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晁错本就在太子府任职,深受汉景帝刘启信任,汉景帝即位后,晁错被任命为内史,很多国家律令都是有晁错来定。
史料记载:
“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晁错在文帝时期,就提出过削藩的建议,文帝一心求稳,并没有被采纳。削藩对国对民都有好处,否则历代帝王也不会花大力气去削藩,但削藩需要严密的计划,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
明建文元年,建文帝朱允炆听从齐泰、黄子澄建议,着手开始削藩。由于做法太过急躁,操作生硬,直接导致朱棣起兵造反,于是四年战争开启,无数生灵涂炭。直到明朝,削藩也是件复杂且风险极大的事项,如若处理不好,很容易惹火烧身。
晁错提议削藩的目的是好的,国家强干弱枝才能政令畅通,而如果诸侯王权力太大,就很容易发生叛乱,只有削去诸侯的封地和权力,才能保证政权的稳定。
刘邦杀掉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其实也是变相的削藩,只不过他的目的是剪除异姓王,让本家子弟去做藩王。权力会改变一个人,跟亲疏远近没有关系,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全是皇族子弟搞出来的。在景帝时期,同姓诸侯王的权势日隆,藩王军政一把抓,加之晁错的一把火,让藩王们生出了不臣之心。
晁错上书的或许都是至理名言,但由于其太过特立独行,也得罪了不少人。晁错的内史府在太上庙中,门在东边出行不方便,晁错就命人在南院墙凿了个门。丞相知道后,将此事汇报给了景帝,说晁错擅自凿开庙门,论罪该杀。
这等小事,难道就要治晁错的罪?晁错安然无恙,并升任其为御史大夫。由此可见,晁错基本上不结党,还得罪了很多人,这就是晁错之后被杀的原因之一。
晁错上疏削藩,被诸侯王获悉,吴楚等七国,打着杀晁错的名号发起叛乱。景帝虽说也是明君,但他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争,是个守成之君,见七国来势汹汹,心里也慌了。
于是,晁错就成了众矢之的,不仅公卿大臣指责他,就连晁错的父亲都从老家赶来,对晁错道:
“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晁错的父亲将事情看得很通透,但晁错却是身陷其中不可自拔,晁错的父亲服毒自尽,而晁错仍坚持己见。削藩对国家有利,但对晁错十分不利,晁错不仅不结党,还有很多仇人,这些仇人抓住晁错削藩的把柄,想要坑死晁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9 06: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