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历史上的“举孝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移便形成了一种“定期选举”,这样一种制度更名为“举孝廉”。早在汉高祖刘邦时期,当时的法律就有一定的规定“以法律为基础进行推荐”,若是有人才地方长官不推荐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比如免去其官职。举孝廉制度虽然...……更多
科举没有之前是怎么选拔人才
...汉末年,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首民谣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这还要从我国秦汉时期的选官制度说起。战国时期的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就废除了建立...……更多
汉朝选官制度“举孝廉”的利与弊
...没有科举考试,选拨人才与官员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举孝廉\"。孝廉制度由汉武帝所创,孝考核的是\"孝悌\"、\"孝顺\";廉考核的是\"廉洁\"、\"清廉\"。因为当时汉武帝重用董仲舒,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儒家成...……更多
汉代没有科举考试,文人是怎么当上官的?途径有哪些?
...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到此时,已明确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过去,人们常常注意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社会政治功能,而忽略了它也是汉...……更多
从举孝廉到公平考试:东汉察举制的演变与争议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会下意识回答:察举制就是举孝廉!谁更孝顺,表现的更优秀,就能得到推荐。而到了后期,察举制则是逐渐被世家大族垄断。只有世家大族的子弟,才有被推荐的资格。这个答案,也对,也不对。准...……更多
从世卿世禄制到九品中正制: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演变
...过考试向上级举荐合格的人才。一般是一年两个,一个是孝廉,一个是秀才。孝廉,顾名思义就是孝顺和廉洁都要具备。古人的眼中是百善孝为先,如果不孝顺的话绝对是当不了官的。秀才和后来的秀才不一样,这个应该分开念...……更多
清朝时期选拔人才,西选、年选和佟选是什么意思?
...人选拔人才,比九品中正制还要落后。汉朝比较喜欢以举孝廉来选拔官员,也就是谁孝顺谁廉洁,那就选择让谁来做官。其实最后做官的,全都是大户人家的孩子。穷苦人家的孩子就算是再孝顺,那也没有露头的机会啊。所以说...……更多
举孝廉、唯才是举,曹魏政权为何多次更改选官制度?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这首童谣诞生于汉末桓帝、灵帝年间。当时卖官鬻爵已经成了非常普遍的现象。想要成为孝廉,再也不必博学多识,只要家中有足够的银两就可以入朝为官,或者朝中有人,运作一番,也...……更多
三国时期没有科举制度,通过什么方式选拨人才?
...天下的功臣外,就是被刘邦看重的刘氏子弟。汉武帝实行孝廉制度。品德高尚、行为正直、学识渊博的人,被州县举荐为官。在这种制度下,地方官员与权贵结盟,逐渐垄断了官员的来源,进而形成了对国家政权产生重大影响的...……更多
科举是封建社会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为何朱元璋要废止长达十年?
...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察举制”的主要科目是“举孝廉”,即“以官举贤”,所以隋朝以前想要入朝为官基本上要依靠政府官员举荐,这种选举制度的弊端就是寒门难出贵子。到了隋朝,隋炀帝采取“十科取士”,其中的...……更多
聊聊从泗水亭亭长到最后的西汉开国皇帝的刘邦
