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他的前半生顺风顺水,后半生跌落尘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05 06:31:00 来源:戏说三国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初夏,细雨迷蒙,刘禹锡出生于苏州嘉禾县(今浙江嘉兴)。刘禹锡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跟刘备同宗,纯属冒籍。他的祖上其实是匈奴人,北魏孝文帝大搞胡人汉化,率部迁都洛阳,上层贵族纷纷改了汉姓,刘氏祖上刘亮便是其中之一。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初冬,北风飘零,安禄山起兵造反,兵峰直指洛阳,刘禹锡祖父刘锽和父亲刘绪挈妇将雏,举家南迁,来到苏州嘉禾。嘉禾是江淮地区最为丰饶之上县,时有“嘉禾穰,江淮康;嘉禾歉,江淮俭”之誉。

刘绪夫妇属于老来得子,可能是年龄太大的缘故吧(当时刘绪已经47岁,其妻也四十多了),刘禹锡生下来便体弱多病,父母总是给他穿的暖暖和和,经常让保姆用厚被子抱在怀里。一旦发病,便请巫医,不是针灸,便是灌药。每当此时,刘禹锡便哭的撕心裂肺,不可抑止。

刘家世代习儒,就靠诗书经史谋求富贵荣华,刘绪本来想考进士,奈何被安史之乱打断了,遂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这好像是所有父母的通病,自己干不成的事,就让儿子去干,儿子干不成的事,便让孙子去干,“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不管儿孙喜欢不喜欢。

刘禹锡是个天生读书种子,在父亲精心教诲下,从小便有“孺子可教”之美誉。十七岁,刘禹锡开始学医。他看到同龄人个个生龙活虎,武健可爱,自己却孱弱多病,遂生羞愧之心,于是借了很多医书来读,“于药石不为懵矣”。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晚秋,金风送爽,刘禹锡北漂长安。唐代科考都是正月考试,二月放榜,所以举子们需要提前一年来到长安,安顿吃住,拜拜码头,宣传造势。翌年,刘禹锡一举考中进士,接着考中博学鸿词科。

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唐代考试,考中进士是不能做官的。进士只是过了礼部试,相当于现在考公务员初试,只是入围而已。想要做官,还得过吏部试,相当于现在组织部门复试。这届进士科录取三十二人,柳宗元也是其中之一。只可惜柳宗元还没等到吏部试,父亲便病逝了,只好黯然回乡,守孝三年。

刘禹锡连中两科,还是没能做官。原来吏部试分为上等和次等,只有上等才能即刻给官,次等就得活动活动,想想办法。跟刘禹锡一起考中的李绛便是上等,授官校书郎,刘禹锡屈居次等。贞元十一年(795年),刘禹锡高中吏部出类拔萃科,授官太子校书。

刘禹锡“连中三科”,每科一考即中,这在大唐科考史上绝无仅有,简直是“大唐第一小镇做题家”。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都是考了好几次才考上,韩愈最惨,十年没过吏部试,在帝都呆不下去,只好跑到藩镇干了好几年幕僚,差点愁死。

就在刘禹锡准备一展宏图之际,噩耗传来,父亲刘绪病逝于扬州。刘禹锡只好罢官丁忧,守孝三年。刘家在洛阳有一旧宅,宅旁有一湖泊,刘禹锡每当读书累了,便来湖亭小憩。一日,大雨倾盆,天昏地暗,良久方歇,唯独亭中杏树,云气不散。刘禹锡很好奇,跑到跟前一看,只见一只形如龟鳖,约有五斗铁锅那么大的怪物伏卧树下。

刘禹锡也是手贱,拾起一块石头砸在怪物背上。怪物缓缓爬到台阶,刘禹锡躲在胡床下,用书挡住身体,仔细观察。怪物猛然间大吼一声,一爪子把半边亭柱打飞,顿时天雷滚滚,屋瓦飞纷乱下。亭东种有紫花苜蓿数亩,刘禹锡分明从柱子裂缝处遥见。待到雷声停歇,怪物消失了,柱子裂缝也吻合了。

