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清朝科举制度的奇特现象与统治者的微妙心理
...期开始发生转变,而慈禧太后作为晚清后期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虽然颇具帝王之术,能够驾驭天下臣民。但为人却比较任性,感性色彩比较浓厚,在科举制上她的表现便足以说明这点了。 ……更多
中国历史上,禅让制度的影响
...两位草根皇帝的成功经历也使得后来的历史书写更加注重统治者在国内的综合能力,而非仅仅着眼于血统的贵贱。血统观念虽未完全消失,但渐渐被社会对能力、智慧和领导力的重视所取代。总体而言,刘邦和朱元璋的出现为中...……更多
元朝的“知识分子”为何有如此“多”身份?
...知识分子自己愿意的,他们也是希望自己的才能可以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从而踏上仕途。而因为科举制的衰落使得知识分子的政治之路日渐渺茫,当时的选官制度要求他们想要入仕,就要开始尝试着通过“游”来认识一些位高权重...……更多
...设立国子监,地方设州学、县学,并举行科举考试。元朝统治者仿照宋制,在中央设立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三类学校。地方上各级行政区域除设立普通官学外,还设立了培养专门人才的医学,蒙古学,阴阳学。在农...……更多
五代十国时期科举考试作弊现象及其应对措施
...的籍贯。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因为统治者不重视科举制度而产生的,其实在之前的唐朝时期,也产生了类似的一种现象。但是由于唐朝时期的科举制度比较发达,所以这样的现象其实是被唐朝的发达表象给...……更多
都说宋朝积贫积弱,为何能出现文化与经济鼎盛的局面?
...人才会采取的手段。 另外,大力提高文人地位也是宋朝统治者吸取了唐朝前车之鉴的结果。唐朝前期虽然依靠节度使营造了一片盛世景象,但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却陷入了藩镇割据的乱象当中,并最终推动了唐朝的灭亡。因此...……更多
打破世俗门第的科举制度,对历史影响有多大?
唐朝经济高度发展,统治者为了培养人才,实现江山永固的长远目的,出现了系统化的学校教育,并在唐朝时期发展迅速,与之息息相关的科举制度也日臻完善。科举的产生对唐朝人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日画像凌...……更多
我国的科举制度为何有众多弊端,还能延续上千年
...但也因此易于形成地方势力,导致世袭、割据现象,成为统治者的一大隐患。 朝代为了防止这种局面,竭力削弱地方权力,以确保中央集权的稳定。科举制度的演变历程颇具曲折,从最初的门槛相对较高到后来几乎全民皆可参...……更多
科举制在唐朝中后期为何不断侵蚀官僚体系
...朝,完善于唐朝,作为可以扩大统治基础面的制度,唐朝统治者十分注重发展科举制,并提出了很多改革之法。最主要地一点就是允许平民阶层参与到科举取士中来,并将考试分为“文举”和“武举”。当然,作为国家选拔人才...……更多
科举的改革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央集权的基本制度之一,造就了唐王朝的数个盛世。唐朝统治者命令相关部门对考试科目进行大规模取舍,摒弃之前看重孝、德、礼、义等核心价值取向的察举项目,大量增加文才类考试科目和内容,这种全新的科举制很快取代...……更多
古代的科举考试时间是固定的吗,会推迟进行吗?
