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古时候的状元很难考吗
...名的唯一途径便是中举。只有中了举人,再通过殿试成为状元,整个人生都会因此发生巨变。朝为田中郎,暮登天子堂。这就是古代科举的魅力所在,古代唯一出人头地的机会就是当官,别无它路。当然,在古代致富还可以通过...……更多
历史上最传奇状元,因一场火灾高中状元,六天后却离奇去世
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渊之前曾给大家介绍了明代状元姚涞的趣事,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反响,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科举史上经历最奇特的状元。众所周知,科举制度乃是中华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明珠,从唐至清的上千年时光中,仅仅...……更多
清代科举探秘:状元头衔背后的荣耀与仕途起点
状元不是官,而是一种头衔。以清代为例,状元分文状元、武状元。文状元就是文科举殿试中位列一甲第一名的进士。清代的文科举考试分为四级:第一级是童试;第二级是乡试;第三级是会试;第四级是殿试。童试分为县试...……更多
古代唯一一个“连中六元”的人是谁
“连中三元”是指接连考中解元、会元、状元。而“连中六元”又是什么呢?在参加乡试之前,考生必须要先参加县试、府试和院试,而这三场考试又被统称为童试。只有通过院试的人,才有资格去参加乡试。换句话说,县试、...……更多
聊聊这位背一麻袋馒头应考的举人
...卑微的命运。科举不易考,很多学子穷其一生,都在追求状元的荣耀,有些考到天命之年才考上状元,有些可能考一辈子连个秀才都考不上,比如洪秀全,考了几次没中秀才,一气之下,干脆反了。背一麻袋馒头应考的举人而清...……更多
为何古人中了探花比中了状元还要高兴
状元是第一名,探花第三名,为何古人更想中探花大家知道状元是第一名,探花是第三名,为何古人中了探花比中了状元还要高兴?原来是因为这一条件。古代的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一只延续至清朝末期。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存在...……更多
说说古代科举考试的步骤过程
...,并策定殿试名额。殿试的第一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状元,而第二、三名,则为榜眼和探花。考中殿试的士子,具有进士的身份,这也算是可以直接做官了。只有通过了殿试,士子们才算是真正走上了仕宦大道。不过,进士...……更多
徐州历史上唯一一位“饽饽状元”李蟠
据媒体报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州李蟠状元府年内将开工修缮。因为李蟠是徐州历史上唯一一位文状元,这一消息引起了当地市民的强烈关注。被戏称为“饽饽状元”的李蟠身上有多少传奇故事?1300年科举史上,江苏出...……更多
洪武年间的陈安,为何做了二十几天状元就被处以车裂?
陈安是明朝洪武年间的状元,因涉及到明初的“南北榜案”,被朱元璋革去功名,并处以极刑,车裂而死。陈安可以算得上史上最悲惨的状元,仅当了状元二十余天,就落此下场。其死因,主要是碰触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底线,...……更多
历史上有17人科举连中三元,在历史上却籍籍无名
古装电视剧中经常有状元、榜眼、探花的词眼,这是指皇帝在殿试钦点的前三名。科举考试中最牛的其实是“连中三元”,连中三元指的是“解元”、“会元”、“状元”三顶桂冠为同一人所摘取。古代科举考分为乡试、会试...……更多
钱棨连中六元,人称六元状元,乾隆写诗盛赞
...乾隆年间,他曾连中“三元”,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六元状元\"之一,六元即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均为第一名。钱棨,原名起,后来因与唐代诗人钱起同名,遂改为现名“棨”,字振威,字振威,号湘舲,江苏...……更多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是水墨山水画的开创者,有着非常高的成就。众所周知,状元所代表的荣誉是二甲与三甲所不能媲美的,后世在史书上对于状元的描写更是数倍于二甲与三甲进士功名。那么科举制中的状元和二、三甲的进士具体有什么区别呢?...……更多
康熙帝钦点,李蟠的状元之路
