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八女投江”就是其中之一。
1938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以冷云为首的8位女战士为掩护大部队撤退陷入日军重围,被逼至江边悬崖。
在背水作战、弹尽援绝的情况下,八位女战士誓死不屈。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这段悲壮的历史,被王盛烈以笔墨定格为经典中国画《八女投江》,现在正在长春美术馆“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展出。
这幅创作于1957年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忠实还原,更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将革命历史与传统水墨完美融合,成为20世纪中国画革新的里程碑之作。
画面中,八位女战士分为两组却紧密相连:右侧以冷云为核心的五人,构成三角构图的顶端,她虽负伤,却依然昂首挺胸,目光如炬地望向追击的敌人,手臂紧紧护住身旁受伤的战友;左侧三位女战士已踏入江水,最前方的战士身体微微前倾,双手紧握武器,仿佛仍在与敌人对峙,冰冷的浪花在她们脚下翻涌,却挡不住她们前进的决心。背景中,阴霾的天空与汹涌的河水以苍劲的笔墨晕染,灰暗的色调与人物厚重的衣褶、坚毅的面容形成强烈对比,将战场的残酷与英雄的无畏渲染得淋漓尽致,让观者瞬间沉浸在那令人窒息的悲壮氛围中。
创作者打破了传统中国画“重写意、轻写实”的局限,将西方素描的结构感与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巧妙结合,开创“中西融合”的水墨新范式。厚重有力的线条赋予人物强烈的雕塑感。
如今,当我们站在《八女投江》前,仍会被画面中的悲壮与崇高所震撼。这幅作品不仅是对八位女战士的致敬,更是对所有抗战英雄的缅怀。
“人民必胜——中俄美术作品展”在长春美术馆持续开展到11月30日,欢迎广大书画爱好者、市民、游客前来参观。
展览地点:长春美术馆(长春市南关区华运路111号)
交通路线:可乘坐地铁1号线、轻轨3号线至卫星广场站转乘15/G15到市规划馆站、Z307幸福东路站下车南行200米。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丛鹂锐 文/图/摄
摄影 彭绅
制作 赵少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07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