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复兴路上新长征③|广东:一只红军碗五代相传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1-10 23:09: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复兴路上新长征③|广东:一只红军碗五代相传

“圆圆红军碗,一代一代守望;圆圆红军碗,世世代代珍藏;情绵绵恩绵绵,碗里的故事心与心相连;盼悠悠望悠悠,红军的故事星火代代传⋯⋯”在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一首《红军碗》唱出鱼水情深。

这不是一只普通的碗,它凝聚着一家祖孙五代对红军、对中国共产党的特殊情感。

复兴路上新长征③|广东:一只红军碗五代相传

红军碗。“韶关发布”供图

在仁化县城口镇东坑村蒙家,珍藏五代的一只“红军碗”,表面布满交错的纹路,依稀可见两朵红花图案。

故事还要从90年前的那个冬天说起。1934年11月,红军长征经过南雄市、仁化县。一天晚上,家住城口镇东坑半山村东山樟的村民蒙家财,突然听到屋外频繁的狗吠,还有人敲门。门外人表示是过路的红军,想就此借宿一晚。

蒙家财开门只见十多位身着蓝色军服的战士伫立着,衣领上有红领章、帽子上有五角星。有两名战士用木板做担架,抬着一位负伤的战士。后来他们才了解到,带队的是黄姓连长,担架上躺着的是一位徐姓排长。

复兴路上新长征③|广东:一只红军碗五代相传

广东中央苏区县南雄,正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粤北门户城市。广东省南雄市委宣传部供图

蒙家财是位土郎中,当晚便上山采了草药,给受伤的战士清理伤口,再敷上捣碎的草药。妻子黄乙秀则煮了些饭菜,让红军们填饱肚子。七八天后,黄连长率队出发与大部队会合,留下徐排长继续疗养腿伤。

一个多月后,徐排长的腿伤基本痊愈。临走前,蒙家财给他准备了一套衣物、一双布鞋,还特地拿了两个银圆让他在路上买些吃的,但他坚决不要,最后还是蒙家财硬塞给他。

眼看着无以为报,徐排长掏出了一只他从战场上带来的瓷碗,双手交给蒙家财,并含着泪水说:“恩人,你们一定要保存好这只碗,如果红军胜利了,我自己还在,我一定会来找你们,报答你们。”

复兴路上新长征③|广东:一只红军碗五代相传

南雄市民以各种方式向红军致敬。广东省南雄市委宣传部供图

1959年,东山樟村的五户村民全部从村中搬出迁入半山村,但徐排长却再也没有回来过。蒙家财夫妇和家人守着这只碗,盼着当年这位战士归来。同时也将这段经历口传给家人,让后代等待那位战士归来。

1967年蒙家财去世时,一家人围在他身边,他还拉着儿媳张堂英的手说:“要保管好这个红军碗,红军还会来的。”

这只碗蒙家财后代一直珍藏着。平时张堂英的女儿蒙日娇用红绸布包裹起来,放在箱子里。

蒙家财的曾孙说,还在读小学时,奶奶身体还很好,就经常讲这个红军碗的故事。每当逢年过节或者喜庆的日子,奶奶总要从阁楼里取出红军碗,盛满一碗肉,说:“现在日子好过了,红军却还不来,什么时候能看到红军呢?”如今蒙家财的曾孙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2019年时,张堂英将这只碗捐给了仁化县史志办,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这段历史。

广东——万里征途第一站

“五岭逶迤腾细浪”,这是毛泽东主席在1936年的长征诗词中,以其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的红军长征在粤北的征程。广东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谢迪斌也以此形象地描述了红军长征在粤北主要是沿着岭南五峰战斗前行的路线。

复兴路上新长征③|广东:一只红军碗五代相传

韶关将南雄城区定位为该市两个城市副中心之一。广东省南雄市委宣传部供图

广东是主力红军离开中央苏区核心区域后经过的第一个省份。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赣南闽西的中央苏区核心区域出发实施战略转移。

从10月25日到11月14日,中央红军进入广东,在粤北连续突破了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先后取得了新田之战、城口之战、铜鼓岭阻击战、茶料阻击战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翻越了大王山等多座高山,征服了连绵不断的五岭山脉,打开了继续前进的通道。

谢迪斌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多人,离开赣南闽西根据地,开始向西突围,10月25日进入广东南雄,1934年11月17日,中央红军离开湘粤边境的连山、临武、蓝山,进入湘江上游的湘桂边境。中央红军长征在粤北,不到一个月时间,总体比较顺利,前进态势是呈直线形式,从东边的粤赣边界直指西边的湘桂边界。红军长征在粤北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是红军从出发转向行进的过渡和调整阶段。”