...生卒年不详),字仙李,号根阉,为清朝康熙三十六年的状元。此人虽政绩平平,但若论状元经历,他却是中国历代状元中空前绝后的一位,因为他曾举创下了中国状元中的三项记录:考试时间最长的状元、带干粮最多的状元、...……更多
梁灏:历经五代战乱,82岁终圆状元梦
...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以及10多万进士。然而,中文状元的只有600多人,中状元有多难可想而知。不仅是中状元难,就连中举人都很难。小说《范进中举》中,54岁的范进还是一个秀才,中举后喜极而泣,甚至高兴得疯了。...……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结果分为一、二、三甲,其中“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某甲第某某名”,即为清朝科甲出身的官员...……更多
古人中了状元有什么待遇
...过了童声试成秀才了,在乡镇上说话也是有点分量的。中状元,那可是不得了的事,称之为“光耀门楣”“祖坟上冒青烟”,用过的东西、住过的地方和吃过的食物那可出名有讲究了,可以风靡一时。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更多
古代云南学子的状元情结
...,云南出现了不少的秀才、举人、进士,但一直没有出过状元。中原地区科举的昌盛,让云南的官员和百姓都不甘心,希望早日出个状元,为云南人争气。也因这份状元情结,出现了许多寓意“高中”的建筑,其中西山龙门和状...……更多
科举制度的演变:从周朝到宋朝的选拔之路
...做天子门生。如果考中了进士,第一名叫做会元,也就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这三个位置,当当年万千学子的梦寐以求。到了宋朝,这个和士大夫共天下的朝代,这个重文抑武的朝代,本来科考会变得的更加完...……更多
秀才与举人的差别:社会地位与经济福利的对比
...人都能够那么容易的,先不谈要从十几万的学子之中高中状元得到皇帝青睐,在古代一次“乡试”就可以刷掉多少寒窗苦读的学子,最著名的比如《儒林外传》之中的范进,考了十几年都没考上,连他的岳父都看不起他,一朝中...……更多
此人有状元才却没状元命,因名字籍贯弥封打不开,到手的状元飞了
...,金榜题名时”,特别是最后一件事,想要金榜题名高中状元,除了要有这个文采外,还得有这个“命”,此话一点都不夸张,在清朝乾隆时期,就有这么一个人,他有状元的文采,但是却没有状元的命,好不容易过五关,斩六...……更多
他是明朝第一位连中三元的人,因得罪皇帝名字从《登科录》中抹去
...,也就是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及第,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及第。考到此,那么就要恭喜各位榜上有名,准备吃皇粮了。但一举成名天下...……更多
聊聊古代科举那些事儿
...。殿试第三名称探花,殿试第二名称榜眼,殿试第一名称状元。再看考生李炜,考了那么多年也就只得了个同情的举人而已。不仅如此,古代的白发考生是常见的,老人应考屡见不鲜,比如说唐昭宗光化四年(901)榜进士26人中...……更多
中国古代“学霸省”是哪一个
...极低,可以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为过。尤其是状元,纵观古代历史,一共也就诞生过592名,很多地方甚至几百年,都不会出现一个状元。学霸省但有一个省份却很特别,历史上的状元有三分之一都来自这个地方,被人...……更多
聊一聊范进中举之后的故事
...制度分为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探花、榜眼、状元八个等级。这种人与现在的高中生差不多,再加上当时“百无一用”是书生,范进的日子过得很凄惨。话说,当时范进的命运也确实如此,他的妻子看不上他,老丈人...……更多
...贡士。贡士参加殿试之后只是排名,一般不会落榜,什么状元、榜样、探花等,就是最后的殿试出来的。科举层级而我们的高考,就相当于童生试中的院试里的岁试。考上大学就相当于考上秀才吧。其实也很好理解,考上大学并...……更多
科举制度:古代寒门子弟的崛起之路,考试流程详解
...才能参加这次考试。这次考试成绩排名的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和探花。其实,我们现在从小学到大学的历程和这个差不多,看来我们现在的求学历程也是和科举考试流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乡试中考查的内容多数是考察...……更多
科举考试“连中三元”难如登天,明朝仅有三人做到,他们是谁?
