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国古代的政治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首先就是贵族政治,主要是三代时期,夏商周三代依托的是贵族对平民和奴隶的统治,乃是世卿世禄制,平民永远无法成为贵族。
而奴隶则如同工具一般,生杀大权掌握着奴隶主手中。其后是则是以门阀士族为主的门阀政治,这些世家大族缘起于汉代施行的察举制,随着察举制度的僵化,逐渐形成了以家族为单位的门阀。
并且凭借其强大影响力左右政治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到了隋唐时期逐渐随着门阀的衰落门阀政治也不复往日。
最后则是以封建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其以科举制为依托,去士不再再看重门第,而重才学,士子凭借才学在科举取士中脱颖而出,进而进入官僚体系。
一、何为五姓七望
何为五姓七望,其实就是七个家族,只是其中李氏和崔氏各有两支,因而称作五姓七望。分别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首先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对于李唐王朝的皇室究竟出自哪一支,李氏上一直都有着巨大的争议。陈寅恪认为其出自赵郡李氏中的破落户一支,但其他人认为其出自陇西李氏。
在唐代的文献之中关于皇室具体出自那一支确实没有明确记载,但是这两支同为李姓,在李唐皇室建立王朝之后,家族的兴旺是不必言说的。
李延寿、李商隐皆出自陇西李氏;唐朝宰相李德裕、李吉甫则出自赵郡李氏。崔氏呢也分为两家,分别是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唐代时期出宰相十六人,清河崔氏出宰相十二人。
在就是范阳卢氏,始祖卢植是东汉时期的大儒,是典型的书香门第,孝文帝是乃是北州冠族,足见其名望之大。唐代时期出宰相八人,初唐四杰卢照邻、边塞诗人卢纶都是卢氏一族的子弟。
荥阳郑氏家族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郑国,东汉末年家族崛起,成为高门望族,唐代时出宰相十二位。太原王氏,应该是这几个士族之中名望最高的了,在两汉时期便已经崛起。
而且王姓的郡望之多也令人扎实,除了太原王氏,还有琅琊王氏,都是冠绝一时的名门大族。琅玡王氏的王导、王羲之等名满天下。王维、王昌龄、王勃、王之涣等则是出自太原王氏。
二、士族的衰落
唐代士族的衰落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科举制度施行,使得士族把控的为官渠道被取代,士族最大的依靠消失。门阀士族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依靠的就是把握上升渠道,挤压寒族。
而科举制则改变了这一状况,寒族能够凭借科举进入官僚系统,进入政治中心参与政治,而不是被排斥在外。其次就是统治者的打压,唐王朝的统治者本身也是出自士族门阀。
因而深知士族门阀的危害,因此在唐高宗时期便颁布了禁婚令。禁止七姓十家之间通婚,其中就包括上述的五姓七望。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些世家大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依靠的就是世家大族之间的相互通婚。而唐高宗下令禁绝这些世家大族之间相互通婚,就是为了打压其发展。
通过李唐皇室对这些世家大族的态度就能够看出来,唐初的几位皇帝还会选择向其靠拢,来寻求他们的支持,但是唐王朝中后期,这些世家大族基本都是依附于李唐皇室,谋求生存。
三、士族门阀衰落的红利
士族门阀的衰落,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的。首先就是加快了阶层的流动,最初上层士族把持晋升渠道,寒族终生无法向上攀爬,像刘裕那样的寒族子弟登基为帝者,寥寥无几。士族门阀的衰落,很快就为底层百姓上升打通了渠道。
唐宋之前,宰相之位大都是士族门阀子弟担任,但是唐宋之后,寒族子弟宰相明显增多。对这些士族门阀的限制,不论是统治者,还是普通百姓士子都是利大于弊。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实力之强悍,已经能够左右朝政。而底层百姓几乎没有任何上升的机会,在那个时期,士族门阀就是天,狠狠地将寒族子弟踩在脚下。
南朝时期的几代帝王,宋齐梁陈,这些皇室出身都无法比及王谢等大族,皇室都要与其通婚来彰显地位。因而对这些士族门阀的打压是必然的。
唐代时期对士族门阀的打压,是必然的。一方面是科举取士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到了九品中正制度,缓解了统治者的人才获取。以往因为九品中正制,统治者不得不选择向士族门阀妥协,来寻求治国人才。
而科举制则给了统治者更多的选择,因而可以放心打压士族门阀。其次就是皇权专制的加强,统治者是不会允许有这些世家大族来分享自己的权力的,对他们的打压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1 18: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