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清朝最高学府:琼台书院是为谁而建
...楼前绿树成荫,环境秀丽雅静。琼台书院为清代琼州最高学府,常设执教并主持院政的掌教一人,由道台从德高望重的进士或举人中聘任。琼台书院从创建之初就是海南人读书登科之地,曾培养了一大批文人墨客,清代琼籍之进...……更多
海瑞蒙师郑廷鹄轶事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白鹿书院讲学 石湖书院著述海瑞蒙师郑廷鹄轶事海口永兴西湖残存的石牌坊,匾额上郑廷鹄题写的“西湖”二字虽受风化,仍依稀可辨。玉龙泉常年水流汩汩。 石湖书院遗址附近的龙婆庙。龙婆庙里存留...……更多
南国小记者走进琼台书院 共同感受城市烟火气里的“文化味”
...天梯。”大门楹联上镌刻着的是琼台书院在科举时代琼州学府的身份地位。“大家知道琼台书院是什么时候创建的吗?”“院内种植的树木都有着怎样的含义?”琼台书院博物馆专职教师祁文婧在见到小记者们后,抛出了两个问...……更多
晏殊与范仲淹:命运交织,共谱书院与朝堂传奇
...文,14岁就入仕的神童,自然是不用去当时国内一等一的学府——应天书院读书的,但即便他没有去过应天书院,也在冥冥之中跟它有了一些牵扯,因为他后来的好友范仲淹正是应天书院的学生。将来再见也不迟范仲淹并没有晏...……更多
萃升书院胡同
...名。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萃升书院是沈阳的最高学府,吸引来了各州、城、府县的优秀学子。他们在萃升书院得到较好的学习机会,很多士子考取了举人、进士。萃升书院的山长(现在的院长)多为名士担任,如清嘉庆...……更多
...京(今开封)、西京(今洛阳)的国子监并列为北宋最高学府。应天书院曾经创下过有“七榜五十六”和“一榜双魁”的辉煌纪录,学子们“不远千里”“皆归之”,兴盛一时。应天书院在北宋前后的商丘产生,主要有两个主要...……更多
鳌峰书院:东南第一学府
...书院从创办到撤销历经近两个世纪,是当时福建省的最高学府,在师资、生源、资金等各方面所受的优越待遇都是福建省其他书院无法比拟的,其学术水平、教学治理和办学规模等都堪称当时东南第一学府。鳌峰书院作为清代培...……更多
曲径幽深仁和坊
...唯独仁和坊与众不同。早先,其南接靖南街,向西至琼台书院可到万寿亭街和县前街,呈L字形;后来琼台征地扩建,西边的路口堵住了,于是转北进入文庄路,路口在琼山区工人文化宫大门西侧约10米处,后来南口也被堵,便向...……更多
盘一盘扬州古代『高考』那些事
...在盘一盘扬州古代『高考』那些事状元巷。孔生 摄扬州书院博物馆。 6月7日至9日,为期三天的高考牵动了无数考生和家长的心,如今高考结束了,学子们企盼的便是取得好成绩。扬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有着丰厚...……更多
本文转自:邵阳日报◆史海钩沉武冈紫阳书院创建时间考(上)紫阳,本山名,在安徽歙县(徽州府治所在),朱熹父亲朱松曾读书于此。朱熹(1130—1200),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生于福建尤溪,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更多
“明文第一”归有光
...模疏浚时,就采纳了归有光的治水设想。文脉赓续 震川书院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35岁的归有光首次会试落榜后,带着妻儿徙居嘉定安亭读书讲学。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他这一呆就是25年。从35岁讲学到60岁中进士,...……更多
漳浦小山村孝廉故事
...从县城西湖举家迁来。他在家中创办“储社”学堂(梁麓书院),半耕半读。他自任教师,对子孙后代传道授业,讲授诗书、孝廉文化,促使英才辈出。沃土良苗树茁壮,家学家风育栋梁。由于蔡而煜家教得法,他的三个儿子蔡...……更多
十载宦游归未得
...起先,他在江南的仪征县当县令,先后耗时三年筹集创建书院的经费,发动当地盐商捐资兴建乐仪书院,高资聘任学者沈廷芳担任书院山长,使当地文风蒸蒸日上。奇怪的是,这样一位热心教育而且做出成绩深受百姓爱戴的地方...……更多
天下刚峰话海瑞
...报因“见上司不跪”,海瑞从此被称为“海笔架”。延平书院是闽北最早的官办书院之一,史载由南宋理宗皇帝敕封。山城的清晨。铛,铛,铛,钟楼的钟声响了,城门开,城内外的居民日出而作,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海瑞走出...……更多
本文转自:人民视频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241年的白鹭洲书院,自其创办以来,800年办学从未间断。白鹭洲中学每年会组织新生参观白鹭洲书院,打造“小小讲解员”志愿服务队,以及开展人文素养课等形式...……更多