...改革起到的作用。看一下察举制主要是考核的科目:1、孝廉: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被推举的人,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2、茂才:就是秀才,这个主要...……更多
清朝的这五人买了个县官,三年后赚得盆满钵满
...前,还没有科举制度,普通百姓要想当官,基本都要靠举孝廉入仕,只有自己的品行端正,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赏识,才有入朝为官的可能性,但这也要有着很好的人缘,用现在的话来说就得“很会来事”,只有讨得了当地官员的...……更多
皇甫嵩:东汉末年的璀璨将星
...公贵族的,但是非贵族要做官其实也有出路,如汉朝的举孝廉,一般来说,能被举孝廉的人都是小吏或者是儒生。比如说,东汉末年第一名将就曾经是举孝廉上位的,他就是名字听着耳熟的皇甫嵩。说到皇甫嵩这个名字,很多人...……更多
举荐制度、学校制度和科举制度:明朝时期的当官途径
...贤才的科目有:聪明正直、贤良方正、孝弟力田、儒士、孝廉、秀才、人才、耆民等。“时中外大小臣工皆得推举”,被推举者又可以“转荐”,也就是可以推荐身边人。这时期举荐的范围很广,主要是鼓励百姓在道德上升华自...……更多
汉武帝的什么政策,帮助曹操成就了一番伟业
...了,巩固了皇帝的中央权力。另一方面,汉武帝设计了以孝廉为主要内容的察举考试来选拔人才。孝廉就是是孝顺父母和做事廉明的意思。在科举制度之前,这个制度成了选拔官员重要途径。而曹操就是东汉末年经过举孝廉而登...……更多
谁的朝代只有37年,制度却影响1300年
...举。岁举,就是每年由地方官员定期向朝廷进贡当地的“孝廉”“秀才”进行考试,合格后即行任官。而诏举,则通常由皇帝不定期下诏给刺史、郡守等地方官吏,要求他们在地方征集优秀特殊人才,输送到中央参加官员选拔考...……更多
科举制度的演变:从周朝到宋朝的选拔之路
...射箭。在汉朝,也是由各位官员举荐贤才,这就是后来举孝廉。挑选的贤才,要满足孝顺,和清廉。满足了德行,还要有一定的能力,所以有了秀才。但是汉朝官员的选拔,不看秀才,被谁举荐决定最终命运。在三国时期,因为...……更多
察举制与征辟制,是汉代优秀人才选拔晋升的重要途径
...也不符合专制政权发展的需要。推行察举,命各郡国以荐孝廉‍‍自惠帝以来,中央在各郡县推选“孝弟力田”者,由朝廷和地方高级官员根据考察,推举品德贤良之人为官,得到推举的人可以获得免除徭役的优待。汉文帝以后...……更多
...重要的官职。在汉代,察举是其重要的选官任官制度,而孝廉又是察举的重要科目之一。孝廉即孝子廉吏,举荐时二者分科察举。孝,指孝悌者;廉,指清廉之士。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即举孝举廉各一人。在...……更多
征辟,是察举制度的补充,为两汉政权选拔人才做出突出贡献
...举选官制度。汉武帝听取董仲舒的对策建议诏令郡国岁举孝廉自此,察举制成为汉代选官的主要途径。公元前130年汉武帝听董仲舒之言“征吏民有明当时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开始大规模征召,遂成定制,而至东汉为盛,至此...……更多
古代人有多看重孝道
...的言行举止的,然后,会有专门的官员向朝廷举荐秀才和孝廉这两方面的人才。在当时,秀才主要是用来代指那些对儒家思想和经典著作有一定造诣的人。不过,在东汉统治的中后期,凭借秀才当上官员的人很少。这主要是有以...……更多
三国时期重孝廉,曹操凭什么唯才是举?
...里小编就不过度描述了,歌谣在这: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更何况汉桓、灵帝时期,都发展为公开的“买官卖官”了,曹操时期的世家名流们到底是些啥东西,懂的都懂所以曹操...……更多
...制之下,对于德行与能力的标准被重新定义。察举制以举孝廉、秀才为常科,举孝廉指举孝子、察廉吏,即以宗族亲属伦理与行政伦理为选拔标准。前者在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地方社会中仅为人际纽带之一条,并不能完全代表先...……更多
中国封禁了千年的山,从唐朝下禁令:进入者,斩立决
...印度一样,被门阀士族的制度而毒害。自两汉以来,“举孝廉”的科举选拔制度畅行。所谓的“举孝廉”就是其他官员推荐而来的。官员们大多会举荐自己的后辈,所以当时的官位基本上就是在少数的家族中流转。长期以往,就...……更多
东汉的四世三公是如何形成的,四世三公家族哪个更厉害?