...的时间推移呢?二、战争的耽误能够无视百万学子和上层统治者的压力,并且逼迫的科举制度改时间,那么首先第一个聊到的就是战争。当战争来临的时候,整个国家连统治者都朝不保夕,又哪里会管未来的人才选拔。而且底层...……更多
科举制的隐形弊端:以明朝南北分卷制度为例
...关陇门阀家族进行的一定政治,军事力量的掌控,故此,统治者为了统治的安稳。不得不与当时的关陇军事集团达成了一定的妥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利益上进行一定的让步。但是当时的统治者看到了世家大族掌控当时局面的弊...……更多
宋朝冗官问题及其影响
...至因操之过急,而严重影响了官僚内部的稳定。宋代最高统治者和士大夫虽然认识到冗官的危害,但裁减官员数量必然损害一部分官僚群体的利益,从而招致反对并导致政权不稳。朝廷既想解决冗官问题以维护统治,也要避免因...……更多
宋朝人对科举制有多狂热,每个人都有一个“科举梦”
...去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人才选拔制度的优越性,受到了统治者的喜爱,宋朝也不例外。宋朝在延续了科举制的同时,又把它的规模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宋朝初期科举制应用之时,参加者不过数千人而已。及至宋真宗时期,...……更多
2022-12-22 19:57科举,科举制,狂热
宋朝时期应对考试舞弊的方法,有些比现代还绝
...所见,明争暗斗,尤为可观。于是对于科举舞弊,当时的统治者还是做出了相当的努力。尤其在北宋开国的时候,赵匡胤就宣布废除“公荐”制度,这个“公荐”制度是什么呢?那是唐朝科举制度的一个弊端了,当时“公荐制度...……更多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状元的历史变迁与影响
...不过由于八股文在后来被认为是腐化堕落的产物,再加上统治者又热衷于搜刮民脂民膏,所以到了清朝,八股文已经完全成为了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四、中国状元的命运与其他朝代的状元相比如何?我们知道,中国科举制度自...……更多
宋代科举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特奏制”,成宋朝的国策
...落第秀才造反作乱。与此同时,宋太祖及宋王朝历代最高统治者还发扬光大了武则天发明的“殿试”,以进一步安抚和笼络读书人。据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载,开宝六年(973年),翰林学士李昉主持科考,录取了38名考生,...……更多
为了防止科举考试被冒名顶替,古人都想了哪些方法?
...宋代科举制度已施行多年,相关制度比较成熟,而且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对科举极为重视。为保证公平,宋朝实行了分地取人的解额制。所谓“解额”,就是士人通过各类发解试以后,获得解送礼部参加省试的...……更多
历史上的“举孝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度下不知道多少魏晋才子被埋没。九品中正制度使得贵族统治者不看人员的才华德行,而喜欢看他们家族的档案资料,社会关系、人员势力决定了才子上升的渠道,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一颗毒瘤。隋文帝杨坚时期考试逐渐成为...……更多
浅析唐代“嫡庶”之别
...然而,到了唐朝时,这种嫡庶之别又开始逐渐缓和。一、统治者的影响1.时局影响中国古代标榜的是君权神授,皇帝即为天子,可以说,天子就是百姓心中的神。并且,分封制之后,于汉开始,中央集权越发明显,世家豪强逐渐...……更多
中国封建时期的门阀世家与科举制度的兴起
...之后便奠定了基调。在整个社会大环境当中,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便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而其他人存在的意义便是为了统治者而服务。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曾经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也遇见了他的敌人,那便是门阀世家。这些人...……更多
探索古代科举考试的源头及其影响
...到解决,反而进一步恶化。明朝是科举考试的鼎盛时期。统治者对科举考试非常重视,并对其进行了严格的管理。科举考试在明朝被分为三个阶段: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在地方上举行的考试,每...……更多
隋朝这一制度领先西方国家一千多年,至今还被其他国家沿用
...代我们的国家是怎么解决的呢?远在东周时期,那时候的统治者就提出了公平的贤者居之的想法,但是只有这样的做法,并没有具体的制度,到了汉朝之后有了具体的规章制度就是察举制,地方政府每年推荐有才能的人给中央,...……更多
从科举到学堂:中国教育的历史性转
...才转变。 1905年8月,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后,清朝的统治者感受到了强烈的政治危机。于是,原来主张逐年递减科举名额的大臣,也改变了观点,认为应该迅速废除科举。《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有这样的记载:1905年9月,...……更多
唐朝官吏选举制度揭秘:科举、吏部与任职考察
...朝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彻底整改科举制度。唐朝建立初期,统治者就对朝廷的用人会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统治者认识到朝廷需要的是多元化的人才,可以充实整个王朝的官吏系统,保证朝廷上下一致统一,从而迎来王朝的盛世。唐...……更多
朱元璋最明智的举动,为大明招揽无数人才
...也为唐朝和宋朝的文化发展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努力。元朝统治者摒弃科举制的原因元朝是从蒙古草原崛起,他们经过艰辛的努力消灭金朝。在宋朝面前,他们一开始十分徘徊犹豫,不知道面对这个中原帝国有不有能够对抗的实力...……更多
朝鲜王朝的殿试,又与明朝殿试有何不同呢
...策问是由皇帝或国王直接或间接命制的,直接反映了最高统治者的思想。殿试策问也就成为两国古代文化重要载体。那么朝鲜王朝的殿试,又与明朝殿试有何不同呢?他们是否原样照搬?两国殿试的起源、发展殿试是中韩两国古...……更多
武则天创立了一个机构,成为统治阶级笼络人心的手段,被后世沿用
...这个足以影响后世文人命运的机构却正是这位饱受诟病的统治者创立,实在是有点可笑。当然翰林院设立之初必然不会是我们在明清了解的那样,是一个文人知识分子大量聚集的重要机构,被当时的世俗人们所向往。在武则天设...……更多
两汉时期以右为尊,为何左将军要高于右将军?