清朝最穷状元,殿试时在考卷上只写8字,光绪飙泪:状元就他了
...。骆成骧未言败,留驻京城不懈怠,借友人之力踏足八旗学府执教,以学识为基,自给自足。光绪廿一载,1895年之际,骆成骧于会试中崭露头角,荣登进士之列。此番成就,实为殿试入围之序曲,其一生仕途,将在此终极试炼...……更多
...黄干、李方子等。19岁那一年,宋慈又被遴选入南宋最高学府——临安太学,他的老师真德秀不仅是朱熹的再传弟子,还是南宋的大学问家。看这顶级学区的成长经历和闪闪发光的教育背景,宋慈应该毫不费力就拥有南宋读书人...……更多
“进士村”的新思路:会读书、能起飞
...玉麒是道光年间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以及岳麓书院山长。周寿昌是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二甲第2名,相当于当年全国第5名,曾任内阁学士、户部左侍郎等。”12月18日,杨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易泽宏...……更多
...少了一位勤政爱民的清官,却多了一位学问卓然的“十主书院之任”教授与学术派“真儒”(翁方纲评语)。二是为师。乾隆十七年(1752)。他罢官之后直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去世,34年间,王元启一直行走于各地书院讲学...……更多
寄情山水   潜心静学
本文转自:闽北日报走进湛卢书院——寄情山水 潜心静学湛卢山山门湛卢山远眺竖立在湛卢山上介绍湛卢书院的石碑 湛卢山庙门大香炉清代同治年间供湛卢书院办学经费和学生伙食费的田租收据湛卢山碑刻 朱熹读书讲学“吟...……更多
本文转自:学习时报叶文举 在河南扶沟县城内书院街,矗立着一座书院,南北长73.65米,东西宽39.9米,总面积约有3000平方米,房屋有52间之多,在现存的古代书院中,其建筑数量可以排在全国前列,一个县城能够拥有一座如此...……更多
上谷书院:塞外地区人文之渊薮
...、文化底蕴深厚,虽处边防重地,但仍不乏有识之士兴办书院、培养人才,元有景贤书院,明有上谷书院,清有柳川书院,人称“由明迄清,武备渐疏,文人蔚起,设学储才,科第之蹊径也”,逐渐发展为塞外文化教育中心,对...……更多
闽人智慧· 福州篇⑪|仓山这里盛产“学霸”!朱熹来了都题字夸赞!
...朝代更迭,见证灵秀福州千百年的物换星移。林浦村濂江书院。石美祥 摄2019年,林浦古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并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小小一个江边村落,文风鼎盛、学子勤奋、名人辈出,仔细研究林浦的...……更多
历史的回音 文化的瑰宝
...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肖立宇报道:10月25日,“千年学府探文明”网上主题宣传江西站主题采访活动正式举行。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的数十家网络媒体参加,旨在深度调研和挖掘各地古书院在新时代十年致力于继承古老...……更多
一段被忽略的先贤佳话
...三州十三县均设有儒学,各地乡村遍设社学,民间义学、书院也遍地开花,古之南荒迎来了封建时代的盛世,甚至出现了“大明王朝的海南月”现象。共享藏书 学友受益这“大明王朝的海南月”指的是成化三年(1467年)八月,...……更多
朱熹《观书有感》作于淳安瀛山书院考
...致知”之理。然而,此景何处?有说在福建尤溪城南南溪书院,有说在浙江淳安瀛山书院……笔者经多方深入实地考察并查阅当地各类史志资料,经研究证实,它确实位于浙江淳安县姜家镇瀛山书院之方塘一景。而且,还有明代...……更多
秋风银杏,满地黄金
...熠熠生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座历经岁月的“千年学府”,到如今依然弦歌不绝。先贤们开创的传道济民、经世致用、以文化人等湖湘文化精髓,被传承弘扬,让古老书院焕发了青春。秋光明媚,风景入画。有如此斑斓的...……更多
明代南直隶进士时间分布“前期低”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解额随之稳定增长,官办学校设施进一步得到改善,官办书院数量也进一步增长。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南直隶进士数量在该期也自然进一步增长。首先,该期南直隶地区社会稳定。明成化后,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更多
龙门书院的前世与今生
在具有近六百年历史的秀美江南园林翠微园里,有一书院,名曰——龙门书院。穿过题有“龙门书院”四字的月洞门,一座精巧的小庭院呈现在眼前,一座古朴典雅的建筑,为面阔三间的硬山顶式结构,一座精巧的四角凉亭位...……更多
林则徐:从少年才俊到朝廷重臣的传奇之路
