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科举是封建社会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为何朱元璋要废止长达十年?
...制度一直是各朝各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科举考试画像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面对百废待兴的中原大地,急需一大批人才来管理国家,发展国家经济。为此,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举行乡试,并于第二年(公元1371年...……更多
朱元璋在位期间,举人的地位提高,知县一般也是举人出身
...,制造国家公岗位,最终的结果就是冗官。这些历史到了朱元璋的眼里,朱元璋倒是觉得:人才很重要,但每一个地方都是同等的人才,那就浪费了。举人就难道没文化吗?进士也是从举人一步步考上来的,而且为官为事,不是...……更多
朱元璋把科举变成八股,他为何选择这种方式取材?
...适合封建王朝选出优秀有才能的一种人才制度。但按理说朱元璋是一个大老粗,但却把科举变成八股,究竟是为何要选择这种方式取材?一、明代科举制渊源和思想1、明代科举制的历史在科举制度的发展史中,明代科举制的建...……更多
朱元璋最明智的举动,为大明招揽无数人才
...方的广大地区都出现了百姓反叛的情况,而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其中一员,在农民起义军争夺土地的时候,朱元璋已经开始了开科取士,这种独树一帜的做法让当时的其他起义军感到不解。农民造反的话是有着许多局限性的...……更多
举荐制度、学校制度和科举制度:明朝时期的当官途径
长期以来,明太祖朱元璋可以说是属于一个被妖魔化、被黑化的开国皇帝,甚至网上经常可见他杀瓜农、火烧庆功楼、蒸鹅杀徐达等各种谣言。虽然近年来明太祖朱元璋的形象有所改变,但在很多人眼里,这位皇帝依旧是“暴...……更多
朱元璋抬来3筐稻谷让考生评优劣,刘伯温脸色骤变:有人要死了
...秀得人才,才能够来到最后一轮殿试。可明朝的太祖皇帝朱元璋,在殿试之时,出了一道奇怪的题目,拎了三筐稻谷为题,让刘伯温大惊失色,这稻谷有什么不同?朱元璋出这道题目的用意,又是什么呢?选拔官员,另辟蹊径明...……更多
洪武年间的陈安,为何做了二十几天状元就被处以车裂?
...明朝洪武年间的状元,因涉及到明初的“南北榜案”,被朱元璋革去功名,并处以极刑,车裂而死。陈安可以算得上史上最悲惨的状元,仅当了状元二十余天,就落此下场。其死因,主要是碰触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底线,成为了朱...……更多
科举制的兴衰:从隋朝到明朝的演变
...的局面,使得门第低的考生也能步入仕途。到了明朝时,朱元璋为了维护明朝的长久统治,加强了对群众的文化专制,主要表现为科举上的八股取士。八股文命题限制在四书内,不得有任何的个人发挥,以培养符合统治阶级需要...……更多
明朝科举设立南北榜,朱元璋为何要刻意打压南方的进士数量?
...举人便联名上疏,状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朱元璋随即命人复阅落第试卷,然而复阅结果是所录取51人皆是凭才学录取,并无任何徇私舞弊。可北方的落榜学子并不接受调查结果,朝中许多北方官员也对此进行抨击...……更多
从举子到文豪:宋濂的科举经历与文学贡献
...和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还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更多
明代南直隶进士时间分布“前期低”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分布“前期低”的重要原因。 元至正十一年(1357年),朱元璋占领扬州府,期间,张士诚据吴中,朱元璋与其长期争夺,自龙凤十一年(1365年)十月发布讨伐张士诚的檄文,至吴元年(1367)年九月,朱元璋攻破张士诚占据的...……更多
古代学历最高的皇帝,以状元身份登基称帝
...举兵谋反之人,要么是手握重兵的将军,要么是像刘邦、朱元璋这样的草根,没读过多少书,大字不识几个,走投无路才选择“创业”,学历几乎没有。但是,古代真的没有过高学历的皇帝吗?李遵顼表示不同意,因为单凭学历...……更多
陈安高中状元20天就被朱元璋车裂处死,他为何如此苦命?
