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程书院:设堂明理性 立雪见精诚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2 03:3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学习时报

叶文举

在河南扶沟县城内书院街,矗立着一座书院,南北长73.65米,东西宽39.9米,总面积约有3000平方米,房屋有52间之多,在现存的古代书院中,其建筑数量可以排在全国前列,一个县城能够拥有一座如此规模的书院,令人惊叹,这就是著名的大程书院。

理学文化的发源地

大程书院之所以有此名,与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有关。“二程”之中,因程颢居长,故世尊之曰“大程”。宋神宗当政时期,程颢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遂辞去京城的官职,在宋神宗熙宁八年至元丰三年(1075—1080年)到了河南扶沟担任知县,他非常重视民心教化,兴建学校,和弟弟程颐一起亲自传道授业,“聚邑人子弟教之”,并亲笔书写了“书院”作为匾额悬挂在学校的大门之上,大程书院肇始于此。“二程”利用书院这个特殊的场所传播自己的学术思想,他们所创建的书院自然就成了洛学的重要生长地。他们不但亲自教学,而且还聘请了自己的弟子、著名理学家游酢担任教谕,负责日常的教学事务。可以说,大程书院开创时期无论是教学人员还是管理人员,基本上是以理学人士为主。而就人才培养而言,大程书院培养了一批人才,也多为理学之士,其中不乏对后世有着较为深远影响的理学名家,“程门四弟子”杨时、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们都曾在书院接受过“二程”的倾心教育,当然也就成了“二程”理学思想的薪火相传者。大程书院对洛学的定型与传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由此可见,大程书院在创立之初就与理学文化有着紧密的关联,它是“二程”洛学思想重要的发源地与传播地。理学史上的“道学南传”与大程书院有着内在的关联,也直接催生了影响深远的程朱理学。后世为了纪念程颢在理学和教育上的贡献,有时将他曾经生活或传播思想的书院采用与他相关的名号来命名,著名的有明道书院(程颢号明道,书院以号为名,全国有多处书院皆以之命名),大程书院得名也是如此,乾隆十二年(1747年),扶沟县知县杨烛正式将书院定名为大程书院。书院是宋代思想家建构与传播其思想的重要场所,“二程”在其他地方所创立的伊川、钩深、春风等书院同样对洛学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括而言之,大程书院具有教书育人与理学传播的双重功能。

“程门立雪”的图景再现

众所周知,理学人士杨时、游酢曾登门向程颐求教,其时程颐正在闭目静坐养心,二人为了避免打扰先生,耐心地等候了很长时间,直到程颐接见他们的时候,发现门外积雪已经有一尺多深。“立雪”容易给人造成站立在雪中的误解,其实“立雪”只是为了突出弟子求学精诚的文学化表述,并不说明游、杨二人一直站立在雪中。朱熹、吕祖谦编纂的《近思录》曰:“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雪深一尺。”《宋史·杨时传》记载大抵类此:“(时)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可见游酢、杨时应该是站立在室内程颐的身旁,等待老师接见的。“程门立雪”的典故反映了学生虔诚求教、勤勉学习的精神。游酢就曾咏诗以铭之,诗曰:“十里桥西别有天,青山欲断翠云连。园林寂寂鹿为友,野服翩翩儒亦仙。风咏舞雩正此日,雪飘伊洛是何年?追寻往事顿成梦,回首春光倍黯然”(《春日山行有感》),经年之后,当年“立雪”的景象还令其感念不已。“程门立雪”所体现出的弟子求学精神与治学态度确实也推动了理学思想的传播与发展,杨时与游酢是“二程”最为钟爱的两个弟子,他们将“二程”的道学南传,带到了福建,继续发扬光大,最终造就了两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形成了理学声名最为显赫的程朱学派,“程门立雪”的游、杨于“二程”道学南传功不可没。正是出于对求学精诚精神的铭记,乾隆十四年(1749年),时任县令马伯辂在大程书院修建了三楹“立雪讲堂”,作为生员求学精神的现场教学之地,一方面是为了纪念游、杨二人精诚求学的事况,正如蒙学读物《幼学琼林》所云:“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另一方面也意在用“程门立雪”的图景来教导生员要尊重师长,并借以激励生员孜孜以求的问学精神。故而“立雪讲堂”成了大程书院讲学、研习的重要场所。“程门立雪”的内核就是师道尊严,明人邱云霄曰:“游杨立雪,程道其南。故曰:师严而后道尊,道尊而后人知敬学”,正是此意。大程书院“立雪讲堂”再现了“程门立雪”的求学景观,影响极大,起到了尊师重道的示范作用。可以说,“立雪讲堂”既是大程书院比较有特色的建筑,更是对求学精诚精神的永恒镌刻与记忆。