据刘禹锡说,自己看到了龙。

刘禹锡信手挥毫,写了一首《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贞元十六年(800年),年近而立的刘禹锡守孝期满,骑鹤下扬州,给节度使杜佑当幕僚。有一天一帮朋友在水馆(水上歌馆)饮酒唱和,醒来已是半夜,想起第二天还要上班,刘禹锡赶紧抹了一把脸打马便回,临行在朋友枕边留了一首诗:寂寂独看金烬落,纷纷只见玉山颓。自羞不是高阳侣,一夜星星骑马回。

可见刘禹锡并非李白杜牧这种骄狂跌宕之人,他对工作还是挺上心的。

本来在扬州呆的挺好,但是母亲说,我老了,不喜欢在江淮住,想去帝都,你想想办法。刘禹锡便跟杜佑说了,杜佑便给宰相写了一封信,宰相便把他调入京师,授京兆府渭南县主簿。时任京兆尹韦夏卿对他相当照顾。翌年初冬,飞雪飘零,刘禹锡在韦夏卿推荐下,出任监察御史。

刘禹锡担任监察御史期间,认识了王叔文,柳宗元等十几名志同道合之士,结为生死之交。同时认识了韩愈,韩愈也是监察御史。刘韩柳三人经常聚在一起,探讨诗赋创作,纵论天下大势,提倡“古文运动”。没过多久,韩愈便被排挤出京。韩愈被贬缘因反对“宫市”,具体主持宫市的便是王叔文。因此韩愈怀疑刘禹锡和柳宗元将他平日语言泄露给王叔文,遂对二人心生怨恨。

韩愈在贬途给朋友们写了一封信: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或虑语言泄,传之落冤仇。二子不宜尔,将疑断还不。

友谊小船,说翻就翻。

刘柳一时炙手可热,权势熏天,京师人士不敢直呼其名,道路以目。刘柳称誉王叔文是“伊尹,周公,管仲,诸葛亮”复生,“慨然谓天下无人”。王叔文尤其器重刘禹锡,认为他乃宰相之器,遂将盐铁度支工作交给他全权处理。王叔文跟刘禹锡说,只要咱们把盐铁度支之权牢牢抓住,也就控制了大唐财赋收支,就能结交宫中用事的宦官权贵,笼络各路掌军将领。

但是刘禹锡声望资历都不够,如果一下给他弄个盐铁度支使,就会引起朝中反对。于是王叔文让杜佑担任盐铁度支使,让刘禹锡当杜佑副手。刘禹锡以前在扬州给杜佑当幕僚时,二人关系融洽,王叔文正是想到这一点,才让二人再次配合。杜佑已是七十多岁,年老力衰,乐当甩手掌柜。

刘禹锡门前车马如市,昼夜不歇,每天签发上千封公文,用来缄封的浆糊就得一斗面粉。这近半年的时间是刘禹锡仕宦生涯的高光时刻,可谓“出道即巅峰”。

唐宪宗永贞元年(805年),王叔文集团好日子到头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王叔文被贬渝州(今重庆)司户,随后赐死。刘禹锡被贬连州(今广东连州)刺史,走到江陵,恰逢韩愈,二人相对唏嘘,互道珍重。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约。还没到连州,“朝议谓贬之太轻”,遂再贬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司马,时年刘禹锡34岁。

纵观刘禹锡前半生,完全可以总结为一个字,便是“顺”。他没有父母早逝家道中衰的困苦,没有学业受挫屡试不第的煎熬,没有上司欺軋同事虞诈的历练,他就像一只中了锦鲤的幸运儿,一路青云,到达巅峰戛然而止,宛若一只风筝,风起时扶摇直上,风停后跌落尘埃。

一个人如果一直顺风顺水,不受挫折,就会无限放大自己的能力,以为无所不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一旦受挫,便会意气消沉,怨天尤人,甚至绝望自杀。所以年轻人受点挫折不是坏事,要学会在挫折中成长,这样才能稳步上升,即使受挫,也会坦然处之。

朗州地处偏壤,士风鄙陋,刘禹锡举目殊俗,无与可言者。他住在招屈亭附近,终日靠写诗作赋打发漫长无聊的时光。招屈亭是屈原弟子宋玉等人为其师招魂而建。刘禹锡跟屈原命运很像,都是前半生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都是中道受挫一蹶不振。不同的是屈原跳了河,刘禹锡没跳。

