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他的前半生顺风顺水,后半生跌落尘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05 06:31:00 来源:戏说三国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初夏,细雨迷蒙,刘禹锡出生于苏州嘉禾县(今浙江嘉兴)。刘禹锡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跟刘备同宗,纯属冒籍。他的祖上其实是匈奴人,北魏孝文帝大搞胡人汉化,率部迁都洛阳,上层贵族纷纷改了汉姓,刘氏祖上刘亮便是其中之一。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初冬,北风飘零,安禄山起兵造反,兵峰直指洛阳,刘禹锡祖父刘锽和父亲刘绪挈妇将雏,举家南迁,来到苏州嘉禾。嘉禾是江淮地区最为丰饶之上县,时有“嘉禾穰,江淮康;嘉禾歉,江淮俭”之誉。

刘绪夫妇属于老来得子,可能是年龄太大的缘故吧(当时刘绪已经47岁,其妻也四十多了),刘禹锡生下来便体弱多病,父母总是给他穿的暖暖和和,经常让保姆用厚被子抱在怀里。一旦发病,便请巫医,不是针灸,便是灌药。每当此时,刘禹锡便哭的撕心裂肺,不可抑止。

刘家世代习儒,就靠诗书经史谋求富贵荣华,刘绪本来想考进士,奈何被安史之乱打断了,遂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这好像是所有父母的通病,自己干不成的事,就让儿子去干,儿子干不成的事,便让孙子去干,“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不管儿孙喜欢不喜欢。

刘禹锡是个天生读书种子,在父亲精心教诲下,从小便有“孺子可教”之美誉。十七岁,刘禹锡开始学医。他看到同龄人个个生龙活虎,武健可爱,自己却孱弱多病,遂生羞愧之心,于是借了很多医书来读,“于药石不为懵矣”。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晚秋,金风送爽,刘禹锡北漂长安。唐代科考都是正月考试,二月放榜,所以举子们需要提前一年来到长安,安顿吃住,拜拜码头,宣传造势。翌年,刘禹锡一举考中进士,接着考中博学鸿词科。

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唐代考试,考中进士是不能做官的。进士只是过了礼部试,相当于现在考公务员初试,只是入围而已。想要做官,还得过吏部试,相当于现在组织部门复试。这届进士科录取三十二人,柳宗元也是其中之一。只可惜柳宗元还没等到吏部试,父亲便病逝了,只好黯然回乡,守孝三年。

刘禹锡连中两科,还是没能做官。原来吏部试分为上等和次等,只有上等才能即刻给官,次等就得活动活动,想想办法。跟刘禹锡一起考中的李绛便是上等,授官校书郎,刘禹锡屈居次等。贞元十一年(795年),刘禹锡高中吏部出类拔萃科,授官太子校书。

刘禹锡“连中三科”,每科一考即中,这在大唐科考史上绝无仅有,简直是“大唐第一小镇做题家”。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都是考了好几次才考上,韩愈最惨,十年没过吏部试,在帝都呆不下去,只好跑到藩镇干了好几年幕僚,差点愁死。

就在刘禹锡准备一展宏图之际,噩耗传来,父亲刘绪病逝于扬州。刘禹锡只好罢官丁忧,守孝三年。刘家在洛阳有一旧宅,宅旁有一湖泊,刘禹锡每当读书累了,便来湖亭小憩。一日,大雨倾盆,天昏地暗,良久方歇,唯独亭中杏树,云气不散。刘禹锡很好奇,跑到跟前一看,只见一只形如龟鳖,约有五斗铁锅那么大的怪物伏卧树下。

刘禹锡也是手贱,拾起一块石头砸在怪物背上。怪物缓缓爬到台阶,刘禹锡躲在胡床下,用书挡住身体,仔细观察。怪物猛然间大吼一声,一爪子把半边亭柱打飞,顿时天雷滚滚,屋瓦飞纷乱下。亭东种有紫花苜蓿数亩,刘禹锡分明从柱子裂缝处遥见。待到雷声停歇,怪物消失了,柱子裂缝也吻合了。

