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程书院:设堂明理性 立雪见精诚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2 03:3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学习时报

叶文举

在河南扶沟县城内书院街,矗立着一座书院,南北长73.65米,东西宽39.9米,总面积约有3000平方米,房屋有52间之多,在现存的古代书院中,其建筑数量可以排在全国前列,一个县城能够拥有一座如此规模的书院,令人惊叹,这就是著名的大程书院。

理学文化的发源地

大程书院之所以有此名,与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有关。“二程”之中,因程颢居长,故世尊之曰“大程”。宋神宗当政时期,程颢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遂辞去京城的官职,在宋神宗熙宁八年至元丰三年(1075—1080年)到了河南扶沟担任知县,他非常重视民心教化,兴建学校,和弟弟程颐一起亲自传道授业,“聚邑人子弟教之”,并亲笔书写了“书院”作为匾额悬挂在学校的大门之上,大程书院肇始于此。“二程”利用书院这个特殊的场所传播自己的学术思想,他们所创建的书院自然就成了洛学的重要生长地。他们不但亲自教学,而且还聘请了自己的弟子、著名理学家游酢担任教谕,负责日常的教学事务。可以说,大程书院开创时期无论是教学人员还是管理人员,基本上是以理学人士为主。而就人才培养而言,大程书院培养了一批人才,也多为理学之士,其中不乏对后世有着较为深远影响的理学名家,“程门四弟子”杨时、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们都曾在书院接受过“二程”的倾心教育,当然也就成了“二程”理学思想的薪火相传者。大程书院对洛学的定型与传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由此可见,大程书院在创立之初就与理学文化有着紧密的关联,它是“二程”洛学思想重要的发源地与传播地。理学史上的“道学南传”与大程书院有着内在的关联,也直接催生了影响深远的程朱理学。后世为了纪念程颢在理学和教育上的贡献,有时将他曾经生活或传播思想的书院采用与他相关的名号来命名,著名的有明道书院(程颢号明道,书院以号为名,全国有多处书院皆以之命名),大程书院得名也是如此,乾隆十二年(1747年),扶沟县知县杨烛正式将书院定名为大程书院。书院是宋代思想家建构与传播其思想的重要场所,“二程”在其他地方所创立的伊川、钩深、春风等书院同样对洛学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括而言之,大程书院具有教书育人与理学传播的双重功能。

“程门立雪”的图景再现

众所周知,理学人士杨时、游酢曾登门向程颐求教,其时程颐正在闭目静坐养心,二人为了避免打扰先生,耐心地等候了很长时间,直到程颐接见他们的时候,发现门外积雪已经有一尺多深。“立雪”容易给人造成站立在雪中的误解,其实“立雪”只是为了突出弟子求学精诚的文学化表述,并不说明游、杨二人一直站立在雪中。朱熹、吕祖谦编纂的《近思录》曰:“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雪深一尺。”《宋史·杨时传》记载大抵类此:“(时)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可见游酢、杨时应该是站立在室内程颐的身旁,等待老师接见的。“程门立雪”的典故反映了学生虔诚求教、勤勉学习的精神。游酢就曾咏诗以铭之,诗曰:“十里桥西别有天,青山欲断翠云连。园林寂寂鹿为友,野服翩翩儒亦仙。风咏舞雩正此日,雪飘伊洛是何年?追寻往事顿成梦,回首春光倍黯然”(《春日山行有感》),经年之后,当年“立雪”的景象还令其感念不已。“程门立雪”所体现出的弟子求学精神与治学态度确实也推动了理学思想的传播与发展,杨时与游酢是“二程”最为钟爱的两个弟子,他们将“二程”的道学南传,带到了福建,继续发扬光大,最终造就了两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形成了理学声名最为显赫的程朱学派,“程门立雪”的游、杨于“二程”道学南传功不可没。正是出于对求学精诚精神的铭记,乾隆十四年(1749年),时任县令马伯辂在大程书院修建了三楹“立雪讲堂”,作为生员求学精神的现场教学之地,一方面是为了纪念游、杨二人精诚求学的事况,正如蒙学读物《幼学琼林》所云:“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另一方面也意在用“程门立雪”的图景来教导生员要尊重师长,并借以激励生员孜孜以求的问学精神。故而“立雪讲堂”成了大程书院讲学、研习的重要场所。“程门立雪”的内核就是师道尊严,明人邱云霄曰:“游杨立雪,程道其南。故曰:师严而后道尊,道尊而后人知敬学”,正是此意。大程书院“立雪讲堂”再现了“程门立雪”的求学景观,影响极大,起到了尊师重道的示范作用。可以说,“立雪讲堂”既是大程书院比较有特色的建筑,更是对求学精诚精神的永恒镌刻与记忆。

