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说戚继光的成功是个异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6 17:0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戚继光时代的明朝政府军,多年不事征战,加上待遇又低,武将看不到前途,士卒更看不到希望,空有一支二百万人左右的庞大军,队,却屡受倭寇和北边瓦刺侵扰,戚继光要重振军备,首先是建立一支能征惯战的队伍。

如前所述,戚继光在1559年征兵三千,黄仁宇说:“在戚继光以前,军,队中受重视的是个人的武艺,能把武器挥舞如飞的士兵是大众心目中的英雄好汉。各地的拳师、打手、盐枭以至和尚苗人都被招聘入伍。等到他们被有组织的倭寇屡屡击溃以后,当局者才觉悟到一次战斗的成败并非完全决定于个人武艺。”

力能扛鼎或是能够舞动几十斤重的关王刀既然被视为英雄,并能升任中下级武官,明朝军,队中那种突出将领个人武功的做法便成为时尚,整个军事观念当然还停留在来将通名后然后再大战三百回合的前冷兵器时代。

但这时鸟统、火枪和大炮都已经进入了实战。戚继光以一个军事家的极度敏锐看到了这一点。因而他的部队里,强调的不是个人武艺的高低、手中挥动的大刀的重量,而是一种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戚继光将他的三千军,队分为几百个战斗小组,每一小组由一名队长、一名后勤和十名战士组成。十名战士则各有分工,其中四名手操长枪作为攻击的主力,他们的前面又有四名士兵——右方的士兵持大型的长方五角形藤牌,左方的士兵持小型的圆形藤牌,用以抵敌作掩护;之后则有两名士兵手持一种叫狼筅的武器,即连枝带叶的大毛竹,长一丈三左右。长枪手之后,另有两名士兵挥舞放置有火箭的镗钯。在这种名叫鸳鸯阵的战斗组合中,很明显,个人武艺的高低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相反,参战者的协同配合和严明的纪律才是胜利的根本保证。

《明史》称:“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其实,不仅是戚继光号令严,大凡历史上有名的战将,无不以铁的纪律作为制胜基础。在戚继光的一本奏折里,他曾提到过发生在年的一次战斗。当时,他命令部队攻取倭寇占领的一座易守难攻的石桥,第一次进攻失败,一哨官兵三十六人全部阵亡;他又令另一哨进攻,随即又阵亡一半多。这时,余下的人企图后撤,戚继光亲赴现场督战,当场将后退的哨长一刀劈死。余者皆震惊,遂奋不顾身,终于取得了胜利。几年以后,当戚继光率领这支通过与倭寇的数十次较量而成为帝国劲旅的部队北上蓟门时,他面向这支部队和当时守卫北关的其他部队训话。训话中途天降大雨,其他部队纷纷作鸟兽散,唯有他从浙江训练的这支部队“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于是“边军大骇,自是始知军令。”

倭患即除,东南沿海为之一清。这时,蒙古军,队屡犯北边,给事中吴时来上疏请召同为一代名将的俞大猷和戚继光北上戌边。但最终成行的却不是在当时名望比戚继光更大的俞大猷,而是“操行不如”的戚继光。这不能不看做是张居正在起作用。对将领而言,他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战争,就在于不间断地征战讨伐。因此,戚继光对刚平息了倭寇,立即又北上戌边的安排非但不会有烦言,反而会对此感恩戴德。

这时的戚继光已升至武将的最高官阶:总兵。当他北上蓟州时,刚息海疆的豪迈和激情一定在胸中涌动。他向朝廷建议,把北方各镇的十万名士兵全部交给他训练三年,保证能将他们训练成帝国的劲旅。由于这一计划过于庞大和骇人听闻,遭到了文官集团的极力反对,未被采纳。但张居正批准戚继光把在浙江时所练的士兵二万人调到蓟州,这一举措在兵无常帅、帅无常兵的明朝仍是罕见的,它在某种程度上暗示:戚继光训练出来的这支部队,隐隐已有成为他个人力量的势头。事实上,不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代,这支军,队都被众口一词地称作戚家军,人们忘记了它其实是明政府的正规部队。

张居正的信任和支持都是空前的,他为了赋予戚继光统筹北部边关的全局,创立了一个叫总理蓟州军务的官衔,以示和其他地区的总兵相区别。这一官位在明朝历史上是没有的,在视先人成例为宪法的时代,这种做法遭到了铺天盖地的批评,张居正只得无奈作罢。但是,张居正身为首辅和太师,对他宠爱有加的戚继光建功立业始终是一棵荫蔽的大树。他找出了另一个办法,那就是把蓟州境内的其他高级将领调往别镇,以免他们可能成为戚继光的绊脚石。同时,张居正的另一位心腹谭纶又非常及时地向皇上提出:蓟州等边地的文官不得干预军事,并且主张戚继光在三年的练兵期内可以不受言官的批评。这两项提议,立即遭到了文官们气势汹汹的纠弹,这时,张居正的巨大能量显示出来:皇帝下旨恩准了谭纶的建议。