据刘禹锡说,自己看到了龙。

刘禹锡信手挥毫,写了一首《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贞元十六年(800年),年近而立的刘禹锡守孝期满,骑鹤下扬州,给节度使杜佑当幕僚。有一天一帮朋友在水馆(水上歌馆)饮酒唱和,醒来已是半夜,想起第二天还要上班,刘禹锡赶紧抹了一把脸打马便回,临行在朋友枕边留了一首诗:寂寂独看金烬落,纷纷只见玉山颓。自羞不是高阳侣,一夜星星骑马回。

可见刘禹锡并非李白杜牧这种骄狂跌宕之人,他对工作还是挺上心的。

本来在扬州呆的挺好,但是母亲说,我老了,不喜欢在江淮住,想去帝都,你想想办法。刘禹锡便跟杜佑说了,杜佑便给宰相写了一封信,宰相便把他调入京师,授京兆府渭南县主簿。时任京兆尹韦夏卿对他相当照顾。翌年初冬,飞雪飘零,刘禹锡在韦夏卿推荐下,出任监察御史。

刘禹锡担任监察御史期间,认识了王叔文,柳宗元等十几名志同道合之士,结为生死之交。同时认识了韩愈,韩愈也是监察御史。刘韩柳三人经常聚在一起,探讨诗赋创作,纵论天下大势,提倡“古文运动”。没过多久,韩愈便被排挤出京。韩愈被贬缘因反对“宫市”,具体主持宫市的便是王叔文。因此韩愈怀疑刘禹锡和柳宗元将他平日语言泄露给王叔文,遂对二人心生怨恨。

韩愈在贬途给朋友们写了一封信: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或虑语言泄,传之落冤仇。二子不宜尔,将疑断还不。

友谊小船,说翻就翻。

刘柳一时炙手可热,权势熏天,京师人士不敢直呼其名,道路以目。刘柳称誉王叔文是“伊尹,周公,管仲,诸葛亮”复生,“慨然谓天下无人”。王叔文尤其器重刘禹锡,认为他乃宰相之器,遂将盐铁度支工作交给他全权处理。王叔文跟刘禹锡说,只要咱们把盐铁度支之权牢牢抓住,也就控制了大唐财赋收支,就能结交宫中用事的宦官权贵,笼络各路掌军将领。

但是刘禹锡声望资历都不够,如果一下给他弄个盐铁度支使,就会引起朝中反对。于是王叔文让杜佑担任盐铁度支使,让刘禹锡当杜佑副手。刘禹锡以前在扬州给杜佑当幕僚时,二人关系融洽,王叔文正是想到这一点,才让二人再次配合。杜佑已是七十多岁,年老力衰,乐当甩手掌柜。

刘禹锡门前车马如市,昼夜不歇,每天签发上千封公文,用来缄封的浆糊就得一斗面粉。这近半年的时间是刘禹锡仕宦生涯的高光时刻,可谓“出道即巅峰”。

唐宪宗永贞元年(805年),王叔文集团好日子到头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王叔文被贬渝州(今重庆)司户,随后赐死。刘禹锡被贬连州(今广东连州)刺史,走到江陵,恰逢韩愈,二人相对唏嘘,互道珍重。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约。还没到连州,“朝议谓贬之太轻”,遂再贬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司马,时年刘禹锡34岁。

纵观刘禹锡前半生,完全可以总结为一个字,便是“顺”。他没有父母早逝家道中衰的困苦,没有学业受挫屡试不第的煎熬,没有上司欺軋同事虞诈的历练,他就像一只中了锦鲤的幸运儿,一路青云,到达巅峰戛然而止,宛若一只风筝,风起时扶摇直上,风停后跌落尘埃。

一个人如果一直顺风顺水,不受挫折,就会无限放大自己的能力,以为无所不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一旦受挫,便会意气消沉,怨天尤人,甚至绝望自杀。所以年轻人受点挫折不是坏事,要学会在挫折中成长,这样才能稳步上升,即使受挫,也会坦然处之。