...以完善的,这一条并不是说只有汉朝才有,或者是由汉朝统治者开创的,并不是的。其实从西周礼制开始逐渐完善的同时,这一系列的尊卑制度就已经在暗处逐渐发展了。所以左右的尊卑虽然在当时并没有一些很明显的体现,但...……更多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宋代科举对官学教育的影响
...士大夫\"的祖训。终宋一代,\"崇文轻武\"的文治思想都被统治者作为治国之本。正因如此,宋朝统治者开始重用读书人,并十分重视科举考试。⑵周期性长:官学教育无法避免的局限性北宋王朝政权是在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状态...……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自从秦始皇开始,中国一共出现了四百多位皇帝。而在所有的帝王当中,大概分为三中层次,最低的一种应该就是那种昏庸无道的,朝堂当中奸臣祸乱朝纲
2024-06-05 06:30:00
事实上,曹操在屠杀徐州市以前,与夏侯淳等别的诸侯国并无二致。这一次曹操讲出了“不臣之心”,那单纯是看低了曹操。那时候曹操起先在会盟讨伐董卓
2024-06-05 06:30:00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初夏,细雨迷蒙,刘禹锡出生于苏州嘉禾县(今浙江嘉兴)。刘禹锡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跟刘备同宗
2024-06-05 06:31:00
公元958年,后周世宗柴荣派他出使金陵,南唐国主李璟派升州太守韩熙载接待他,韩熙载小心翼翼毕恭毕敬,可是陶谷却狂得不行
2024-06-05 06:32:00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四月二十三日下午,日影西斜,七十九岁的大唐战神李靖形容枯犒,命在旦夕,病榻前坐着满脸泪痕的妻子红拂
2024-06-05 06:33:00
在蜀汉任官时期,谯周一向以反对北伐战略而闻名。见姜维多次北伐而虚耗蜀汉国力,因而不满,著《仇国论》力陈北伐之失。到了炎兴元年(263年)
2024-06-05 06:34:00
演义中,庞统跟随刘备入川作战,战死于落凤坡,使刘备的军队遭到重创,不得不让荆州诸葛亮支援。诸葛亮入川,辅佐刘备,统一益州
2024-06-05 06:35:00
历数中国历史,两宋时期,是文人地位最高的时代。这是一个宽和自由的时代。没有血腥的宫廷政治,没有动辄剥皮示众的酷刑,没有飞扬跋扈的外戚
2024-06-05 06:35:00
彼时,刘表能够割据荆州,和众多诸侯相抗衡,麾下自然少不了能征善战的将领。比如大家熟悉的魏延、黄忠、甘宁、文聘等武将,就曾是荆州牧刘表的部下
2024-06-05 06:36:00
缙云丨龚农:向母亲致敬——写在重庆大轰炸纪念日
向母亲致敬——写在重庆大轰炸纪念日文/龚农不能忘却的纪念——历史的年轮碾过了83圈,但83年真的遥远吗?一段刻在重庆人民脑海里的记忆
2024-06-05 06:37:00
唐玄宗元和七年(812年)阳春三月,乍暖还寒,李商隐生于怀州获嘉县,其父李嗣时任获嘉县令。李商隐也是“先前阔”,祖上为西梁武昭王李暠
2024-06-05 06:41:00
对于秦始皇来说,能够在10年时间内消灭六国,一统天下,离不开历代秦国君主的努力。正所谓“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2024-06-05 06:41:00
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孟郊出生于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市),父亲孟庭玢时任昆山县尉。母亲裴氏,出身名门望族。这一年,安禄山于长安城过生日
2024-06-05 06:42:00
在《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中,段奕宏饰演的秦国丞相吕不韦,无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吕不韦来说,一开始担任的是丞相一职
2024-06-05 06:43:00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于桃园结义,虽然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他们三人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是生死之交。因此
2024-06-05 06: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