人才培养的重镇

古代书院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书院的生员顺利通过科举考试。大程书院本来就是县试的重要场所,就现存的建筑来看,其东西廊房各两排,每排有13间房,共有52间房,这些房间都是生员参加科举考试、用来答卷的地方。可以说,大程书院是目前国内保留古代科举原貌最大也是最完整的书院。非常有意思的是,大程书院进入会试场所的大门叫龙门,寄寓了书院对学子“鲤鱼跳龙门”、金榜题名的祈望。诚如上所言,大程书院从创立之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多数学子适应时代的需要,从书院学成之后,参加科举考试,获得了成功,据不完全统计,从程颢创立书院起直到晚清,大程书院为扶沟县培养了进士38人,举人123人,岁贡322人。以籍贯为扶沟本地人士为例,代表性的人物有明代著名官员刘自强,他年少时在大程书院接受教育,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考中进士,历任湖广右布政使和户部、兵部、刑部尚书等要职;还有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梦阳,也曾受教于书院,他于弘治六年(1493年)举陕西乡试第一,次年(1494年)就中了进士,官至江西提学副使,又是明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前七子”的领袖;再有清人柳堂,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在惠民、东平等知县任上,在防灾工作上颇有政绩。大程书院所培养的人才真可谓济济多士,在多个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成绩,走出书院的他们反过来也扩大了大程书院的影响。