...又是游街叫屈,又是上疏喊冤,动静闹得很大。最后,连朱元璋也被惊动了。当时的皇帝是朱元璋,他本来就是一个有疑心的人,看到这么多人闹事,他也不放心,于是就叫考官重新把试卷阅了一遍。但原本考官就是按照择优录...……更多
宋朝有糟粕也有成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代
...放,而且已经走向海洋,似乎更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可能。朱元璋赶走了蒙古人,却吸收了很多蒙元政治制度的糟粕。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宋朝是中国各个封建朝代中唯一实现了\"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文明)...……更多
他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三元及第的人,下场却如此悲惨
...字尚宾,池州府贵池县清江金墩人。出生于1364,也就是朱元璋称吴王那年。黄观师从元末学者,自幼勤奋好学,注重时论,不尚浮文。明洪武二十三年,黄观入太学。同年八月,在南京的乡试中,考取了第一名解元。洪武二十...……更多
从南北榜到定额取士,明朝如何保证科举的公平性?
...制度改良,并在这一基础上不断调和会试取士区域矛盾。朱元璋上位之后由于人才缺失对科举考试极其重视,受到考试科目的影响,南北取士出现矛盾现象,促进了南北榜的出现明朝科举考试分为三场。第一场是乡试,是省级范...……更多
清朝时期食物科举制度:五种人无缘金榜题名
...最下等的,因此他们是不具备参加科举的资格。历史上说朱元璋是历朝历代皇帝中出身最低的,其实并不是,朱元璋做过乞丐,可历史上有一个叫石勒的人出身比朱元璋还低,石勒就是奴隶出身。石勒最终通过常年的征战建立了...……更多
明朝最冤状元陈安,高中状元二十几天后就被处死
...叫丁显,本来自考中二甲,但在宣布殿试结果的前一刻,朱元璋睡了一个午觉,梦到殿前有一颗巨大的钉子,醒来后看到丁显的名字,便定丁显为状元。再例如,明朝中期有一位著名内阁首辅,名叫彭时,此人是明英宗正统十三...……更多
明代的文官试职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着一些不同的记载。我想最为我们所最熟知的,应该还是朱元璋时期的文官试职制度,这个制度是在明代特定的政治形势下,为了能够让官员更加谨慎的坚守职业操守而采取的一种是措施,是一种制度化的产物。一、“水国寒消...……更多
让朱元璋心灰意冷的殿试,为何大放光彩
...,从明朝殿试的发展,就能看懂明代朝廷的兴衰。殿试让朱元璋心灰意冷明初殿试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洪武朝是明代各项制度的筑基时期,太祖朱元璋为了王朝的稳定,着手创立了一系列重大国家制度。选士制度作为...……更多
古代殉葬的妃子双腿骨为什么是分来的
...。殉葬制度在历朝历代都有史料可循,尤其兴盛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朱元璋下葬时,为防盗墓,还搞了一个“迷魂阵”,当天13个城门同时出棺。这一奇景后被百姓编入民谣:“南京有三怪,龙潭的姑娘像老太,萝卜当作小菜...……更多
朱元璋为何要停止科举十余年
明太祖朱元璋是平民出身,他在征讨元朝的过程中就已经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过,在征伐期间和大明初建之时,不具备举行全国大规模统一考试的条件,因此,荐举和征求成为选拔人才的的重要手段。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更多
科举制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意义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二...……更多
清朝科举案揭秘:一品重臣柏葰因何无辜丧命?
...“文字狱”。提起“文字狱”,人们可能会想到明朝时期朱元璋的诸多忌讳和清朝时期的思想专制。不过,事实上在中国古代众多的文字狱案件当中,还有一种非常特殊的类型,它们便是“科举案”。科举制度自唐朝盛行之后,...……更多
古代对商人的偏见很大,根本原因是什么?
