、王昌龄王昌龄,生于698年,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进士,担任过秘书省校书郎、江宁丞、龙标尉等职。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时
2023-10-10 07: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戴用章:投笔从戎铸忠魂
从赣东乡村走出的热血青年,在国难当头之际以生命捍卫家国领空。他叫戴用章,一位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空军英雄。其短暂而壮烈的一生
2025-09-12 07:10:00
跟着诗仙李白去体味安徽山水奇踪
大皖新闻讯 记者从安徽省美术馆获悉,“山水多奇踪——李白在安徽诗作书法展”9月10日在安徽省美术馆正式开展,将持续至10月15日
2025-09-11 17:48:00
感受先辈足迹 红25军将士后代在郧西重温长征路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郧西融媒记者 胡颖妮 周潞)缅怀先辈丰功伟绩,汲取奋勇前行力量。9月9日,70余名红25军将士后代及党史军史专家学者来到郧西县
2025-09-11 19:17:00
晋版图书版本馆
9月11日,市民正在晋版图书版本馆参观。该馆位于太原市并州南路80号,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利用原山西美术印刷厂厂房一层改建而成
2025-09-11 21:46:00
山东万诚拍卖丨“琅琊典藏”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即将启幕
2025年9月28日上午10:00,山东万诚拍卖行将在新闻大厦四楼举行拍卖会,公开拍卖书法、绘画及钱币共计204项拍品
2025-09-11 10:51:00
山西河津一村竖碑“汉太史公司马迁故里” 韩城市文旅局:地方政府应正确引导群众
近日,山西省河津市西辛封村在村口立起“汉太史司马迁故里”的石碑,引发争议。近日,网友“达岸872”在网上发布文章“别让错位‘故里碑’侵蚀文化根基”一文
2025-09-11 07:59:00
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令宝玉神游了一回太虚幻境;黛玉的窗前飘出的是一缕“幽香”,使人感到神清气爽……据红迷们统计
2025-09-10 08:16:00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年九月十日是教师节。那么古代有没有教师节呢,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的说法
2025-09-10 15:27: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吴瑞:绝命家书立下以身许国铮铮誓言
“倭寇未灭,誓不生还”,1937年9月14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3师下士吴瑞奉命调上海参战。当夜急行军途中,吴瑞分别给父亲
2025-09-10 15:27:00
六百年屯堡,一部行走的家国史诗
6月28日晚,安顺文化中心剧场内掌声如潮。原创情景歌舞剧《屯堡长歌》安顺首演现场,屯堡石墙与江南水乡在光影中流转,小人物的爱恨悲欢间
2025-09-10 15:58:00
【AI编辑部】“酒神”“酒圣”“酒仙”共赴酒博会,就在贵州这张桌子上
当万千佳酿在第十四届酒博会绽放醇香,一场跨越时空的“品酒盛会”也悄然启幕——我们特邀9位“史上最懂酒的大神”专程赴约,他们或是酿酒始祖
2025-09-10 19:05:00
80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沙县这座闽中山城因“内迁”而成为福建的医疗避风港。这里的医学院师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 救亡图存”的崇高精神。
2025-09-10 13:13:00
今天,送你一朵小红花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师,早已不仅是一种职业,而是精神的象征,肩负传承文明的重任。春秋时期,至圣先师孔子率先打破了教育的壁垒
2025-09-10 13:53:00
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
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来宁捐赠侵华日军发放的反动传单原件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图为印有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照片的美国《LIFE》杂志
2025-09-10 07:43:00
名家新作 | 刘强: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 ——《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读后
赵永刚教授《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是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该书出版以后,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孟子学研究专家杨海文、徐兴无
2025-09-09 22: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