刘禹锡后来作诗道:昔日居邻招屈亭,枫林橘树鹧鸪声。一辞御苑青门去,十见蛮江白芷生。

刘禹锡在朗州一呆就是十年。经济上的困窘和精神上的压抑让他痛苦不堪,“眸子不运,坐陵虚无,岁更周流,时极惨舒”。唐代司马专为贬谪之人而设,刘禹锡虽然官为司马,其实并不干事。同事们知道他得罪朝中大佬,避之唯恐不及,以免引火烧身。所以他形单影只,孑然一身,终日呆坐,宛若行尸,只有眸子间或一拢,方知他是一个活物。

被贬永州(今湖南零陵)的柳宗元一首《江雪》非常形象的描述了这种孤寂生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但是刘禹锡慢慢适应了下来,比柳宗元状态好点。这也是一直顺风顺水之人一大优点,他们只是一开始接受不了这种巨大落差,一旦适应,反而比别人能看开。一来曾经牛逼过,不枉此生。二来可能再次牛逼,时日可待。

士悲秋,宋玉逢秋必悲。但是刘禹锡眼中的秋天却并不悲凉,反而秋高气爽,比春天强多了。如果人的一生分为春夏秋冬四季,那么年已44岁的刘禹锡,已经进入秋天。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否极泰来。元和九年(814年)初冬,天降瑞雪,朝廷终于征召刘禹锡等人还朝。故友重逢,刘禹锡欣然作诗:彩仗神旗猎晓风,鸡人一唱鼓蓬蓬。铜壶漏水何时歇,如此相催即老翁。

但是刘禹锡显然高兴的太早了。此时的朝堂已没有他们凿的杏核,他们的时代早已过去了。翌年三月,桃花盛开,一帮好友相携前往长安城南崇业坊玄都观赏花,刘禹锡触景生情,赋诗一首: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导致刘禹锡等人再次遭难。不管刘禹锡是否有意“讥讽执政”,意思现在朝中新贵皆非十年前旧人,但是执政武元衡听了很不爽,遂将刘禹锡等人再次贬谪。柳宗元被贬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刘禹锡被贬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刘禹锡上有八十老母,被贬无人赡养,只能带着一起走,而老母根本经不起一路颠簸。刘禹锡悔恨交加,正在一筹莫展之时,柳宗元给朝廷上书,希望能跟刘禹锡换一下,他去播州,让刘禹锡去柳州。

此时朝中大佬裴度伸出援手,跟唐宪宗说,刘禹锡虽然有错,但是上有高堂,情有可悯。唐宪宗说,既然他知道上有八十老母,平时说话办事就得注意点,不要管不住自己这张贱嘴,连带老母一起受累。由此而言,刘禹锡罪加一等。裴度说,您也上有高堂,我怕您侍奉太后时想到刘禹锡。唐宪宗思虑良久,叹息一声,罢了,改授连州刺史。

元和十一年(816年)仲夏清晨,日出薄晓,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遣刺客暗杀于上朝途中。刘禹锡和武元衡曾经是很好的朋友,由于政见不合,终至分道扬镳。这回再次遭贬,武元衡出力最多。现在老友不幸遇难,刘禹锡心情复杂难言。“今守远服,贱不可以诔,又不得为歌诗声于楚挽”,遂借武府佳人之口作诗悼念。

