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这位背一麻袋馒头应考的举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31 16:1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古代选拔官员主要的方式有举孝廉和科举制,举孝廉得有人认可并推荐才能当官,得讲一定的人际关系。

而科举则公平得多,不论出身、家庭,有钱没钱,在朝中有没有关系,都可以参加考试,只要考中就能进入仕途,改变卑微的命运。

科举不易考,很多学子穷其一生,都在追求状元的荣耀,有些考到天命之年才考上状元,有些可能考一辈子连个秀才都考不上,比如洪秀全,考了几次没中秀才,一气之下,干脆反了。

聊聊这位背一麻袋馒头应考的举人

背一麻袋馒头应考的举人

而清朝有个传奇的才子,四十三岁才高中状元,当他抱着一麻袋馒头去京城参加殿试的时候,被皇帝注意到了,当即拍板,定了他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这位状元是康熙年三十六年的钦点状元,叫李蟠。李蟠是江苏徐州人,徐州极少出状元,他高中之后,成为当地明清两个朝代唯一的文状元。

科举考试拖的时间很长,除了极个别的天才读书人,能在二十多岁就考中状元,一般来说当上状元的人都三十多岁了。

聊聊这位背一麻袋馒头应考的举人

因为考上秀才都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当上秀才后,才有资格继续考试。乡试中了是举人,没中得等上三年再考,当上举人后就可以进京考会试了。

进京后,一场考试要考几天,吃喝拉撒都得在一个固定的小隔间里进行,考生得自备粮食铺盖。

馒头这种干粮自然是最方便的,轻便容易携带,又易储存。李蟠这人是个吃货,怕饥饿影响他考试发挥,便背了一麻袋馒头去赶考。

从这个举动能看出,李蟠的家庭不算富裕,但他科考的心却非常赤诚,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考上。

聊聊这位背一麻袋馒头应考的举人

李蟠出生于读书人家庭,祖父是明朝的举人,父亲是南明小朝廷的拔贡。这父子俩的成绩都不太好,希望便寄托到了李蟠身上。

李蟠考上举人时都三十六岁了,却依然不放弃读书考科举,七年之后终于实现了祖孙三代的状元梦。

别看李蟠考试的时候背了一麻袋馒头,还没考完试,他已经把馒头吃光了,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他只得厚着脸皮向监考官要吃的。

聊聊这位背一麻袋馒头应考的举人

这事儿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因为在小隔间里,考试一切都得靠自己,连上厕所都得就地解决,要是让监考官带着出去上了厕所,可能会影响成绩。

所以吃饭这事更不能随便提,可李蟠偏偏提了。于是事情便传到了康熙耳朵里。

康熙很好奇,这个考生是不懂规矩吗,怎么会向监考官要吃的?结果一问,他带了三十六个大馒头居然都不够吃。

聊聊这位背一麻袋馒头应考的举人

得宠于耿直失宠于耿直

康熙乐了,命人把李蟠带过去给他瞧瞧。康熙见李蟠相貌平平,身材微胖,觉得没啥特别,但他能考到这一步,又说明他应该有两把刷子,便决定亲自考考他。

康熙问了他关于军事、政治、农业、水利还有吏治等方面的问题,李蟠均有条有理地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康熙一听,立马改变了刚才对李蟠外貌的看法,认为他十分有才,马上定了他为状元。

聊聊这位背一麻袋馒头应考的举人

因为考试吃太多的事,李蟠还获了个“饽饽状元”的外号。不过李蟠不介意别人嘲笑,他可是皇帝钦点的状元。

进入翰林院后,李蟠坚持正直,绝不徇私的原则为朝廷选拔人才。他在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时,坚决杜绝贿赂,只认真才实学,这种“一根筋”的处世方式,让他得罪了很多人。

