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
(海报设计:梁玉)
2025年7月1日,“浴血丰碑——定州革命文物展”在定州博物馆拉开序幕。走进馆内,展柜里安静地陈列着一把刺刀,灯光透过玻璃展柜,在刀锋上折射出历史的光泽。这正是定州抗日英雄甄凤山使用过的刺刀,它穿越时光,仿佛为我们讲述着当年的烽火岁月……
“浴血丰碑——定州革命文物展”上展出的甄凤山使用过的刺刀。
传奇银幕英雄的诞生
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平原游击队》一经上映,便在全国引起轰动。“不许动,我是李向阳!”这句经典的台词陪伴了无数观众,男主角李向阳双枪跃马的英姿也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电影《平原游击队》剧照。
电影《平原游击队》的前身是著名剧作家邢野、羽山创作的多幕话剧《游击队长》。为写好这部反映抗日战争中冀中平原军民共同抗敌的文学剧本,邢野和羽山对曾在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担任游击队队长的甄凤山进行过详细采访,还到辽宁军区拜访曾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的邱先通将军,听他讲述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故事和甄凤山的英雄事迹。在抗日战争中,甄凤山历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第一游击支队第五大队队长,冀西一支队副支队长、支队长,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部管理科副科长、侦察科科长,定唐支队副支队长,铁道支队支队长。
1955年,由话剧《游击队长》改编的《平原游击队》剧本发表后,引起极大反响。同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展开拍摄工作。为演好李向阳这一英雄人物,演员郭振清曾与甄凤山共同生活了几个月,与他同吃同住,听他讲抗战故事。
“铁道支队支队长甄凤山带领的一支二十多人的队伍,机动灵活,深入敌占区很快打开了局面。”王平上将也曾在回忆录中提到,李向阳是以甄凤山为原型,加工提炼产生的英雄形象。
走上抗日革命的道路
甄凤山于1903年出生在河北省定县(今定州市)东朱谷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年轻时的甄凤山,为了生计前往东北打拼,并积极参与当地的抗日活动,组建了一支2700多人的抗日队伍。
1932年,甄凤山回到家乡,希望继续动员家乡人民抗日。同年,中共定县党员代表大会召开,组建了中共定县委员会,孙志远担任第一任书记。6月的一天,甄凤山和孙志远进行了谈话,表明自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后经同村党员甄玉藩、甄玉恒介绍,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起一支农民的游击队。
在抗日烽火中,甄凤山率领的部队长期坚持在敌后活动,开展游击斗争,创造过许多可歌可泣的光辉战迹。
“甄凤山老英雄在我们冀中平原上名声很响亮,是人人赞誉的一个大英雄。”定州文史专家黄宏京对甄凤山的抗日经历如数家珍,“他的抗战故事很神奇,远比这个电影要精彩得多。”
一次,为了鼓励当地人民,上级安排文工团深入敌占区进行慰问。甄凤山认为,要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搞慰问演出,才能发挥出慰问的战斗威力,便安排文工团在敌人炮楼不远处的场地进行演出,让三里五乡的群众都到这里来看。他安排十几名战士在演出场地附近骑着马进进出出,围着炮楼转,并派出了一个连的战士高喊口号,不断进出演出现场,给敌人造成部队有上千人的假象。在这种场景下,敌人未敢造次,慰问演出得以成功进行。
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化装进城的镜头。
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化装进城的镜头给不少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甄凤山也有过类似的“化装制敌”的经历。据中共定县县委党史资料记载,甄凤山曾从驻守定县城的日军手中空手夺枪,大闹四门。1938年11月,甄凤山奉命组织晋察冀边区第三军分区第一游击支队第五大队,任大队长,开始只有二十几个人两支手枪。“我们没有枪没有炮,敌人会给我们造。”甄凤山打头阵,去定县城西门走了一趟,他假装修自行车窥视着敌人,瞅准机会猛的从车兜里掏出手枪,逼迫敌人交出了枪和子弹。在夺定县城东门日军的枪时,甄凤山带着30名战士,化装成赶着马车运棉花的农民,诈开城门,冲上城楼,缴了敌人的17支三八枪。
“浴血丰碑——定州革命文物展”上展出的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大会纪念章。
1944年,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大会召开,389名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汇聚一堂,报告成绩,交流经验。“浴血丰碑——定州革命文物展”策展人李佳介绍:“甄凤山就是在此次大会上,被授予抗日战斗英雄称号的。”
“甄凤山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在中共定县县委党史办公室1982年12月21日编印的第十一期《革命回忆录》中写道:“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甄凤山同志和他率领的部队参加战斗一百二十四次,歼敌二百七十八名,俘虏日、伪军三百三十三名,缴获长短枪四百二十六支,轻重机枪九挺,炸毁汽车十七辆,坦克五辆,缴获战马十三匹,摧毁敌炮台三十一个,炸唐河、新乐大桥各一座,炸火车头四个,并缴获大批弹药和物资。”
穿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作为李向阳的原型之一,甄凤山既是冀中抗日根据地的英模,又是全国无数抗日英雄的缩影。战争结束后,甄凤山的事迹在不断的传颂中,依然影响和激励着家乡的百姓。
8月13日,甄凤山的小女儿甄雷鸣在定州博物馆参观“浴血丰碑——定州革命文物展”。
甄凤山身材高大,再加上有勇有谋、为人和善,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呼为“大老甄”。但作为父亲的甄凤山,却很少在家中提到自己当年抗战的事迹。“在小学和中学的时候,父亲去学校做报告,我才知道这些。”甄凤山的小女儿甄雷鸣说。
“因为有甄凤山的英雄事迹,我们村成了市红色教育基地。”东朱谷村原党支部书记胡保建介绍,“每年清明节,市里好多单位和党员干部来到烈士陵园祭扫先烈。村大队每年也组织共产党员和学生参加活动,讲述英雄事迹,让村里的年轻人和孩子们了解烈士们的英雄事迹。”
河北省定州市东朱谷村烈士陵园,中为甄凤山雕像。
“是那些很多很多战士的血肉换来了我们的美好生活”“谢谢你们守护我们”“您的付出我们永远感激”……在定州博物馆“浴血丰碑——定州革命文物展”上,前来参观研学的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留下了自己的参观感悟。“您把名字刻进碑,我把思念藏进骨!怀念,深深的怀念。”留言册上也留下了甄雷鸣潇洒有力的字迹。
八十年风云激荡,山河已无恙。当硝烟散尽,和平的阳光洒满平原,那句“不许动,我是李向阳!”的壮志豪情,早已穿透银幕,铭刻在民族的记忆里。(文/河北新闻网闫馨雨、张玉超、赵少甫)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04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