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顾祖禹与《读史方舆纪要》
...,江苏无锡人,后徙常熟,世称宛溪先生。其所著《读史方舆纪要》(以下简称《纪要》)问世后,受到广泛重视,时人将之与梅文鼎《历算全书》、李清《南北史合抄》合称三大奇书。三十余年著一书顾祖禹家学渊源深厚,父...……更多
《读史方舆纪要》:长安的“王气”在唐朝时就已经断绝了?
...服众;在明末清初时,另一位地理学家顾祖禹写出《读史方舆纪要》,他采用较为科学的方法,分析了长安衰落的真正原因,认为并非是所谓的“王气”。在《读史方舆纪要》看来,自然环境的恶化,导致长安经济地位的下降;...……更多
...嵩山。颍河在古代又有渚河、沙河之称。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曰:“颍水……经襄城县北亦谓之渚河……颍水合蔡亦兼有沙河之称。”乾隆十九年《淮宁县志》曰:“沙河即颍水,土人名为沙河。《尔雅》云颍出为沙,则...……更多
江津1802年建县史 乐城县是源头
...南河。乐城县治在璧南河尾,即是今天的油溪镇。另外《方舆纪要》卷六十九云:江津县西三十里有乐城溪,注入大江。刘琳认为:从地理位置上看,乐城溪即是今天的油溪河,故乐城县县治在油溪镇内。而史学家邓少琴则认为...……更多
浙江衢州:“未来乡村”建设扮靓和美宜居生活
...陆而舟。”清初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在其传世之作《读史方舆纪要》曾这样称赞江山市清湖码头。作为浙西最大古商埠,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的清湖已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通过成功打造百匠上街、...……更多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是真的吗?历史上刘备究竟有没有借荆州
...别山、幕阜山、九岭山、罗霄山,形成天然屏障,《读史方舆纪要》评其“山川险固,自古称雄武焉”。鲁肃曾言““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下,外带江汉,内阻山险,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安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更多
襄樊:古来兵家必争之地的战略价值
...从而明白它为什么是古来兵家必争之地。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曾经说:所以,襄樊古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它的具体作用,要看占据它的是北方还是南方。对于北方,占据襄樊以后,襄樊的作用就是向南进攻的跳板,顺...……更多
...《安顺府志》《唐诗合选详解》《小题正鹄初集》《读史方舆纪要》《海山仙馆丛书》等史志类、唐诗、学习类、军事地理学、丛书类的古籍图片。旨在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安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全市人民搭建了...……更多
曹操迎接天子汉献帝后,为什么将都城迁往许昌?
...至于太过远离当时的政治中心。正如清朝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所言:“自天下而言河南为适中之地,自河南而言许州又适中之地也。北限大河曾无溃溢之患,西控虎牢不乏山溪之阻,南通蔡、邓实包淮、汉之防,许亦形胜...……更多
平遥:平陶同音别字
...平遥县东)。可知今平遥古城创建不会早于北魏。《读史方舆纪要·平遥县》称京陵城是“周宣王命尹吉甫为将北伐玁狁时所筑”,当今旅游界据此宣传平遥有三千年的城建史。但这只是误传,西周尹吉甫“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更多
曾经的六朝古都,曹操的建都之地邺城,为何消失了?