朗州地处偏壤,士风鄙陋,刘禹锡举目殊俗,无与可言者。他住在招屈亭附近,终日靠写诗作赋打发漫长无聊的时光。招屈亭是屈原弟子宋玉等人为其师招魂而建。刘禹锡跟屈原命运很像,都是前半生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都是中道受挫一蹶不振。不同的是屈原跳了河,刘禹锡没跳。

刘禹锡后来作诗道:昔日居邻招屈亭,枫林橘树鹧鸪声。一辞御苑青门去,十见蛮江白芷生。

刘禹锡在朗州一呆就是十年。经济上的困窘和精神上的压抑让他痛苦不堪,“眸子不运,坐陵虚无,岁更周流,时极惨舒”。唐代司马专为贬谪之人而设,刘禹锡虽然官为司马,其实并不干事。同事们知道他得罪朝中大佬,避之唯恐不及,以免引火烧身。所以他形单影只,孑然一身,终日呆坐,宛若行尸,只有眸子间或一拢,方知他是一个活物。

被贬永州(今湖南零陵)的柳宗元一首《江雪》非常形象的描述了这种孤寂生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但是刘禹锡慢慢适应了下来,比柳宗元状态好点。这也是一直顺风顺水之人一大优点,他们只是一开始接受不了这种巨大落差,一旦适应,反而比别人能看开。一来曾经牛逼过,不枉此生。二来可能再次牛逼,时日可待。

士悲秋,宋玉逢秋必悲。但是刘禹锡眼中的秋天却并不悲凉,反而秋高气爽,比春天强多了。如果人的一生分为春夏秋冬四季,那么年已44岁的刘禹锡,已经进入秋天。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否极泰来。元和九年(814年)初冬,天降瑞雪,朝廷终于征召刘禹锡等人还朝。故友重逢,刘禹锡欣然作诗:彩仗神旗猎晓风,鸡人一唱鼓蓬蓬。铜壶漏水何时歇,如此相催即老翁。

但是刘禹锡显然高兴的太早了。此时的朝堂已没有他们凿的杏核,他们的时代早已过去了。翌年三月,桃花盛开,一帮好友相携前往长安城南崇业坊玄都观赏花,刘禹锡触景生情,赋诗一首: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导致刘禹锡等人再次遭难。不管刘禹锡是否有意“讥讽执政”,意思现在朝中新贵皆非十年前旧人,但是执政武元衡听了很不爽,遂将刘禹锡等人再次贬谪。柳宗元被贬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刘禹锡被贬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刘禹锡上有八十老母,被贬无人赡养,只能带着一起走,而老母根本经不起一路颠簸。刘禹锡悔恨交加,正在一筹莫展之时,柳宗元给朝廷上书,希望能跟刘禹锡换一下,他去播州,让刘禹锡去柳州。

此时朝中大佬裴度伸出援手,跟唐宪宗说,刘禹锡虽然有错,但是上有高堂,情有可悯。唐宪宗说,既然他知道上有八十老母,平时说话办事就得注意点,不要管不住自己这张贱嘴,连带老母一起受累。由此而言,刘禹锡罪加一等。裴度说,您也上有高堂,我怕您侍奉太后时想到刘禹锡。唐宪宗思虑良久,叹息一声,罢了,改授连州刺史。

元和十一年(816年)仲夏清晨,日出薄晓,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遣刺客暗杀于上朝途中。刘禹锡和武元衡曾经是很好的朋友,由于政见不合,终至分道扬镳。这回再次遭贬,武元衡出力最多。现在老友不幸遇难,刘禹锡心情复杂难言。“今守远服,贱不可以诔,又不得为歌诗声于楚挽”,遂借武府佳人之口作诗悼念。

