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三国时期重孝廉,曹操凭什么唯才是举?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0 09:47:00 来源:戏说三国

众所周知,在那个还没出现统一考试制度的年代,选官制度非常不成熟,用人制度更是混乱不堪。

甚至在最早期的氏族时代,还曾经形成过“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三国时期重孝廉,曹操凭什么唯才是举?

连官僚都是世袭的,一个平民根本就没有翻身的机会,可谓真的是“咸鱼是永远不可能翻身的”

奴隶比这还惨,在商朝甚至连拜天祭祖都会屠杀大量的奴隶(比如战争失败的氏族士兵),地位甚至连连猪狗都不如,真可谓是:“咸鱼永远都是咸鱼”

那那些奴隶的孩子呢?

孩子总是无辜的吧?

你不能对一个孩子出手吧?

三国时期重孝廉,曹操凭什么唯才是举?

这可是各位观众老爷们想多了,那可是奴隶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哪有什么民主可言?

更别提什么博爱了(虽然现在的某些熊孩子确实令人又恨又无奈,但是当时奴隶的孩子确实很惨)

奴隶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奴隶,真可谓是“一生下来就是咸鱼”,都可以不用盐巴重新腌制了。因为一生下来就“咸”透了。

三国时期重孝廉,曹操凭什么唯才是举?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六国时期,迫于战争的压力,阶层制度有些瓦解,百家争鸣,中国出现了文化大觉醒,可是随着秦代的统一,和汉朝的建立,基层又开始重新固化

(因为秦和汉初都是实行军功制,汉朝建立后,除了北击匈奴外,再也没有出现过大规模战争,那军功从哪里来?)

三国时期重孝廉,曹操凭什么唯才是举?

汉武帝时期实行察举征辟制,虽然在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效,发掘了一批有理想,有计谋,有抱负,有责任的人才(比如司马相如等),但后期制度僵化,成为了世家大族把持官僚的手段。

这里小编就不过度描述了,歌谣在这: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更何况汉桓、灵帝时期,都发展为公开的“买官卖官”了,曹操时期的世家名流们到底是些啥东西,懂的都懂

所以曹操必须要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汉王朝遗留下来的百年积弊。

三国时期重孝廉,曹操凭什么唯才是举?

这是曹操实行“唯才是举”改革的前提。最重要的原因:曹操的身世

曹操是太监的孙子,而太监才是把西汉王朝搞坏的罪魁祸首

好了,大家就不要问我为什么太监会有后代了,因为曹操的父亲是他爷爷领养的孩子

这里就不和大家过多解释了

所以作为太监的孙子的曹操,在当时是很不受人待见的,而当时曹操在北方最大的敌人是号称“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

虽然当时袁术因为称“皇帝”而四面楚歌,兵败身亡

但是袁绍的势力仍然远远在曹操之上,更何况他的身世地位要远远在曹操之上

三国时期重孝廉,曹操凭什么唯才是举?

“四世三公”?什么是“四世三公”?

就是袁绍一家人连续四世人都是三公,这个名号的含金量可是远远高于曹操

甚至就连刘备这个虽然无法认证的“大汉皇叔”的名号都比曹操响亮

所以与其讨好那些所谓的世家大族们,不如自己开发新人,自己赏识的新人对自己的忠诚度反而更高

三国时期重孝廉,曹操凭什么唯才是举?

时代条件:唯才是举是无可奈何的办法

上边我们已经说了,随着汉桓帝,汉灵帝黑暗时代的到来,汉朝朝政已经被搞得乌烟瘴气,所谓的世家大族们大多“名不副实”,当然也不是全部,不能一棍子打死,东汉末年很多名士还是有雄才大略的。

但是就算他们真正有才,谁会看得起一个太监的孙子?

毕竟他们可是高傲惯了

三国时期重孝廉,曹操凭什么唯才是举?