宝马鸣珂踏晓尘,鱼文匕首犯车茵。适来行哭里门外,昨夜华堂歌舞人。

秉烛朝天遂不回,路人弹指望高台。墙东便是伤心地,夜夜流萤飞去来。

元和十四年(819年)初春,乍暖还寒,柳宗元去世,刘禹锡悲痛欲绝,“绝弦之音,凄怆彻骨”。初夏,知了声声,韩愈去世,刘禹锡非常伤感,“鸾凤一鸣,蜩螗革音”。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晚秋,黄叶纷纷,刘禹锡途经西塞山,抚今追昔,慨然作诗: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初春,落英缤纷,刘禹锡返回洛阳,途径金陵城,只见晋时豪族,已成废墟,感慨不已: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初秋,落叶飘零,刘禹锡在扬州与老友白居易不期而遇。白居易意气消沉,醉后作诗: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作诗安慰: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白居易和刘禹锡都是54岁。白居易心有不甘,大发牢骚,这辈子活的太憋屈,除了混个诗名,别的啥都没捞着。我也知道,人生不会一帆风顺,经历点挫折在所难免,可是我特么经历的也太多了吧,简直比搓板上折子都多。刘禹锡安慰他,我也比你好不到哪儿去,咱俩一对难兄难弟。咱俩虽然老了,但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这些前浪在死在沙滩之前,可以培养一下后浪嘛。

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年),刘禹锡回到洛阳,此时他已经垂垂老矣,不复往日意气风发。翌年三月,花开时节,刘禹锡再游玄都观,旧友凋零殆尽,只剩孑然一身。玄都观满眼凄凉,桃树一株不剩,满园皆是兔葵燕麦,在风中摇曳,望之恍若隔世。

刘禹锡再次作诗: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晚秋,秋风萧瑟,凉气逼人,落叶纷纷,刘禹锡撒手人寰,白居易哭之甚恸,作诗悼念: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