...只需要守住滏口,就能阻挡并州地区的来敌。根据《读史方舆纪要》中的记载,自春秋时期,邺城就是历代统治者重点防御及出兵攻伐的军事重地。图-河北一带地形及邺城位置示意图临漳和安阳都属于古代邺地,一般我们说的...……更多
...而得名。澜溪塘,又称烂溪塘,江浙两省界河。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烂溪在县(吴江县)西南四十四里。北接莺脰湖,南受嘉兴、崇德、桐乡诸境之水,经湖州府之乌镇,分为东西二溪,流数里复合,引而东北,汇诸湖...……更多
江津油溪地名沉淀的悠远传奇
...”四川大学历史系教师刘琳曾对此说进行过考证。他引《方舆纪要》卷六十九说:“江津县西有乐城溪,流入大江,从地理形势看,乐城溪即发源于今璧山区,乐城县治就在璧南河尾,即现在的油溪镇,油溪在三国时是乐城县的...……更多
为什么田悦把魏州改成大名府就是僭越了呢
...的府。《唐代藩镇图》中的魏州清朝学者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建中三年田悦拒命,称魏王,僭改魏州为大名府。 “僭”的意思是超越本分,在古代一般是官员冒用了只有帝王才能使用的名义或礼仪、器物,这种行...……更多
聊聊颛顼的起源来历
...二,比“濮阳说”晚的是“开封说”,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开封府,“高阳城在县西二十五里。颛顼高阳氏佐少昊有功,封于此。”因此,河南杞县高阳镇也被认为是颛顼封地高阳。相比“开封说”,“濮阳说”因...……更多
...杜僧明等率二万人据白口,筑城以御之。”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说,陈霸先遣将所筑之城,即是白口城。光绪版《泰和县志》“白口城”条目下也注明:“(白口城)在县南五里……霸先遣杜僧明筑城于白口御之,即今高城是...……更多
春秋时期的东夷国助周灭商,是谜一样的存在
...典》载:“东夷,古国名。在今山东省即墨市。”《读史方舆纪要》载:“夷,今山东胶州即墨县西废壮武城,即古夷国。”这里都指出了这个古夷国的地理位置。但是实际上这个夷国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丰富得多,因为不为正...……更多
越西贡椒 再现“风光”
...椒红为贡”,《后汉书·公孙述传》、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元志》《凉山志》《宋史·本纪第五》《巴蜀史志·古代民族》等都一一记载了越西地区所产花椒是远近知名的贡品,也是与汉族地区进行商品交换的重要物资...……更多
河东地理环境与五代政权的崛起
...力的地位。河东的地理环境十分坚固,易守难攻,《读史方舆纪要》中提到“山西之形势最为完固,关中而外,吾必首及夫山西”。从山西所处的位置来看,其地处黄土高原东部,东部有太行山脉作为屏障可以抵御攻击,西部有...……更多
河南北部有座卧虎城,为何不像其他城是方形
...生过很多著名的战事。 据明末清初学者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州(濮阳在明清称开州)肘腋大梁,襟带东郡。春秋时,卫都于此,与齐、鲁相雄长。秦末,项羽由此扼章邯。后汉之季,吕布亦争此,以抑曹操。盖其...……更多
春秋时期庸国的疆域有多大
...其西南,至于阜山(今房县南、神农架东南地区,《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七湖广五房县房山条云:“阜山在县南百五十里。”)公元前611年,趁着楚国发生灾害的机会,庸国率领百濮等势力攻打楚国。彼时,楚国在位的君主是楚...……更多
“京南第一府”其陆路交通重点为何是12座桥
...,也说明它对京师的重要性,明末清初的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形容河间府为:“府北拱京师……水陆冲要,饷道所经。”明朝的河间府,两条红色箭头显示水、陆两条通道河间府有京杭大运河的南运河段经过,南北运输...……更多
史学家们为何会发出“秦岭六道,子午为王”的感叹
...汉(中)公路线。据《华阳国志》引《蜀志》以及《读史方舆记要》记载:“褒斜之道,夏禹发之。”是说褒斜道始通于三皇五帝,同时,周原出土的甲骨文有周文王“伐蜀”的记载。虽说,该记载并未指明具体路线,但褒斜道...……更多
探寻五帝时代:颛顼的故乡与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
...为\"开封说\",相对较晚出现。根据清初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颛顼曾佐少昊有功,并被封于开封府高阳城。这个版本将颛顼的起源地点定在了河南杞县高阳镇。然而,相对于\"开封说\",\"濮阳说\"更早存在且更为广泛传播...……更多
由“临津关”看隋朝对吐谷浑的态度转变
...隋朝时期的统治者是很看中“临津关”的,并且在《读史方舆纪要》也记载了临津城的具体位置。“临津关”沟通了北方游牧文化与南方中原的农耕文明,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明、清乃至近代,“临津关”一直作为进入新疆、青...……更多
浅析赤城地名来历与蚩尤的关系
...居。考赤城古在北山,后移平地。”清朝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卷十八中,也记载曰:“古赤城,相传蚩尤所居。”清代蔡方炳在《增订广舆记》中,注释说:赤城山“……蚩尤立都遗址,茫无可考”。成书于乾隆十二年(...……更多
高良姜:清香雅致 药食皆宜