来考试的人各种背景都有,有的人家中父辈可能在朝中说一句话,就能把李蟠从官场上拉下马。

聊聊这位背一麻袋馒头应考的举人

康熙三十八年,李蟠果然遭人记恨被中伤,他明明从不徇私舞弊,却被人诬陷在乡试中营私。

科考徇私是大事,康熙知道后立刻组织了一次重考,把李蟠选中的人安排在内廷大臣的监视下复试。结果,这些人的成绩都很好,证明李蟠根本没有作假。

但李蟠却因孔尚任据传闻瞎写的故事在京城传播,被朝廷流放。三年后,李蟠回到老家,却心灰意冷,再不想踏入官场。

康熙南巡时想到李蟠,希望再次启用他,李蟠婉拒了,从此,他便专心写书,吟诗作赋打发时光,再不问政事,直到七十四岁时逝世。

聊聊这位背一麻袋馒头应考的举人

八十多年后,清朝才有个在江苏当过巡抚的大官,听说了李蟠的事,为他正名。

古代为官不易,有才是必须的,但要在官场活下去,还要八面玲珑,才能保住自己。李蟠太过耿直,在面对控诉时不多加辩解,任由别人欺负,才断了他的仕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1 17: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代一考生携带装馒头的麻袋参加殿试,康熙看文章后:你是状元了
...景,可以说他出自书香世家。他的祖父在明朝天启年代为举人,而他的父亲也曾是南明时期国子监的生员。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李蟠在求学上自然不在话下。可惜的是,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家境开始
2024-11-02 09:54:00
些钱你拿着十余载,只为一朝不飞鸿
...飞鸿。《范进中举》中,范进曾尝试过许多次都未能中的举人。终于在他五十四岁的时候考中了举人,喜极而疯。一般来说,过了会试相当于拿到了通向官途的通行证。接着就要去参加殿试,在皇帝
2023-08-31 10:45:00
清代一考生抱着装馒头的麻袋参加殿试,康熙说:你就是状元了
...够成为状元的必定是器宇不凡,至少不会想出一个背着一麻袋馒头去参加殿试的形象。但是康熙期间,还真的有人做出这么奇葩的行为,他就是李蟠了。康熙看到李蟠,康熙竟然直言,你就是今年的
2023-10-13 16:39:00
在考场上出“丢人”到底是好还是坏
...已得到一些的声名,而他将要参加的乡试很关键,是成为举人的关键性考试,他的祖父李向阳就是明朝天启年间的举人,从而一家三代衣食无忧。此时的李蟠已经36岁了,36岁对于很多男人来讲
2024-02-07 14:01:00
清朝考生扛着一麻袋参加殿试,被拦了下来,皇帝却说:状元就你了
...改变命运的关键。而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考生因为一麻袋馒头而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位考生,不仅因为他的才华,更因为他的特立独行,成为了那年的状元。自隋文帝杨坚创立科举制以来
2023-10-10 15:59:00
康熙帝钦点,李蟠的状元之路
...状元。他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李向阳,是明代天启年间的举人。父亲李合,是明末弘光年间的拔贡,著有《忖庵诗集》。他幼承家训,年少聪颖,很早就显露出过人天赋,旧志载:“李蟠幼年聪慧,
2024-02-10 16:50:00
...个状元,身材高大,饭量巨大。他赶考之时曾经背了30个馒头进考场,一场考试居然全部吃完了,结果他高中状元。这个状元就是---李蟠。李蟠,江苏徐州人。字仙李,号根庵,又号莱溪。李
2023-09-02 16:53:00
古代状元奇闻:不为人知的故事与背后的故事
...个吃货,而且他的写字速度很慢,所以在殿试时装了36个馒头。考生们都交了卷,李蟠才开始,监考官过来催他,他急得满头大汗。这时他带的36个馒头早就吃完,又要了几个,挑灯夜战。康熙
2023-10-31 08:11:00
古代的举人,秀才,榜眼,探花,进士,状元相当于今天什么学位?
...很重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后,我们再来看,古代的秀才、举人、进士以及状元等各种功名,相当于如今的什么学位。综合来讲,现代的学位,比不上古代的功名。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古代的书
2022-12-31 21: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