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今天我们来详细地聊聊唐代士族的门阀政治。何为“五姓七家”?
“五姓七家”在不同书中有不同叫法,又叫“五姓七望”或“五姓七族”。它是中国古代世族政治发展到隋唐时期后最终的产物。
主要指的是在当时社会上享有崇高威望和地位中五支最为尊贵的家族,分别是:崔卢李郑王五支大家族。
但是因其中李氏与崔氏两个家族又有郡望,所以共有七家,又被称为“五姓七望”或“五姓七族”,它们分别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这七家自魏晋时期发展到隋唐时期,历经几百年,可谓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它们几乎控制了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几百年,可以说是垄断着整个社会的资源。
也就是史书上流传的所谓的,“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没有千年的王朝,只有千年的世家”。当时中国的贵族政治可谓发展到极致。二、五姓七家到底有何狂傲的资本?
从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始建立“九品中正制”,门阀观念便开始在社会中根深蒂固。当时朝廷选拔官吏不再是汉代的“举孝廉”了,而是都要看家族门第出生。当时社会上甚至流传这样一句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
出生于世家大族的,就能直接进入仕途,获取做官的机会。而出生寒族或者贫苦百姓之家的子弟,终其一生,甚至其世世代代都只能是寒族、底层普通百姓,他们改变命运的升迁之路被门第彻底堵死。
虽说,在隋唐时期出现了科举制,科举制选拔人才不看门第,而是凭借才学入仕,对门阀政治有一定打击,但是其打击效果并不是特别大,只是缓解了世家大族对社会政治资源的垄断。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当时科举制才刚发展起来,远不如宋代时期的科举那么完善兴盛。
在唐代科举考试主要有三科:秀才科(唐高宗时停废)、进士科、明经科,后面这两科是当时取士的主要考试。虽然报名人数特别多,但考试难度很大,招考名额也特别少,最后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
考了几十年才考上的都不在少数,写下《游子吟》的孟郊就是最好的例子。孟郊年近五十才考中进士,甚至当场做了那首千古名篇《登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来表达自己中举后的激动心情。
可即使孟郊最后中了进士,其也并未获得封侯拜相的机会,最后在五十多岁时才因铨选得到了溧阳县尉一职。由此可见当时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且得到升迁到底有多难。
但是当时的世家大族却不一样,他们根本就不需要参加那么难的科举考试。唐代是门阀政治,出身高门的子弟靠家族名望年纪轻轻就能通过荫封进入仕途。
又因当时中央核心权力的官员几乎都出自世家大族,大家早已结成稳固的利益联盟,日后这些士族子弟获得官位升迁也就自然而然了。
所以有唐一代宰相很少有寒门出生的士子,几乎被世家子弟包揽了,他们或通过祖上荫封进入仕途然后慢慢升迁的,或通过科举入仕后慢慢获得提拔得。总之对这些世家大族子弟,做官,然后做大官,比寒门出生的子弟容易太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0 23:27:5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