此后,凡是那些有意和戚继光为难的文官,都被张居正不动声色地迁调他处。1578年,张居正回故乡江陵守父丧。他好像怕这短期的离任会引起戚继光的不安,特地写信给戚,告诉他接任蓟辽总督,也就是戚继光的顶头上司梁梦龙。他说:“孤之此行,甚非获已。到家事完,即星夜赴阙矣。蓟事已托之鸣泉公,渠乃孤之门生,最厚,谅不相负。”张居正居丧期间,戚继光每遇疑难之事,总是令传骑飞马直报江陵张居正府中。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将成为日后他们的反对者痛击他们的证据。

戚继光自然没有让张居正失望,他出任蓟州总兵三年,蒙古汗俺答便和明政府盟约,从此不再入侵中原,双方开设边贸互市。战事平静下来后,戚继光向朝廷提出在明初所建的长城上增设堡垒,以增强战时的防守能力。这一提议遭到了北方官兵们的强烈反对,但由于张居正的全力支持,这一浩大的工程依然如戚继光所愿完成了。

戚继光在蓟州重镇任总兵达十六年之久,是他前任十人任期的总和。在这一职务上,他的两位前任“坐失律诛”,而他却“在镇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

戚继光的成功,在他所处的时代无疑是个异数。这一切,除了他本人个人的才能外,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张居正一以贯之的重要支持。可以说,没有张居正也就没有戚继光。

但是,到底是什么使张居正和戚继光的关系如此密切,如此非同寻常呢?个人志趣的相投似乎不是主要原因。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我们大抵可以看出如下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据说张居正在不到五十七的壮年而逝,和纵欲过度有关。兵部尚书谭纶曾把房中术献给张居正;而戚继光,这位前线叱咤风云的统帅,则不惜重金购买了数个被称为“千金姬”的美女作为礼品送给首辅大人。此外,据一些笔记所载,戚继光在与倭寇作战中,更是多次将斩获的珠宝及春药等物秘献与张居正。

这些细节虽然令我们为一代英雄居然有如此作为而感到气丧,但它向我们表明了一个英雄的真实人格,更说明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即使是英雄也需要趋附于铁腕人物才有成为英雄的可能。而从某种意义上,我们更可以说,英雄的伟业竟然是靠美女和春药来维持的。假设没有那倾城倾国的千金姬,没有那久而不泻的房中术,也没有那如火焚身的春药,我们不知道张居正对戚继光是否还会如此信任和支持?如果没有张居正的支持,戚继光在一个文官至上的年代里,根本无法建立一个军,人的荣誉和功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6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民族英雄戚继光,晚年凄惨竟无钱买药
...是会发光的。戚继光遇见了他官场上的领路人,内阁首辅张居正,多次向皇帝进言,提携戚继光,让戚继光有了去沿海抗倭的机会。戚继光不负众望,平定倭寇。戚继光的出现让倭寇没有了往日的猖
2023-09-25 04:32:00
...,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因此颇受张居正赏识,后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因为颇有成绩,又调往海患最严重的
2023-03-14 12:20:00
明朝第一抗倭名将戚继光,晚年如此凄惨是为什么?
...于是加大了戚继光在保卫京城时的权力,嘉靖三十二年,张居正又推荐进任都指挥佥事,管理山东沿海二十五个卫所的防倭工作,在这个职位上,戚继光磨练了两年,对大明的卫所士兵的纪律、战斗
2022-12-18 12:00
他在外令倭寇闻风丧胆,在家却极其怕老婆
...梁,李成梁也是打得蒙古满地找牙。而当时的主政是名臣张居正,张居正称戚继光为血肉长城。这是戚继光抗蒙是军事生涯的最后一战。张居正倒台之后,戚继光也只能弃武从文。之前写过一篇诗,
2023-07-28 14:14:00
...把无聊的日子过得津津有味。但倭寇成全了戚继光。后台张居正英雄和他的敌人有时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势不两立,不共戴天。公正地说,英雄和敌人只是相处的地位不同,同为对手,正是因为有
2024-06-26 17:02:00
戚继光善于逢迎张居正,更善于打仗
戚继光逢迎张居正,给他送礼,其实戚继光是一个能打仗的人,也是一个有志于击退敌寇,保家卫国的人。尽管戚继光贪污、行贿、拉关系、结党派,但面对倭寇入侵,戚继光能够拿出全部身心,训练军
2023-01-26 20:07:00
他是文官出身的抗倭名将,名气虽没戚继光大,但功劳不比戚继光小
...场,大明不许。就时不时有侵扰边界的战事发生。当时是张居正当国,谭纶被调到京城,任蓟辽总督,问他对付北方边疆有何良策。谭纶分析:蓟镇一带,十万大军,分属不同将领,分布在二千多里
2023-02-13 13:52:00
聊聊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
...愿海波平”的诗句。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受张居正的推荐,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2024-02-17 19:57:00
戚继光抗倭有功,晚年为何遭到清算呢?
...间,戚继光抗倭如此顺利,而且从不缺粮饷,就是因为有张居正撑腰;每当朝中出现对戚家军不满的言语,张居正总能将这些声音悉数驳回,但随着张居正的离世,戚继光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2024-11-23 10: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