微子便是元稹,当时元白二人以诗名并称于世,刘禹锡还差点。白居易在悼诗中将刘禹锡拉进二人组,合成三人队,既是对老友最好的交代,也是对老友最高的评价。

毕竟“文章千古事”,如果能将诗名流传后世,便会千年不朽,生前得失荣辱,也就无介于怀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5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令和永贞革新时没被起用,耿耿于怀,一直怨恨柳宗元和刘禹锡。柳宗元待人宽厚,又深知韩愈为人,至死也没见他和韩愈分辩。柳宗元从不和韩愈说冤情而柳宗元在永州贬放了十年,其冤情也没见
2023-10-22 20:30:00
...年的正月,空气中烟花的味道还没散尽,身为监察御史的刘禹锡忙碌了一整天,早早就睡下了。夜半时分,清脆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接着就是“咚咚咚”的砸门声,一个报信的小吏扯着嗓子喊:不好
2024-03-06 21:12:00
唐朝诗人的官职排行,仕途如何?
...史,两位都是州一级的最高长官;高适、贺知章、韩愈、刘禹锡:三品高适为礼部尚书(追赠)、渤海县侯,作为李白的好友,混得非常好,礼部尚书主管礼部,而且高适还封了侯爵;贺知章、韩愈
2023-07-26 15:20:00
柳宗元、刘禹锡、元稹和白居易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难
...可是里面却不乏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比如大文豪柳宗元、刘禹锡,能让韩愈作传的陈谏,史学家凌准等人。这个团体如同昙花一样,绽放之后便迅速凋谢,退出主角的舞台。不过在数十年后,他们也
2024-06-15 10:52:00
早年生活刘禹锡,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772年),其父、
2023-03-17 15:06:00
岭南流放之路:五位名人的流放与文学传奇
...诗文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家乡的眷恋。第三位:刘禹锡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气势磅礴而著称。然而,他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流放
2024-04-08 13:50:00
聊聊大唐第一斗士韩愈
...举荐了8人。在长安,韩愈认识了孟郊、裴度、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大都是古文的倡导者。韩愈在幕府工作时,也曾教导几位青年练习古文,比如张籍、李翱等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文学集团。
2023-10-27 20:21:00
不作死就不会死,盘点历史上因“作死”导致悲催的人
...,秦武王也算是个作死典型了。第三个是唐朝的知名诗人刘禹锡。刘禹锡跟白居易齐名,跟韩愈、柳宗元是好朋友。刘禹锡的仕途一开始比较顺利,公元793年考中了进士,后来受到唐顺宗的重用
2023-02-22 20:03:00
刘禹锡被小人逼得忍无可忍,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几乎人人会背
刘禹锡于唐代诗林独树一帜,以非凡才情与坚韧意志,赢得历史长河中的广泛赞誉。鲜有人知,仕途坎坷,他屡遭奸佞构陷,终至忍无可忍。于重重困境下,他挥毫泼墨,铸就传世佳作,为后世文人所景
2024-11-17 10: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②|栗子树下的交通站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刘丽普 曹青文案:宗苗淼 王学峰 李春炜制作:齐媛媛 曹旭 翟晓晖 宋学双鸣谢:灵韵数字艺术工作室
2025-08-05 08:28:00
97岁抗战老兵刘益谦:只想把受伤的战士照顾好,少疼一分是一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回望烽火岁月,97岁抗战老兵刘益谦的话语朴实而坚定:“一当兵我就被分到了卫生队,其实心里想得很简单
2025-08-05 12:05:00
团城演武厅 香山脚下的清代阅兵场
◎户力平在香山脚下,有一座椭圆形的城池建筑,青灰色的城墙,绿色的琉璃瓦顶,在远山的映衬下,显得雄伟而古朴,这就是具有260多年历史的清代阅兵场——团城演武厅
2025-08-05 14:45:00
山河铭记丨新四军东进肥东白龙:皖中抗战的中流砥柱
大皖新闻讯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2025-08-05 14:46:00
读方志 行贵州|地方志勾勒的榕江摆贝苗族风情画
当我们翻开那泛黄的《榕江县志》《榕江县乡土教材》等,榕江县兴华乡摆贝苗寨的风俗画卷,便在眼前徐徐铺展。这座隐匿于月亮山深处的古老苗寨
2025-08-05 14:51:00
延安宜川县悬崖造林队王永红:从人工攀崖到无人机助力,从光秃秃的山到穿上绿衣裳,黄河沿岸每片林都是留给子孙的传家宝。来源:华商网编辑:宁姝媛
2025-08-05 16:34:00
梁带村古芮国遗址博物馆里,七璜联珠组玉佩和梯形组玉佩结构复杂,组合规整,饰纹精湛,“美哭”外国留学生:“陕西除了兵马俑,韩城的这些文物也值得一看!”来源:华商网编辑:宁姝媛
2025-08-05 17:39:00
安庆将重现振风塔与镇皖楼“双雄并立”胜景
大皖新闻讯 聚天地之灵气,固皖城之门户。8月4日,安庆市镇皖楼复建工程拆迁工作启动。随着镇皖楼复建,安庆将重现振风塔与镇皖楼“双雄并立”胜景
2025-08-05 17:40:00
范建章,又名范敬章,1905年8月23日生,毕节县(今毕节市)鸭池区头步桥乡金钟村人。1923年范建章入伍,在贵州军阀周西成部当兵
2025-08-05 23:11:00
“文”道贵阳贵安|文昌阁:一张邀约世界共鉴的文化名片
清晨薄雾尚未散尽,文昌阁古老的城墙下,数位市民已凝神聚气,起手推掌。太极招式行云流水,与飞檐翘角勾勒的天际线浑然一体,仿佛四百余年的时光脉搏在青砖黛瓦间沉稳律动
2025-08-05 23:11:00
曼行吉林|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8月5日,“曼行吉林”进入第六天,蒙曼一行继续在国道G331吉林段开启文化探寻之旅。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
2025-08-06 03:22:00
听说这个博物馆能找到三星堆同款?还有这些同款好物→
万万没想到在黔西南州博物馆竟然能找到三星堆博物馆同款↓↓↓图左为三星堆博物馆汉代摇钱树图右为黔西南州博物馆东汉摇钱树(图/杨瑶)不仅如此黔西南州博物馆还有隐藏款的“mini版青铜
2025-08-05 20:35:00
习言道|谈到这位加拿大人,习近平称“家喻户晓”
中新网8月4日电 题:谈到这位加拿大人,习近平称“家喻户晓”“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你们,记住世界人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2025-08-05 21:48:00
山河铭记|一张泛黄的毕业证
大皖新闻讯 “这张证书见证了我父亲的革命岁月,是他革命生涯留下的唯一物件,我把它捐赠给安徽革命军事馆。”安徽萧县的刘长青向大皖新闻记者讲述了父亲刘永泰《雪枫军政大学毕业证书》背后的故事
2025-08-05 12:29:00
“太原工程队”的血泪记忆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被关押劳工在“太原工程队”农场劳动。(图片由太原市档案馆提供) 众所周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
2025-08-05 13: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