宝马鸣珂踏晓尘,鱼文匕首犯车茵。适来行哭里门外,昨夜华堂歌舞人。

秉烛朝天遂不回,路人弹指望高台。墙东便是伤心地,夜夜流萤飞去来。

元和十四年(819年)初春,乍暖还寒,柳宗元去世,刘禹锡悲痛欲绝,“绝弦之音,凄怆彻骨”。初夏,知了声声,韩愈去世,刘禹锡非常伤感,“鸾凤一鸣,蜩螗革音”。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晚秋,黄叶纷纷,刘禹锡途经西塞山,抚今追昔,慨然作诗: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初春,落英缤纷,刘禹锡返回洛阳,途径金陵城,只见晋时豪族,已成废墟,感慨不已: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初秋,落叶飘零,刘禹锡在扬州与老友白居易不期而遇。白居易意气消沉,醉后作诗: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作诗安慰: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白居易和刘禹锡都是54岁。白居易心有不甘,大发牢骚,这辈子活的太憋屈,除了混个诗名,别的啥都没捞着。我也知道,人生不会一帆风顺,经历点挫折在所难免,可是我特么经历的也太多了吧,简直比搓板上折子都多。刘禹锡安慰他,我也比你好不到哪儿去,咱俩一对难兄难弟。咱俩虽然老了,但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这些前浪在死在沙滩之前,可以培养一下后浪嘛。

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年),刘禹锡回到洛阳,此时他已经垂垂老矣,不复往日意气风发。翌年三月,花开时节,刘禹锡再游玄都观,旧友凋零殆尽,只剩孑然一身。玄都观满眼凄凉,桃树一株不剩,满园皆是兔葵燕麦,在风中摇曳,望之恍若隔世。

刘禹锡再次作诗: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晚秋,秋风萧瑟,凉气逼人,落叶纷纷,刘禹锡撒手人寰,白居易哭之甚恸,作诗悼念: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

