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河南北部有座卧虎城,为何不像其他城是方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20 19:3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在我国古代,绝大多数的城市都建有城池,而在位于我国北方的传统中原地区,由于有《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规制要求,再加上地处平原地带,不受地形的影响,因此所建城池绝大部分为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充分体现出《周礼·考工记》中所说的的“方”。

清朝康熙《大名府志》中的开州城图

河南北部有座卧虎城,为何不像其他城是方形

但是任何事情也不是那么绝对,在河南省北部就有一座古代城池,却是“前方列而后拱形,如卧虎”。古人辨别方位,一般会认为东为左、西为右,南为前、北为后、玄武。这座城的形状大概就是南方一侧是呈直线形,而北面一侧则是如拱的圆弧形,总的来说其形状像半月状,不过古人喜欢形象的比喻,称其为“卧虎状”,因此就有卧虎城的称号。

清朝光绪《开州志》中的州城图

河南北部有座卧虎城,为何不像其他城是方形

这座城就是河南省濮阳县的古城。在唐宋时期,黄河在这一带经过,由酸枣(今延津县)过滑州(今滑县东)至黎阳(今浚县)大伾山折向东,经高陵津、杨村(今内黄县中召北),由今濮阳县城南流向东去。今濮阳县城是一处重要的渡口,河水以北为北得胜渡,其南对岸为南得胜渡。

濮阳在太行山与山东丘陵之间的华北平原中间位置

河南北部有座卧虎城,为何不像其他城是方形

由于濮阳地处华北平原在太行山东侧余脉,以及山东丘陵两个高地的中间位置,并且有黄河天险,因此就成为在历史上有名的兵家必争之地,发生过很多著名的战事。

据明末清初学者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州(濮阳在明清称开州)肘腋大梁,襟带东郡。春秋时,卫都于此,与齐、鲁相雄长。秦末,项羽由此扼章邯。后汉之季,吕布亦争此,以抑曹操。盖其地滨河距济,介南北之间,常为津要。五代时,晋王存勖与梁人力战于河上,德胜两城为必争之险。石晋开运三年虑契丹为后世患,徙澶州于德胜。九年契丹入寇,屯元城。……宋景德初,契丹南犯,寇准力劝亲征,御北城门楼,而契丹气沮。宋人以澶州为大梁北门,安危所系也。

这个记载既说明了濮阳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州肘腋大梁,襟带东郡。”“盖其地滨河距济,介南北之间,常为津要。”又举出了春秋时期卫与齐鲁、秦末的项羽与章邯、东汉末年的吕布与曹操、五代时期的后晋与梁、宋辽在这里发生过的战事。特别是宋朝都城就在今天的开封,距离濮阳不到300里,所以被称为“大梁要北门”,是宋朝的“安危所系”,濮阳也因此被确立为大宋朝的“北辅”。

宋朝的开德府(濮阳)以南就是开封所在的京畿路

河南北部有座卧虎城,为何不像其他城是方形

濮阳城建立于五代时期,当时梁、晋(后称唐)在滑、濮、魏、博诸州相争十余年,发生过大小数百战。后梁贞明四年(918年),晋将李存审隔河筑南北二城,因渡口而名南得胜城、北得胜城,在两城中间中架浮桥,以浮桥为栅,称之为“夹寨”,这是濮阳城建设之始。

在濮阳城发生的最著名战例莫过于促成“澶渊之盟”的宋辽之战。在这场发生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的战争中,辽兵开始是长驱南下,一直打到了黄河边上的濮阳北城下,大宋上下莫不瑟瑟发抖,在这危急时刻,宋真宗在寇准力谏下,御驾亲征,在“北巡”期间,辽朝大将萧挞览被宋军床子弩射死,辽军气势降到了最低点,而宋朝皇帝到达前线后,登上濮阳的北城门楼,安抚众将,宋军士气大增,在这种情况下,辽朝无奈与宋朝签订了“澶渊之盟”,换来了宋辽边境的100多年的和平。

澶渊之盟一战示意图

河南北部有座卧虎城,为何不像其他城是方形

对于这件事,《宋史·卷七·本纪第七·真宗二》记载:十一月……契丹兵至澶州北,直犯前军西阵,其大帅挞览耀兵出阵,俄中伏弩死。丙子,帝次澶州。渡河,幸北砦,御城北楼,召诸将抚慰……

对于澶州北城的北门楼,1958年12月,喜欢读史书的毛主席在新乡火车站火车上接见当时河南省新乡地区各县县委书记,当见到濮阳县委书记王惠民时,饶有风趣地问道:“濮阳还有北门楼吗?”,毛主席所说的“北门楼”就是在《宋史》中留下一笔的澶州州城北楼。

不过澶州城的北门楼却并不是今天濮阳县古城的北门。根据《五代史》、《宋史》记载,现在的濮阳城是在五代所筑“北城”的基础上扩建的。“澶渊之盟”前后,澶州州治一直在德胜南城。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南城被黄河冲毁,州治移至北城。由于澶州是大宋的“北辅”,是京畿重镇,而小小的北城,已不符“北门锁钥”之名,于是在北城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扩建,据嘉靖《开州志》记载“土城,(扩建后)周迥二十四里,宋熙宁年间筑”。此时,距离“澶渊之盟”已有73年。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左右卫星图上的濮阳县城,古城轮廓清晰可见