...取得乡试第一(解元)、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因此后来“连中三元”就用来形容,一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一共也只有21人三元及第,其中17名为“文三元”,4名为“武三元”。...……更多
文武之道:封建社会中武科考试的兴衰与反思
...试一样,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及格者前三名为武状元,武榜眼,武探花。但是,武科考试的录取人数,每次才几十人,不及文进士的十分之一。而且,武科考试的目的,主要是给那些“久不知兵”的将家之后一个做官的...……更多
科举中的状元厉不厉害?状元在古代是怎样的地位?
清代民间家有说过这么一句话:“别把状元不当宰相,但也别把宰相当状元”科举中的状元厉不厉害?状元就相当于全国公务员考试的第一名,说不厉害那肯定是假的,而且是很厉害。但是状元暂且还不是官,本身就有不确定...……更多
聊聊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项考试都是每三年一次,想要一次性通过是非常艰难的。状元郎更是全国只有一个的存在,所以当时的百姓心中,只要过了乡试,拥有了做官的资格,那么就已经是“人上人”了。会试和殿试,都是只在京城举办的考试,其他地...……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在方国珍和朱元璋对决以前,我觉得方国珍细心的分析了一下自个的战斗整体实力,那时候的朱元璋我觉得战斗能力很强,而方国珍和朱元璋对比并沒有多少的优点
2024-06-26 16:48:00
朱元璋尽管是农户出生,但整治國家的方式也有帝王之术把握的驾轻就熟,只有靠部队牟取天地的君王,常有1个特性,方式强大。朱元璋方式极为强大
2024-06-26 16:51:00
在之前人们國家的封建社会時期里,朱元璋那位草根皇上但是很少有的,在元末明初時期,因为國家太过腐烂了,因此就引来老百姓有许多的埋怨
2024-06-26 16:52:00
“名嘴”海瑞,一骂成名。好一派洋洋洒洒之言,把朕骂了个狗血淋头!我看罢此疏,暴跳如雷———他这是儿子在骂老子,还是老子在骂儿子?一派强词夺理
2024-06-26 16:53:00
崇祯初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战乱遍及全国。洪承畴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中,战功不断,曾经设计伏击李自成。李自成全军覆没,只率领十八个部下骑马逃走
2024-06-26 16:56:00
郑成功(1624-1662),明清之际收复台湾的名将。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郑芝龙子。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
2024-06-26 16:57:00
郑成功收复台湾平定了三藩的叛乱,趁着告捷余威,康熙又把注意力转向台湾。台湾同中国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在远古时代,台湾和大陆本来连在一起
2024-06-26 16:57:00
洪承畴(1593~1665),字彦演,号亨九。福建南安人。洪承畴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斯时
2024-06-26 16:57:00
从16世纪开始,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殖民者相继来到东方,抢占殖民地,开始了对中国的掠夺和侵
2024-06-26 16:58:00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在进攻宁远时受了重伤,回到沈阳就死了。其子四贝勒皇太极即位后金大汗,就是太宗。1627年,皇太极亲自率领人马
2024-06-26 17:01:00
当魏忠贤的阉党把明朝朝政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后金大汗努尔哈赤正不断在辽东进攻明军。萨尔浒大战以后,明王朝派了一位老将熊廷弼出关指挥辽东军事
2024-06-26 17:01:00
明朝是一个极度集权的朝代。朱元璋设计的帝国运行模式是一整套僵化的文官制度。这个制度中,文官和儒教处于主导地位,而武将则处于从属地位
2024-06-26 17:02:00
戚继光时代的明朝政府军,多年不事征战,加上待遇又低,武将看不到前途,士卒更看不到希望,空有一支二百万人左右的庞大军,队
2024-06-26 17:02:00
鸳鸯阵,中国古代阵法之一。火器广泛运用于战场后,武器的杀伤力和破坏力显著提高,大而密集的战斗队形难以适应作战需要。明代军事将领戚继光
2024-06-26 17:03:00
名人语录守不忘战,将之任也;训练有备,兵之事也。——《戚少保年谱耆编·练兵议》戚继光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民族英雄。他不仅为保卫祖国海疆作出了杰出贡献
2024-06-26 17: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