...郡,二月、三月采根”。高良,即今广东高州。据《读史方舆纪要》载:“高凉山,本名高梁,以群山森然、盛夏如秋,故名高凉。”自古以来,高凉山为南粤名山。西汉至南朝时借助于这座名山的称呼,在山下建立郡县,取名...……更多
苏普通话中“六直”与“六合”最著名的地名,其实只是个别地名
...现“甪直”与“六直”混用的情况。同样在清初,《读史方舆纪要》使用的是“甪直”,江苏巡抚汤斌则称“府东巨镇,首推六直”。另外,历史上甪直的别称“甫里”影响力甚至超过了“甪直”与“六直”,使得该镇名更具复...……更多
...成,凭险坚守成牢不可破之势。濛头山即今八濛山。据《方舆纪要》卷六十八记载:“八濛山在渠县东北七里,八峰起伏,其下平旷十余里,江水环之不匝者一里。常有烟雾深濛其上……山下有勒石云:汉将张飞大破贼首张郃于...……更多
洞口之战:东吴遭受曹魏重创
...人史料记载,我们可以知道洞口大概的位置所在。《读史方舆纪要》:京口先为徐陵镇,其地盖丹徒县西乡京口里也。《通释》:徐陵、丹徒、京城,其实一也。吴以其临江津,因置督守之。《南齐书》:刺史每以秋月多出海陵...……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简介明朝官员杨鹤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6 10:50:00
建文帝坐拥天下,兵强马壮,为何还会被朱棣轻易打败
提起靖难之役,还得从朱允炆组建“参谋团”开始说起。明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危,考虑到大孙子没什么处事经验和能力,朱元璋便让兵部左侍郎齐泰担任顾命大臣
2024-06-26 10:50:00
简介明末政治家丁此吕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6 10:51:00
朱元璋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之后建文帝为了解除诸侯藩王尾大不掉的隐患,于是就施行削藩。但没想到的是,建文帝削藩不成
2024-06-26 10:52:00
有了汉晋的教训和唐宋的经验,明代的朱元璋为啥还要捡起分封制
朱元璋和刘邦有一个不好的名声,那就是滥杀开国功臣。在大部分人眼中,开国功臣对一个王朝的建立有着巨大贡献,他们理所当然应该得到优待
2024-06-26 10:52:00
明朝朱元璋和朱棣的亲子关系有多差
朱棣年号“永乐”,在位23年(纪年,1402~1424),被后世称“永乐大帝”,是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屈指可数被称“大帝”的皇帝之一(秦始皇
2024-06-26 10:53:00
张居正终生不重用海瑞,是什么原因
只要了解了张居正和海瑞是什么样的人,就明白为什么张居正“不敢”重用海瑞的原因了在明朝的历史上,张居正和海瑞作为政治家,绝对值得大书特书
2024-06-26 10:53:00
明朝时期的那场大鼠疫发生于何时
我国先民们在秦汉以前,对于疫的记载是不多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资料小编带来的文章。对于大明王朝的覆灭原因的探讨,历来众说纷纭
2024-06-26 10:54:00
明穆宗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与成就
朱载坖,即明穆宗,明朝第十二位皇帝,在位共6年,年号隆庆,他是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生母是杜康妃,朱载坖早年受封裕王,因母亲杜康妃失宠
2024-06-26 10:55:00
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为何无法严厉
可能是被无道的王朝迫害怕了吧,他对一直跟着自己的大臣也不是很信任,他十分多疑,害怕有人会骗了自己。想到自己也有驾崩的一天
2024-06-26 10:58:00
朱元璋经历了哪些?为何变得越发狠毒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少年时期众所周知
2024-06-26 10:59:00
历史上曹端妃为何会死于壬寅宫变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明朝皇宫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一年,嘉靖皇帝朱厚熜差一点被几个宫女杀死,如此行为,朝野震动
2024-06-26 10:59:00
揭秘这位沈康王朱佶焞的一生
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十一月,封国山西潞州(今长治市)的沈王朱佶焞向当朝皇帝朱祁钰上奏,称自己已经是亲王,但王妃韩氏只有郡王妃的冠服
2024-06-26 11:00:00
戚继光的结局为什么如此凄凉
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实行改革,得罪了万历皇帝。戚继光原来给张居正当过秘书。张居正死后7个月,戚继光由蓟镇总兵调任广东总兵
2024-06-26 11:01:00
为何关于明武宗朱厚照的评价都是负面的
说起明代的皇帝,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便是很多人都认为明代十六帝,无一是英主。其中又以明武宗朱厚照被黑得最惨,昏庸
2024-06-26 11: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