河南北部有座卧虎城,为何不像其他城是方形

宋朝时澶州的北门楼,在城池扩建后被保留了下来,称为“披云楼”,清朝《开州志》记载有“开州八景”,其中的“披云夕照”一景,就是指“披云楼”,明嘉靖《开州志》载:“披云楼在州署后,宋真宗幸澶渊时建”,清光绪《开州志》说:“披云楼在州署后,宋帝幸澶渊时,登临望契丹处。”

“周长二十四里”的澶州城,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又进行了进一步建设,建成之后的城池:“城高三丈五,厚三丈,环以城壕,深丈五,宽三丈。筑四门,东为迎春,西为成秋,南为朝阳,北为拱北,驾层楼其上,高五丈”,其规模“颇极壮丽”,开州城所在的大名府内“十郡县莫能与比”。

今天卫星图上的濮阳县古城

河南北部有座卧虎城,为何不像其他城是方形

由于濮阳古城是五代南、北得胜城的北城,其南侧城墙濒临黄河,建设得较为笔直。而其北部城墙因为防御的需要,又不宜建得平直,曲线形的城墙才利于防守,因此就城墙形状就成了“前方列而后拱形”的“卧虎城”。

濮阳古城新修复部分

河南北部有座卧虎城,为何不像其他城是方形

由于黄河在宋、金之间南迁,濮阳险要的地形不再,《读史方舆纪要》记载道“今大河南徙,形势稍移,然川原平旷,道路四达,居然冲要矣”,黄河南移之后,濮阳成为了交通发达的冲要之地,再加上元朝之后高度的大一统国家形成,濮阳一带已经算不上国家的险要之地,因此其城池建设逐步停止了下来,同治七年(1868年)后对城池多无修建。现在仍留存的城墙遗址约长1700米,最宽处30米,最高处8米,于2016年4月对古城墙进行原貌和包砖的修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0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辽澶渊之盟的背后有什么秘密?为什么要签订澶渊之盟?
...雄军、德清军的驻地,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抵达澶州(今河南濮阳,在瀛州之南约300公里),把战火烧到黄河北岸,这时宋真宗不得不考虑议和的事情了。 (三)宋辽和谈,宋真宗为何在军
2023-01-08 22:52:00
澶渊之盟:北宋与辽朝的和平交易
...、瀛州(今河北沧州市),然后向南转攻洛州、大名(今河南大名县),最后与其他部队会合于滑州(今河南滑县)与澶州(今河南濮阳市)。宋军方面则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在城池中固守不出。
2023-10-04 07:23:00
揭秘高琼传奇的一生
...辽圣宗率二十万精兵再度南侵,兵锋直逼澶州北城(今属河南濮阳),消息传出,朝野为之震惊。宋真宗急忙召集内阁大臣商议对策,多数大臣主张迁都,唯有宰相寇准力排众议,请求皇帝亲征。宋
2024-05-27 17:17:00
...意产生怀疑,留下曹利用。澶渊,位于黄河之滨,南城在河南岸,北城居河北岸,彼此有舟桥横跨河上相通。只所以选择澶渊,也是有目的的:澶渊在历史上以会盟闻名的,并且宋真宗亲征之日,公
2023-03-06 21:34:00
大好形势下的澶渊之盟是怎么达成的
...过开封的最后屏障,河北重镇大名府,大军兵临澶州(今河南濮阳)北城下。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这些城说绕过去就绕过去了呢?因为河北大地是平原地区,无险可守,你不让人家绕过去,就要野
2023-05-19 16:59:00
宋朝本可以合围辽军将其歼灭,却因将领平庸怯战被迫和议
...论。宰相寇准等四人商议,都认为黄河以北的澶州城(今河南濮阳)是适合宋真宗驾临指挥全军的地点。大臣毕士安和王继英主张暂缓前行,而寇准和将军王显主张马上出发。寇准是出名的主战派,
2023-04-22 07:29:00
...宋境近千里,从瓦桥关(今河北雄县)一直打到澶州(今河南濮阳)。北宋朝廷大为震动,以宋真宗赵恒为首的投降派准备迁都,以宰相寇准为首的主战派坚决要求抵抗,并坚持请皇帝亲征以鼓舞士
2024-07-21 11:07:00
辽宋澶渊之盟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虚南下。宋真宗也在宰相寇准力主下,决定北上澶州(今河南濮阳)抗辽,宋各地守军都坚守城池,辽军在攻击无功后继续南下。 十一月二十日攻占德清军(今清丰),二十二日抵达澶州城北,
2024-01-14 12:00:00
五代十国至北宋时期的七大战役,皆是为华夏再一次大一统而努力
...辽圣宗耶律隆绪及太后萧绰亲率大军南下,兵临澶州(今河南濮阳)城下,宋廷震动。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宋真宗亲征,双方隔河对峙。辽军主将萧挞凛出营,被宋军伏弩射伤致死,辽军士气受挫
2025-05-06 19:2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