根本原因:曹操的个人远见

早在董卓造乱的时候,曹操就看明白了这些所谓的世家大族们,根本就是不靠谱

早在董卓称“太师”,废少帝,烧国都的时候,各位世家大族们便组成了“诸侯联军”,可是他们兵临城下,却不敢向前一步,反而在城下日日高歌,夜夜纵酒,很是令人失望。

三国时期重孝廉,曹操凭什么唯才是举?

在这个时候站出来的北方军阀,竟然只有曹操一个人(南方的孙坚也曾发兵征讨过董卓,所以曹操是北方军阀的唯一人)

虽然曹操失败了,但那也是因为军事力量相差太过悬殊了

所以曹操就在这时,看透了这些所谓的世家大族们,这些声名在外其实难副的,所谓的“上层名流”们。

所以,于情于理,虽然说“唯才是举”可能是时代原因下,曹操不得不实行的无奈之举,但他绝对是正确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0 1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从世卿世禄制到九品中正制: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演变
...过考试向上级举荐合格的人才。一般是一年两个,一个是孝廉,一个是秀才。孝廉,顾名思义就是孝顺和廉洁都要具备。古人的眼中是百善孝为先,如果不孝顺的话绝对是当不了官的。秀才和后来的
2023-10-23 14:56:00
东汉的四世三公是如何形成的,四世三公家族哪个更厉害?
...在自己管辖的区域内考察、选拔人才,按照一定的科目如孝廉、贤良方正、秀才等定期或不定期的向朝廷推荐合乎相应标准的人才,朝廷再通过适当的考核,对其授予官职。如曹操的谋士荀彧就是举
2023-02-02 18:35:00
颜值的力量:看公孙瓒如何凭借颜值改变命运
...刘奇被赦免回朝,大力宣扬公孙瓒的德行,他得以被选为孝廉入朝为官,这是公孙瓒事业生涯中的一个重大突破,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是无法完成从“吏”到“官”这个转变的。汉朝选拔官员主
2023-12-29 05:27:00
举孝廉、唯才是举,曹魏政权为何多次更改选官制度?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这首童谣诞生于汉末桓帝、灵帝年间。当时卖官鬻爵已经成了非常普遍的现象。想要成为孝廉,再也不必博学多识,只要家中有足够的银两就可以入朝为官,或者
2023-02-17 20:03:00
唐代士族中‘五姓七家’是指哪几大家族?五姓七家有何狂傲的资本
...在社会中根深蒂固。当时朝廷选拔官吏不再是汉代的“举孝廉”了,而是都要看家族门第出生。当时社会上甚至流传这样一句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出生于世家大族的,就能直接进入仕
2022-12-20 17:35:00
揭秘郭躬与袁氏家族的兴衰荣辱
...的基础上,袁安前去洛阳求荐,终于通过种种缘分提拔为孝廉,步入仕途。70年代,楚王案爆发,袁安出面调查,平反冤假错案,为自己日后的仕途奠定基础。在这件事中,袁安体现出做事公正、
2024-03-03 02:35:00
士族与皇权的对抗: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与门阀统治的形成
...于这两种,要么家族有做官的人内部推荐,要么直接走举孝廉的路,但举孝廉也是通过推荐,于是又产生了关系这一说。有了这个漏洞可以钻,世家大族们几乎世代公卿,他们手下握有很多资源。在
2023-12-21 21:52:00
五姓七望的衰落,标志着古代门阀朝廷走向的结局
中国古代的政治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首先就是贵族政治,主要是三代时期,夏商周三代依托的是贵族对平民和奴隶的统治,乃是世卿世禄制,平民永远无法成为贵族。而奴隶则如同工具一般,
2023-02-01 15:52:00
黄巢虽残暴,却为我国拔掉一“毒瘤”,此“毒瘤”危害近600年
...收藏书籍,从而垄断了文化资源。汉朝的官员是通过推举孝廉来产生的,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豪强之间相互推荐,将自己家中的人才提拔为官。这使得东汉时期的官吏基本上都来自这些地方豪强手
2024-12-14 10:3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