微子便是元稹,当时元白二人以诗名并称于世,刘禹锡还差点。白居易在悼诗中将刘禹锡拉进二人组,合成三人队,既是对老友最好的交代,也是对老友最高的评价。

毕竟“文章千古事”,如果能将诗名流传后世,便会千年不朽,生前得失荣辱,也就无介于怀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5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令和永贞革新时没被起用,耿耿于怀,一直怨恨柳宗元和刘禹锡。柳宗元待人宽厚,又深知韩愈为人,至死也没见他和韩愈分辩。柳宗元从不和韩愈说冤情而柳宗元在永州贬放了十年,其冤情也没见
2023-10-22 20:30:00
...年的正月,空气中烟花的味道还没散尽,身为监察御史的刘禹锡忙碌了一整天,早早就睡下了。夜半时分,清脆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接着就是“咚咚咚”的砸门声,一个报信的小吏扯着嗓子喊:不好
2024-03-06 21:12:00
唐朝诗人的官职排行,仕途如何?
...史,两位都是州一级的最高长官;高适、贺知章、韩愈、刘禹锡:三品高适为礼部尚书(追赠)、渤海县侯,作为李白的好友,混得非常好,礼部尚书主管礼部,而且高适还封了侯爵;贺知章、韩愈
2023-07-26 15:20:00
柳宗元、刘禹锡、元稹和白居易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难
...可是里面却不乏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比如大文豪柳宗元、刘禹锡,能让韩愈作传的陈谏,史学家凌准等人。这个团体如同昙花一样,绽放之后便迅速凋谢,退出主角的舞台。不过在数十年后,他们也
2024-06-15 10:52:00
早年生活刘禹锡,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772年),其父、
2023-03-17 15:06:00
岭南流放之路:五位名人的流放与文学传奇
...诗文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家乡的眷恋。第三位:刘禹锡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气势磅礴而著称。然而,他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流放
2024-04-08 13:50:00
聊聊大唐第一斗士韩愈
...举荐了8人。在长安,韩愈认识了孟郊、裴度、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大都是古文的倡导者。韩愈在幕府工作时,也曾教导几位青年练习古文,比如张籍、李翱等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文学集团。
2023-10-27 20:21:00
不作死就不会死,盘点历史上因“作死”导致悲催的人
...,秦武王也算是个作死典型了。第三个是唐朝的知名诗人刘禹锡。刘禹锡跟白居易齐名,跟韩愈、柳宗元是好朋友。刘禹锡的仕途一开始比较顺利,公元793年考中了进士,后来受到唐顺宗的重用
2023-02-22 20:03:00
刘禹锡被小人逼得忍无可忍,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几乎人人会背
刘禹锡于唐代诗林独树一帜,以非凡才情与坚韧意志,赢得历史长河中的广泛赞誉。鲜有人知,仕途坎坷,他屡遭奸佞构陷,终至忍无可忍。于重重困境下,他挥毫泼墨,铸就传世佳作,为后世文人所景
2024-11-17 10: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詹浩)档案是凝固的历史,少年是跳动的未来。当新时代的红领巾遇见泛黄卷帙里的岁月印记,当稚嫩童声触碰厚重历史的脉搏
2025-09-12 09:32:00
东湖评论:光耀通城,义举传千秋
夫通城者,鄂南明珠,钟灵毓秀之地,蕴德含仁之乡。山川形胜,承天地之瑞气;人文炳蔚,传千古之遗芳。见义勇为之风,于斯盛矣
2025-09-12 10:00:00
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
9月6日,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为期一月的“丰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在县图书馆拉开帷幕。此次布展,旨在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图文展示
2025-09-12 10:55:00
大禹文化⑥丨大禹一生干了三件事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12 11:32:00
济宁举办《抗战三部曲》报告会,近100名读者与英雄后代参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2025年9月10日晚,由山东省作家协会、济宁市政协指导,济宁市读书协会、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抗战三部曲>
2025-09-12 11:55:00
笔墨传薪 艺贯中西——书法家王世芳的艺术人生与文化使命
【引言:一位退役军人的笔墨传奇】在当代书坛,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他以军人的坚韧锤炼笔力,以学者的深邃贯通古今,用一幅幅作品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5-09-12 12:38:00
河北迁安:基层干部历时四年著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图为魏江荣走访长城。河北新闻网讯(张泽慧、朱艳辉、李敏丽)近日,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镇基层干部魏江荣(笔名魏江蓉)创作的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2025-09-12 14:35:00
【马上见】长江文明,中华风骨
..从雪山到东海,奔腾6300余公里的长江,流经十三个省区市,孕育了厚重磅礴而丰富多彩的长江文化,涵养了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025-09-12 16:47:00
【AI编辑部】杜甫携好友在第十四届酒博会再续《饮中八仙歌》
千年之前,杜甫于长安酒肆以一首《饮中八仙歌》定格盛唐酒魂,通过描绘八位嗜酒名士的醉态群像,既展现了盛唐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2025-09-12 19:36:00
文化中国行丨开放包容:不尽长江滚滚流
文明产生于河流。根据古代文献和传说,长江流域曾经生活着炎帝、祝融、共工、伏羲、女娲、蚩尤、盘瓠等早期先民,其中炎帝因为创制耒耜农具
2025-09-12 19:5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赴山海》的“莫寄托”酒杯竟藏在吉林
刚开播的电视剧《赴山海》中,由成毅饰演的萧秋水调制了一款“莫寄托”惊艳庄主,你可知道,萧秋水用来调酒的同款酒杯就藏在吉林省博物院
2025-09-12 22:29:00
暑假期间,我去五台山“乘凉”,途经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参观了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中出现过的佛光寺。影片中好多背景都取材于山西的古建筑
2025-09-12 22:31:00
高足玻璃杯:丝绸之路上的太原
北齐玻璃杯(太原市博物馆藏)这件玻璃杯,如玉般温润。浑身透出绿色荧芒,轻薄而透亮。大而圆的腹,小而深绿的类似青铜豆的足
2025-09-12 22:31:00
戴用章:投笔从戎铸忠魂
从赣东乡村走出的热血青年,在国难当头之际以生命捍卫家国领空。他叫戴用章,一位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空军英雄。其短暂而壮烈的一生
2025-09-12 07:10:00
跟着诗仙李白去体味安徽山水奇踪
大皖新闻讯 记者从安徽省美术馆获悉,“山水多奇踪——李白在安徽诗作书法展”9月10日在安徽省美术馆正式开展,将持续至10月15日
2025-09-11 17: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