...一获得秀才光环的林则徐便踏入鳌峰,这是一所清朝最高学府。书院环境幽雅清净,古木参天,正是读书人们梦寐以求的世外桃源。林则徐遇见了众多才子佳人,日夕与经典为伴,广结良师益友。他勤勉好学,并不因秀才之名而...……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季宇《不朽——刘铭传在台湾》读者分享会举办
大皖新闻讯 7月19日上午,由皖新传媒文化服务总公司、安徽文艺出版社联合举办的 “皖人说皖事”系列活动之《不朽——刘铭传在台湾》读者分享会
2025-07-22 09:35:00
近日,当《寻古中国·寻周记》的镜头扫过周原遗址的三重城垣,当AI技术复原的何尊在屏幕上亮起“宅兹中国”的铭文,我们与三千年前的周人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2025-07-22 09:40:00
孙佳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对古人来说是天堑一般的存在。想要涉水渡河就得靠船,而“渡口”就是渡船停靠的河港码头
2025-07-22 10:36:00
晋绥八分区军民抗战纪事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晋绥八分区根据地抗战“殉国烈士纪念碑”。(资料图片) 1937年开始,八路军120师先后创立晋西北
2025-07-22 07:04:00
160岁一得阁 绵延千年的墨史文脉
一得阁创始人谢崧岱在京城琉璃厂古雅的街巷间,一得阁的墨香悠悠飘散了百余年。如今,这家诞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的老字号
2025-07-21 12:10:00
范明公《群书治要·毛诗治要解析》出版 解读《诗经》智慧
7月22日,知名学者范明公潜心编著的《群书治要·毛诗治要解析》由广东新兴蠡蝉书房正式推出。这部新作以古老的《毛诗》(即《诗经》)为基础
2025-07-21 14:11:00
范明公新作《群书治要·尚书治要解析》出版 解码千
7月22日,知名学者范明公的新著《群书治要·尚书治要解析》由蠡蝉书房正式推出。这部聚焦中国古代治国智慧的力作,通过创新性的现代解读
2025-07-21 14:11:00
路洪明:我书即我思——李思峰的艺术人生与创作境界探析
当代书坛,因中国高校书法教育与国家、省、市各级书协组织的展览赛事推动,当代从事书法事业的专业人员不断增加,可谓规模空前
2025-07-21 14:36:00
首都图书馆举办吴悦石《石鼓文批注》新书分享会
7月19日,由首都图书馆、中国书店主办的“重读经典的意义——吴悦石《石鼓文批注》新书分享会”在首都图书馆(华威桥馆)举办
2025-07-21 15:54:00
海报|西夏陵×海龙屯 在世界遗产中寻迹中华文明
2015年7月,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在德国波恩荣列《世界遗产名录》的盛景犹在眼前;十年后,宁夏西夏陵于法国巴黎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再续华章——中国世界遗产名录至此镌刻下第60个名字
2025-07-21 16:04:00
AI|当西夏陵遇见海龙屯
贺兰山的黄土陵台——西夏陵,古播州的军事城堡——海龙屯, 相隔千百年的时光,始终跳动着中华文明多元融合脉搏,如今,它们以世界遗产之名
2025-07-21 16:04:00
合肥大蜀山密林里“藏”着日本侵华罪证
大皖新闻讯 大蜀山位于合肥西郊,夏日这里郁郁葱葱,苍翠欲滴,放眼望去都是绿色。殊不知,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山上乱砍滥伐
2025-07-21 20:50:00
血色丰碑丨十二岁的永恒呐喊
十二岁本该是在阳光下追逐嬉戏的年纪可在东北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有个女孩却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国大义她就是被称为战地“小百灵”的金锦女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她守口如瓶最终以生命为代价谱
2025-07-21 10:47:00
青年作家景步航南京签售新作 携《汴京客》《临安客》对话两宋文脉
7月19日下午,南京锦创书城洋溢着浓厚的文学气息——青年作家景步航携最新散文集《汴京客》《临安客》在此举办新书分享与签售会
2025-07-20 18:09: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早已“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深刻形塑着彼此的面貌
2025-07-20 09: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