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史的另类脸谱:御用銮仪借自清廷,洪宪帝制仍然耗资6000万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3-22 19:5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一百二十三):开弓没有回头箭。

洪宪元年,已经误入歧途的袁世凯迷失于虚假的盛况。之所以选择逆流复辟,这个精明了一辈子一代雄主也是雾里看花,其中的原因不仅有自身性格的缺陷,也有时代大潮的裹挟。二十年前自己的旧主李鸿章因为马关泣血,二十年后袁世凯也因二十一条密约身败名裂,宿命是一个怪圈,起点亦是终点,所以他迫切需要一个机会洗刷自己,从而维护支离破碎的权威与声誉,但是却也被别人抓住了把柄,投机客云集的北洋庙堂,有人不甘心做从龙之士,而是对帝王师汲汲以求,而舐犊情深的袁世凯,不仅是北洋军阀的大家长,也是袁氏一姓的大家长,洪宪帝制终于成为了他的坟墓与归宿。

历史的另类脸谱:御用銮仪借自清廷,洪宪帝制仍然耗资6000万元

但是这场闹剧也不可谓不豪华,首先是筹建的规格极为奢侈。一些御用的冠服、宫廷布置与陈设均是力求精美与完备,一双袜子这样的小物件也需要80元,仅御座就价值40万元之巨,而且早已招募工匠雕镌。至于玉质的国玺这种必需品更是价值不菲,一方玉玺耗资12万元,而五颗金质的御宝则价值六十万元。当然也有一些物品的获得令人啼笑皆非,如御用的銮仪则是借自清廷,虽说是借用,但是修缮费用同样耗费万元之巨。关于洪宪帝制的费用开销,通过与西南军阀议和时所列的条款来看,最终耗资约在6000万元,但是有账目所查的仅有3000万元,也就是说尽管袁世三令五申力求从简,在他麾下的一群投机客,仍然不遗余力地狐假虎威,从而达到中饱私囊的目的。

历史的另类脸谱:御用銮仪借自清廷,洪宪帝制仍然耗资6000万元

其中仅杨度领衔的筹安会活动经费就有二三百万元开销,用于收买反对声中的人心。但是要说这笔经费的来源,也算是另辟蹊径。作为掌管北洋集团钱袋子的税务督办梁士诒,亲自为老头子袁世凯筹措洪宪帝制的经费,其中他以禁烟为名,征收上海等地所存的烟土6000箱,每箱价值4500元,仅此一项就得以收获巨款2000余万元,为洪宪帝制的开展可谓费尽心机。在一片看似歌舞升平的盛况中袁世凯宣布复辟称帝,实际的状况却是暗流涌动,无论是袁世凯麾下跃跃欲试的北洋群雄,亦或是居心叵测的西南军阀,都在等着分一杯羹。

历史的另类脸谱:御用銮仪借自清廷,洪宪帝制仍然耗资6000万元

最终,袁世凯进行洪宪帝制最大的败笔在于斩断了这些人的上升空间,袁世凯的老部下们由于地位不同,例如段祺瑞、冯国璋等位高权重的北洋元老,论资历与权势,都自认为可以成为袁世凯之后的继任者,而实行洪宪帝制,这些可能均化为泡影,而且还要向袁世凯的子孙称臣跪拜,实在是心有不甘,但是情面上又不方便直言反对,最终成了观望的骑墙派。至于倪嗣冲这种一省督军,求的只是眼前的利益,自然会随声附和,所以袁世凯看似嘉封进爵,一番收买人心,最终落得的不若是表面上的一团和气,寄希望于这些曾经的北洋骨干再效犬马之劳,袁世凯手里确实没有了足够的筹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23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何袁世凯制造发行的袁大头却能流行30多年呢
...世凯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人说他是窃国大盗,洪宪皇帝是他最大的败笔。有人说他推翻了清廷,建立了中国第一支武装力量北洋新军,也算是颇有建树。其实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一定
2023-05-24 22:38:00
历史的另类脸谱:清朝最后一任直隶总督,仕途亨通的优质士大夫
...拾遗录(十七):学而优则仕。宣统三年二月二十五日,清廷宣布逊位。就在三周前,清朝最后一任位高权重的直隶总督已经风紧扯呼,主动递上请辞的奏折,这个人就是陈夔龙。此人身上所表现出
2024-10-11 00:46:00
如何理解清末民初的外交史?|专访唐启华
...、国务卿,历经了李鸿章访俄、海牙保和会、日俄战争、洪宪帝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等多个关键性事件。1917年退出外交界后,归隐天主教修道院。1945年,陆征祥在比利时逝世
2023-08-24 16:27:00
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五位皇帝,最后一位皇帝留下千古骂名
...帝完颜承麟(半日) 四.明光宗朱常洛(29天)五.“洪宪皇帝”袁世凯(83天)袁世凯是清末北洋军阀的缔造者,辛亥革命胜利后,他利用手中的兵权,威逼清帝逊位,并以拥戴共和之功
2023-10-31 14:57:00
张勋一直被评价愚忠,却不知他为救普通士兵,亲手打碎御赐之物
...侧面反映出这个人的智商不高、不善权谋。从他日后复辟帝制的行为来看,他对满清显然有着极深的感情,可是每当他面对袁世凯时,这种感情又不得不加以收敛,毕竟袁世凯推翻满清统治之时,他
2024-10-07 12:44:00
历史的另类脸谱:奉军入关劫持军火,北洋军阀进入三足鼎立乱局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六十一):鹬蚌相争。民国六年的盛夏,在孙文的积极呼吁下,一百余位议员南下广州,在西南军阀的支持下开始与北洋分庭抗礼,南北战争拉开大幕。北洋王朝此时由皖系和奉
2024-10-11 00:45:00
...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人物评价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的帝制时代中,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自身的绝对权威,清朝因为她的能力
2023-10-23 17:02:00
《步虚大师预言诗》详解五,吉士怀柔,三十年变,岂凡人哉?
...后并不满足,于1915年12月预改国号为中华帝国,改次年为洪宪元年,宣布称帝。此后,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3月袁世凯不得已宣布取消帝制。袁世凯总共做了83天的皇帝,还真是昙
2024-09-04 15:20:00
历史的另类脸谱:孙传芳摸准奉系军阀的要害,五天夺回东南地盘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二百九十三):胆大可包天。北洋十三年,第二次直奉战争落幕后,北洋军阀新一轮的地盘划分开始暗流涌动,天下大势风起云涌。吴佩孚在豫、鄂两省碰壁,江浙地区的直系军
2024-10-10 23:2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