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史思明最后为何都被亲儿子所杀?真相是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04 13:54:00 来源:戏说三国

“安史之乱”的两位主角:安禄山、史思明作为唐军统帅,为了攫取更大权力,起兵反叛自己效力的朝廷,让繁华的大唐生灵涂炭;

戏剧的是,这俩人后来都被各自的亲儿子杀死,其原因也是为了权力。这可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暴躁的安禄山,被亲信和儿子联手杀死

安禄山是出生于营州(辽宁朝阳)的杂胡,母亲是突厥1族的女巫、父亲早死,因此他自小没接受过什么好的教育,后来全靠着灵活的头脑、凶悍的性格、一流的口才,逐渐在平卢军中熬出了头,并被试图用胡人将领制衡朝中势力的李隆基看上,由此开启了飞黄腾达之路。

但这样的人,内心是没什么道德观、廉耻心的,更没啥忠义的概念。李隆基是如此的欣赏他,不仅任命他兼任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还经常召他进京,甚至能忍受自己的爱妃杨玉环跟他不清不楚,皇帝做到这份上,也算是天恩浩荡了。

但安禄山这种人,没有什么感恩的概念,而是典型的得陇望蜀、永不知足。长安的荣华富贵、酒色财气看多了,他就动了自己要取而代之的心思。

当然,他的军事冒险起初也确实一度获得了成功,没多久就顺利杀进了长安,自己也当上了“大燕”皇帝。

但他也许不明白一句俗语:上梁不正下梁歪,他背叛视自己如儿子的李隆基,就不怕自己的儿子照葫芦画瓢、有样学样的对付自己?报应很快就来了。

安禄山极为肥胖,史书称“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肚子都下垂到膝盖以下了。这种体格,肯定是要得病的,古代也一样,搞不好就有什么脂肪肝、糖尿病、高血脂什么的。

安禄山的症状有两方面:一是视力越来越差,称帝后甚至已经看不清东西了;二是身上长了很多毒疮。笔者搜索了下,这都是肥胖的关联病症。

这种身体条件,心情自然好不到哪去,安禄山本来就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何况如今已经成了掌控生杀予夺大权的“天子”?因此,越来越暴躁的他,时不时拿身边人出气,轻则鞭打、重则直接杀头。身边的官员、太监们无不胆战心惊,生怕下一个人头落地的就是自己。

此外,安禄山称帝后虽然没有立太子,但最具备接班人资格的,无疑是骑射一流、屡立功勋的二儿子、被封晋王的安庆绪。

但是在称帝后,安禄山越来越喜欢小妾所生的安庆恩,甚至时常跟人透露,自己百年之后要让这个小儿子接班。如果真的落实的话,按照宫廷斗争的一般潜规则,安庆绪肯定是活不了的。因此这位晋王每天都过得战战兢兢,压根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少天。

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但如果把身边人得罪完了,八成没啥好下场。那时,由于身体不便,安禄山经常深居宫中,大小事物都通过自己的“狗头军师”严庄汇报。但这位左膀右臂式的人物,也经常遭受鞭打的羞辱;同时享受这一待遇的,还有安禄山的贴身太监李猪儿。

“人们总是需要一个共同的敌人,才能走向联合”,惶惶不可终日的安庆绪、严庄、李猪儿很快达成了战略盟友,这种储君、权臣、宦官的组合,几乎没有多少皇帝能够防备,何况是眼睛几乎瞎掉、身体无法挪动的“半残废”安禄山。

公元757年的一天晚上,严庄、安庆绪手持武器把守在安禄山的门外,李猪儿手持大砍刀冲进房内,直接对着安禄山的大肚子剁过去,肠子瞬间流了一地;安禄山根本看不清对方是谁,只能伸手去枕头下摸刀、试图反击,但无济于事,没过一会就咽了气。

严庄等人就地在床下挖了个大坑,把安禄山的尸体用被子一裹,草草的埋了进去。宫中其他人平日里早就受够了安禄山的打骂,这时在严庄一伙的警告下,一个个都守口如瓶。

没过几天,严庄对外宣布:安禄山病重驾崩,遗命立晋王安庆绪为太子。不久安庆绪即皇帝位。

到了公元759年,史思明借着战局不利的机会,以替自己老领导安禄山报仇的名义杀掉了安庆绪一伙,自己接任“大燕皇帝”的宝座。但不久后,他也步上了老友安禄山的后尘。

更加暴虐的史思明,步上了老伙伴安禄山的后尘

史思明跟安禄山有太多的共同点:

血统一样,都是杂胡;

家乡一样,都是营州;

出生的日期几乎一样——史思明比安禄山早生了一天;

性格一样——都很急躁,但也都很骁勇。

因此,这么多的共同点,让二人自小就成了“好基友”。他俩共同冒险、一同参军、一起打仗、一起造反,就像孪生兄弟一样。

而在当上皇帝后,相比较安禄山,史思明虽然在身体上没病,但“精神上”的问题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安禄山只是对手下进行鞭打,最严重的也就是砍头而已,但史思明不一样:

史思明猜忍好杀,群下小不如意,动至族诛

即使小小的不和自己心意,就要对手下进行灭族的惩罚!这谁受得了?史思明手下的状况也跟当初安禄山时一模一样:朝不保夕、战战兢兢。

这还不算,史思明对待儿子也跟安禄山再次一模一样。他的长子史朝义向来恭谦谨慎,而且作战勇猛、爱兵如子,得到手下将士的一致爱戴。然而,史思明只喜欢小儿子史朝清,甚至私下谋划杀掉史朝义,立史朝清为太子。

但由于父子俩的人际关系天差地别,史思明的这一打算被人偷偷告诉了史朝义。

公元761年3月,史氏父子试图进军关中,连续被唐军击败。史思明迁怒于儿子,计划借机除掉史朝义以及他麾下的所有将领。

有一天,史思明命令史朝义修筑三隅城,并且限期一天修完。这明显是要找事,但史朝义也不敢争辩,赶紧组织将士们加班加点的开工。

好在部下们比较给力,史朝义几乎在限期内完成了任务,仅剩下抹泥这一道工序。但史思明前来检查时却借题发挥,不仅大肆怒骂,还威胁要在攻克陕州后就杀掉史朝义。

碰上了这样的爹,史朝义心里也真是苦啊,被吓得六神无主,不知如何是好。同样的,他的部下们也不愿意束手就擒,在这些人的鼓动下,史朝义决定冒险自救。

有一天,史思明驻扎在在鹿桥驿,心腹曹将军担任警卫工作。史朝义的部将骆悦、蔡文景等人经过策划,先设计把曹将军骗出来,威逼利诱下,对方背叛了史思明;其后,他们连夜率领300士兵,直接闯进史思明的卧室。

史思明也是命好,此时竟然刚好去上厕所了,只剩下几个手下在。骆悦、蔡文景连杀好几人,逼迫众人交待史思明的去向,其后他们追到马厩,抓住了试图逃跑的史思明。

起初,史朝义并不愿意杀掉自己的父亲,但骆悦等人害怕夜长梦多,于是先斩后奏,私下勒死了史思明。(史书中这么说,不排除是史朝义指示的)

于是,史朝义顺理成章的继承了帝位,并且在第一时间清除异己、杀掉了弟弟史朝清及其党羽。

经过这些内耗后,原本就逐渐处于下风的叛军更加不成气候。公元762年底,在众叛亲离、内外交困下,走投无路的史朝义自杀,持续七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

从安禄山、史思明这两位叛军头领的经历可以看出,安史之乱,本就是军阀利欲熏心驱动下的叛乱,几乎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只带来了无尽的杀戮与破坏。但造成这一浩劫的罪魁,也许应当是玩弄权术毫无下限的李隆基、李林甫、杨国忠君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4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757年正月初一深夜,失明的安禄山突然大喊:一定是家贼干的
757年正月初一的深夜,失明的安禄山突然怒吼道:“一定是家贼干的!”这一声惊天的怒吼打破了夜的寂静,然而背后隐藏的谜团却令人匪夷所思。作为安史之乱的领军人物,安禄山为何在临终前做
2024-11-24 10:37:00
安禄山攻陷洛阳和长安,巅峰时却被儿子安庆绪暗杀
安史之乱的初期,安禄山和史思明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战绩,让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瞬间化为乌有。当时叛军从范阳和卢龙等地出发,仅仅两个多月便攻陷了东都洛阳,兵临长安的门户潼关之下。然后
2023-05-22 05:14:00
介绍李隆基之死的缘由
李林甫当政时,混血胡人安禄山受玄宗宠信,提拔为范阳(今北京城西南)、平卢(今辽宁省朝阳县)兼河东(今山西太原市西南)节度使。安禄山貌似忠诚,生性狡诈,是个很会拍马逢迎之徒,他身体
2023-10-09 14:55:00
浅析安庆绪弑父背后隐藏的真相
安史之乱被称为最血腥的叛乱,始于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背叛唐朝起兵谋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安庆绪弑杀自己的父亲安禄山,《旧唐书》
2023-06-10 17:03:00
安史之乱背后的权力游戏:安禄山被亲信背叛的真相
...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而发动安史之乱最大的奸臣安禄山是当时唐朝的军政要人,他掌握着范阳、平卢和河东三镇的军队,被称为三镇节度使。当时唐朝在北方边境上有8个边镇,此外在南方
2024-05-06 21:01:00
安史之乱--对于权力的欲望,并非安禄山一人!!!公元755年,强大的唐王朝爆发了动其筋骨的“安史之乱”,这也成为大唐帝国从盛变衰的转折点,富庶的中原大地陷入8年战火,百姓流离失所
2024-03-02 20:59:00
从府兵制到募兵制:唐朝兵制变革与安史之乱的渊源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安禄山、史思明等人背叛唐朝廷,发动叛乱是一场连唐玄宗李隆基都可以预见的战争,只是早晚的事,亦或采取措施避免矛盾升级或许伺机收回兵权。一、“外重内轻”
2024-02-24 18:45:00
安史之乱中,两大叛军首领都被儿子所杀是什么原因?
...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
2023-05-29 20:23:00
安史之乱有多乱?平定叛乱的将军,谁功劳最大?
...这样的宰相在位,乱是必然的,不乱是暂时的。杨国忠和安禄山不对付。安禄山是第三位关键人物。安禄山一人身兼三个节度使,范阳节度使、河东节度使、平卢节度使。这多么滑稽,好一大片土地
2023-07-08 15: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