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韩延明指出,南雄既是红军长征进入广东的第一站,也是长征红军入粤第一场战斗的发生地。据统计,参加过南雄水口战役的在1955年至1965年间被授予或晋升军衔的开国将帅共有385名,其中元帅7名、大将6名、上将14名、中将44名、少将314名。

复兴路上新长征③|广东:一只红军碗五代相传

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是广东省首个以纪念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纪念馆。广东省仁化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陈毅、项英率领留守在中央苏区的红军部队在南方八省利用各省边界地区的有利地势进行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在粤赣边地区以南雄油山为中心牵制了大量的国民党军队,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为长征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韩洪泉认为,广东是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重要决策地,对中央作出战略转移的决策和部署以及长征初期比较顺利地通过敌人的第一、第二道封锁线,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广东是部队突围的首选征战地,随着中央红军挥师长征,入赣粤军成为首当其冲的打击目标,广东省境成为顺理成章的进军方向,中央红军连续突破第一至第三道封锁线,广东都是重要的途经地和征战地。

作为物资人员的重要补充地,红军在广东获得了出征以来十分宝贵的休整时机和补充条件,得到了途经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援。

复兴路上新长征③|广东:一只红军碗五代相传

1934年,红军在南雄市油山镇上朔村留下的《当红军歌》,被世代传唱。广东省南雄市委宣传部供图

广东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熔铸地,长征精神各个方面的具体内涵,都在红军长征过广东的历程中得到生动体现,这里也因此成为长征精神熔铸生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些甚至是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环节。

韩洪泉表示:“广东是长征文化的重要积淀地,90年来形成了深沉的文化累积,集中体现为磅礴厚重的精神文化、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赓续传承的制度文化,‘万里征途第一站’‘胜利突破第一至第三道封锁线’‘统战工作成功借道’等更成为广东长征文化资源最鲜明的标签和最集中的领域。”

复兴路上新长征③|广东:一只红军碗五代相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统筹 王璐瑶

策划刘丹 覃淋

执行 周雅萌

海报 杨绍辉

文/广州日报记者 卜瑜

通讯员 甘洁涛

编辑 杨羽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11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复兴路上新长征⑧|重庆:守护心中“长征路”
...巍峨的红军烈士纪念碑。这座纪念碑记录了1935年1月红军长征经过綦江那段难忘的历史,记载了綦江人民与红军的深厚情谊,也记下了70年来綦江人民对红军烈士的无比怀念。赵福乾正在讲
2025-01-12 23:57:00
复兴路上新长征⑨|云南:一路远征一路“红”
...动,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为长征走向新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挽救中国共产党、挽救红军、挽救革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党史军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扎西会议
2025-01-12 23:57:00
“复兴路上新长征”全国跨省大型联动报道①|江西:“吃水不忘挖井人”,感恩奋进再出发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开启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扭转了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命运,在地球上留下了壮丽的红飘带。长征途中,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
2025-01-09 17:41:00
电影《二枚铜元》首映仪式在安顺举行 预计今年10月份全国公映
...》电影拍摄源于时任经济日报社记者罗开富同志徒步重走长征路途中采访到罗凤岐老人时的真实经历创作。该故事讲述了红军侦查员方武先受首长委托先行进入弄染寨,与当地首领接触开展先期工作
2024-06-19 07:07:00
...耀眼的历史篇章、最为惊心动魄的历程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中央军委党史军史工作小组专家组成员、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原少将副部长、研究员肖裕声回到家乡,参加“红飘带”宣传推
2023-08-01 03:29:00
来源:国防时报“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重温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论断,至今振聋发聩。前些年,央视播发《长征,信仰的力量》一则消息
2023-10-13 14:18:00
清镇市第四中学关工委开展“红军长征在清镇”主题宣讲活动
...精神,近日,贵阳市清镇市第四中学组织开展了以“红军长征在清镇”为主题的团课宣讲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重温长征历史,让学生深刻领会党的革命精神,增强青少年的爱党爱国情怀。此次活
2024-12-03 20:27:00
主播说联播丨今天,从一盏马灯说起
...,中央红军8.6万余人从江西于都出发,开启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新时代,应如何走好长征路?点击视频↓↓↓今天,先从一盏马灯说起。在江西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陈列着一盏马灯
2024-10-21 11:28:00
...到江西省于都县调研学习,以“河”为线,深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东门渡口等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重温长征历史。团队成员首先来到长征第一渡——东门渡口。在渡口旁,团队成员聆听
2024-07-12 21: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