大程书院虽然几经毁坏,但它不断重建、修缮与扩建,故而书院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大程书院被批准为全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今天的县级书院之中能较完整地保留古代原有书院样式,并且达到如此宏大规模的,实属少见。大程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在当代又大放异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2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一千多年前 “程门立雪”的故事就发生在河南这家书院
...有不可替代的标本意义。程朱理学诞生于此 留下“程门立雪”千古佳话大家都知道“程门立雪”故事,一千多年前,这个成语故事就发生在嵩阳书院。北宋年间,著名大家程颢、程颐开创程朱理学
2023-08-08 22:09:00
共赴“友谊之约”!中俄民间体育艺术节实地考察活动圆满结束
...讲学,《资治通鉴》第9至21卷在此完成,著名典故“程门立雪”同样发生在这里。“嵩山高万尺,洛水流千秋。”在屹立千年的嵩阳书院,虽再也无法聆听儒家大师的谆谆教诲,也再难见证程门
2023-10-13 11:22:00
倡道东南  新馆流芳
...在整理杨时图册 中、 杨时小学教授杨时文化 下、 程门立雪场景复原●本报将乐记者站 阴志毅 文/图将乐“理学之邦”“闽学鼻祖”杨时故里,“程门立雪”的典故在这里代代相传。杨时
2023-09-13 03:42:00
Global Talk丨如何变成宋代学生?海外华裔青少年在嵩阳书院获得入泮礼初体验
...颐、范仲淹、朱熹等名师硕儒都曾于此讲学授业,“程门立雪”即源出于此。后从公元934年至1905年改制为小学堂,依旧弦歌不辍,讲学活动持续了970年,书院精神成为留给后人最宝贵
2024-08-03 16:09:00
...年,游酢携杨时一道北上向大儒程颐求教,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程门立雪、载道南来,开启闽学先河,为南平留下一笔厚重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南平市游酢文化研究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
2024-04-23 03:58:00
聊聊始建于五代后周时期的嵩阳书院
...“书院藏书书有楼,楼环三色望中收,不才幸坐春风里,立雪程门许我游。”[5] 2图书来源2.1嵩阳书院在宋代多次受到朝廷赐书为统一思想,维护统治,推广代表正统思想的御纂、钦定
2023-01-12 13:35:00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程门立雪”尊师典范游酢等文人雅士曾荟萃于此……这些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新时代“书香建阳”建设提供了丰厚的阅读基础。近年来,建阳区
2023-04-23 02:33:00
文祚村:霍比特小镇 童玩艺术村
...是闽学鼻祖,是理学宗师朱熹的师祖,也是成语故事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文祚村以此为文化振兴的抓手,翻修道南杨祠,在南岭镇乡贤馆内复原,用先辈的勤耕好学的思想激励后人,传承发展特色求
2023-07-01 07:34:00
《成语典故(三)》特种邮票7月15日发行
...)》特种邮票一套4枚,邮票图案名称为铁杵成针、程门立雪、韦编三绝、孺子可教。全套邮票面值4元。诗人李白小时候因读书不顺弃学了,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
2023-07-14 18: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众网记者 刘宏蕾 王爽爱 济宁报道跟着济宁金牌城市推荐官王爽爱一键解锁京杭大运河济宁段的“高能玩法”!都说“不逛竹竿巷
2025-04-18 18:26:00
包含亲笔信、亲人回忆材料!红岩博物馆获捐一批刘国鋕烈士珍贵文物史料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唐昌伦(左)代表红岩博物馆接受刘国鋕烈士亲属的捐赠并颁发收藏证书重庆有关红岩英烈的珍贵文物史料又进一步丰富了
2025-04-18 18:48:00
刘禅为何在诸葛亮死后查抄其家产?得知真相后,为何大怒摔杯子?
说到诸葛亮,可能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他很忠诚。为了完成刘备的夙愿,他鞠躬尽瘁,最后病死在五丈原。不过这些只是诸葛亮这人作为一个臣子尽忠尽责的一方面
2025-04-18 19:19:00
上色老照片:直击镜头下真实的张作霖,明明可以拼颜值偏要靠实力
欢迎来到不二书旧影时光,今天为各位读者朋友们分享的这一篇组图,是来自于“东北王”张作霖的上色老照片。通过这一组老照片,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张作霖的个人史
2025-04-18 19:22:00
青海出土一碗4000年“意大利面”,专家激动到流泪,意大利却慌了
我们中国有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比如什么京戏、喝茶、瓷器、丝绸、饮食文化等等,今天我们要来叙述的就是饮食相关的文化
2025-04-18 19:27:00
刘备白帝城病逝后,诸葛亮为何连战连败?姜维临终前道破玄机!
在三国的后期,随着曹操和刘备的故去,天下局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曹丕称帝后为了维稳在短时间也不准备对蜀汉与东吴发动攻势
2025-04-18 19:32:00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 | 凤阳明中都遗址:一座“爷爷辈”的皇城
大皖新闻讯 巍峨的门楼,壮观的历史遗迹。坐落于淮河之畔的中都遗址是明初首座按照京师之制建造的都城,被誉为中国古代完备宫殿的蓝本
2025-04-18 19:36:00
19张晚清最真实老照片:架着慈禧的大内高手,整理床铺的船妓
提起清朝人们的生活,大多数人都会想到那时皇亲国戚们骄奢淫逸的生活,但那些生活在宫墙外的人民,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通过以下这些清末老照片
2025-04-18 19:41:00
鳌拜辅佐了三代帝王,为何到康熙的时候却被拿下?是他叛变了吗?
鳌拜辅佐了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顺治三代帝王,可以说是忠心耿耿,只不过到辅佐康熙的时候被康熙拿下,这被皇帝抓了是不是就代表他叛变了
2025-04-18 20:07:00
乾隆为何将最疼爱的十公主,嫁给和珅的儿子?害得女儿守寡13年
公元1775年,65岁的乾隆非常高兴,因为这一年,他的媳妇儿又给他生了一个孩子,那就是著名的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其实早在这个小公主还没出生的时候
2025-04-18 20:31:00
砚池藏海岳 笔墨写乾坤 ——赵超英小楷誊录展
赵超英小楷誊录展为展现中华文化深厚底蕴,激发公众阅读热情,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石家庄市图书馆特邀中国张裕钊书法研究会理事
2025-04-18 16:15:00
赤橙黄绿青蓝紫——著名作家蒋子龙文学作品版本展暨河北书家十人录蒋子龙文学作品精彩片段小品展开幕
4月18日,由石家庄市图书馆主办、蒋子龙文学书屋、未来作家书院协办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著名作家蒋子龙文学作品版本展暨河北书家十人录蒋子龙文学作品精彩片段小品展”在石家庄市图书馆新馆A馆一楼知微展厅开展
2025-04-18 16:16:00
“虎将军”精神永续:一座城市的家国记忆
在吉林这片孕育英雄的沃土上张连山府邸静静矗立这里记录着“虎将军”依克唐阿保家卫国的铁血丹心2024年随着张连山府邸对外开放一封跨越山海的感谢信将这位晚清名将的故事再次唤醒成为这座
2025-04-18 10:58:00
当我们 说起诗歌的时候
《夜雨修书:陈超和他的朋友们往来书简》 霍俊明 编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4年10月在手迹越来越成为稀罕品的时代,书信同样已经是一种奢侈
2025-04-18 12:24:00
这件观音立像文物是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通高64厘米,1965年出土于浙江温州白象塔。观音高髻华冠,宝缯垂肩,面容端丽
2025-04-18 12: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