...。在女农工商的"四民"秩序中,商人被排在了最末位。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继续奉行"重本抑末"政策。洪武十四年(1381年),葫廷规定:"农民之家止穿纲纱绍布,商贾之家止穿娟布。重本,就是为了维护农业的基...……更多
浅谈我国古代智囊制度的发展
...,以达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目的。以内阁制度为例,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之后设立大学士制度,永乐皇帝又将大学士制度设为内阁制度,从此以后皇帝的智囊团就以内阁官员的身份参与政治。早期的内阁官员仅仅只有建议的...……更多
明朝皇帝多年不上朝国家仍能运转,是因为内阁制度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立国号为明。于是由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开始了它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内阁制度由来朱元璋虽然在表面上,不在乎自己曾经是布衣身份,但是内心中这份自卑的潜意识却依然在内心...……更多
明朝南北榜案:科举背后的政治纷争与南北矛盾
...愤。局势紧急,朝廷的声望岌岌可危。事态的发展引起了朱元璋的关注,他一直看重人才,洪武三年时恢复了科举考试,以选拔人才为国家服务。朱元璋命令礼部官员重新审查考卷,实际上是希望在名单中录取一定数量的北方举...……更多
朱棣的勤政与文治:从武功到文治的转变
...够治天下。治理国家,不能够单纯地靠武功,要凭文治。朱元璋是夺取天下的一代帝王,朱允炆作为第二位帝王,他应该从打天下向治理天下转变。但是,历史没有给他机会。他被他的亲叔叔朱棣推翻了。朱棣上台以后,同样面...……更多
唐朝官吏选举制度揭秘:科举、吏部与任职考察
...封建社会官吏制度的先河,制度分工明确设立三省六部和科举制,用现代人的方式来解读就是选拔更加的公平、公正,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基层人群的权利,也缓和官权矛盾。而唐朝在延续隋朝制度的同时,也做了很大的改革。...……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韩信作为“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兵仙”、“汉初三杰”的他,不仅在指挥作战方面能力出色,在战略谋划方面同样极为突出
2024-06-04 13:51:00
他的第一任皇后是平卢军节度使郭崇的孙女郭氏。当时的皇太后刘娥认为郭氏比较合适,宋仁宗只好听从刘娥的意见让郭氏进宫成为皇后
2024-06-04 13:52:00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朝代,和西周相对应。众所周知,在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引发了周王朝的内乱
2024-06-04 13:53:00
唐宣宗大中六年(853年)初冬,寒风凛冽,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内,身染沉疴的杜牧须发皆白,正在安排后事。夫人裴氏两年前已经先他而去
2024-06-04 13:54:00
“安史之乱”的两位主角:安禄山、史思明作为唐军统帅,为了攫取更大权力,起兵反叛自己效力的朝廷,让繁华的大唐生灵涂炭;戏剧的是
2024-06-04 13:54:00
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正月二十五,艳阳高照,长安城的百姓们还沉浸在节日气氛中,意犹未尽。宰相姚崇给李隆基上表,现在出家当和尚的太多
2024-06-04 13:55:00
说到程咬金,我们脑海中会浮现力大无穷、挥舞八十多斤的大斧,但在三招过后就黔驴技穷的莽汉形象。但这只是演义中的艺术包装,正史中他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先看看程咬金最后一次带兵打仗的表现
2024-06-04 13:56:00
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
2024-06-04 13:56:00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简称“蜀”,亦称“刘蜀”
2024-06-04 14:00:00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午夜,月上中天,将清冷的月光洒下人间,把洛阳城团团罩住。洛阳郊外一处清幽的院落内,75岁的白居易躺在病榻上
2024-06-04 15:10:00
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十二月初八,料峭严冬,寒风阵阵,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是日,千家万户温汤沐浴,洗祛一年风尘,除却千障万病
2024-06-04 15:20:00
唐太宗贞观十年六月(636年)十九,观音菩萨成道日。天尚未明,善男信女们便早早起来,沐浴,更衣,供香,吃素,念《心经》
2024-06-04 15:21:00
北齐是出了名的变态王朝,皇帝没几个正常人,冷酷残暴是他们的标签。高绍德是高洋的嫡次子,也是废帝高殷的同母胞弟,他母亲李祖娥的一生也是悲惨
2024-06-04 15:22:00
公元960年,赵匡胤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为了北宋的开国君主,但是立国之初,如何扭转自唐末以来王朝短命的历史问题,成为宋太祖的头等大事
2024-06-04 06:03:00
公元234年,诸葛亮死后,魏延与长史杨仪的火并中,失败被杀。如果魏延获得胜利,斩杀杨仪,接管蜀汉军队大权,矢志伐魏,他能克复中原吗?个人认为即使魏延在诸葛亮死后
2024-06-04 06: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