...在自己管辖的区域内考察、选拔人才,按照一定的科目如孝廉、贤良方正、秀才等定期或不定期的向朝廷推荐合乎相应标准的人才,朝廷再通过适当的考核,对其授予官职。如曹操的谋士荀彧就是举孝廉出身。察举制 这种举荐...……更多
古代最传奇的丞相,年近50还在养猪,60岁入朝为官
...时较为常见的方法是“举荐”,三国时期的曹操,就曾举孝廉。由于人性的使然,能够获得举荐之人都有不错的家世,出身贫寒的人才若想得到朝廷的重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有例外。在西汉时期,有一位相当传奇的...……更多
聊聊古代科举那些事儿
...秀才。秀才应三年一度的乡试,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举人参加在北京的会试殿试,合格者称为进士。殿试第三名称探花,殿试第二名称榜眼,殿试第一名称状元。再看考生李炜,考了那么多年也就只得...……更多
士族与皇权的对抗: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与门阀统治的形成
...于这两种,要么家族有做官的人内部推荐,要么直接走举孝廉的路,但举孝廉也是通过推荐,于是又产生了关系这一说。有了这个漏洞可以钻,世家大族们几乎世代公卿,他们手下握有很多资源。在这种条件下,便形成了门阀统...……更多
连江儒洋村:村规民约接地气 “约”出文明新风尚
...默化中感受家风文化的浸润。渐渐地,廉洁的家风、浸润孝廉文化的生动局面由此生成。老党员带头,宣传移风易俗,带动村民掀起文明乡风。近年来,拥有党龄超60年的八旬老党员胡家法多次参与村里志愿者队伍,倡导移风易...……更多
张廷玉殿试榜上无名,康熙看试卷后破格录用张廷玉为翰林院庶吉士
...入仕途的,在古代出现了很多选拔官员的方式。比如说举孝廉就是最熟悉的一种方式。到了科举制实施后,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完善,从武周之后,科举制就成为了主要的选拔官员的方式。不仅如此,在明朝时期,还实施了殿试,...……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家国亲情六百年|梦回大明:贵州屯堡穿越600年的乡愁
将军号令,戍边卫国。一经数年,600有余。6月28日,江苏省南京芥子园园区内,身着凤阳汉装、脚穿绣花鞋、唱着地戏的安顺屯堡人带着乡愁
2024-06-29 02:4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梅 洁《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9日 第 08 版)白浪街,是一条古老的街。我早听说过这条位于湖北
2024-06-29 06:15:00
李渊在内宫深处居住,他不能随意走动,也不可能随便外出,换言之,李渊是被变相地软禁起来。李世民必定会满足老爹的一切需求,但就是不能让李渊瞎转悠
2024-06-28 20:17:00
更为重要的是,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
2024-06-28 20:20:00
公元219年,关羽受封上将军,假节钺。或许是因为关羽在受封上将军时得到了刘备的授意,或许是关羽想借助刘备击败曹操,自立汉中王后的声势
2024-06-28 20:21:00
宫里很多宫女遣散走了,自己住着也憋屈,往事历历在目,于是李渊想离开皇宫,脱离李世民的阴影:“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
2024-06-28 20:18:00
但炎帝与黄帝的关系却迷雾重重,其中谜团之一是炎帝与黄帝爆发过阪泉之战,说明两人是同一时代之人,且当时黄帝功绩超过炎帝。《国语·晋语》记载
2024-06-28 20:19:00
李林甫当了19年的宰相,权倾朝野,霍乱朝纲。李林甫曾建议唐玄宗派御史到各地巡查,而派出去的人都是李林甫的心腹,这些御史们在外地见到李林甫不喜欢的官员
2024-06-28 20:24:00
关于李林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评价他“口有蜜,腹有剑”,从而诞生一个成语——口蜜腹剑。一个唐朝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024-06-28 20:23:00
在我国历朝历代中,北齐仅存活二十八年,是非常短命的朝代,不过就是这二十八年,都与一位传奇女性密切相关。这位女性本是达官贵人家的娇女
2024-06-28 20:25:00
关羽在樊城之战中的表现还称不上亮眼,毕竟水淹七军不过是天灾,当时关羽并没有引汉水淹曹魏七军,导致于禁大军被淹,这其实不过是汉水暴涨溢岸导致的
2024-06-28 20:22:00
为了不错过缘分,她很快便打听来了小兵的名字和身世,高欢,因为家族犯罪牵连,被发配充军来到边镇。娄昭君也知道高欢与她门不当户不对
2024-06-28 20:26:00
汉文帝年间,国家缺少精通《尚书》的人才。齐国有个伏生,精通尚书,但年龄太大,太常就派晁错去跟其学习,晁错学成归来,拜为太子舍人
2024-06-28 20:30:00
史料记载:“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適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
2024-06-28 20:30:00
晁错本就在太子府任职,深受汉景帝刘启信任,汉景帝即位后,晁错被任命为内史,很多国家律令都是有晁错来定。史料记载:“错又言宜削诸侯事
2024-06-28 2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