人才培养的重镇

古代书院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书院的生员顺利通过科举考试。大程书院本来就是县试的重要场所,就现存的建筑来看,其东西廊房各两排,每排有13间房,共有52间房,这些房间都是生员参加科举考试、用来答卷的地方。可以说,大程书院是目前国内保留古代科举原貌最大也是最完整的书院。非常有意思的是,大程书院进入会试场所的大门叫龙门,寄寓了书院对学子“鲤鱼跳龙门”、金榜题名的祈望。诚如上所言,大程书院从创立之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多数学子适应时代的需要,从书院学成之后,参加科举考试,获得了成功,据不完全统计,从程颢创立书院起直到晚清,大程书院为扶沟县培养了进士38人,举人123人,岁贡322人。以籍贯为扶沟本地人士为例,代表性的人物有明代著名官员刘自强,他年少时在大程书院接受教育,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考中进士,历任湖广右布政使和户部、兵部、刑部尚书等要职;还有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梦阳,也曾受教于书院,他于弘治六年(1493年)举陕西乡试第一,次年(1494年)就中了进士,官至江西提学副使,又是明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前七子”的领袖;再有清人柳堂,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在惠民、东平等知县任上,在防灾工作上颇有政绩。大程书院所培养的人才真可谓济济多士,在多个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成绩,走出书院的他们反过来也扩大了大程书院的影响。

大程书院虽然几经毁坏,但它不断重建、修缮与扩建,故而书院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大程书院被批准为全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今天的县级书院之中能较完整地保留古代原有书院样式,并且达到如此宏大规模的,实属少见。大程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在当代又大放异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2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一千多年前 “程门立雪”的故事就发生在河南这家书院
...有不可替代的标本意义。程朱理学诞生于此 留下“程门立雪”千古佳话大家都知道“程门立雪”故事,一千多年前,这个成语故事就发生在嵩阳书院。北宋年间,著名大家程颢、程颐开创程朱理学
2023-08-08 22:09:00
共赴“友谊之约”!中俄民间体育艺术节实地考察活动圆满结束
...讲学,《资治通鉴》第9至21卷在此完成,著名典故“程门立雪”同样发生在这里。“嵩山高万尺,洛水流千秋。”在屹立千年的嵩阳书院,虽再也无法聆听儒家大师的谆谆教诲,也再难见证程门
2023-10-13 11:22:00
倡道东南  新馆流芳
...在整理杨时图册 中、 杨时小学教授杨时文化 下、 程门立雪场景复原●本报将乐记者站 阴志毅 文/图将乐“理学之邦”“闽学鼻祖”杨时故里,“程门立雪”的典故在这里代代相传。杨时
2023-09-13 03:42:00
Global Talk丨如何变成宋代学生?海外华裔青少年在嵩阳书院获得入泮礼初体验
...颐、范仲淹、朱熹等名师硕儒都曾于此讲学授业,“程门立雪”即源出于此。后从公元934年至1905年改制为小学堂,依旧弦歌不辍,讲学活动持续了970年,书院精神成为留给后人最宝贵
2024-08-03 16:09:00
...年,游酢携杨时一道北上向大儒程颐求教,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程门立雪、载道南来,开启闽学先河,为南平留下一笔厚重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南平市游酢文化研究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
2024-04-23 03:58:00
聊聊始建于五代后周时期的嵩阳书院
...“书院藏书书有楼,楼环三色望中收,不才幸坐春风里,立雪程门许我游。”[5] 2图书来源2.1嵩阳书院在宋代多次受到朝廷赐书为统一思想,维护统治,推广代表正统思想的御纂、钦定
2023-01-12 13:35:00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程门立雪”尊师典范游酢等文人雅士曾荟萃于此……这些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新时代“书香建阳”建设提供了丰厚的阅读基础。近年来,建阳区
2023-04-23 02:33:00
文祚村:霍比特小镇 童玩艺术村
...是闽学鼻祖,是理学宗师朱熹的师祖,也是成语故事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文祚村以此为文化振兴的抓手,翻修道南杨祠,在南岭镇乡贤馆内复原,用先辈的勤耕好学的思想激励后人,传承发展特色求
2023-07-01 07:34:00
《成语典故(三)》特种邮票7月15日发行
...)》特种邮票一套4枚,邮票图案名称为铁杵成针、程门立雪、韦编三绝、孺子可教。全套邮票面值4元。诗人李白小时候因读书不顺弃学了,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
2023-07-14 18: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
抗战有多拼?贵州“草鞋兵”浴血出征
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矗立的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诉说着那段悲壮而又辉煌的历史。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巍然矗立
2025-09-13 17:27:00
9月12日,唱经楼文化激励暨“开笔礼”活动在太原市唱经楼举办。进入新学期的学子们在这座古建中,完成人生“第一笔”,开启求知问道新旅程
2025-09-13 19:06:00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詹浩)档案是凝固的历史,少年是跳动的未来。当新时代的红领巾遇见泛黄卷帙里的岁月印记,当稚嫩童声触碰厚重历史的脉搏
2025-09-12 09:32:00
东湖评论:光耀通城,义举传千秋
夫通城者,鄂南明珠,钟灵毓秀之地,蕴德含仁之乡。山川形胜,承天地之瑞气;人文炳蔚,传千古之遗芳。见义勇为之风,于斯盛矣
2025-09-12 10:00:00
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
9月6日,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为期一月的“丰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在县图书馆拉开帷幕。此次布展,旨在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图文展示
2025-09-12 10:55:00
大禹文化⑥丨大禹一生干了三件事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12 11:32:00
济宁举办《抗战三部曲》报告会,近100名读者与英雄后代参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2025年9月10日晚,由山东省作家协会、济宁市政协指导,济宁市读书协会、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抗战三部曲>
2025-09-12 11:55:00
笔墨传薪 艺贯中西——书法家王世芳的艺术人生与文化使命
【引言:一位退役军人的笔墨传奇】在当代书坛,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他以军人的坚韧锤炼笔力,以学者的深邃贯通古今,用一幅幅作品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5-09-12 12:38:00
河北迁安:基层干部历时四年著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图为魏江荣走访长城。河北新闻网讯(张泽慧、朱艳辉、李敏丽)近日,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镇基层干部魏江荣(笔名魏江蓉)创作的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2025-09-12 14:35:00
【马上见】长江文明,中华风骨
..从雪山到东海,奔腾6300余公里的长江,流经十三个省区市,孕育了厚重磅礴而丰富多彩的长江文化,涵养了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025-09-12 16:47:00
【AI编辑部】杜甫携好友在第十四届酒博会再续《饮中八仙歌》
千年之前,杜甫于长安酒肆以一首《饮中八仙歌》定格盛唐酒魂,通过描绘八位嗜酒名士的醉态群像,既展现了盛唐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2025-09-12 19:36:00
文化中国行丨开放包容:不尽长江滚滚流
文明产生于河流。根据古代文献和传说,长江流域曾经生活着炎帝、祝融、共工、伏羲、女娲、蚩尤、盘瓠等早期先民,其中炎帝因为创制耒耜农具
2025-09-12 1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